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范文网 >工作报告

科学沉与浮教案7篇

作为教师应该提前将教案制定完善,教师在教案撰写时需要体现出思想观点,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科学沉与浮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沉与浮教案7篇

科学沉与浮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网状物品的作用及其应用情况,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图片--手球 乒乓球2 网球2

2、收集的各类网状物品若干(如窗纱、菜罩、蝇拍、羽毛球拍、乒乓球网、网兜、捕虫网、发网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这是什么?(蜘蛛。)

它们在干什么?

(织网、捕捉昆虫。)

2、蜘蛛是怎样用网捉虫的?

(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或经验讲述。)

二、讨论交流

1、教师:蜘蛛网的用处真大,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也都用上了网或像网的东西,

你们找到这些东西了吗?在哪里找到的?

2、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介绍自己看到的网状物品。

启发幼儿:

-妈妈的衣服像网

-装西瓜的袋子是网状的

-足球门像网

-乒乓球桌的中间有网等等。

3、集体讨论网状物品的'作用。

教师:这些东西为什么要做成网状的?做成网状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有的是为了美观,有的是为了透气,有的是为了让人们看得更清楚等。

三、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1.观看

-儿童公园的网状跳跳床

-电扇上的安全网

-空调上的防尘网

-洗衣机里的滤网

-围墙上的铁丝网

-网状保安窗、纱门、纱窗、各种球网等。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看到的网状物品,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四、设计各种各样的网

1.教师:如果请你设计,你想做一张怎样的网,用来干什么?

2.幼儿在纸上自行设计各种用途的网或网状物品。

3.小组交流所设计的网状物品及其用途

如捕捉动物的网,用作游戏的网,用于日常生活的网等。

科学沉与浮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动手操作,体验探索发现事物规律的成就感。

2、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两个部分数的互补规律,并尝试运用规律进行7的分合。

3、通过动手操作,发现7有六种分法。

二、活动准备

花朵图片7个,花瓶两个。

三、活动过程

1、插花,引导幼儿感知7的组成与分解。

(1)幼儿将花分别插在花瓶里,探索7的分解、组成。

指导语: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看看我们花园里一共开了几朵花?让我们把花儿分给分别插在花瓶里,可以有几种分法。

(2)集体交流、讨论7的分合分法。

并请他们分别说说自己的分法,并请幼儿比较、讨论,哪种分法最好,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最简便的方法中的实物递增、递减关系,找出分成的两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小结:一个总数分成的两个部分数,其中一个部分数逐次增加1,另一部分数则逐次减少1,但每次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总数都一样。用这个方法能将数分得又快又正确,也不会漏掉任何一组分法。

3、幼儿操作,巩固练习7的分解组成。

游戏“分花”

游戏规则:两人拿7朵雪花片,一人将7朵雪花片分放在两只手中,请对方看一只手里的雪花片,猜另外一只手的雪花片数,直到猜完6种分法。换一人拿7朵雪花片,用相同的方法请对方猜一猜。

科学沉与浮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一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窖”,掌握四个要求的生字“窖、蚯、蚓、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冬至后万物萌动的生气勃勃的状态。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融入作者描绘的情境中,品味语言,感悟作者对春天的向往与热爱。教学方法

质疑,激发读书兴趣。在默读中感悟,在交流中体悟。

四、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冬至的资料,了解什么是冬至以及它的特点。搜集和冬至有关的谚语。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背诵《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师: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学生交流关于节气的信息。

预设: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二、新课学习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

(2)指导学习字词:

地窖蚯蚓呓语藤条

“窖“字容易写成宝盖头;注意“藤”字的正确笔画。

苏醒:昏迷后醒过来。

呓语:梦话。

严严实实:严密,没有缝隙。

2.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读完的感受如何?

(1)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

(2)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小时侯的“我”,从冬至开始就做着春天的梦:冬至过后,万物萌动,大地复苏,一切生命都焕发出生机。人们盼望着春天,迎接着春天。

感受:冬天就要过去,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作者特别向往春天,对生活无限热爱。

冬至指的是什么?

3.默读课文,概括段意。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交流:

第一自然段:冬至是怎么回事。

第二自然段:冬至过后,春天悄悄地走来。

第三自然段:冬至的等待。

第四自然段:冬至的梦。

第五自然段:冬至的记忆。

4.品读课文,畅谈感受。

(1)提出中心话题,学生自读学习,做好批注。

话题:为什么说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细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并作出批注。

(2)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觉批注的习惯。

(3)小组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4)全班交流。

(5)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师: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都表达出对春天的渴盼与热爱,请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放声朗读吧,在朗读中让我们回味我们心中的那个梦。

5.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再读课题,重温梦境。

师:“冬至的梦”究竟是怎样的梦?

是温暖的、美好的、让人怀念的??

(2)细细品味,感悟情之源头。

思考:文中两次提到梅花图,分别写出了我和爷爷怎样的情感?

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

在春天来临前的等待中,爷爷用美丽的梅花图来计数,九九八十一天,八十一瓣梅花,多美好的事情。从这里看出爷爷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也是一个勤劳而善良的老人。

(3)带着情感,再次走进课文,感情朗读。

三、结论总结

在春天来临前的等待中,爷爷用美丽的梅花图来计数,九九八十一天,八十一瓣梅花,多美好的事情。从这里看出爷爷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也是一个勤劳而善良的老人。

四、课堂练习

1.读读写写

地窖jiào蚯蚓qiū yǐn

藤条téng严严实实盼望向??

渴望怀念记忆苏醒涌动绽出返青拔节

2.近义词

盼望——()希望——()

慈祥——()覆盖——()

五、作业布置

1.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其他关于“冬至”的诗歌,推荐朗读。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与“冬至”有关的谚语等。

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冬至的梦

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向往春天,热爱生活,怀念爷爷

盼春爱春思念

科学沉与浮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在当今这个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问题。大家有目共睹水缺乏、水污染的现象已经受到高度关注。这种局势下,让幼儿了解水与人类、水与自然的关系极为重要。根据孩子们的认知和感知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本次活动,通过故事、谈话、实验、音乐表演等不同形式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思考,从不同的侧面能够充分感知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结合故事、谈话、实验、音乐表演等不同形式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参与学习的兴趣以及表现出求知欲。

2、让幼儿知道水与人类、水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

3、幼儿初步了解水污染以及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三个和尚》的故事磁带

2、实验用品:盐、糖、奶粉、洗衣粉、药面儿、玻璃容器5个

3、"护水小标兵"胸饰、蓝色彩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三个和尚》都打水。教师通过让幼儿听故事想问题说问题引发他们思考参与的'兴趣。

1、教师放故事《三个和尚》,幼儿听故事

2、听故事后,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提问:

(1)三个和尚每天都要用什么?他们用水来做什么?

(2)他们打水的地方在哪里?

(3)他们三个最后用水做了什么?他们能离开水吗?

3、教师提出一个话题:我们的生活能不能没有水?为什么?

(1)幼儿自由的讨论交流。

(2)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小朋友我们不能没有水,让我们来看一看水是怎样帮助我们的。(请幼儿观看课件关于水的各种图片)

1、结合看图,让幼儿了解生活处处需要水。

(1)图片一、幼儿看到各种工作是直接需要水来完成的。(消防队员,环卫工人用水浇花、轮船在行驶)

(2)图片二、幼儿可以看到农民用水浇地、发电站用水发电送给千家万户。

2、这"水"和我们的生活真是关系太大了,你们知道吗?就连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同样需要水。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1)幼儿分成5组,这5组桌子上分别放着盐、糖、奶粉、洗衣粉、药面儿、开始实验时,幼儿将物品放入玻璃容器中搅拌一下,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变化,并作成总结。

(2)教师讲解物品在水里溶解了。

3、出示一张图片:幼儿可以看到河水已经变黑了。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来听一首歌。小朋友们听一听小河在唱什么?

三、教师弹唱歌曲《小河之歌》前两段小河小河真快乐清清河水在歌唱,小河小河真快乐小鱼小虾都来了。

小河小河真难过黑黑河水在流泪,小河小河真难过小鱼小虾生病了。

小河小河真快乐清清河水在歌唱,小河小河真快乐小鱼小虾都来了。

1、幼儿边欣赏歌曲边创编动作。

2、教师提问:小鱼、小虾为什么生病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它们呀?(幼儿了解关于污染的问题)

3、拿出"护水小标兵"胸饰、发给每个幼儿,老师有个好办法:请你们画一条干净的小河送给小鱼小虾(让幼儿把小河画在胸饰卡片的背面)幼儿带好"护水小标兵"胸饰教师弹唱歌曲《小河之歌》第三段,幼儿做自由表现活动。

活动延伸:

让幼儿总结我们该怎样做才是"护水小标兵"。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向身边的人宣传爱护水资源是"人人有责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操作性很强,是本次主题的一个综合性的延伸,孩子们对水的科学小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平时操作的比较少,所以兴致相当高涨。活动中孩子们更加能体会到水的作用之大,由于我们在活动之前有过一次断水经历,所以这次活动对孩子们意义是深刻的。

科学沉与浮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能大胆地向别人祝贺新年快乐

2、感受故事主人公与人分享的快乐。

3、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二、活动准备:

挂图、贺卡、作画用具、大卡纸

三、活动难点:

感受故事主人公与人分享的快乐。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贺卡,引出故事

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用的?

幼儿欣赏,教师总结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教师讲述,提问:这个故事的名称是什么?小老鼠波波寄贺卡给哪些好朋友?

2、出示图片提问:为什么波波要送贺卡给它的`好朋友?

波波送给小猫等贺卡上画了什么?

波波后来收到了什么礼物?

三、制作贺卡,激发愿望

1、小朋友,我们给谁制作一张贺卡,在新年的时候送给他呢?

2、她喜欢什么?怎么装饰?

3、教师根据幼儿的意愿做贺卡做好后一起送贺卡。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设计了“出示贺卡,引出故事—欣赏故事,理解内容—制作贺卡,激发愿望”几大环节,较好的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在情感上得到了深化。

小班的孩子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多的是建立在故事外显内容的描述,对于本次作品最后一部分内容“波波收到了小动物的礼物是因为它会与人分享”的原因孩子不能很深入的了解,因此教师在活动的最后环节让幼儿通过讨论送贺卡的对象以及去亲自去为幼儿园的工作人员送贺卡。有效的引导策略帮助幼儿感受这一故事的内涵,实现社会情感的升华。突破难点。

新年到了,孩子们内心充满了极大的期盼,在他们希望得到成人送的礼物和祝福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告诉孩子要用自己的行动在新年里对别人表达祝福。祝贺语、贺卡等都是一种祝福别人的方式、通过小老鼠波波寄贺卡给朋友这一主线,不但让孩子知道了贺卡的使用方法,还体会了其作用,感受故事主人公与人分享的快乐。

科学沉与浮教案篇6

[活动目的]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变化。

2、幼儿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积极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烧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鸡蛋一个,放大的记录纸一张,实物:鸡蛋、盐、碗、盆、勺子、烧杯、抹布每组若干。磁吸标志、记录表、水彩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鸡蛋宝宝沉浮的位置

1、出示内装等量盐水、淡水的.两个烧杯,引导幼儿比较:两个烧杯的水一样多吗?

2、出示一个鸡蛋:今天蛋宝宝要跟水玩个游戏,小朋友想知道吗?蛋宝宝到了这两个水杯里会怎么样呢?

3、猜猜蛋宝宝在盐水里、淡水里的沉浮状况。教师设疑:蛋宝宝到了第一水杯里(淡水)会怎样?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

(幼儿猜测并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示沉浮结果:站表示浮、蹲表示沉——实验验证——幼儿观察——师幼同时完成记录)继续设疑: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猜测并请幼儿分别把磁吸标记贴在自己猜想的位置上——实验验证——幼儿观察结果——师幼一同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二、找一找蛋宝宝沉浮的秘密

1、幼儿针对观察的现象自主提问。看了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现在我们做“小问号”把你的问题提出来好吗?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哎呀,这倒奇怪了,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怎么到了第二个杯子里回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寻找宝宝沉浮的原因,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的缘由: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那么是不是鸡蛋在盐水里都会浮上来呢?再加了多少盐后才回浮上来呢?我们一起动手来试一试好吗?

三、说说蛋宝宝沉浮的规律

1、(展开幼儿的记录卡)从记录卡中讲讲自己的实验感受并发现鸡蛋的沉浮规律。

2、继续设疑:为什么鸡蛋在加入1勺、2勺的盐水中没浮起来。再加入3勺、4勺盐后会浮起来。

3、除了鸡蛋在盐水里浮起来。你还有什么办法让鸡蛋浮起来呢?(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科学沉与浮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认识圆的基础上,通过做做、玩玩,让幼儿知道圆形的物体会滚动。

2.知道用轮子能省力。

3.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室外:

(1)装有圆形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小推车;

(2)装有除圆形以外的各种形状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小推车。

2.室内:各种形状的小积木,幼儿人手一套;装有书籍的箱子一只,圆形的轮子两个,小推车一辆,大积木一块,每组一只盒子(装有橡皮泥、硬卡纸、彩色纸、剪刀、牙签、胶水、蜡笔)。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滚动圆形和其他形状构成的物体

在室外供给幼儿装有圆形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小推车以及装着除圆形以外的各种形状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小推车。教师:“这里有许多车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想一想,哪些车子的轮子会滚动?”

二、第二次尝试:圆形的东西会滚动

1.在室内供给每位幼儿各种形状的积木玩。

①你们的桌子上有什么形状的积木?

②请你推动各种积木,你发现了什么?

③为什么圆形的积木轻轻一推会滚,而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的积木不会滚动呢?

小结:圆形的东西会滚动,因为它没有角。

2.圆形轮子会滚动。

师:“人是很聪明的,人们利用圆形的东西会滚动的道理,制造出许多圆形东西,你们见过吗?”

出示圆形轮子问:

①“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②“轻轻推它会怎样?”(会滚动)

三、了解轮子的功用(第一次尝试:利用圆形轮做事,又快又省力)

1.请两名幼儿把一箱书从a处搬到b处,问:“你们搬得动吗?”(搬不动)

2.教师在箱子下,放置了4只万向轮,再请两名幼儿推动。问:“现在能搬动吗?为什么?”

3.请两名幼儿分别将两堆大积木从a处运到b处,一名幼儿用小推车搬,另一名幼儿用手搬,看一看,谁运得又快又省力?

师小结:使用轮子做事,又快又省力。

4.了解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师问:“除了这些轮子外,你们在幼儿园和家里还看到过哪些地方有轮子?”(幼儿自由回答:汽车、飞机、火车有轮子,挂窗帘的轨道有滑轮,升国旗的旗杆上有滑轮,沙发下也有轮子等等)

四、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轮子

1.教师向幼儿介绍手工盘里材料,请幼儿给汽车的车厢制作轮子(教师事先给幼儿每人准备一只盒子做车厢,并先在车厢下部打好穿牙签的洞),幼儿把两根牙签穿入洞内。

2.让幼儿利用硬纸、橡皮泥等材料做成轮子装在牙签上,即成一辆汽车,然后,拿着自制的小车到室外玩。

活动反思

幼儿对实验活动的兴趣比想像中要旺盛,有不足之处,就是关于“滚动”这一个词,应该给予简单的解释:圆形的东西能滚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类教案优秀5篇

幼儿园科学类教案最新6篇

幼儿园科学类教案优质6篇

幼儿园科学类教案5篇

小班科学类教案模板6篇

小班科学类教案参考5篇

小班科学类教案优秀5篇

小班科学类教案最新5篇

小班科学类教案8篇

小班科学类教案精选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987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