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来制定的,如果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案是没有意义的,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不慌安全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我不慌安全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
2、知道过马路时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让幼儿知道不走斑马线的危险性。
3、让幼儿学会念儿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点难点:
1、了解基本的交通知识,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交通规则,知道行走时具体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培养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素材图片、红、绿灯、斑马线。
2、有关情景游戏的创设。
3、儿歌《交通灯》
四、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教师带领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做动作。
2、谈话,引入主题:“小朋友们知道怎样过马路吗?过马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幼儿讨论)。
五、教师小结:
1、在马路上我们要右侧通行,跟大人一起时要让大人握着手走,不能乱跑。当我们要过马路时,一定要左右看看,没有车辆经过时我们才能穿过马路。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识红、绿灯,斑马线。
3、讲解交通规则,幼儿跟教师学说儿歌“人行道上右侧行,红灯停(出示图片红灯),绿灯行(出示图片绿灯),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4、游戏体验《过马路》,带领幼儿一边走一边根据场景提问,巩固对交通规则的认识。
六、场景一:
人行道和车行道:
1、老师:前面有两种道路,行人应该走哪一种路?(人行道。)
2、老师:行人应该注意什么?(靠右边走,不能边走边玩,特别是不能到车行道上玩。)
七、场景二:
1、十字路口:老师:要过马路了,我们应该怎么走?(找到斑马线,看清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
2、延伸活动:行人走在马路上还应该注意什么?
八、活动结束: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顺利的通过马路了,一起跟红绿灯说再见吧!”
九、总结教学反思:
设计这个活动时,我首先根据小班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与认知发展水平,将目标定位为,了解行人在马路上应该遵守的一些交通规则,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我不慌安全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当玩得高兴的时候会忘记周围的一切,他们更不会判断什么地方有危险,本科通过讲述两个小朋友的惨剧,告诫小朋友千万不能在汽车后面玩耍。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懂得,汽车后面是很危险的地方,不能在汽车后面逗留,更不能在汽车后面玩耍。
2、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什么地方是危险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避免危险情况发生。
活动准备
老师出示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图片,同时给小朋友编写情景对话。
活动过程
一、老师导入情景故事让小朋友听。
二、老师解读故事。
1、老师:小朋友说说故事里面的小东和小红在汽车后面玩耍发生了多么可怕的事情?
2、老师为小朋友再次解读故事内容。
三、展开讨论
1、老师:汽车那么大,小朋友身子那么小,驾驶员叔叔在倒车的时候能从倒车镜里看到躲在汽车后面的小朋友吗?(请小朋友回答)
2、老师:汽车也有不听话的时候,那是因为它的零件出来毛病,所以有时候驾驶员叔叔想刹车也刹不住,如果小朋友在汽车后面玩会怎么样?(请小朋友回答)
四、表演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表演情景对话。
教学反思
1、在这个教学活动中给孩子们提供的图片可以从交警队找一些生动的能引起幼儿注意力的图片。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我觉得在上这堂课之前可以带幼儿去参观一下大汽车,让幼儿去大汽车里面坐坐,观察一下是否能从反光镜看见车后面的人或物,让幼儿对人站到车子后面是否安全有个全新的认识。
3、本次教学幼儿的目光都专注到了图片上,老师第一次的情景讲述的时候一边讲一边出示图片效果会更好些,要不然他们就会不停的对着图片讲话。
4、本次活动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幼儿也明白了不能在车后面玩耍的道理,但是还应该告诉幼儿这不能效仿,告诉幼儿生命的意义和重要性,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以生命的可贵入手来上这堂课,告诉孩子们时时刻刻要珍爱生命。
我不慌安全教案篇3
一、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孩子对安全意识的浅薄,为了幼儿的安全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发的该活动设计。
二、活动目标
1、乐于与同伴交流,体验与人交流经验的乐趣。
2、积极探索、思考问题,能够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3、懂得在安全的地方玩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哪些地方危险,不应该在哪些地方玩耍
难点: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四、活动过程
1、故事到入主题
引导语:一只小猫趁着爸爸妈妈正在做饭,偷偷的溜出去玩。他来到了河边,看到河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它多想抓几条鱼啊,它把手伸进水里,想去抓鱼。可是一不小心,小猫就掉进了河里。恰好小鸭子经过,把小猫救了上来。从此小猫再也不敢自己到河边玩了。
2、看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视频动画
提问:画面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哪里?
小结:在铁轨上玩耍很危险,不能在铁轨上玩,以免发生意外。
(2)教师引导幼儿观看视频动画二
提问:这两个小朋友又在什么地方玩耍呢?
小结:在机动车道里玩耍很危险,不能在机动车道里玩,车道上车来车往,如果不注意可能发生车祸。
五、教学反思
1、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活动内容已被幼儿理解、尊重、接纳。有适度的自由空间,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都得到自主发展。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3)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师幼配合情况良好,教师能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2、对活动效果的评析。
本次活动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能充分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能很好的意识在安全的地方玩耍。
我不慌安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 知道生活中有一些尖尖的东西有危险。
2. 掌握一些尖尖东西的正确使用方法。
3. 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 课件:小朋友吃棒棒糖、奶奶织毛衣、护士打针等。
2. 尖尖的东西实物:剪刀、铅笔、有尖的梳子、小叉子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请配班老师帮忙拿剪刀,导入课题。
师:我想做手工,需要用剪刀,请董老师找一把剪刀给我。
二、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剪刀的正确传递和使用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应该怎样递剪刀才安全。
师:请小朋友仔想一想,董老师应该怎样给我递剪刀,为什么要这样递。
3.请小朋友练习递剪刀的方法,教师小结。
师:剪刀有尖,递的时候要把手柄递给对方,使用时也不能把尖对着别人。
二、了解其它生活中常见的尖尖的东西。
1.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也是尖尖的,有危险的。
师:小朋友见过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尖尖的?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后了解一些尖尖的东西的使用安全。
师:毛衣针、牙签、棒棒糖、针等这些东西都是尖尖的,小朋友要注意安全使用或避免使用,以免受伤。
三、安全知识应用。
1.幼儿练习互相传递剪刀、铅笔、梳子等尖尖的东西。
2.安全知识应用。
师:请小朋友找一找班里有什么东西是尖尖的,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使用(刮蜡棒、小叉子、计数棒等)。
活动延伸与建议
1.结合区域活动提醒幼儿正确安全地使用有尖的物品。
2.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有尖的物品,懂得保护自己。
我不慌安全教案篇5
一、游戏目标:
1、训练爬、跑等动作技能。
2、练习遇到火险时的自救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3、增强安全意识,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险的地方玩耍。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二、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了解防火的相关知识,知道如何自救。
2、物质准备:地垫2组、盛满水的塑料容器2个、毛巾与幼儿人数相等,小锤子2个,鼓1个。
三、游戏玩法:
把幼儿分成2组,当幼儿听到鼓声时,每组第一名幼儿迅速跑到毛巾处,拿起一条毛巾,跑到盛满水的容器面前,把毛巾沾湿后捂住嘴巴和鼻子,趴到地垫上匍匐前进,到达终点后用锤子敲一下小鼓,下一名幼儿再开始游戏。
四、游戏规则:
1、每个组员都要在听到鼓声后才能出发。
2、必须用毛巾捂住嘴和鼻在地垫上爬行。
五、延伸活动:
可在游戏后开展真正的防火演习活动
六、教学反思:
安全是幼儿园的头等大事,消防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幼儿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安全教育也应把握时机。放鞭炮引起火灾,老师抓住这一生活例子并对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让幼儿在真实情感中感受,更加容易接受。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