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强化小伙伴们对名著内容的体会,要想在阅读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写好读后感是必须的,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游狼牙山读后感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游狼牙山读后感篇1
我们最近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我被五壮士的精神所感动!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1941年秋,日寇兵力,向晋察冀地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预备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和连队的重任交给了六班的五个战士。拖住敌人,五位战士一直跟敌人顽强战斗着,了掩护任务。但眼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向主力转移的方向,假如走这条路五位战士就会很快追上连队,另一条路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三面悬崖绝壁,退路。
不让敌人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带头向棋盘陀走去。大批敌人追了,五战士最后弹尽粮绝,跳下了悬崖。这让我明白了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优秀儿女,保卫祖国、保护,付出了生命。六班战士让和连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壮烈牺牲。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值得学习。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让祖国变得繁荣富强,这样才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纪念。
游狼牙山读后感篇2
我读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后,心情十分激动。激动五壮元视死如归的精神,激动他们爱国的感情……
是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班长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就把敌人引上三面都是悬崖的峭壁,他们知道自己很可能会战死沙场,但他们没有怕。他们那毫不畏惧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感悟。
我们身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能遇到一点小问题就退缩,甚至放弃。我们要坚强一点,顽强一点。我们首先要对得起我们身上带的红领巾,还要对得起为我们换来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祖先们!我们和五壮元比,算得了什么?
珍惜现再美好的的生活,缅怀为我们幸福生活牺牲的祖先。
游狼牙山读后感篇3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壮烈豪迈的声音伴随我敬佩、仇恨交杂的泪一起洒向天空。如此坚定响亮的口号你是否过过,这是五位狼牙山壮士的心声。
当我看到日军厚颜无耻的侵犯和五位壮士的爱国之心产生的强烈反差时,我从颤抖指尖到咬紧牙关,毫无保留地流露出对日本的恨。瞧,五位壮士正用沉着却愤怒、痛快却紧张的神态全神贯注地痛击敌人。难道他们不曾惧怕?每个人都有害怕的时候,可五位壮士的爱国之心使血液沸腾,热血冲刷了恐惧,冲掉了胆怯,让他们在群众转移方向和悬崖绝壁两条路上,选择了自己的死。即使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壮士们也坚守使命,他们用凝聚着全中国人民心声的石头,狠狠砸向敌人。看到纷纷坠下悬崖的敌人,我心中油然产一了血耻的快感,壮士们,中国的英勇士兵们,你们好样的!
这些可恶的敌人,伤害了我们多深,想想曾经的卢沟桥、九一八事件,可悲的南京大屠杀、可耻的马关条约、可怜的慰安妇、可恨的鸦片战争……让哪个中国人不为之握紧双拳,从颤抖的唇间吐出一句:可恶的日本,可恨的敌人。
每当看到《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时,我便会流下一行敬佩的泪和一行仇恨的泪:战士们,可敬啊。敌人们,可恨啊!
游狼牙山读后感篇4
生命,来之不易,一个人一生只有一次生命,那些为了国家、老百姓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壮士们,他们的生命是高贵的、圣洁的!
1941年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位战士(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文、胡德林、胡福才)执行引开敌人的任务。任务成功之后,五位战士来到了两条路的中间,一条是撤离的路线,一是是上狼牙山悬崖的道路,这两条路一条通向生存,一条通向死亡。为了使敌人不发现正在撤离的老百姓,他们毅然决然的登上了狼牙山,敌人发现他们以后,追了上来,在战斗中,他们临危险不惧,英勇阻击敌人,他们的子弹发出一阵阵愤怒的吼叫,射进敌人身体。子弹打光后,他们用石块去还击,面对步步紧逼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坚持到底,最后他们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的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为抗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葛振林、宋学文被悬崖中间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五位壮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他们用生命和热血谱写出了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
看完这篇让人热血沸腾的文章之后,我不竟联想到在2008年5.12地震中牺牲的英雄们,这些英雄在平常都是一些普通,他们有学习、救援人员等,那些英勇的同学用自己弱小的身躯为别的同学撑住了砸下来的石块,当他们成功被救后,有人问这些英勇的学生:你为什么会这么勇敢,为什么要这样做?,只见他自豪的回答:因为我是班长;另外,还有一些英勇的救援人员为了多救一些人,冒着危险去垮掉的房屋中搜寻幸存者,他们因此而受伤甚至英勇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生死抉择,往往来都是在那么一瞬间,不论是狼牙山五壮士还是5.12地震中的英雄们,他们都将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自己为之努力的事业。他们也许是一些不起眼的人,但他们敢于奉献,敢于担当,他们愿意用自己牺牲换取最后的胜利。
作为21世纪的初中学生,我在学习中也遇到很多困难,然而我几乎没有一次不向困难低头。记得有一次,我被一道数学题目难住了,想了一会,我觉得,反正老师也不考,再说时间都很晚了,赶紧睡觉吧,于是我便放弃了。然而,有一次考试,真是运气好,正好遇上了那道题,为了想出答案,我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那道题上面,结果最后才得了70分,这次考试让我明白,平时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努力争取解决困难的后果。
想起那些英雄们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精神,再对比下我自己面对困难的态度,简直让我无地自容啊,先烈们、5.12地震中的英雄们,我要以你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克服困难,天天向上,争取战胜学习中的困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祖国的强大尽一份力!
游狼牙山读后感篇5
一、狼牙山战斗的经过
1941年8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7万余日伪军(其中日军6万多,伪军1万多),对晋察冀边区发动空前规模的秋季大扫荡。这次大规模的扫荡和反扫荡斗争持续了两个月。
日军兵力多,来势猛,采取远程迂回、分进合击和铁壁合围战术,企图在短期内摧毁晋察冀根据地。晋察冀军区对于敌人的合围扫荡,预先做了一些准备。8月19日,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收到了反扫荡作战方针和战术指示。此前,一分区改造了部队主力所在的狼牙山驻地的地形工事,精简了机构。8月23日,日军开始发起进攻。一个月来,易县周边的大小战斗持续不停。
狼牙山属太行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位于河北易县的西南方向,包括有棋盘陀、莲花峰在内的5坨36峰。当时,我军数千官兵和数万群众在这里藏身,躲避日军的疯狂扫荡。9月23日凌晨,日军开始进攻狼牙山。盘踞在塘湖的日军先头部队占领了山下的南淇村和北淇村,制造了屠杀村民多人的惨案。接着,日军主力倾巢出动。拂晓时分,日伪军3500余人由定兴、方顺桥附近分三路西进,围攻易县北娄山附近的一分区驻地,当时一分区大约有5000余人。发动进攻狼牙山的是日军华北方面军的乙兵团,由步兵第一三三旅团及各配属部队组成,兵团长是步兵第一三三旅团长津田美武少将。
由于有叛徒赵玉昆的伪军带路,日军开进速度很快。日军在进出口布置重兵,从北管头沿东西水村向狼牙山推进。23日中午,日伪军已集聚在山下。当时,留在狼牙山的部队人数并不多,这里还有易县、定兴、徐水、满城4个县的党政机关、游击队和群众三四万人,必须想办法尽快组织突围。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命令将四个游击支队交给正在山上养病的一团团长邱蔚指挥,要求他们利用天险地形,守住阵地,伺机突围。分区情报站通过飞线了解到敌人分布在周围的干河、毛儿崖、管头、东西水、松山、娄山、淇水、菜园、雪踅岭、碾子台及九莲山。23日黄昏,一分区三团和二十团从岭西、隘刹、刘家台和东、西武家庄子同时出击,管山、松山一带的日军伤亡惨重,伪军也受到重挫。日军以为遭遇我军主力,立即从九莲山、碾子台和雪踅岭等地赶往北娄山救援,日军的一大部被吸引过去。这一带空出一个十几里长的大口子,大大减轻了我军压力。邱蔚团长抓住有利时机,迅速组织突围。
按照一分区首长的指示,一团的一个连留下作掩护。掩护主力部队撤离的任务交给了一团七连。七连从狼牙山的东面转移到西面,在一个山洞里领足子弹和手榴弹,由当地民兵游击队配合行动。而分区主力部队则于23日晚由周庄经上、下隘刹向西转移,直到24日中午,分区司令部已安全转移到了张家庄。
按照原来的部署,七连佯装成一团主力来吸引敌人主力,再利用夜幕掩护和熟悉地形的优势,伺机打击消灭敌人。七连连长刘福山和指导员蔡展鹏带领全连战士利用狼牙山的天险和改造过的地形,在民兵配合下分兵把口,在敌人上山的道路上埋了地雷。24日夜色降临后,4个县的游击支队、机关干部和群众沿着盘陀路向那片空出的口子开去,悄悄地转移了。半夜12点左右,六班翻过狼牙山,来到山背后的小村子。七连把一排、三排派出去警戒,二排集中待命。大约凌晨三四点,接到掩护七连主力撤退、为机关撤走争取时间的命令。在完成掩护群众突围的任务后,一排、三排相继撤离,二排继续掩护。连长命令二排二班把守北山脚口子,六班把守东口。二班离开后,连长带着七连指战员沿着盘陀路向外撤离,将机枪组留给六班占领西山口,吸引敌人火力,继续掩护作战。机枪组的两人配备了两挺机枪。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等5人借着月光,将团部留下的几箱手榴弹分束扎捆,然后隐藏在棋盘陀最险要的阎王鼻子和小鬼脸儿两个据点。
25日清晨,500多名日伪军向狼牙山发起攻击。敌人上山途中,从东西水村往棋盘陀来的日军,一路上伴随着地雷的爆炸而倒下。机枪组的两路火力吸引了敌人,敌人误以为山上仍有我军部队主力。马宝玉等5名战士分成两组,阻击企图在棋盘陀汇合的敌人。但机枪连子弹有限,机枪手在打完子弹后撤退了。为了拖住日军,六班战士一直把敌人往山上引。日军在前面的进攻中吃了亏,不敢贸然行动。他们采取扫射和炮轰方式,小股试探,轮番冲击。六班战士扼守着棋盘陀的要道,英勇战斗,坚守阵地,打退了日军的4次猛烈冲锋,杀伤敌人50余名。直到中午,日军也没有爬上棋盘陀。棋盘陀有一条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另一条是通往棋盘陀顶峰的路,也是一条绝路。为了不暴露部队转移路线,保障主力安全,5名战士选择撤向棋盘陀顶峰,班长马宝玉带着战士们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岩石和树林向敌人射击。敌人紧追不舍。由于敌人不熟悉地形,有的中弹滚下山去,有的踏落石头坠入深谷。六班战士把敌人引向顶峰的绝路,同时也使自己陷入困境。
棋盘陀峰顶三面悬崖,无障可凭,无路可退。五壮士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同敌人激战5小时。弹药用尽后,就把石头石块砸向敌人。他们打光最后一粒子弹,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终因众寡悬殊难以支撑。在最后的危急关头,5名勇士宁死不屈,他们将所带枪支毁坏后,纵身跳下了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3人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二人跳崖后挂在绝壁的树枝上,幸免于难。葛振林伤势较轻,宋学义摔折了腰。两人凭借求生的本能和顽强的毅力,艰难地爬上悬崖,相互鼓励相互搀扶走到小石林一带碰到当地道观的李道士,经其救助后由民兵送往医院。狼牙山战斗结束。马宝玉等5名战士誓死抗日的壮举,表现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高尚品质和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气概。
二、关于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决定及其战地宣传
1941年秋季晋察冀根据地军民反扫荡斗争持续到10月中旬结束。关于狼牙山战斗中我军指战员英勇作战的情况,在日本出版的《华北治安战》也不得不承认。该书在总结此次日军肃正作战的教训时,谈到八路军负责掩护主力退却的部队,即使兵力薄弱,也必进行顽强抵抗,共军哨兵在退却之际,有故意想与主力相反方向退避的倾向。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像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以小部队掩护主力转移、顽强抗击日军的战例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可以说,利用狼牙山险要地形、工事以及集束手榴弹的杀伤威力,之后又在棋盘陀的险要据点设伏、阻击,在七连留下的机枪组两名战士机枪的配合下,六班战士毙伤数倍于己的日军不仅是真实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10月18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政治部主任舒同、副主任朱良才共同签署颁布《晋察冀军区关于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训令》(以下简称《训令》),其中记载了狼牙山阻击战中毙伤敌人100名以上。同时,对马宝玉等5名战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号召全军指战员向五壮士学习。军区作出指示:一、在每次战斗中,高度发扬英勇顽强的搏斗精神,以战斗的胜利纪念他们。二、在烈士牺牲地点,建碑纪念,并命名为狼牙山三烈士碑。三、决定马保林等烈士作为一团模范七连的荣誉战士,每逢纪念日点名时,首先应从荣誉战士点起。四、对光荣负伤的葛振林、宋学义二同志,除通令嘉奖外,并各赠荣誉奖章一枚。狼牙山五壮士的壮烈举动,很快在边区传开了。
1941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刊发了前线记者沈重采写的通讯《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之后,方冰、劫夫创作了歌曲《狼牙山五壮士歌》,魏巍、罗浪创作歌曲《五壮士之歌》。五壮士的英雄事迹迅速在边区传颂着。第一军分区战线剧社的青年画家曹振峰绘制了连环画《五壮士》,剧社还创作演出了由胡旭编剧的四幕话剧《狼牙山五壮士》。这些作品倍受军队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喜爱,教育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三、对围绕狼牙山五壮士若干问题的看法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个别人怀疑和虚构狼牙山五壮士抗日斗争情节的奇谈怪论,混淆了视听,抹黑了英雄。我们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根据葛振林、宋学义及其相关人对狼牙山战斗情况的描述,根据史料的记载,结合实地考察调研掌握的材料线索,谈谈对有关问题的几点认识。
(一)五壮士跳崖地点棋盘??
根据宋学义《在狼牙山上》的描述,跳崖地点是在棋盘陀顶峰。他说:攀上了棋盘陀的顶峰……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三面是万丈悬崖。沈重在《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中记载:五壮士在棋盘陀顶峰跳下了悬崖,二十丈绝崖的沟底有三堆血肉。《训令》里面记载,要在烈士牺牲地点,建碑纪念,并命名狼牙山三烈士碑。1942年5月1日开始动工建塔,7月7日在棋盘陀顶峰建起了纪念塔。9月7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的题为棋盘陀上纪念塔落成,三青年烈士英名永垂的报道中称:(本报晋察冀边区通讯)易水狼牙山棋盘陀三勇士壮烈捐躯(按:三勇士壮烈捐躯事迹,见本报八月三日四版)后,军区为表彰忠烈,特在烈士殉难地建立巨塔,以资永远纪念。后来在纪念塔(棋盘陀顶峰)下方发现三烈士尸骨的事实及实地考察调研的情况来看,五勇士跳崖处在棋盘陀顶峰是较为可信的。
有人拿葛振林讲的三个小山包来印证跳崖地点,这地方离主峰棋盘陀不远,是一连串的三个小山包,正面从我们来的地方是一条小山腿,弯弯曲曲地伸开去,背后和两侧是陡陡的山坡,下去就是望不见底的悬崖。他本人也没有说这三个小山包就是大小莲花峰。在棋盘陀峰顶旁边,有几座较矮的山峰,它们是棋盘陀峰附近的侧峰,而不是对面的大小莲花峰,棋盘陀峰与大小莲花峰中间隔着悬崖和几座较矮的山峰,两者之间有一段较长的距离。
当地也有跳崖处为小莲花峰的说法。1942年、1959年、1986年曾三次修建纪念碑(塔),到1986年重新建塔的时候,由于年代久远,搜集资料非常困难,当时使用了一位自称目击者的人提供的讲述材料。退一步来讲,当地人所说的陀是一个较大的地理范围,广义上的棋盘陀也包括大小莲花峰在内的其他山陀。因此,五壮士从棋盘陀跳崖说并没有违反历史的真实性。
(二)把跳崖说成溜崖有违历史真相
1995年8月11日,《羊城晚报》刊登《壮歌重唱狼牙山》一文,说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跳崖,葛振林、宋学义两人是顺着崖壁溜了下去。葛振林对其中的细节曾多次予以澄清。葛、宋两人所跳的一面悬崖下方恰好有当地人俗称的岩障(岩石中长出的树木),两人被树枝挂住才没有摔到底,但都负了伤,幸免于难。宋学义回忆自己紧跟着班长跳下悬崖。葛振林的回忆也清晰地记载了跳崖挂树的经过以及宋学义跳崖从其身旁摔下去的场景和心情:当时自己的决心是:猛一跳,栽下去就算啦。谁知道跳下去以后,身子一挨到树,手又不由自主地伸出来,去抓树枝子……我心里还是明白的,伸手摸摸身子底下是并排的几棵小树,把我给挡住了,我知道没有摔到底,自己还活着,只是浑身没劲不能动。也不知是我和同志们碰下来的还是敌人推下来的,人头般大的石块,这时正顺着我下来的山崖不断地往下滚,经过我的身旁,squo;通通squo;摔下崖去了。还有人拿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批斗会上当众质问宋学义跳崖来说事,这种特定环境下质疑甚至迫害污蔑抗日英雄的恶劣行径,显然不能作为证据。
(三)七连埋设地雷没有疑义
七连在狼牙山上的几处关键地方是预先埋有地雷设伏的。《杨成武回忆录》记载,七连在敌人必经之路上埋下地雷。葛振林在其《狼牙山跳崖记》中多次提到埋了地雷。我们刚要爬过一个崖坡,突然从石缝里钻出一个人来,穿便衣,看样子像地方工作同志,他连声喊:squo;别走,那边有地雷!squo;话还没了,地雷响了。他提到大庙里面乱堆着敌人丢下的罐头盒子,当院一个大土坑,周围尽是敌人的血衣,看样子敌人踏响了我们埋的地雷。另外还有串连着的手榴弹埋在路上,我们趁着月色,把团部留下的几箱手榴弹,捆作一束一束,像埋地雷似的从山脚一直埋到半山腰。在1941年至1942年晋察冀根据地军民反扫荡斗争中,山地战斗中使用石雷的情况非常普遍。
(四)以5名战士为代表的八路军同当地群众的亲密关系无可置疑
葛振林回忆在山上拔萝卜吃的故事,有的人引申到八路军的纪律作风问题。今天,当地老百姓对这种说法既感到愤怒,也觉得可笑。通过在狼牙山的实地察访,我们了解到,只要有个籽就会结果实,萝卜并不是老百姓特意种的。现在有些人拿拔萝卜吃萝卜来说事,他们没有去实地了解和考证,很难想象当时的实际情况和抗战时期根据地亲密的军民关系。当时老百姓宁可把自己吃的粮食拿出来,宁愿自己饿着也不愿让战士们挨饿。一口饭也要留给战士们吃,最后一尺布留给战士们穿。1942年狼牙山地区大旱时,八路军战士走30多里路去挑水,为的是让老百姓能喝上水;地里长不出东西来,老百姓把山上的树叶和草根挖了以后送给战士们吃,为的是让战士填饱肚子去打胜仗。
甚至还有人说:狼牙山五壮士实际上是几个土八路,当年逃到狼牙山一带后,用手中的枪欺压当地村民,致当地村民不满。后来村民将这5个人的行踪告诉日军,又引导这5个人向绝路方向逃跑。事实上,在这次日军扫荡期间,狼牙山下的南淇和北淇村惨遭屠村,家家户户都有国仇家恨,百姓如何肯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而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到外线作战,为了保护群众安全,最后舍身跳崖,或英勇就义,或身负重伤,他们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敬仰和爱戴。
综上所述,我们从宏观到微观,从文字记载到实地调研,对狼牙山战斗经过及其五壮士的英雄事迹进行了梳理,基本勾勒出马宝玉等5名战士为了掩护主力、保护群众转移、英勇顽强抗击日军的基本脉络和情节。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在战斗激烈进行、关系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当事人对于所发生事情的感受、个人所处的方位、战斗过程以及一些细节的回忆,出现个别细微的差别,也是比较正常的事情。而个别人抓住某个细节主观臆想无限放大,置抗日民族英雄为民族牺牲的大义于不顾,尽其断章取义、歪曲诋毁抗日英雄之能事,否定和丑化八路军抗战历史,是极不负责很不道德的行为。抗战历史不能亵渎,民族英雄不容诋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是对抗日英雄的最好纪念,也是对中华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
游狼牙山读后感篇6
假期里,我在网上读了许多文章,其中一篇是《狼牙山五壮士》,读完后,我受到很大的教育。
?狼牙山五壮士》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个连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杀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
我读了《狼牙山五壮士》后,对五位战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大无畏献身精神感到无比的骄傲,五位战士的英雄事迹将永记我心。然而今天,我觉得在我们有些同学心中,忘记了过去英雄们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历史。在学习中,学到英雄们的事迹时,有些人会认为他们所做的事很傻,甚至会嘲笑。难道他们不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吗?不是的`,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好好学习,没有理解先烈们的品质。
我想:国泰民安,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文化知识,热爱国家,热爱人民,长大后像先烈一样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这样才能使帝国主义国家不敢欺负我们。只有发扬先烈们的优良传统,我们才能在新世纪中阔步前进。
游狼牙山读后感篇7
我读完了《狼牙山五壮士》后,觉得五壮士是不畏牺牲的,他们是值得敬佩的!他们在狼牙山一带与鬼子周旋激战一整天,歼敌无数。他们不仅英勇奋战,还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峰顶。
我读完课文后悲喜交加,五壮士最后相继跳下悬崖让我热泪盈眶;五壮士取得的掩护群众、连队转移的任务胜利和把敌人引上绝路的胜利,还有葛振林的幸免于难让我破涕为笑。
我非常敬佩五壮士,他们在接受任务的进候一定心情沉重的,全心全意在可以转身追上连队的时候,他们却走向了棋盘陀。虽然走上棋盘陀就注定牺牲,但是他们义无反顾地走了过去!就连敌人——凶残的日本鬼子也被五壮士折服了,他们与五壮士激战一整天,自己却浑然不觉!对此,他们表态了,他们对五壮士进行了隆重地三鞠躬。
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黄继光这位大名鼎鼎的英雄。黄继光这位英雄曾经肓负重任,身旁的两名战士已经奄奄一息,再也不能前进了。黄继光身负重伤,手握手榴弹,尽管有种种困难,黄继光仍然奋力向前爬,炸掉了半个碉堡,之后他年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射向战友的子弹。他和五壮士一样不畏牺牲,奋勇杀敌,浴血奋战。他们都是值得敬佩的!
我被五壮士不畏牺牲的精神打动,我敬佩他们!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