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作品中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从而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和智慧水平,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思考和研究,更加了解和探索不同的文化,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风筝的心读后感600字8篇,感谢您的参阅。
风筝的心读后感600字篇1
天上的风筝安静地飘着,地上的人驻足仰望看着那飘渺、彷徨却又自由的风筝。《追风筝的人》,一本融入了快乐与悲伤,深情与绝望的小说。很美丽的开始,跌宕起伏的经历,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故事很完美,一场残忍而美丽的人性救赎。
阿米尔是阿富汗的一位富家少爷,哈桑是他的仆人和童年伙伴,两人从小形影不离,手足情深。在追风筝的比赛上,他们获得了冠军,哈桑去追回落下的风筝,却遭到欺负甚至强暴。目睹了一切的阿米尔因懦弱恐惧没有挺身而出,这成为了他童年一份痛彻心扉的罪恶,这也最终逼走了哈桑。因为战争阿米尔和父亲逃亡美国。阿米尔成年后决定要赎罪,再次回到了家乡,命途多舛。他还发现了惊人秘密:哈桑是他的亲兄弟。最终得知哈桑去世,阿米尔决定抚养哈桑的儿子,完成了一个男人的赎罪与成长。
童年是甜的,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一起玩弹弓,摘柿子...童年是难以忘却的萦绕于心的。可是阿米尔的懦弱彻彻底底地撕裂了这一切美好的生活。他的懦弱锁上了哈桑的心窗,虽然悲伤难过但哈桑始终还是惦记着阿米尔,可是阿米尔却无法打开内心的枷锁去面对他。人,生来是软弱的,懦弱其实本不是一种错,可是在阿富汗,这个纷乱的国家里,无法克服懦弱却成为了每一个悲惨人生的开始。其实阿米尔很善良,他很珍惜和哈桑的感情,但罪恶感几乎充斥了阿米尔从此以后的人生,像是风筝被剪断了线。
哈桑和阿米尔的交情深厚,却也折射出阿富汗的不平等观念,因为种族不同,因为身份迥异,他们有了高低贵贱之分,他们之间有了隔阂,虽然他们是密不可分的挚友,但是在阿富汗,这种观念是潜移默化的,他们之间隔起来一到透明的高墙,虽然看不见触不及,但是它赫然地耸立在两人之间。
不论是哈桑受到的精神甚至肉体的侵犯,还是阿米尔在赎罪路上遭遇的种种暴行,都看出那里充满了人性的泯灭与道德的沦陷,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情形。在我们还享受来在国家的庇护和生活的安逸时,不仅仅是阿富汗,整个中东地区,都不时狼烟四起,生灵涂炭。那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宗教观念的冲突,导致这片地区的腐朽衰败在这个崭新的大时代里,世界需要的是和平,是平等;不仅是身份观念的平等,更是同样作为人类生活在这个世上,追求幸福的平等。
多少年日以继夜的难以入睡,使阿米尔走上赎罪的路,他要去追回当年他失去的那只“风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阿米尔终于获得了解脱,打开了心中的枷锁,相信那一刻他是幸福的,一场持久暴风雨之后的彩虹。那只失落的“风筝”,不负追赶之苦,终于回到了阿米尔的身边。阿米尔是善良的,只是懦弱让他无法自拔。他忍受心中折磨,努力争取救赎的机会,这使人很欣赏。二十六年的折磨,最终蜕变为勇敢的人,从绝望中走出,接受狂妄风雨的洗礼,获得了灵魂的重生,令人慨叹。
那是一只拼命挣脱的风筝,一不小心风筝断了线,离开了放风筝的人,飞向远方;不过放风筝的人没有放弃,而是奋不顾身地追赶,向着那未知的远方,终于他抓住了,他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风筝的心读后感600字篇2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动揪心的故事: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在阿米尔12岁那年,他们一起参加了一场风筝比赛,赛后,阿米尔眼看哈桑受人侮辱却未出手相救,这件事给阿米尔带来了自己无法承受的自责和痛苦,为此,他逼走了哈桑。不久,战争爆发了,阿米尔跟随父亲逃难美国,而无家可归的哈桑,则被留在了危机四重的阿富汗。时隔二十年,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的罪行,又回到了阿富汗,却发现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可那时哈桑已经失去了生命,阿米尔又踏上了拯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的赎罪之路。
在这本书中,家庭,友谊,背叛,救赎,无论那个主题都让我潸然泪下。可阿米尔与哈桑的主线故事固然感人,但整本书里最让我震撼的是阿富汗战乱前后的风土人情和阿富汗人民对于和平的渴望。
书中有一个桥段我印象深刻,那是当阿米尔返回故乡时所看到的景象:一个为了喂饱孩子的残疾男人在出售他的义腿。“和平”二字,在我们看来,多么稀松平常,可在当时的阿富汗,和平是多么昂贵的东西呀!正是因为战争,让阿米尔与哈桑兄弟阴阳两隔,再也失去了重逢的机会;因为战争,无数阿富汗儿童失去了健康长大的机会;因为战争,阿富汗人民不得不在生命和尊严中严酷的选择;也是因为战争,让阿富汗的`天空再不像1975年的风筝节那样,上百个风筝在肆无禅的飞翔,厮杀。
“和平”二字,在当时的阿富汗,乃至现在仍被控制的阿富汗,让人可望而不可求。想想阿米尔一家,若不是因为无情的战火,他们永远不会颠沛流离,背井离乡,去往一个陌生的国度。
正如译者李继宏说,在这本书中,风筝是有象征意义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于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成我们自我期许的阿米尔。
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的追。
风筝的心读后感600字篇3
许多一般的书在你看后不久便会渐渐地忘却,但好书不会,好书如一杯香醇的咖啡,充满香和苦,甜和涩。
令我至今为之震撼的还是《追风筝的人》。这篇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在阿富汗战争背景下,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的故事。
这个故事真是五味杂陈。爱,恨,恐惧,忏悔,救赎……都如丝一般,交织于这惊世之作中。
故事中的阿米尔和父亲都是两个痛苦的人。其实,哈桑是父亲与仆人阿里的妻子所生的私生子(这件事哈桑到死都不知道),但在阿里带着哈桑出走时,父亲连儿子都不敢认(为了名声)。他为此深深忏悔。为了达到自我的救赎,他做了许多善事:开设蓄孤院,帮助他人……但最终患肺癌而死。
主人公阿米尔则为他十二岁时那件懦弱的事而忏悔。他看着坏蛋阿塞夫和几个人在欺凌哈桑却不敢上前。但为了自我救赎,他做出了比他父亲更勇敢的决定,在三十年后,深入“塔利班”恐怖组织,从头目阿塞夫手中夺回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有的人说阿米尔和父亲怯弱,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他们有忏悔,有救赎的勇气……
哈桑,风筝;父亲,风筝;索拉博,风筝。阿米尔便是“追风筝的人”。
他(阿米尔),目睹哈桑被阿塞夫欺凌却远远观望;他,因犯错冻结他与父亲之间的感情;他,因一些作为失去了索拉博的信任;他,因没有勇气,而不敢上前去找索拉娅……阿米尔的一生中要追的风筝实在太多。
风筝的心读后感600字篇4
一口气读完了《追风筝的人》。故事就像是在一个残旧的留声机里放着一张磨花的旧唱片,读完了,那悲伤的断断续续的不完整的旋律还是在耳边凄鸣。我闭上眼静静聆听,一个个斑驳的画面在我脑中拼接,时而闪烁雪花时而闪过片段……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的一件悲惨不堪的事,令阿米尔感到自责和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在内心的挣扎中,最后选择前往战火纷乱的阿富汗,将哈桑的孩子救出来。从哈桑当初坚定地“为你,千千万万遍”,到最后阿米尔对哈桑儿子索博拉的“为你,千千万万遍。”世间,最终走过了一个轮回,划上了半个句号。
我们在人生的不同时期都会曾不惜一切去追逐当下最执着的想要的事物,它也许只是爸爸的专宠、兄弟的情谊。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那时心中的风筝,我们奔跑着,一直向前,眼中心里想的都是它。可是当时光滚滚向前,我们是否发现曾经执着追寻的、或为此放弃了的是否都是值得的呢?为了得到,我们曾选择放弃、背叛、谎言、隐忍……可是那短暂的得到又会怎样那,幸福和快乐只是慢慢的淹没在自责、愧疚和恐惧中!可是人就是这样,总会活在某个时限内,那里的世界也许是几年之后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但这又是我们无法突破的。
为你,千千万万遍,也许遍体鳞伤还是会义无反顾,这,就是人生吧……
风筝的心读后感600字篇5
偶然间听人说起这本书,一直没有忘记这个奇特的书名。如今,我真正得到了它——这本《追风筝的人》。
哈扎拉族人,一个经历了被羞辱、被践踏,在蹂躏中顽强抵抗的民族。阿米尔是阿富汗的富家少爷。而哈桑,仅仅是阿米尔家的仆人,在后来的战争中被随意残害的哈扎拉族人。两个人身份截然不同。哈桑,至始至终对阿米尔——他的少爷怀着至高无上的敬意。即使在那场风筝比赛后。即使他知道自己的阿米尔少爷,眼睁睁地看着他被侮辱,看着他就像任人宰割的羔羊,没有反抗的能力。而他,却跑了。即使哈桑知道,知道阿米尔背叛了他。却毫无怨言。他具有令人敬佩的宽容、忠心。哈桑敬爱他的阿米尔少爷。不只是敬爱,是一种无私的爱,可以用一切去为他付出,却从不求回报的人。
像绿叶,从来都只是在背后默默衬托着鲜花的光辉;像野草,在风中坚韧不拔,傲然挺立。哈桑,始终在坚持,始终在等待阿米尔,等待着自己在出生时说出的第一个名字的主人。可惜,终归他们并没有相逢。哈桑走了,离开了,被残忍的塔利班组织轻松地用地雷炸死了。一个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往事永远不会被埋没。我看到,一个人犯下可怕的错误,他可能用一生来弥补。有些事错过了,就再也不会来了。阿米尔就是背叛过后,重新踏上寻找本质的路的人。哈桑走了,不会再回来。阿米尔即使用他的性命,也要把哈桑的儿子带出战场。带到自己的身边。这是给自己内心的救赎吧,我想。错过的就过了,再一次的情形,就不会再放弃了。
当一个人犯下了让自己不可原谅的错误,背叛了对自己全心全意的人,他的心里好像就留下了一道刀口。当再一次的情景,相似的人再次出现,人就开始赎罪。他们对不起自己的心灵,想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救赎。即使这很困难,但或许他们会用一生去弥补自己曾经的过错。
错过的,犯下的错,都是过去的了;而现在,曾经背叛过最重要的人的他们,也许只能用那种方法,抹掉自己曾经的过错。用对他人、对对于被自己背叛的人来说是无比重要的人的无私奉献,来弥补,弥补往事割下的伤口。即使赌上性命,也在所不惜。因为自己的灵魂,已经得到了救赎,那一道伤口,也即将愈合。
风筝的心读后感600字篇6
最震撼我的小说之一。
作者的文风和文笔十分柔和,没有什么很犀利的描写,全文的叙述读起来很舒服,刚读起来没有太大的情感波动,但是看完却回味无穷。全文采用了第一人称,但读起来没什么代入感,反而像是听主角讲述他自己的故事,像文中阿米尔给哈桑讲的故事一样。文中的环境描写,动作和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十分具体充实,反而在情节,剧情方面,叙述的事情就几个,阿米尔和哈桑的童年生活,阿米尔及父亲后来去美国的日子,以及多年以后阿米尔重返阿富汗的救赎之路。这三个部分详细描写。
作者讲述故事的方式很舒服,他笔下的阿富汗看上去很真实,我们现在知道的阿富汗像是一个地狱的国度。但是作者写出了它曾经美好的样子。阿米尔和哈桑的童年和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反而因为彼此陪伴,显得比现在的孩子还更加幸福一点。哈桑是个从头到尾从里到外无可挑剔的孩子,不管是性格还是为人处事,都是个纯净干净得仿佛天使一样的人。作者从主角的视角叙述,实际上我们也不知道哈桑是不是真的就是个天使,因为阿米尔视角的哈桑实在是个集世间所有美好的品性于一体的人,在这样的人身边生活,我觉得压力还蛮大的,其实上阿米尔性格中的很多部分都是一个人类身上很正常有的感情,比如阿米尔小时候很自私,又很胆小,没什么男子汉气概,做事最先想到自己,这些思想都还算是正常的。但是他身边有个哈桑,和这个近乎完美的人类生活的时候,阿米尔身上的人类很正常的缺点就被放得很大,以至于我看的时候也会先骂一骂阿米尔。看完觉得实际上他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很清楚自己身上的罪孽,很有自知之明,最后转变之后踏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正视了自己的错并毕生为自己做过的事赎罪。这是一般人都很难做到的事。而最后他被阿赛夫打得半死的时却发自真心的笑着,觉得自己内心真正舒坦了。作者描写哈桑是追风筝的高手,不用怎么追,风筝总能落入他手里,而阿米尔却只能去追寻,最后一段一连两个“我追”。体现出了实际上的追风筝的人确实是阿米尔。这两个画面重叠在一起,实际上也告诉了我们两个人性格。差异大却最后殊途同归。拥有和被风筝爱着的人,和用自己一生追寻着风筝的人同样伟大。那句被两个人铭记在心中一生的话语∶为你,千千万万遍。诉说着这两个人超越了普通情感之上更为深刻的感情。并震撼了我们千千万万的人。
总的来说,《追风筝的人》感动我还有很多地方,很多画面,比如哈桑的弹弓,多年之后他儿子同样掷起了弹弓拯救了他最重要的那个人,而阿米尔最后也拯救了他最重要的人的儿子。阿米尔的父亲宁死也不愿做违背自己道义的事,却也为着多年前犯下的错赎罪余生,成为了更为优秀的人。这些细节描写的生动,仿佛你就直接看着他们的故事。所以我看完第一反应是震撼,为他们的故事,也为那些显得尤为真实的角色。
阿富汗至今也不平静,战争摧残下的它就是个人间地狱,但是作者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阿富汗,他曾经的美好与现在的对比也让人对战争和那些披着人皮的更为痛恨,在这之间有人会站起来为了结束这一切而奔走,有人会为了曾经逝去的一切而更加珍惜眼前。《追风筝的人》带给许多人就是这样的力量。由人心中的残留的爱引导出来的希望的故事。
风筝的心读后感600字篇7
这是一部美丽的小说,即使没有梦工厂镀上的光环,她依旧光鲜夺目。一段没有前景的友谊,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忠诚与血缘串联着这些故事。小说的高潮如此残忍又如此美丽,作者以恩典与救赎勾勒生命的圆满循环,然而这也是一部睿智并发人深思的小说:赎罪并不必然等于幸福,希望是人们永远追逐着的风筝
作者以敏锐,扣人心弦的笔触娓娓讲述着这样一个故事: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的一件悲惨不堪的事,令阿米尔感到自责和痛苦,他逼走哈桑。不久,由于苏联的入侵,自己也跟随父亲逃亡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即使收获了事业和爱情,仍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却发现物是人非,哈桑已故,并发现了父亲当年的一个惊天谎言,昔日主仆本为同根生,漫漫赎罪路上,阿米尔蹒跚而行——
书中有一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昔年哈桑对阿米尔说这句话,代表着奉献,二十多年后,阿米尔对哈桑的儿子说这句话时,除了赎罪,亦有奉献。全书不仅仅是一部叙述阿富汗文化,历史与现状的政治史诗,也描写了父与子,人与上帝,个人与国家的脆弱关系。追风筝的人所追的风筝是有象征性的,它既可是爱情,亲情,友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讲,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父亲,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我追。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的去追。
风筝的心读后感600字篇8
“我睁开眼睛,望见蓝风筝猛然扎下,好像轮胎从高速行驶的轿车脱落……”
空中的风筝,那仅剩一只的风筝——我想它是橙色的,那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或许是黄色的,它是骄傲的象征。他换来的是爸爸嘴角边亮起的一丝笑容,阿米尔把脸埋在爸爸温暖的胸膛上,这种感觉真好,爸爸终于以他为荣。
那只蓝风筝,从空中飘落,那只牵动心弦的风筝,也从阿米尔内心消逝。小巷的死胡同中,那个与阿米尔情同手足,甚至为了他可以拼命的哈桑,正以自己卑微的身世与能力与阿塞夫斗争。很遗憾,命运在他的身体与心灵上刻下了永远的烙印,不过他完全可以把蓝风筝给他,回去告诉阿米尔“对不起,阿塞夫……”但他没有,永远不会也不可能这样做,他像一只哈巴狗,永远忠诚的跟随着阿米尔少爷。然而亲眼目睹这一切的阿米尔,什么都没有做,挺身而出?呼救?不,都没有。最终,阿米尔的自责与痛苦逼走了“为他千千万万遍”的哈桑。心中的风筝落了,留下的只有自私、懦弱与背叛。
“我侧过手臂,一阵急剧的抖动之后,我们的风筝逆时针划出一个半圆。我突然占据了上面的位置……”
多少年后,阿米尔带着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再次放起风筝。他俨然成为了哈桑——破裂的嘴唇——就像哈桑的兔唇。被阿塞夫打得脾脏破裂,牙齿脱落,肺被刺穿,眼框裂开。这些肉体上的痛苦,换回了索拉博的自由,也摆脱了心灵的折磨。不再逃避,用自己的行动挽回曾犯下的错误。此刻,他放飞的是风筝,也是积压的忧郁,自责与遗憾。他追的是风筝,也是索拉博嘴角微微的翘起,更是原谅与解脱。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