一个完整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教学的整体框架,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个性化,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美术室活动教案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美术室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了解各种各样的桥,知道桥的特征及用途。感受桥的设计美。
2.尝试用不同方式,设计、绘画、具有不同风格的桥。
3.鼓励大胆创新,体验动手创意的乐趣。
4.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认识的桥。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有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过建筑工人建桥的过程。
(2)提前通知家长,带孩子参观各式各样的桥,了解桥的造型、用途及名称。
(3)幼儿有用过水粉颜料作画的经验。
2.材料准备
(1)教师使用材料
各种桥的范例图片、视频;背景音乐。
(2)幼儿使用材料
绘画使用的纸张、水彩笔、水粉颜料、调色盘、抹布,人手各一份。
布置创意空间一角,放置足够量的纸盒、木块、积木、插塑等,供幼儿动手操作、设计、创意使用。
活动过程
一、 猜谜语,引出主题 激发幼儿对桥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驼背公公,力大无穷;汽车走过,一动不动。(引导幼儿说出谜底—桥)
二、 欣赏观察
1.欣赏图片
出示样式各异的桥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引起幼儿对桥的关注和兴趣。
师:图片中你喜欢哪种桥?为什么喜欢?你看到的桥是什么样的?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桥?你能叫出它的名字来吗?你能说出他的样子来吗?
(1)重点欣赏幼儿易熟悉的几种桥,讲解跨河桥、跨谷桥、路线桥、立交桥的特征和用途。
(2)讨论,你能说出这些桥的名称、特点(即样子)、及用途吗?(幼儿可分组讨论)
小结:桥的设计样式、材质、名称,用途虽然不同,但它的构造是一样的,有桥墩、桥梁和桥面组成,整体形象是架空的,它不仅设计美观,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
2.观看视频
让幼儿感知更多样式的桥,如,铁索桥、竹桥、吊桥、空架桥、观赏性的'彩虹桥等,来开阔幼儿的视野,激发创意设计的欲望。
(1)师:你又看到了哪些桥?你最喜欢哪一种?你知道它的名字吗?他有什么用途吗?你能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吗?
(2)讨论,说说自己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桥。(重点引导幼儿设计别具一格的桥,具有个性的桥)
小结:各式各样的桥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造型美观,还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 鼓励、激发幼儿创意
师:今天你们作为一名小小设计师,也来设计一座和别人不一样的桥吧!我相信,你设计的桥,不仅美观而且有很大的用途。
四、 幼儿作画
1. 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构想。 (如果你是设计师,打算怎样来设计?可以和小伙伴结伴完成,也可独立来完成。)
2. 幼儿自由选择绘画材料工具。(介绍水粉颜料的用法、摆放、及简单操作)
3. 幼儿开始作画(播放背景音乐,注重提醒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和正确的作画姿势。)
五、 相互欣赏作品,感受成功体验。(背景音乐声音稍微低些)
1. 将画好的作品布置在“创意空间”的合适位置,体验创意快乐。
2. 师幼共同欣赏作品,相互分享,提升经验。
六、 活动延伸巩固加深对桥的印象
师:你们的桥设计的真不错,赶快到创意空间去动手搭建吧!
1. 幼儿到布置好的创意空间自由选择材料,(小盒子、小木块、积木、插塑等)进行创意搭建。
2. 重点引导幼儿综合利用,架空、拼接、延伸等技能搭建桥梁。
美术室活动教案篇2
一、活动背景
感恩节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由美国人民独创,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在美国,自1941年起,感恩节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并从这一天起将休假两天;而加拿大与美国的感恩节时间不同,10月第二个星期一。像中国的春节一样,在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人们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加拿大的感恩节则起始于1879年,是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一,与美国的哥伦布日相同。
二、活动主题
感恩你我,真情成长
小班:亲亲一家人
中班:让爱住我家
大班:感恩的心
三、活动目的:
“感恩教育”又称为“爱的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生命教育。我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的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有乐于助人、感恩图报的传统美德,记载着数不尽的感恩故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变得冷漠,且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溺爱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只知索取不懂感激。因此,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近日,结合感恩节将近的“天时”,利用多媒体教室的“地利”以及积极配合家园共育的家长之“人和”,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活动,让感恩的种子能够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对身边给予自己关爱的人心存感激。
四、活动前准备:
老师篇:
1、进行《学会感恩》的.演讲,同时也是对全校师生进行活动的宣传发动,正式拉开了感恩节活动的序幕。
2、学唱《让爱住我家》
3、学习《感恩节的由来》
幼儿篇:
1、小、中、大班学唱《让爱住我家》(年级组长负责)
2、画一幅画,感恩父母。(年级组长负责)
3、“小手护大手”活动,幼儿给爸爸妈妈擦护手霜。(各班级老师负责)
4、去敬老院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送上我们诚挚的祝福。(大班年级组)
家长篇:
1、学唱《让爱住我家》
2、“爱的传递”活动:家长填写爱心卡,鼓励宝宝把爱心卡送给老师,或者张贴在幼儿园的爱心墙、海报上。
五、活动流程:
小班段:教师让幼儿了解感恩节,知道感恩节的来历和食物,并请幼儿分享品尝同伴们带来的食物。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精美好吃的食物都是幼儿的家长亲手制作的。幼儿在品尝的同时能够感知父母的艰辛。最后教师用最最朴实的语言总结长辈为我们的付出,激发起幼儿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中班段:利用重阳节的教育契机,让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在重阳节到来之际,通过介绍重阳节,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给爷爷奶奶捶捶背,剥桔子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们萌发尊重长辈、关心,体贴长辈的意识。最后,宝贝们将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爷爷奶奶,让爷爷奶奶看到自己的本领和进步,为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大班段:通过回忆感恩节和重阳节的知识和精神,组织孩子们谈谈自己想感恩的人引出主题,并且将感恩的范围扩大到了除家人以外的社会层面,老师、食堂阿姨、保安叔叔、城市清洁工……这些都是孩子们感恩的对象。孩子们亲手制作贺卡并送给最想感谢的人,并用照片方式记录下了这些美好瞬间。
六、家庭作业
1、回家认真吃妈妈做的饭菜不挑食
2、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捶背。
七、家园互动
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礼物,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美术室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孔雀尾巴的造型美与色彩美。
2、学习用棉签与手指表现出孔雀的羽毛。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节假日与父母一起去动物园看看孔雀。
2、查阅有关孔雀的资料,初步了解孔雀,会跳舞蹈《金孔雀》。
3、ppt、颜料、棉签、抹布、报纸。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花冠头上戴,锦袍身上穿,尾巴似扇形,展开人人爱。
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谜底是孔雀。)
二、游戏体验:
听音乐,学学孔雀跳舞,用肢体去体验、感受孔雀的美。
三、图片体验:
提问:孔雀哪里最漂亮?它的尾巴像什么?孔雀尾巴上的羽毛是怎样生长的?还有什么样的东西是这样的?
四、儿歌体验:
小孔雀,穿花衣,
走来走去好神气,
忽然开了五彩屏,
和我比比谁美丽。
五、绘画体验:
用棉签画出孔雀开屏时尾巴的样子,手指蘸上颜料为孔雀点出五颜六色的羽毛吧!
六、评价展示:
看看好朋友画的孔雀漂亮吗?漂亮的话就在星星榜涂上颜色吧!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勾画并添加出螃蟹的基本形状。
2、体会在创作过程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纸、笔、垫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一个长方形,变成一只螃蟹,激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长方形能变成什么?(幼儿回答)
师:你们说的真好,瞧,老师今天带来的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幼儿:螃蟹)
2、请幼儿观察并讨论长方形是如何变成螃蟹的。
师:知道我的螃蟹是怎么变出来的吗?(幼儿回答)
3、老师演示电脑课件“画螃蟹”,让幼儿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变螃蟹的过程。根据幼儿的回答将长方形添画出八条腿、两个大钳子和一双大眼睛,就变成了一只螃蟹。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5、展示幼儿作品,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
【活动目标】
1、能摆出房子造型,进一步装饰房子周围的景色。
2、能用不同的颜色表现自己的经验和愿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3、感受到表现自我的快乐和自由,更喜爱绘画。
4、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适当的蘑菇、花菜、生菜、土豆片等不同颜色的、易于摆出造型、让人联想的蔬菜;足够数量的大盘子;胶水;一段轻缓的音乐。
经验准备:幼儿已观察学习过不同造型、不同颜色、不同环境的房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法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都见过妈妈在家做饭,我们今天也来当一回厨师,做一道菜怎么样?提起幼儿兴趣,然后引入话题今天的这道菜叫做“我的小房子”,我们今天要烹饪出一座房子。
二、回顾法继续进行活动。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咱们上次欣赏过的小房子,大家还记得吗?播放几张上次活动所欣赏过的房子的图片,接着让小朋友回忆还有哪些欣赏过的图片。
接着话题:“小朋友们上次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房子,那么我们今天就可以烹饪一道自己喜欢的房子了。老师喜欢这座房子。”教师选择一副简单一点的房子“蘑菇房子”,引导孩子观察图片上有什么物体,每个物体像什么,可以用什么材料盖。
三、教师请孩子观察台上的蔬菜,引导孩子,“小朋友们,我们的厨房有这么多蔬菜,我们要怎么烹饪我们的佳肴呢。”请孩子观察台上已有的材料,同时拿一片蘑菇当做房子的房顶,“我觉得这片蘑菇可以当我的房顶”以此例子来引导小朋友说出台上的蔬菜都可以拿来做什么。
四、教师接着鼓励幼儿摆弄自己的材料。幼儿“这片花菜太大了,可以撕成小一点,我觉得它很像我房子外边的小花朵。”“我想将这片菠菜作为我的草坪,我还可以将它撕的碎一点,因为我的草坪很大,草很肥。”引导幼儿想象,并且示范撕的动作。
五、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成“蘑菇房子”的粘贴画。示范粘贴的方法,在蔬菜上沾上胶水,然后粘贴到自己的盘子中。
六、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房子进行粘贴画,鼓励幼儿小组合作,也可以个人进行。创作过程中播放音乐。
七、请小朋友上台展示自己的佳肴,并且简单说自己的作画意图和过程。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观察幼儿园、家里还有哪些材料可以进行粘贴画,例如鸡蛋壳、豆子、碎布等等。请小朋友们在父母的帮助下选择不同的主题,完成另一幅粘贴画。
美术室活动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粉印版画的人物画,能清晰、生动地表现妈妈漂亮的样子。
2、通过观察照片、卧忆等方法,能讲述自己妈妈的样子,表达妈妈在外形上的主要特点。
3、进一步激发对妈妈的喜爱之情。
4、以绘画的艺术形式表现对妈妈的爱,愿意主动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情感。
5、通过绘画学习用简单线条描述记忆形象,画出自己妈妈的突出特征。
教学准备
1、幼儿观察过妈妈化妆、打扮的样子。
2、妈妈化妆后的照片(艺术照、写真)。
3、各色颜料,作业纸,调色盘,水粉笔,抹布,桌布等。
教学过程
1、请幼儿淡一谈自己的妈妈,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
(1)教师:你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你妈妈哪里最漂亮?她什么地方与众不同?
(2)教师:化妆、打扮后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妈妈什么样的发型最好看?妈妈穿什么样的衣服最好看?妈妈的裙子是什么样的?
2、与幼儿讨论描绘妈妈的方法。
(1)教师:今天,我们要来画一画自己的妈妈。怎样把自己的妈妈画得漂亮呢?(抓住妈妈的特征,注意发型、面部、服饰的细节表现)
(2)教师:在绘画的时候可以为妈妈的而部进行什么样的装饰?你想给妈妈穿卜什么样的衣服?戴上什么样好看的首饰呢?什么地力;可以用夸张的方法去表现?(发型、服饰、五官)
3、出示以往幼儿的粉印版画作品,与幼儿一起讨论人物厕的制作技巧。
(1)教师:这几幅作品有竹么问题?为什么五官都看不清楚了?(涂色与勾线的问题)
(2)教师:涂色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先涂大块的地方,比如脸颊、额头等,再涂小块的五官)妈妈红红的脸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叠印)
4、幼儿创作。
重点:妈妈打扮后的样子。
美术室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摆放感知物体的远近关系,并能尝试用水粉表现阳光下的树林,初步积累写生经验。
【活动重点】
表现阳光下的树林。
【活动难点】
理解近的物体清晰,远的'物体模糊,能初步表现。
【活动准备】
1.各种树模板(清晰和模糊两种)
2.深绿、浅绿、黄色、橘黄、咖啡、黑色皱纸碎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知各种树,初步感知物体远近关系。
师:你们看见了哪些树?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二、摆放:理解远近关系。
1、实物摆放
(1)师:这里有许多树,请你们来摆摆看,哪些放在前面,哪些放在后面,为什么?
(2)幼儿分组摆放。
(3)师总结:近的树叶子清晰放在前面,远的树模糊放在后面。
2、皱纸表现树
(1)师:树有哪些颜色?(幼儿边回答,教师边出示皱纸。)这么多颜色呀,那么我们先用皱纸来试试看,做一幅阳光下的树林。
(2)师生共同撒皱纸
边撒边小结:近的树颜色对比强烈、笔触小,远的树颜色相近、笔触大。
三、自由创作
师:你想画哪些树?哪些在前,哪些在后?还有些什么?
这些树可以用什么笔触来画?
四、欣赏交流
师:谁的树林最美?
美术室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毛毛虫的身体结构,知道毛毛虫的身体是一个圆一个圆连接在一起的,头上有触角,有许多小脚丫。
2、用首尾相接的方法制作毛毛虫。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各色条状彩色卡纸;眼睛
2、浆糊、抹布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今天老师请大家到毛毛虫乐园去玩,大家准备好出发了。
(二)播放毛毛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图片
1、看看可爱的毛毛虫她的身体怎么样的?(胖胖的、圆圆的。一个圆连着一个圆的。)头上有什么呢?脚呢?
2、小朋友一个拉一个蹲着学毛毛虫走路。
(三)学学做做
1、教师边讲故事边示范
肚子饿了,毛毛虫出来找东西吃了,走着走着看见一个黄黄的梨一口把它吃掉了,结果长出了一截黄色的身体;(教师示范在头后面贴一个黄色的身体)看见一个桃子,一口吃了长出了一截粉红的身体(再粘一个粉红的和蓝色的)你们猜,她还吃了什么呢?
2、重点介绍首尾相接
先拿彩色的.纸条,蘸一蘸,涂一涂,弯一弯,粘一粘,把一节一节的身体做好后,黏在一起变成一条毛毛虫。再把眼睛触角小脚丫黏上去。
3、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毛毛虫
(四)延伸活动
将毛毛虫粘贴在树叶上布置墙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发现幼儿对画毛毛虫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他们对色彩比较敏感。通过活动可以看出,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好,做出来的作品很美丽。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看出小朋友们对粘贴活动有很大的兴趣,也初步具备了良好的手工活动的习惯,他们的作品非常的美丽。
美术室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感受彩绘、拼画的特殊效果。
2.体验合作创作的乐趣,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范例:彩绘积木、积木拼图。
2.材料:三角形木块、丙烯颜料、棉签、毛笔、白色底板。
活动过程:
活动一:积木彩绘
1.感知欣赏。
(1)教师出示材料——三角形木块,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2)教师再出示彩绘的木块,引导孩子观察:这些木块跟刚才那些相比有什么不同?上面有哪些颜色和图案?如果让你们来画彩色的积木,你想在上面画上什么样的图案和花纹呢?
2.创作表现。
(1)教师介绍彩绘的材料:丙烯颜料、棉签、毛笔。
(2)提出创作要求:在木块上画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案,制作漂亮的彩色积木。
(3)孩子动手彩绘,教师重点指导孩子在木块上先涂上底色,再大胆设计图案和花纹,注意运用对比色进行装饰。
活动二:积木拼图
1.欣赏讨论。
(1)教师:上次大家都制作了很多五颜六色的积木,想一想,这些彩色的积木可以怎么玩呢?
(2)教师出示积木拼图范例,引导孩子欣赏,激发兴趣:你们看,老师用彩色积木拼了一个什么图案?你们想用彩色的积木拼出什么东西呢?
(3)请个别孩子上来示范拼图,大家一起评价讨论,提出改进方案。
2.合作设计。
提出活动要求:请每组的小朋友一起讨论设计,合作拼出作品,看看哪组的设计最有创意。
孩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创作,教师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边想边拼,边拼边调整。
3.展示作品。
每组派一个代表来介绍自己组的作品,孩子互相欣赏评价。
美术室活动教案篇8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认知的积极性和能力在增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发展,喜欢观察,爱想像,经常会发现周围事物的变化。为了满足幼儿探究事物的兴趣与需求,培养想像力、创造力,我班开展了主题活动“变化的世界”。“我希望的变化”正是其中的一个活动。
活动目标
1.积极自由地想像,感受绘画的乐趣,并培养一定的合作能力。
2.对自己想像的内容能进行大胆、较具体的绘画创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开展过一些谈话活动,了解幼儿希望发生的变化。
2.物质准备:水彩笔,油画棒,颜色、大小不同的绘画纸,实物投影仪,轻音乐《迷雾森林》。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帮助幼儿回忆自己希望发生的变化。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希望身边的什么事物发生变化,为什么?希望它怎样变化?(教师要重点引导幼儿回答出希望它怎样变化,帮助幼儿将变化的事物具体形象化。)
幼1:我希望我家的门能检测谎言。门上有一个屏幕,还有红、绿两个信号灯,敲门时,屏幕上会显示敲门人的样子,如果是坏人,一定会撒谎,门上的红色信号灯就会亮。
幼2:我希望楼下的垃圾桶能自动分类。这种垃圾桶分上下两层,上面一层会有一个小机器帮忙把扔进的垃圾自动分类,再通过几个神秘通道传送到下面一层的几个垃圾桶中。
幼3:我希望能把新型火车铁轨修到家门口,这样能方便去儿童游乐园玩。
幼4:我希望给游乐园安上轮子和翅膀,只要说出自己的地址,游乐园就可以移动到家的附近,那样自己就可以到游乐园玩了……
效果:在谈话活动中,幼儿围绕“我希望的变化”进行了大胆想像,教师引导想法相近或有相同内容的幼儿结为一组,通过协商、合作完成同一个主题内容的作品。
2.幼儿创作。(播放轻音乐)
(1)幼儿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大小不同的纸张。
想像内容较丰富或有合作需求的幼儿,可选择大张的画纸进行创作;有些幼儿想像内容适合于小型纸张,可选择小纸进行创作。
(2)鼓励独立创作的幼儿对自己想像的内容进行大胆、较具体的绘画创作。
(3)引导需要合作的各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明确分工,再以绘画形式进行大胆表现。
如,有三名希望汽车发生变化(能装上翅膀,能用果汁当燃料,能在水中开)的幼儿结成一组,通过交流,他们明确了分工,在构思画面的布局时,教师适时通过“在这幅画中你们准备画哪些内容,画在什么位置,每一个内容由谁来画”等引导语,使幼儿对画面布局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
(4)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将事物如何变化的细节进行具体表现。
(5)完成作品的幼儿把画好的作品贴到展板上互相欣赏。
效果:在创作过程中,不同纸张、不同绘画场地、不同合作伙伴的选择,都为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氛围,孩子们在轻松的音乐声中自由、积极、大胆地表现,体验着自主创作的乐趣。
3.作品分享。(使用实物投影仪)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已完成的作品和自己开始想的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要说出哪里不一样,改变的理由是什么。如,设计自动分类垃圾桶的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设计的垃圾桶还可以通过感应器自己开、关盖子,这样再扔垃圾时就不会把手弄脏了。
(2)请1~2名幼儿选择自己想了解的作品,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再请作者进行解答。
(3)教师选择较有特点的画请作者讲述。
如,子豪小朋友喜欢科普类读物,天文知识和想像力丰富,他给大家讲述了自己的作品:他希望将来的宇宙飞船不仅能在太空中飞行,而且有很强的抗压能力,科学家们可以乘坐它钻入压力非常大的宇宙黑洞中,去考察黑洞的组成成分、所含元素等。
效果:三种形式的分享,从幼儿的需求出发,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使幼儿在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时能关注到同伴,并从同伴的作品中分享经验,达到互相学习、共同分享的目的。
4.活动延伸
(1)幼儿利用过渡环节边饮水边欣赏展板上的作品,相互讲述,分享有趣的故事。
(2)将幼儿作品粘贴到楼道作品栏中,请幼儿将自己的画讲给爸爸妈妈和其他班的小朋友听。
(3)将作品制作成一本大书,投放到图书区,供幼儿自由翻阅,交流分享。
效果:当老师把“还有很多小朋友的作品我们没有欣赏到,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的问题抛给幼儿时,幼儿积极主动地想出了以上活动,把活动气氛又一次推向高潮。幼儿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习得了更多知识与经验,激发出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