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秀的教案是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内容写的,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数学认识秒教案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认识秒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会正确的读、写小数。
4、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归的能力。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法学法:
教师指导点播、精讲。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多练习。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开展教学
1、引入小数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礼物,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出示课件)文具。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好的,请同学们把这些文具按价格分成两类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明分类标准。
教师出示自己的分类。
书包:45元。
钢笔:3.50元
剪刀:12元
橡皮:0.20元
彩笔:3元
曲别针:0.15元
3、引入课题
3.50、0.20、0.15这样的数就叫做小数,这个小点叫做小数点,(板书3.50、0.20、0.15)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认识……小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认识小数
1、试读小数
师:生活中处处有小数,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请大家读一读屏幕上的商品价格
教师提问: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表示什么?(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角)第二位表示什么?(分)
让学生完成屏幕上填括号。
总结:小数的读法。(结合板书的小数学生再读)
2、你还在那里见过小数?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给予肯定。
3、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小数知识,大家想了解吗?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出示搜集的小数知识图)
4、小结:看来咱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用小数表示价格,还可以表示质量和长度等。
三、探究新知,教学例题
1、汇报自己的身高
学生汇报后教师说,刚才同学们都是用米和分米或者是米和厘米作单位,如果我们只想让自己的身高用米做单位,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呢?现在同学们可以自己自学来解决这个问题。
2、自学提示
(1)仔细阅读课本89页上的例1,想一想,用你学过的知识写出用分数和小数表示的数。
(2)你发现什么问题,在小组说说,并想办法解决。
(3)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做一做,填一填,完成课本中的括号内容。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交流
板书: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1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3米
7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7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1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03米
18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18米
5、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是3分米)
6、出示89页做一做,让学生填在书上,全班交流。
四、深化新知,巩固练习。
1、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一题。
做完后师生交流
2、试一试我能行
学生口答,师生肯定
五、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数,并且会读小数,知道了小数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相信同学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掌握更多的小数知识。
小学数学认识秒教案篇2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110、210、310、410、()()()()()
2、读出下面的数。
375、309、420、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认识秒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能根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思考。
2.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师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绳子、胶带、标签纸等。
学生按小组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绳子、标签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请一名学生拿着学生尺到讲台前,告诉大家他的尺的长度,再量出黑板的长度,看看量了几次。然后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
“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
“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
二、初步认识1米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谈话:老师的身高是1米64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估计)
谈话: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绳子慢慢地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绳子,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绳子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拉开的绳子)这段绳子的长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可以用尺量一量)
[说明:对于“米”,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身高谈起,再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估计,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认识1米。
出示米尺。
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提问:看一看、数一数米尺上的刻度,你能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3.用米尺量。
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绳子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一根1米的绳子,再让每个小组照样子量出1米长的绳子。
提问:张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呢?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
小学数学认识秒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米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
2、让幼儿知道米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装有米的无毒不透明塑料瓶每组1个;每组1张16开或8开纸。
活动组织:
1、让幼儿摇动桌上的瓶子,以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你们轮流摇桌子上的瓶子,听听有没有声音,猜猜里面是什么。一个摇过了要给另一个,不要争。”
2、引发幼儿猜想瓶中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每个小朋友都摇过了,那你们猜猜瓶子里是什么呢?”
3、引导幼观察米,说出米的特征。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瓶子里是米,好,现在我们把瓶子盖开开,把瓶子里的东西倒在纸上,可以用手摸摸,看看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可以一边看一边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谁愿意告诉大家米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好,刚才许多小朋友都说了,米是白色的,小小的,一粒粒的,有的长,有点圆,捏在手里硬硬的像个睡着的小娃娃。”
4、引导幼儿说出米的好处。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知道米有什么用吗?”“对了,米可以做成饭,可以让小朋友吃饱,长身体,米是粮食。”“好,大家把米捡到瓶子里去,我们一起把它送到厨房的阿姨把它们做成饭。要小心点,千万别弄到地上,这是农民叔叔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一会吃饭时也要小心,不要洒到地上,要爱惜粮食。”
小学数学认识秒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千的认识。
2. 用千数图表示千以内的数和千。
3. 千以内数的读与写,并登入数位表。
4. 千以内数的分拆。
5. 数的多种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难点:
数的多种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广场上有853 人。
2. 人民广场上有50 只鸽子。
3. 花坛里有1000 枝郁金香。
4. 803 户家庭搬入了森林新村。
二、新授
??
1. 用算式表示数的组成 853=( )+( )+( )
2. 350=( )+( )+( ) 1000=( )+( )+( )+( ) 803=( )+( )+( )数的分拆,下列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3. 314=( )+( )+( ) 728=( )+( )+( ) 990=( )+( )+( ) 461=( )+( )+( ) 700=( )+( )+( )
4. 这样分拆行吗?700=(500)+(100)+(100)
小结:要按计数单位对数进行分拆。
?? 中间、末尾有0 的数的读、写法。
1.这两个数怎样读?(出示ppt) 990=( )+( )+( )读作:九百九十 700=( )+( )+( )读作:七百
2. 变一变,怎样读909、707(出示ppt)
3. 这四个数有什么共同点?在读数时要注意什么?你能举些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吗? 990 700 909 707(出示ppt)
4. 用怎样的方法来读数?(出示ppt) 108、180、810、780、2000、2200
??
1. 末尾或中间有0 的写法(用算式来帮忙写数) 400+30+7= 200+80+1= 700+20+2= 100+90+1= 800+80+0= 900+90+9= 800+0+8=
2. 比较:两个0 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800+80+0= 800+0+8= 写数时,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3. 独立写数,练习4。
4. 用4,4,0,0 组成四位数。 最小是( ),是( ),读1 个0 是( ) 1 个0 也不读是( )。
三、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认识字卡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