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范文网 >工作报告

凑十儿歌教案通用7篇

要想写好一份教案,并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教学质量,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凑十儿歌教案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凑十儿歌教案通用7篇

凑十儿歌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学习字词“静悄悄”“横冲直撞”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走、坐姿、唱歌的习惯,萌发幼儿向好样学习。

3、通过学习儿歌,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里动物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图片、视频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理解儿歌内容。

1。今天很多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来听我们上课,还有很多的小动物也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动画视频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刚才都看到了那些小动物?(出示图片:小花猫、小螃蟹、小白鹅、大青虾、百灵鸟、小乌鸦)

2。听一听,儿歌里他们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

(教师示范儿歌)

3、请幼儿用“”

“”表示出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小花猫做的对?

(1)小花猫是怎么走路的呢?(轻轻的、没有声音)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静悄悄”和老师读一遍“静悄悄”,小花猫走路脚步轻轻静悄悄!你们会静悄悄走路吗?请小朋友来走一走(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

(2)那小螃蟹又是怎样走路的呢?(横着走、小花猫挥舞着它的大钳子横着走)我们也也已也用一个词来说“横冲直撞”,和老师读一遍“横冲直撞”那小螃蟹横冲直撞走路好不好,(不好)不要学那小螃蟹横冲直撞真糟糕。

(3)重复: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不要学那小螃蟹横冲直撞真糟糕。

2、请幼儿用“”

“”表示出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小白鹅坐的对?

(1)谁来说一说小白鹅是怎么坐的。

(坐的很好、很端正、很直)那老师这样坐对不对呢?(对)老师挺起了胸膛坐的很直,那小朋友一起来学学大白鹅坐,看谁学得好得,挺起了胸膛,精神好的。

(坐着要学小白鹅挺起胸膛精神好)(2)那大青虾又是怎样坐的(坐的弯弯的,驮着背,弯着腰老师边做动作)我们小朋友如果坐在小椅子上的时候像大青虾一样,那长大以后就会变成驼背,那能不能向大青虾学习(不能)不要学那小螃蟹驼着背儿弯着腰。

(3)重复:坐着要学小白鹅挺起胸膛精神好,不要学那小螃蟹驼着背儿弯着腰。

3、那百灵鸟和小乌鸦是怎么唱歌的,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百灵鸟和乌鸦的声音,让幼儿判断哪个声音好听?用“”

“”表示出。

(1)百灵鸟唱歌的声音怎么样?(好听)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美妙,和老师读一遍美妙!那我们唱歌的时候要学百灵鸟用美妙的声音唱歌呀!

唱歌要学百灵鸟迎着春风多美妙!

(2)那刚才小乌鸦唱歌的声音怎么样!这种声音好听吗?小乌鸦张开嘴巴哇哇乱叫,声音很难。不要学那小乌鸦张开嘴巴哇哇叫!

(3)重复:唱歌要学百灵鸟迎着春风多美妙!不要学那小乌鸦张开嘴巴哇哇叫!

二、学习儿歌

1。看图,教师完整朗诵。

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学好样)完整的把儿歌的名字说一遍。

2。看图,教授儿歌。

你们想学念这首儿歌吗?那小朋友轻轻的跟着老师一起来念儿歌吧!

3。以比赛形式继续激发幼儿学念儿歌的兴趣。

三、活动延伸

1、我们应该向儿歌里的谁学习呀!

(对我们走路要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坐着要学大白鹅挺起胸膛精神好。唱歌要学百灵鸟迎着春风多美妙)。

2、我们班也有很多好样我们学习,你们想想我们班上的那个小朋友学习、学习他的什么好样呢?(对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校的好样!

凑十儿歌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指南》中对幼儿的动作发展明确指出: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发展手的动作,可以促进大脑的思维。手指游戏经常需要左右手协调动作,有利于激发大脑活力,左右脑同步发展。游戏中,往往借助儿歌或者童谣为媒介,使得手指练习更具趣味性。这个游戏中,教师把儿歌分成了两部分,用添加的方式完善,使幼儿先掌握两人对拍动作,再增加其他动作,动作练习有梯度便于掌握。游戏采用两两合作的形式,培养幼儿合作、配合的能力,提高了动作指向的准确性。

活动目标:

1.学习两人配合做对拍、按门铃、剪窗花等手指动作,动作准确。

2.有合作意识,努力做到与同伴的动作协调默契。

活动准备:

1.图示:手掌、数字1—5、游戏中的手型、门铃、窗花、画板、拳头、跳舞。

2.幼儿的座位排成四列纵队,两两一组。

3.学过手指游戏《早睡早起身体好》。

活动过程:

1.复习手指游戏《早睡早起身体好》,活动手指,唤醒感觉。

2.练习两人对拍。

师:今天我们玩个新的手指游戏:拍手歌。我们平时是怎样拍手的两个人合作可以怎样拍

(1)让幼儿两两面对面拍一拍,鼓励幼儿和对方合作。请一、两组幼儿上来演示。

(2)练习两人对拍:先自己双手拍一下,再右手和对方的右手对拍一下。再双手拍一下,左手和对方对拍。

提问:有什么问题吗(两人出手不统一、速度不一样)怎么解决呢

给右手上贴个小标记,记住右手先出。边念儿歌边拍手

(3)按照儿歌句式贴图示:手掌、数卡1—5,引导幼儿观察图示。

(4)教师和一幼儿示范加入儿歌两人对拍:你拍一,我拍一。你拍二,我拍二。……你拍五,我拍五。

幼儿两两练习。

(5)引导:怎样让两人拍手合作得更好(幼:眼睛看着对方。手动位置放在两人中间。用力不要太大。)

3.完善儿歌内容,增加手指动作。

根据儿歌的后半部分内容,依次贴五组手型图和实物图:食指+门铃、食指中指+窗花、三根手指捏笔+画板、握手+拳头、跳舞。

师:图上是什么手指(食指)在干什么(按门铃)学做按门铃的动作。(你拍一,我拍一,食指一人按门铃。)

师:门铃会发出什么声音(叮咚。)在儿歌句子后面加上“叮咚”增强趣味性。在念到“食指”的时候,伸出食指做按门铃的动作,念到“叮咚”的时候,两人的食指对碰一下。

师:食指和中指做的动作像什么(剪刀)剪出了什么(窗花)请小朋友做出剪刀的手型来剪窗花,咔嚓。(你拍二,我拍二,食指中指剪窗花。咔嚓!)

师:三根手指捏在一起,在干吗是哪三根手指一起学一学手指动作。(你拍三,我拍三,三根食指画图画。好美呀!)

师:他们握手表示什么呢(友好、团结)他们团结在一起做事,我们为他们加油好吗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你拍四,我拍四,兄弟一起来干事。加油!)

师:拍五的时候来跳舞,可以用什么手指动作表示呢幼儿创编。

4.完整地边念儿歌边玩手指游戏,引导幼儿两人互动配合。

(1)根据图示玩手指游戏。

(2)摆脱图示玩手指游戏。

5.交换伙伴趣味练习。

玩一遍游戏后,一排幼儿依次向前移动一个位置,排头移到队尾,这样交换伙伴,可以循环玩多次。

附:儿歌: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食指一人按门铃。(叮咚)

你拍二,我拍二,食指中指剪窗花。(咔嚓)

你拍三,我拍三,三根食指画图画。(好美呀)

你拍四,我拍四,兄弟一起来干事。(加油)

你拍五,我拍五,大家一起来跳舞。(真快乐)

动作说明:

儿歌

动作

你拍一,我拍一,

动作一:

双手拍一下,两人右手对拍一下;

双手拍一下,两人左手对拍一下。

食指一人按门铃。

伸出食指做按门铃状,两人的食指可以相对。

你拍二,我拍二,

同动作一。

食指中指剪窗花。

伸出食指中指做剪刀状,做剪的动作。

你拍三,我拍三,

同动作一。

三个食指画图画。

伸出大拇指、食指、中指捏拢做拿笔画画的动作,划圈。

你拍四,我拍四,

同动作一。

兄弟一起来干事。

两人握手。

你拍五,我拍五,

同动作一。

大家一起来跳舞。

两手上举,手腕左右各转动一次。

凑十儿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新年好儿歌》。

2、认识铃鼓,掌握其演奏方法,并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进行创编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分析

?新年好儿歌》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2/4拍,f大调,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乐歌舞,互相祝贺的愉快心情。

教学重点

一、学习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节奏,用各种方式为歌曲伴奏。

教具准备:

手风琴、歌片、铃鼓、木鱼、碰钟、节奏卡、小鸭子道具、录音机、磁带、灯笼、鞭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用歌声互相问好!

2、引言:今天,老师给大家上课,你们欢迎吗?听你们音乐老师说,一⑴班的小朋友上课认真积极举手发言,比实验小学(其它学校)的同学都要好,是不是?

生:是!(大声地说)

小鸭子(一只木偶由老师操纵):是谁在说大话呀?

师:噢,我忘了给大家介绍了,这是我的好朋友小鸭子,它也跟来看看,要和朋口中小(实验小学)的同学比一比,比什么呢?

小鸭子:嗯……比动作。谁都知道我小兔的动作最灵活(悄悄地说)。你们学过了《火车开啦》这首歌,我们来边唱歌曲边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吧!你们想想可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开火车?(个别提问3-4人)火车头呢,可用什么动作?(个别提问2-3人)

3、选择2种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游戏。(全班分4列,各列按顺序从前门开出,后门开进,还没轮到走的同学原地做动作。)

二、节奏练习。

1、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开火车开快乐,小鸭子都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了,你们听它是怎么说的。

小鸭子:我是小兔│我是小兔│我们大家│做朋友-‖

师:谁愿意和小鸭子交朋友的请你也这样说,比如老师这样说:我是老师│我是老师│我们大家│做朋友-‖。

2、师引导学生按小鸭子说话的节奏创编语言。

3、学生读节奏3/4××××│××××│××××│×××-‖(师启发学生这是三拍子的节奏,生可边按三拍子拍手边读)。

三、歌曲教学。

1、导入:小鸭子:真好听,真好听,同学们拍节奏的声音就象过年放的花炮声一样,啪啪啪啪的。过年时你们高兴吗?为什么?过新年好不好?今天,我们就很开心地来学习一首歌《新年好》。

2、学生安静地听录音范唱,出示图片(包含歌谱及过年画面)(学生可跟着老师听音乐轻轻按三拍子节奏摆动)。

3、把高兴的心情唱出,学生用啦哼唱歌曲旋律,师弹琴伴奏。

4、生利用前面学过的节奏读歌词边按三拍子强拍拍手、弱拍拍肩(先读一遍节奏)。(师:我们用刚才说话的节奏来读读这首歌的歌词。)

5、采用跟唱法学唱歌词几遍。(若全班都会唱可跳过此环节)

6、学生连贯地唱(师弹琴伴奏)。师指出不足的地方,对声音提出要求。(可通过教师生动的范唱让学生体会带感情的演唱,尽量减少语言上的说教。)

7、引导学生用高兴的心情演唱歌曲(我们过年的时候都很高兴,所以唱这首歌时应该怎么唱?)。

四、创作练习:

1、在节日里,大家都很愉快,你们还知道哪些节日?能不能把这首《新年好》的歌改成唱其它节日的歌?比如说“六一儿童节”我是这样唱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唱何节日,怎么唱?

3、请个别小组演唱。

4、师在快乐的节日里可以用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你们看这叫什么?

认识铃鼓,掌握其演奏方法(可能有的学生在幼儿园有接触过铃鼓,可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演奏)。

5还可用什么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6、学生分组讨论用打击乐器如何为歌曲伴奏。(师提示这首歌是三拍子的)

7、各小组示范本组创作结果。

8、全班同学边演唱歌曲边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可做手势。

9、小鸭子:这么好听的声音我要录下来带给实验小学的同学听听!

10、给小朋友们录音(边唱边打击乐器)。

11、放给小朋友们听一听。

12、歌表演。(机动练习)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觉得小朋友表现得真好。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我们学会了《新年好》这首歌,这是三拍子的歌曲。小朋友回去后可以把这首歌唱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过得快乐吗?我们一起和小鸭子说声再见,开着火车家吧!(全班分4列火车做律动出教室)

凑十儿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在说说、学学、玩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学儿歌、编儿歌,体会文学活动带给小朋友的快乐。

2、通过小朋友对于喜爱的小动物的熟悉度尝试仿编儿歌,从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力。

3、幼儿尝试与同伴交流、与成人交流。

教学重点:

学会儿歌,引导幼儿学习词语"欢欢喜喜"。

教学难点:

引导幼儿尝试仿编儿歌。

教学准备:

1、知识的准备:熟悉几种动物的叫声、习性、特征。

2、材料的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多媒体课件、音乐等。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基本部分

(一)、引入课题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小动物,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它们?

(二)、出示课件,初步了解儿歌

1、出示小鸡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提问:这是谁呀?看看小鸡在干什么?

小鸡最喜欢吃米粒啦,她吃到米粒就怎么样呀?

(很高兴很高兴我们用一个词来表示:欢欢喜喜)

2、(出示小羊)老师提问:这是谁呀?小羊怎样叫?它喜欢吃什么东西?

小羊小羊,咩咩咩咩,吃到青草,欢欢喜喜。

3、(出示小狗)。老师提问:这是谁呀?小狗怎样叫?它喜欢吃什么东西?

小狗小狗,汪汪汪汪,吃到骨头,欢欢喜喜。

4、提问:儿歌中哪些小动物?它们分别是怎样叫的?

(三)听录音,完整欣赏儿歌。

小朋友们听完了录音,谁来告诉大家:小鸡喜欢吃什么?小羊喜欢吃什么?小狗呢?

(四)师生边看图片边朗读儿歌。

(五)幼儿跟着老师完整地表演儿歌。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做动作。

(六)引导幼儿尝试仿编儿歌。

小鸡、小狗、小羊听到小朋友为他们说的儿歌真高兴,看还有许多动物也坐着小汽车来了,想请小朋友为他们说儿歌,你们愿意吗?幼儿尝试用上面的句式尝试仿编儿歌。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本节活动的效果,以表扬鼓励为主。

2.幼儿听音乐开火车出教室。

附:儿歌小鸡吃米小鸡小鸡,叽叽叽叽,吃到米粒,欢欢喜喜。

小羊小羊,咩咩咩咩,吃到青草,欢欢喜喜。

小狗小狗,汪汪汪汪,吃到骨头,欢欢喜喜。

活动反思: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得小班幼儿可快速地聚集注意力到教学活动当中。这点教师的掌控不错。手偶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好朋友,也是吸引幼儿的最快捷方式、同时也是激起幼儿的兴趣点和切入点。但,教师在把控手偶的时间停留过快,幼儿还没有来得及欣赏,教师的语速需要放慢些,这样便于幼儿的理解与消化。

凑十儿歌教案篇5

中班――《对对歌》

隆阳区幼儿园 段碧英

设计意图:

“对对歌”属于语言活动中的听说游戏,它除了具有普通儿歌的语音押韵,朗朗上口,寓教于乐等特点外,还有一种整齐、呼应的节奏韵律在里面。同时一问一答的表现形式,能让幼儿在感受歌谣乐趣的同时,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

1、联想弯弯的事物,感受对对歌一问一答的韵律美。

2、尝试将更多“弯”的物体编入对对歌, 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感受对对歌一问一答的韵律美,尝试将更多“弯”的物体编入对对歌。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玩过“你问我答”的对歌游戏,在生活中寻找过弯弯的东西。

2、课件、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出话题。

1、出示图片――弯弯的小河。

教师:小朋友们,图中的小河是什么样子的?(引出“弯弯的”)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是弯弯的?(幼儿相互讨论)

2、教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叫《对对歌》,里面也有许多弯弯的东西,请你听一听。

二、欣赏儿歌。

1、听儿歌cd第一遍,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说儿歌的内容――月亮、牛角、眉毛、杨柳。)

2、教师朗诵儿歌第二遍,提问:为什么这首儿歌叫《对对歌》呢?(引导幼儿感受儿歌问答式的特点。)

三、学念儿歌。

1、教师念问句,幼儿答答句。

2、互换朗诵。(提醒幼儿注意儿歌的前一句是提问,后一句是回答,问句与答句说法不同。)

3、幼儿自由结伴,学念儿歌。(利用课件形象帮助记忆)

四、尝试仿编儿歌。

1、教师:这首儿歌讲的都是弯弯的东西,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弯弯的东西也编到儿歌里吗?让我们一起来编一编吧!(要求:要把话说完整,就像儿歌里的句子一样。)

2、学习创编: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引导幼儿男女分组问答。(如:什么弯弯在头上?辫子弯弯在头上。什么弯弯在水里?鱼儿弯弯在水里。什么弯弯在河上?小桥弯弯在河上。什么弯弯在后面?尾巴弯弯在后面。)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图片,引导幼儿创编与各种形状有关的对对歌。

凑十儿歌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情景游戏中了解动物特征,并知道他们爱吃的食物。

2.能运用已有经验,仿照原诗歌小黄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

3.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小老虎请客》ppt课件。

2.操作学具。

3.幼儿人手一份各种食物卡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听声音猜动物

1)观看ppt课件--《小老虎请客》

问:瞧!谁来了?(小老虎)小老虎为什么这么开心?我们来问问它吧!

2)创设小老虎请客情境幼(师):小老虎,你好,请问你为什么这么开心?

小老虎:大家好,我是小老虎,今天我过生日,请来了许多小动物。听!它们来啦!小结:哦,原来小老虎要过生日请客呢!

3)听声音,猜动物提问:第一位客人会是谁?(小黄狗)(小黄狗,汪汪汪)(以此类推,引出小花猫、小山羊和小小鸡)

2.在情境中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1)分句学习儿歌师:瞧!小老虎请来了这么多小客人,它还给小客人准备了好吃的食物。

问:有什么呢?(有……有……有……还有……)(有……有……有……还有……幼儿学会说完整的一句话)。

师:帮小老虎请小动物吃它们最喜欢的食物。

提问:小黄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我们把它连起来说一说。

2)完整学习儿歌

(1)看ppt课件学习儿歌:小朋友真能干,不仅让小动物吃到了自己最爱吃的食物,而且还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来读一读自己编的儿歌。

(2)创编儿歌:小花猫还没吃饱,它还喜欢吃什么?(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小鱼)

3.分组操作:又有客人来了,我们帮小老虎去招待它们吧!(请小朋友找找与动物或食物相对应的朋友)

4.结束活动:小动物都吃饱了,我们带小动物出去散散步吧!

附儿歌:

小老虎请客小黄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

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小鱼。

小山羊,咩咩咩,吃什么,吃青草。

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

凑十儿歌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节以及冬至节的来历。

2、感受绘本故事中冬至节的习俗。

3、让幼儿了解并认同冬至节,喜爱传统节日,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活动准备

1、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与冬至有关的资料。

2、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冬至有关的习俗。

3、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播放《节气歌》播放二十四节气歌,引出《冬至节》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讲述关于节气的信息。预设: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3、引出绘本故事《冬至节》

二、通过绘本故事说冬至由来

简介冬至的由来、俗称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是大雪冬至后是小寒,因为冬至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被称为“活节”;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冬至”又称为“冬节”。

三、说冬至传说、习俗

过渡:为什么古代的节日还能保留至今?让我们一起用传说和习俗来“说冬至”吧!

1、用传说说冬至。主要有:

传说一:冬至馄饨夏至面。

传说二:冬至吃狗肉。

传说三:冬至南吃饺子北吃馄饨

2、用习俗说冬至。主要有:

(1)习俗一: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

(2)习俗三: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

(3)习俗四:盛情敬师、赠袜履长——冬至之礼

(4)习俗五:精心宁神、食疗养生——冬至之养

四、游戏活动

用纸黏土制作饺子和汤圆,感受冬至节的氛围

活动延伸

1、体验:跟家长学会做馄饨或水饺,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

2、讲述:给弟弟妹妹讲述有关冬至的传说和习俗。

冬至节微反思:

通过此次绘本故事《冬至节》的活动,幼儿了解了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节的来历及习俗,感受了爷爷给孙子讲述冬至节的爱意,并且学会了九九歌,感受了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本次活动幼儿主要作为倾听者,在延伸活动中将让幼儿进一步参与到活动中。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2023年小学安全教育教案通用5篇

幼儿园科学类教案通用5篇

科学类活动教案通用6篇

小班关于球的活动教案通用6篇

球活动小班教案通用8篇

穿水果串教案通用6篇

山中班美术教案通用6篇

大螃蟹的教案通用8篇

国庆节主题教案通用6篇

据枪教案通用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526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