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范文网 >工作报告

春天的雨教案优质6篇

教案的评估方法应该多样化,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和改进,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春天的雨教案优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春天的雨教案优质6篇

春天的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看看找找中,认识椭圆形,并感知其基本特征。

2、感受春天万物变化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春天背景墙、春姑娘图片、图形蝴蝶、电话亭、脚印贴纸。

2、音乐《春天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春天的秘密(关注价值: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感受春天万物变化的喜悦)。

1、t:今天我们班来了位客人,瞧!(出示春姑娘的图片)她是谁呀?

春天到了,春姑娘回来了,开了一个春天电话亭。每天通过打电话把春天的秘密告诉身边的人。欢迎你来打电话,把更多春天秘密告诉身边的人。

→幼儿自由模仿打电话。

2、教师小结:春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

二、蝴蝶的秘密(关注价值:通过观察、比较,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1、t:春姑娘说呀:你们的眼睛可真亮,谢谢你们打电话讲了这么多春天的秘密。我今天来还带来了一位朋友,请你猜猜她是谁。

谜语:头上两根须,身穿花衣裳,飞舞花从中,快乐又逍遥。

2、t:(模仿蝴蝶)我有个问题要考考你们。你们认识我身上的哪些图形呢?

→幼儿自由交流。

t:那你知道我的身体是什么图形吗?和圆形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

3、教师小结:原来蝴蝶的身体是椭圆形的。椭圆形和圆形比起来,它的身体长一点,扁一点,我们把长长的圆,扁扁的圆就叫椭圆形。

三、游戏——印脚印(关注价值: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1、t:请你在春姑娘朋友的身上找一找,哪里有椭圆形,留下你的'小脚印。

2、音乐,幼儿在主题墙上操作,和客人老师互动,告诉客人老师,你找到了春姑娘朋友的哪里有椭圆形。

活动延伸:结合资料库,让孩子寻找生活中更多的椭圆形物体,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活动反思:

1、活动应体现情景性。采用打电话的游戏方式,鼓励幼儿回忆外观的经历,大胆表达自己发现的春天的秘密;猜猜春姑娘的朋友及找找朋友身上的椭圆形,都让幼儿在完整的情景中展开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春天万物生长的喜悦。

2、活动应体现互动性。打电话是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比比椭圆和圆的异同,是和材料的互动;找找椭圆的朋友,是和教室环境的互动。互动性学习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活动背景和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以认识椭圆形为重点。幼儿认识平面图形有一个难易顺序,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等。由此,不难发现,椭圆形的认识难度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而我们中班下学期的数学目标也要求幼儿认识椭圆形,正巧我们正在开展“春天来了”的主题,在春天的景物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椭圆形这个几何图形的物体,如桃花的花瓣,柳树的树叶,蝴蝶的身体等等,可以让幼儿在春天的情景中认识椭圆。所以结合这些内容,我设计了本次的数学活动。

春天的雨教案篇2

一、设计意图 心理学研究表明:5岁是幼儿的社会认知情感、技能协调发展的最佳时期,活动设计《我来关心、帮助你》正适合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去年夏天,当我们愉快地度过暑假时,长江流域却发生特大洪水。在抗洪抢险期间,解放军挺身而出,他们为了灾区人们,在抗洪第一线与洪水搏斗,舍生忘死,在后方的人们向灾区群众捐款,捐物,献出一片爱心,这些事迹感人肺腑。而当今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数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很少能够体会到别人的辛苦与困难,形成自私、狭隘等不良的个性品质。为此我依据《规程》第二十一条“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设计此课题。

二、活动目标:

1.知道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学习解放军叔叔的抗洪精神。

2.激发幼儿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心,产生帮助他们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录像一:洪水情景

录像二:解放军抗洪救灾的情景

录像三:人们捐款、捐物献爱心的场面。

四、重点:培养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学会共同生活,做二十一世纪社会的主人。

难点:学习解放军叔叔的抗洪精神,运用材料操作帮助灾区的人们。

五、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的兴趣,导入新课。在很远的地方有一位叫江珊的小朋友,她告诉我她的家乡非常美丽,想请我们大家去参观,你们想不想去? 2.出示画面:美丽的家乡。 她的家乡在长江附近,有高高的楼房,漂亮的房子,小鸟快乐地在天上唱着歌,小朋友在操场上做游戏。可是,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件事,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就请小江珊来告诉大家。

3.放录像一(配音:小朋友,我是小江珊,你们看,天又下雨了,我们这儿发了大水,大水真可怕。你们能想像出,我们美丽的家乡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吗?)

提问:

1.小江珊的家乡发生了什么事情?

2.大水会将他们的家乡变成什么样子?

3.出示灾区模式图:小结: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大水淹了他们的房子,什么东西都被冲走了,许多人爬到了房顶上、树上。怎么办呢?除了我们小朋友,还有谁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呢?

4.放录像二(配音: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大水淹了我们的房子、学校,许多人没有了家,什么东西都没有了。我们等呀,盼哪,希望有人来救我们。看,是解放军叔叔救了我,他们还救了许多爷爷、奶奶、阿姨、小朋友,我会永远记住他们的。)

提问:

1.刚才你在电视里看到谁在帮助他们?

2.解放军叔叔是怎样帮助他们的?他们在堵决口、救人救东西时表现得怎么样?

3.鼓励幼儿用操作物品的方式学习解放军堵决口、救人、救物。教师指挥幼儿做到有序不乱,快,听命令。

4.启发幼儿想出更好的办法帮助他们,立志从小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

5.刚才小朋友和解放军叔叔一起把他们救到了安全的地方,可是大水已经把他们的家淹了,什么东西都被大水冲走了,他们无法生活怎么办呢? (1)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将如何帮助他们? (2)让幼儿知道全国各地的人们、小朋友都在帮助他们。

6.引导幼儿观看录像三(配音:虽然,我们没有了家,无法生活,但是有那么多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小朋友来关心我们,帮助我们,我们非常感谢你们,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把我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到那时,再请你们去参观。)

7.激发幼儿同情、关心灾区小朋友,用操作图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给他们送去食物、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药品等。

8.评价作业:请每组选一个幼儿作代表,说说自己组的幼儿是怎样帮助灾区小朋友的。

9.引导幼儿今后要注意节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寄给他们,鼓动自己的爸爸、妈妈、亲戚朋友也来帮助他们,用各种媒体告诉那些不知道的人都来帮助他们。

活动延伸:现在天越来越冷了,我们都穿上了棉衣,灾区的小朋友他们也需要棉衣,还有很多东西,我们给他们送去一些衣物好不好?为幼儿播放音乐《爱的奉献》,让幼儿在爱的气氛中献出一片爱心。

春天的雨教案篇3

作品分析

歌曲《春天跟我捉迷藏》是南师大李茹老师创作的众多儿童歌曲的一首,歌曲用拟人的手法表現春天来临时的景象,作者把春天比作预皮的娃娃,和小朋友玩藏的游戏,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富有情趣,适合大班幼儿学习和欣赏。在设计音乐活动的时候,教师思考的是如何能吧游戏的元素和歌曲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愉快且富有挑战的进行歌曲的学习,在边玩边唱的过程中自然的学会歌曲。在音乐活动的设计时,结合“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较好的体现出“藏”与“猜”的乐趣。幼儿能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之中,愉快的歌唱。

活动目标

1,在《春天跟我的捉迷藏》的歌曲中玩“捉迷藏”的游戏。

2,能够边唱歌边游戏,做“春娃娃”的`小朋友能大胆的说话和唱清衬词。

3,认真倾听,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今天春娃娃要和小朋友一起唱歌玩捉迷藏的游戏,春娃娃就藏在小朋友的中间,音乐结束的时候大家把眼睛蒙起来,我会拍拍春娃娃,他要说:“朋友们,

我在这里”,大家把眼睛睁开猜猜谁是春娃娃?

二.椅子上的游戏

1.倾听音乐录音,一人做“春娃娃”请全体幼儿猜谁是“春娃娃”,游戏1遍

2.教师完整清唱歌曲,幼儿倾听,一人做“春娃娃”请全体幼儿猜谁是“春娃娃”,游戏1遍

小结:你们是怎样猜出“春娃娃”的?(听出是谁的声音)

3.教师唱歌曲,全体幼儿唱衬词,一名幼儿做“春娃娃”,个别幼儿猜出谁是“春娃娃”,游戏1通

教师:游戏有点小小的变化,我唱歌曲,请小朋友唱每一句的最后三个字,我来试一试。

教师唱歌词,幼儿接唱衬词“捉迷癜”“叮咚响”“在歌唱”“河中央”。

4.全体幼儿唱歌曲,“春娃娃”唱衬词,一名幼儿坐中间猜出“春娃娃”是谁?

游戏1-2遍

规则:全体幼儿改变位置做“春娃娃”的幼儿要唱清衬词。

三.圈上游戏

1全体幼儿拉成圈边走边游戏

教师:刚才我们都是坐着玩游戏,现在我们拉成圈玩游戏

規则:幼儿在圏上边走边唱歌,“春娃娃”唱衬词,一名幼儿带上眼罩站在圈中

央,歌曲结束猜出“春娃娃”是谁?

游戏2遍,第二遍老师拉着蒙眼罩孩子的在圈中走动,增加游戏的难度。

2.尝式2人做春娃娃,3人做春娃娃进行游戏

规则:幼儿边走边在圈上唱歌,2,3个“春娃娃”同时唱衬词,一名幼儿带上眼罩站在圈中央,歌曲结東猜出“春娃娃”是哪几个?

游戏2-3遍

3.集体坐圈上,完整歌唱一遍,老师唱衬词。

教师:今天我们玩了好玩的游戏,还学会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春天跟我捉迷藏”,现在我们跟老师合作唱这首歌曲.

春天的雨教案篇4

一、导入

1、春天在哪里

2、笋芽儿

一、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欢乐 音乐 乐曲 感觉 睡觉 觉得

第二、三课时

4、程门立雪

冒鹅毛大雪——请教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9、雨后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

1、出示春天图。

2、大声读古诗。

3、这首诗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同学们知道诗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

4、诗中写了初春的景色,描写的景物有春风、花草、友爱子、沙滩、鸳鸯,构成了一副美丽的春景图。

5、齐读全诗。

6、自己试着背古诗。

6、小组背古诗。

二、积累词语

1、出示词语。

有个小朋友他收集了一些很有趣的词语,他把“五岳”的名称的名称都记在了采集本上了,同学们看小黑板,这就是“五岳”的名称。

2、读词语。

3、看看这个小朋友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

(他告诉我们积累词语的方法。)

4、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五岳”的位置。

5、连线练习。

东岳 恒山

西岳 衡山

中岳 嵩山

南岳 华山

北岳 泰山

6、把词语记在自己的采集本上。

7、读练习。

8、作业

回家后,去看看中国或世界地图,把认识的河流、山脉、城市名称写在采集本上。

春天的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同学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2、关注同学的情感体验,在赏春、绘春、颂春、创(造)春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同学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活动重点】

自然日志的编辑:

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提高同学的综合素质。

?活动难点】

在认识自然中,在赏春、颂春中,培养同学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课时布置】

课外活动两周,课内活动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外活动]

一、选题

教师向同学介绍本次活动的主要任务和预计实现的目标,提供其参与活动的内容建议。

教师根据教材所布置的三项活动,对活动内容进行发明性改编。要求同学从改编后的三项内容中必选内容3,任选内容1或内容2。

内容1:在大自然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寻觅范围:在春天里,在自然中,在学校里,在社区中。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写成“自然日志”,记录下春天的足迹。在记录方式上,可根据同学实际情况,采用文字与图片(如照片)相结合的形式。

内容2:在艺术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1、围绕与春天有关的某个节气,搜集有关谚语,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2、寻找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等,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选择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散文、绘画或照片,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内容3:在发明中,展示春天的踪迹:

1、以出墙报或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春的踪迹。

2、可根据与春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的曲调,创作绘春之歌;如《春天的故事》的表达方式,创作“赞春之歌”。

3、可模仿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选一幅表示春天景物的画或照片,为它配上三五句诗,或者选一首写春的诗和名句,根据意境配上一幅画,使诗情更形象直观。

二、分组

小组人数:4~6人

小组成员的构成:

由师生一起参与决定。原则上每个小组应容纳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同学。因为在同学能力差异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同学深入和多样化的考虑,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解释。在空间位置上应以相互距离越近越好,便于沟通交流。

任务分配:

让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自身明确的任务,通过承当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团结协作的关系。

三、效果出现方式

1、编辑“自然日志”。

2、出墙报或办手抄报,展示觅到的春的踪迹(可以是在艺术中寻到的春的踪迹的摘抄;可以是自我创作“我心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等作品)

3、唱出自身改编的“春天之歌”。

4、介绍自身的“画配诗”“诗配画”等作品。

四、教师指导

1、为同学提供参考资料:

⑴ 二十四节气歌。

⑵ 对与春天有关节气的释义。

⑶ 《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歌曲的词、曲或录音带或VCD带。

2、为诗画创作提供示例:

⑴ 提供一些有诗的古画,指导同学欣赏。

⑵ 提供一些为诗配画的传说。

如“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的画与诗相配的故事。

⑶ 网络上“诗配画”、“画配诗”的作品很多,教师可为同学提供有关网站。

[课内活动]

一、教师导入

桃花开了,燕子来了,草儿绿了,站在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和风细雨漫天无际的温柔,我们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快乐地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踪迹。

二、活动开展

活动一:记录──春天的足迹:

1、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编辑的效果和介绍本组编辑“自然日志”的过程。

2、各小组选派1~2名同学介绍各自观察、记录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情况,且用3句话概括其所编辑“自然日志”的特点,进行自我评价。

(邀请生物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各组的观察、记录进行指导,对编辑的“自然日志”和各位同学对观察、记录的情况介绍进行点评)

3、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自然日志’”。

活动二:展示──春天的赞歌:

1、展示并介绍各小组围绕各自活动内容所制作的手抄报或墙报。

2、各小组派出1~2名同学上台朗诵其以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创作的“春天的赞歌”,或上台演唱模仿歌曲《春天的故事》等改编的歌曲。

形式上可以是配乐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独唱、合唱、歌伴舞等。

3、由同学和教师对各小组展示的效果进行参与式评价。

4、邀请音乐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同学创作的歌曲进行点评。

5、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春天的赞歌’”。

活动三:发明──诗情画意的春天:

1、展示同学利用网络查找的有关“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等资料,供同学鉴赏。

2、各组同学展示并解说其课外制作的“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

3、由同学评委从“诗画配合是否恰当、画作选择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作品是否具有发明性和想象力”等角度进行评价。

4、邀请美术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同学创作的“诗配画”“画配诗”作品给予点评。

5、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

三、活动小结

同学自由发言:(3~5人)谈此次活动的收获与遗憾和以后打算。

教师小结:可从活动中同学的参与度、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情况、活动效果的展示和交流效果等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的语言应是中肯的,并能较好的起到激励同学的作用。

说明:整个活动中教师可参与其间,且教师可以参与到“绘春”“创春”的活动中,以教师下水作文的形式向同学介绍“教师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教师的感受,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点评】

本教学设计是根据时令而设计的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纵观全教学设计,板块清晰,活动流程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同学的情感体验。致力于提高同学的综合素质。活动过程设计细致,留有较大的活动空间:选题1、2项内容可任选,第3项必做,突出了在实际体验、艺术欣赏中的发明性发挥。效果的出现方式注重多元化;课内活动将记录──展示──发明与活动选题的三项内容有机结合,使同学在实际观察体验和总结交流中,从感性到理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

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同学的探究性和创新意识;注重在实际观察、记录的体验中激发同学的兴趣,注意了在活动过程中让同学充沛享受胜利的喜悦。活动过程设计细致而有层次性,活动内容可根据同学实际进行选择,活动流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是一篇能较好地体现语文课程规范的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春天的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9以内的数量,能按数量将实物卡归类。

2、认识数字8、9,并知道数字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3、愿意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述。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带领幼儿观察春天的景象,了解春天里有什么。

2、教具:5——9的数字卡片、小动物。

3、学具:幼儿用书第三页,第16页、第17页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春姑娘睡了一个冬天,终于醒来了。她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她许久没见面的好朋友,她每见到一个朋友就给它拍张照片。你知道春姑娘都给谁拍了照片?

1、幼儿相互交流:春姑娘可能会碰到谁?会给谁拍照片?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季节的特点进行思考。

2、教师出示动物片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是春姑娘给朋友拍的照片,你们看看,上面都有谁?

(二)引导幼儿正确判断9以内的数量。

1、教师:每张照片上的朋友各有多少呢?

2、幼儿每说一样物品的数量,教师就引导全体幼儿进行检查。

3、教师哪些卡片上的物体的数量是一样多的?把一样多的物品放在一起。

4、请个别幼儿进行操作。

(三)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1、教师:春姑娘不了拍了这么多照片,想请小朋友帮忙整理一下。哪张照片上的朋友的数量最少,哪张照片就排在第一;哪张照片上的朋友最多哪张照片就排在最后。你们觉得这些照片应该怎样排队呢?

教师请个别幼儿操作,并给卡片匹配数字。

2、教师引导幼儿关注操作后的结果,并集体按顺序读一读。

3、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教师:8除了可以表示8朵花、8只蜜蜂,还能表示什么?9还能表示什么?

(四)幼儿操作。

1、按序插点子卡片,匹配数字。、教师:按顺序将点子卡片插在分类盒上。然后送玩具给点子卡片,让点子和玩具的数量一样多。

2、小猫钓鱼。

老师:小猫要沿着1——9的顺序走才能吃到鱼,请小朋友也来试一试。

3、给小动物喂食。

老师:看看图中每一格有几外小动物,从不粘胶材料上选出合适的食物喂给他们,让每只小动物都能吃到食物。

(五)活动评价。

1、针对操作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思考。

2、表扬活动中能认真听讲、倾听同伴发言的幼儿。

教学反思

1、《纲要》中指出:数学活动应当生活化、游戏化、趣味化,帮助孩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此次活动我自制精美的春天景物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兴趣,情景图与游戏相结合,并渗透数学教育,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直观教学法,幼儿兴趣很浓。

2、编号游戏让幼儿在玩当中学到知识,如:拿数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台说:“我是1,我排第一,我是2,我排第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完成教学目标,体现了愉快教学法。

3、利用分组合作和动手操作来突破重难点,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合作探究能力。

4、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能一边数数一边用手指点数。

不足之处:

1、语言不够简练,表扬语言不够艺术。

2、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是用的时间过长。

3、提问的方式缺乏启发性,如: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提问没能提高教学效果。

解决策略:

1、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课堂语言艺术修养。

2、设计的提问的方式要多样化并带有启发性,及时点拨,规范孩子的数学语言。

3、善于发现课堂中的个别差异,及时引导,处理好细节教育。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触摸春天》教案8篇

春天主题教案8篇

音乐春天教案反思5篇

春天的绘画活动教案5篇

喊春天中班教案8篇

大班科学找春天教案5篇

《触摸春天》教案通用5篇

找春天科学活动教案7篇

春天的电活动教案5篇

喊春天中班教案模板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600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