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范文网 >事迹材料

《红楼》读后感600字参考7篇

其实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其实和观后感差不多,读后感是我们看完一本书之后的感受性的文字,相信大家对写读后感都不陌生吧,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红楼》读后感600字参考7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楼》读后感600字参考7篇

《红楼》读后感600字篇1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所著的,该书开头利用林黛玉与贾宝玉的一段前世情缘让事情发展下去,讲述了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全部生活和荣辱兴败。

贾宝玉是荣国府的嫡派子孙,衔玉而生,神异之极。按书中所述,他的前世是女娲补天的时候剩下的一块灵石,幻化成人形来到人间,他备受贾母宠爱,他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却因为林黛玉的家境没落而被逼取了薛宝钗,最后落得黛玉孤苦而死,宝玉出家为僧,贾家也彻底没落了。

在封建社会中,娶妻生子都是要家长决定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就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我看了《红楼梦》后觉得王熙凤这个人很讨厌,她是贾府的管家,精明强干,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对上阿谀分奉承,对下骄横跋扈,行事泼辣,见风转舵,外号“凤辣子”。她每天都要收取贿赂,她贪财敛权,还逼死了很多人,最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保证自己在荣国府的地位,为了金钱,为了权势,这是她生活的方式。但是她用各种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愿望,确实用心太险恶了。

人要生活下去,是要钱的,要获得钱,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你学习,换来好的工作,你工作,换来生活需要的钱,只要你获得的方式是正大光明的,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红楼》读后感600字篇2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一说是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梦想和主张。

关于红楼梦旨义思想的研究历来众说纷纭,鲁迅定义为“人情小说”,脂砚斋《凡例》评: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红楼梦》一书与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杯具也。胡适《红楼梦考证》:《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蔡元培《红楼梦索隐》:揭清之失,悼明之亡。

?红楼梦》有十几个版本,通行本为程甲本。脂本是20世纪新发现的“古本”,原名《石头记》,通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据传为曹雪芹叔父,曾对《红楼梦》进行更改、评点。)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标志着“高鹗续书说”已经被抛弃。

?红楼梦》是一部大书。它并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说,它更是一部对君主专制社会末期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概述,这已经逾越了言情小说的范围。《红楼梦》起于言情而最终言情,但不止于言情,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与厚度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巨细,分明清晰地娓娓道来。

《红楼》读后感600字篇3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小时我看不懂,到如今我终于理解了《红楼梦》,直至未看完,我已哭得泣不成声,再无心往下看。在曹雪芹的笔下出现了一个富豪家族,各种各样的人、事、物,就仿佛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现象。

人们最记得的人,莫过于林黛玉了。因为在众多人眼里她是性格最单一的人,人们只认为她很爱哭,心事很重,很刁蛮,很爱吃醋。但人们错了,殊不知她是最爱笑,也是最想笑的人。

她经常和姐妹们开玩笑,逗得大家笑得肚疼。可无奈,在荣国府中她没有一个真正爱她的人,都是些外姓亲戚,只将她放在眼里嘴上,从不放在心里。好点的嘴上好妹妹的叫着,坏点的从不接近他。她只能将自己的委屈憋在心里,表现的刁蛮一些以防别人不欺负她。

试问如果你在别人家呆着是否得处处小心翼翼,不说的太远,就连在姑姑家不照样也得小心翼翼吗?如果你一个人在没有亲人的外姓亲戚家,看到别人在亲人怀里撒娇,不也得哭泣半天么?而宝玉和黛玉的情缘也真应了“一个阆苑仙芭,一个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嘘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即使最后贾母为了宝玉的未来,宁可牺牲黛玉,显出了黛玉临死都无依无靠。

那边不懂人情事故的宝玉在举新婚礼,人们齐聚一堂,热闹非凡。那边多愁善感的黛玉在一个人寂寞的等待死亡。这段乱世情缘也就此结束了。断送了宝玉和黛玉的一生。要说黛玉不在乎,又怎会因宝玉而死。要说宝玉不在乎,又怎会出家了尘缘?其实,在好多人眼里,宝玉天真,不懂什么是爱。黛玉顽固,不承认她的爱。但既是如此。宝玉为何会在被骗婚后宁死不屈,希望人们能把他和黛玉两个快死的人放在一起,可他并不知道黛玉已因他而死。这其中的丝丝缕缕,又怎说得清!

这大观园就像社会一样,有各种人,而巧姐是最后一个活下来的人,凤姐也遭到了报应。大观园也走向败落,最后家破人亡,这场梦就如同过眼烟云在悲痛与家破人亡中结束了。

《红楼》读后感600字篇4

红楼梦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巨著,作者曹雪芹更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笔下一个豪门大族由盛到衰,其中的故事各个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更令人唏嘘不断,不敢妄作评论,只愿说说我读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其中重要的部分我觉得除了写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纯洁的爱情。最主要的是写女人,一个个形象都已印入我的脑海,不禁浮想联翩。在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晴雯,她才貌出众,敢爱敢恨,性格率真,口角犀利,嫉恶如仇,真乃一女中豪杰,但却因此引起贾府主子的不满、恼恨,最后被逐出大观园,病死家中,不禁让人黯然泪下。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命运都不相同。尤二姐、尤三姐的悲惨故事,尤三姐为了爱情,情愿献出宝贵的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尤二姐贪慕虚荣嫁与贾琏做二房,王熙凤的狡猾奸诈,心狠手辣的她逼死了尤二姐,甚至连死都没有个墓碑。迎春大丫环思棋与潘右安从下就相互爱恋,最后却都为了爱情献出宝贵的生命。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慨叹唏嘘。黛玉葬花的柔情几人知?黛玉与宝玉真心相爱却因为封建礼教和家族的不容,而最后导致了这场悲壮的爱情悲剧,有情人终不成眷属。曲折的故事情节,性格分明的人物,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爱情是不分贫富贵贱的。不能让世俗影响纯洁的爱情,虽然现在社会的拜金主义流行,甚至某些女孩子抛出“没房、没车,就不结婚的言论。”在婚姻上更讲究门当湖对,我不禁慨叹古人的爱情,他们为了敢于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爱敢于抛弃自己的一切,为什么我们反而不成了呢?难道真的是没有钱就没有爱情吗?相信读过红楼梦的您一定也会有您自己的答案,愿世俗少一些烦扰,愿爱情少一些悲剧,愿天下有情人都终成眷属。

《红楼》读后感600字篇5

我国历史文化非常悠久,我国还有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红楼梦》。

我喜欢《红楼梦》完全是发自内心的震撼与感动。《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可是我为什么喜欢《红楼梦》呢?听我慢慢道来。这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文化思想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揭示了当时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但是《红楼梦》里,有很多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凤辣子”王熙凤,性情温和的林黛玉……但《红楼梦》的原名并不叫《红楼梦》,而是叫《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我前前后后看了很多遍,第一次看,那里有很多意思都不明白,故事情节曲折,林黛玉和贾宝玉那悲惨的爱情故事不禁让我同情。《红楼梦》那些人的特征明显,可是却常常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每一次读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每个人都是主角。

第二次看《红楼梦》时,我多少成熟了一些,对这个故事也多了一份了解,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除了在书中感受经典,还通过看《红楼梦》的电视剧去接触经典中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享受那视觉盛宴。这里的人物,不能用好与坏来区分,他们身上都有难能可贵的宝贵精神。

读了《红楼梦》这本书,我有很深的感悟: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在这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黛玉死得很悲惨!他牵挂着宝玉,用他全部的热情为这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之情离去让人不禁心怀忧伤。虽然两玉的爱情很短暂,但是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像杰克之与罗丝,他是她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红楼》读后感600字篇6

林黛玉真可怜啊!这是我第4次为林黛玉叹息。唉,老天真不公平啊!也不知是第几遍阅读《红楼梦》了。

贾府,一个大家庭,一个充满着悲欢离合的大家庭。贾宝玉和众姐妹一起生活,一起玩耍,一起学习,那时的他,怎会知道,自己将面临一场生死离别?《红楼梦》,多情善感,不像那《三国演义》气势如虹,不像那《水浒传》惊天地泣鬼神,更不像《西游记》,时时刻刻都有生命危险。可就是这样和谐的一家,结局却是悲惨的。多少人死去,多少人离开,又有多少人忍受着孤独和凄凉!林黛玉,集宠爱于一身的妙龄女子,她善良美丽,但可惜世态凄凉,最后也只能将那一丝不甘和那为泯的爱意带进棺材。我声泪俱下。不是说有情人终成眷属么?在林黛玉气断身亡的时候我也伤心欲绝,好可怜!!宝玉竟然会误娶薛宝钗!其实再想想,如果贾母等知道黛玉的病是“心病”的话,她们是不是会让黛玉嫁给宝玉来冲喜呢?那是不是会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呢?我这是不是孩童之言呢?如果朋友与朋友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能多一份理解,是不是就会少一份伤心呢?这么想又是否正确呢?每个故事里都会有一个反面角色,我想《红楼梦》里面反面角色王熙凤吧!她阴险卑鄙,心计很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但我相信他们本性善良,人嘛,得学会宽容。朋友说,王熙凤最后也凄惨地死了,这是她自作自受。也许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看法会不同吧。但王熙凤对女儿巧姐的爱,令我为之动容。不知不觉中,眼眶里已有晶莹的泪水闪动。她毕竟是个母亲。母爱永远是伟大的,无论再艰难,也要为子女撑起一片蓝天!我叹息一声。妈妈让我看书背后的几句话:“在这‘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四大家族,这些美丽聪颖的女子吟风弄月、日月笙歌。这何止是一场悲欢离合的爱情悲剧,更是一段错综复杂的家族兴衰史、一组震撼人心的炎凉世态!当我们感动于其中时,那就是我们正折服于其中永恒不朽的艺术魅力。”

曹雪芹,您又是怎么想的呢?难道您写《红楼梦》时,心中思绪万千?您是否也在感叹炎凉世态?也许她在写悲伤结局的时候,是在向世人的一种呼吁,一种感叹,一种倾诉呢?

12岁了,对《红楼梦》有了新的见解。这是我读完书的真实感受,毕竟是孩童的思想,我有着疑问,我有着感动,有着震撼,有着对这本书无穷无尽的爱!

《红楼》读后感600字篇7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这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学一直以来被众多学者学习和研究。整本书叙事视角的独特,具有灵性的顽石,对整本书的艺术结构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读懂了这块石头,你就读懂了曹雪芹。

这块顽石是女娲补天石时,剩下的一块未用的石头,是仙界的弃石,跟我们有很大的联系。数字一直以来属于都是神秘文化的一种象征,它也是神秘文化的基础,作者对于女娲无稽崖练成的石头的描写中的数字也非常有深意,原文对女娲炼出的那块石头的描写中数字非常有趣,“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这是数字象征着时间和人生。“十二”可以象征为一天有是十二个时辰,十二生肖,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可以象征为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二十四节气;“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可以象征为我们的寿命,人的'一生。至于多余的那个一,他可以象征我们每一个人,许多经典名著都有很强的代入感,《庄子逍遥游》、《西游记》、《老人与海》等都会让我们联想到自己的人生路途,好像是我们自己的人生体验。文学即人学,所有文学创作都是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精神路途的自述。伟大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他们个人的遭际而形成的灵感。所以读《红楼梦》让我们更加了解曹雪芹。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鲁读后感600字优质7篇

劳动美演讲稿600字参考8篇

写青春的演讲稿600字参考5篇

美演讲稿600字参考8篇

青春的演讲稿600字参考8篇

书籍读后感600字5篇

呐喊读后感600字优质5篇

鲁读后感600字5篇

鲁读后感600字模板6篇

蝉读后感600字推荐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687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