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教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取材的内容是合理的,老师们在上课之前都是要花费一段时间来写教案的,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陶艺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陶艺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搓泥条、堆搭、连接的方法制作鸟窝。
2、能创造性地进行模仿制作。
3、提高空间建构能力。
活动准备:
1、奥运场馆“鸟巢”图片。
2、陶泥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扮演小鸟:呜……怎么办?我的家被大风刮走了,谁来帮帮我呀?
(2)教师:你怎么帮助小鸟呢?小鸟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交流)
2、观看奥运会场馆“鸟巢”图片,学习制作。
(1)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鸟巢”的特征及其构建方法)
●学会观察的方法对幼儿陶艺制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从鸟巢的形状入手,了解其特征及构建方法,为幼儿的后期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多学习观察,形成良好的观察意识。
(2)教师:如果请你用陶泥来做一个“鸟巢”,你会怎么做?(幼儿讨论)
(3)教师示范制作“小鸟的家”,重点讲解堆搭、连接的技能和技巧。
3、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适时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要点提示:
1)堆搭泥条时,要注意相互交错,一层层向上叠加。
2)在鸟窝中放入报纸团或干草,让“小鸟的家”变得更温暖。
4、作品展览,引导幼儿相互参观、评价“小鸟的家”。
教师:你最喜欢哪一个“小鸟的家”,为什么?
幼儿陶艺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探索与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在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陶艺的独特美感与魅力,在陶艺创作中,学习制作技术,力争创作出具有艺术性和个性鲜明的陶艺作品。
教学目标
1.结合对陶瓷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努力以创作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2.重点学习与陶艺创作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感受陶艺创作的特点和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泥板成型、泥条成型、拉坯成型的几种基本技法。运用基本技法创作一件作品。
教学难点
了解陶艺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认识陶艺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陶艺创作的工具;陶泥;示范作品及图片。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你喜欢陶艺作品吗?
你知道它是怎样做成的吗?
陶艺作品是泥、釉、火的综合产物。
陶艺的制作工艺按顺序可分为原料加工、泥坯塑制、赋釉及煅烧四大工序。
三、讲授新课
下面教你几种制作方法!
第一种
拉坯成型(以碗为例)
制作过程
揉泥
1.揉泥靠全身的重量向下压。左手提起泥团,翻卷,右手推压,有节奏地重复提起、翻卷、推压的动作。
2.注意泥团已形成螺旋线,慢慢重复这些动作。中心形成的小洞在继续揉练中就会消失。
3.随着揉练的进行,慢慢形成圆锥形。
拉坯成形
1.双手将泥团用力向下摔在转盘上,尽量摔在转盘的中心。用水润湿泥团和双手。
2.右手用力由上向下压,左手用力向泥团中心推。重复一遍,然后向上拔柱。
3.当泥柱达到适当的高度,不用移开双手,用双手大拇指放在泥柱的顶端定出中心。拇指互相保持水平,规整泥柱的上部。
4.开始拉碗。抬起左手拇指,其它手形仍然保持原来的姿势。
5.开孔后,往里边加点水保证润滑。
6.估计用适量的泥拉碗形。右手食指和左手的拇指放在里边成一定角度向中心推,将孔开大些。注意双手控制好外形。
7.用拇指的指甲标出碗坯的底边位置。
8.左手不动,右手慢慢向上抬起,拇指,中指和食指同时用力使碗坯变得更薄,更高。
9.用一块海绵吸去碗里的水。
10.左手握住丝线,右手拇指与食指拉紧丝线的另一端随着拉坯机的转动,丝线的左端放在盘子上,右手拉着丝线与盘面保持平行缠绕泥柱。
11.丝线缠到碗底,切入泥中,将碗坯切下来。
第二种
泥条成型(以笔筒为例)
1.用双手手掌团出大小不等的泥球。
2.将泥球放在塑料布上。用一只手的指尖滚压泥球,搓成泥条。
3.双手来回运动,继续使泥条变细、变长。注意双手拇指如何交叉在一起,使双手稳固。
4.双手保持同样的姿势和运动,沿着泥条运动得到理想长度。
5.所有泥条搓成后,取其中一条做成螺旋,做直筒的底。
6.用木制塑刀将螺旋表面由外向中心抹平,使之粘接。
7.用刮刀压光筒底的表面。用陶针刻画将粘接第一圈泥条的区域。
8.用泥浆涂抹刻划过的区域。刻画第一条泥条。
9.将泥条放在筒底上,泥条长度应与圆周长度相当或稍微长一些。
10.沿一定角度用刮刀切去多余的泥条。这比垂直切割泥条要好,可使泥条两端的接合面更大。
11.用圆形塑刀粘接直筒内壁的泥条。
12.内壁平整后,用同样的方法抹平外壁。
13.用带有锯齿边的刮刀修外壁,刮刀应直立。
14.继续添加泥条。为了避免干燥中开裂,应使泥条间的接缝不要在同一条竖线上。
15.用锯齿刮刀的斜边在筒底外缘修出斜面。泥条都粘接完毕后,用锯齿刮刀再刮一遍,放在一旁干燥。
第三种
泥板成型(以装饰墙为例)
1.将泥条放在一块帆布上,用双手拇指将其压在一起。
2.沿泥料两边各放一根厚为10mm的木条。用碾棍碾平形成泥板。
3.根据需要准备数块泥板。
4.用木板支撑泥板,保持泥板垂直。
5.在墙面上画出窗户的位置,用刻刀将其镂空。
6.用刻刀切出窗户的形状,把窗户镶嵌在墙面预留的位置上,并用泥浆粘合。
你学会了吗?
你想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精彩吗?
赶紧看看以下招数吧!
要使作品外形效果更丰富,我们可采取多种手法进行装饰。(欣赏数张图片)
这两件作品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呢?(图片)
什么是釉?
釉是陶瓷表面那层晶莹通透的"玻璃层",是陶瓷的霓衣云裳。釉不仅是陶瓷表面漂亮的装饰层,也是陶瓷坯体的保护层。
釉的材料也叫"釉料",实际上是金属氧化物和碳酸盐的混合物。
釉料中所含的金属氧化物在窑内火烧之后会产生不同的颜色。
施釉的方法:
1.浸釉法
2.浇釉法
3.喷釉法
4.画釉法
四、作品欣赏
五、作业布置
同学们,学会了吗?
请发挥你的想象,完成一件自己喜爱的陶艺作品吧!
六、作品评价
1.对比一下,谈谈各自的制作手法。
2.请点评一下作品的优缺点。
3.探讨改进的方法.
幼儿陶艺教案篇3
一、课型:
团泥技法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对象:
幼儿
四、教具准备:
课前准备陶土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陶艺课中学习英语单词苹果,apple。
2、实践目标:让幼儿学会用捏或搓等方法捏泥团,制做苹果、汤圆、人头等。
3、情感目标: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能充分想象,大胆创作,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
六、教学重点:
学会把用手捏或搓陶土的技巧
七、教学难点:
学会表现出事物的大体特征(如苹果是圆的,香蕉是长的等特征)
八、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幼儿“小朋友,你们平时吃苹果的苹果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后肯定,并让幼儿学习英文单词:apple。学习完后继续提问“我们平时还吃常什么水果?”幼儿回答后总结并导入内容,“今天我们学习捏苹果,大家也可以捏其它的水果,香蕉,葡萄西瓜等”。
2、引入课题,教师讲解陶泥的作用,讲解完后做示范,边示范边讲解。讲解完后可鼓励幼儿做不同水果,“做好后我们把它们放在果园里,比比谁的水果最做得最好”。
3、幼儿自己动手,老师巡视并指导,并要求幼儿大胆制作表达,(可制作其它水果或圆形的,如汤圆、人头等)鼓励幼儿创新。
九小结
1、幼儿互评作品
2、教师讲评作品
3、再次复习英文单词apple
幼儿陶艺教案篇4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教学难点:
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和创造,作品有个性。
教学准备:
教具:
录像,幻灯片,范品,示范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台。
学具:
泥料,垫布,垫板,刻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一件范品)提问:
这件作品是什么形状的?
仔细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1.制作泥条的方法。
(1)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2)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3)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教师强调在桌上搓泥条时,桌面要垫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2.泥条盘筑的方法。
教师播放录像: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强调泥条与泥条之间要粘牢。
3、教师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1)制作器皿底面。(压一块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盘筑器皿坯体。(将搓好的数根泥条,沿着底面的边缘进行盘筑,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3)装饰作品。
三、作业要求。
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
评议学生作业,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谈感受;
根据学生要求,收集作品烧制。
教材文字提示:
泥巴可以手捏成形,还可以搓泥条盘筑。瞧,用泥条盘筑的人物、动物、器皿……多可爱!你也来试试。
提示: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粘接牢固。
活动:将泥巴搓成条,盘筑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幼儿陶艺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神仙鱼的外形特征,并学习在泥板上刻上神仙鱼的.外形。
2.尝试用贴、画的方法表现神仙鱼身上的各种花纹。
3.能大胆创作、自南表现。
活动准备:
1.鱼头饰若干。
2.录音机,《水族馆》音乐磁带。
3.陶泥人手一份,操作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导人,幼儿戴上鱼头饰进行游戏。
(1)教师:早晨海龙王打来电话,请我们这些小鱼到海底玩一玩。让我们出发吧!
孩子天生喜欢游戏,因此在活动中设计与主题相关的游戏情景有时是相当必要的。在本活动环节,我们以去海底游玩为游戏情景让幼儿感到欣喜,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了,对于接下来的配对游戏有相当好的铺垫作用。
(2)教师:看,这里有许多照片。哪张是你的呢?(请幼儿找到和自己头饰一样的图片,并站在它的前面)
(3)教师:这是什么?神仙鱼是什么样的?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幼儿仔细观察并讲述其特征)
(4)教师小结:神仙鱼就像是两个一大一小的三角形组成的,身上的花纹五彩斑斓,很漂亮!今天我们就用陶泥来制作神仙鱼吧!
2.引导幼儿学习在泥板上用刻画和贴画的方法制作神仙鱼。
(1)教师:我们怎样来制作神仙伍呢?(幼儿讲述自己的制作经验)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充分迁移幼儿的已有制作经验,总结出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使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提高。
(2)教师小结:我们先拍好泥板,然后在泥板上刻画出一大一小的两个三角形,把两个三角连接起来,最后用多余的泥巴制作成泥条或泥片来装饰鱼身上的花纹。看谁的神仙鱼最特别、最神奇!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制作,适当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制作。
要点提示:
(1)贴鱼身上花纹的时候,注意牢固、美观。
(2)提醒幼儿制作和别人不一样的神仙鱼,力求造型多样化。
4.评价活动。
(1)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2)教师对构思新颖的作品予以肯定。
活动建议:
区角活动制作一个平面的海底世界,鼓励幼儿在陶艺区角继续制作神仙鱼,然后把自己制作的鱼自由摆放到海底世界的背景画面中,这样鱼游动时的方向性就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幼儿通过观察,能意识到在关于“海底世界”的美术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处理画面效果。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