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读后感是以读过的书籍作为材料展开写作的,如果在阅读的时候没有具体的感受,那写出的读后感就是没有价值的,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上学去读后感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上学去读后感篇1
暑假里,我又一次欣喜地捧起我的《米小圈上学记》。而妈妈却在一旁大呼:“你都要读三年级啦,怎么还看一年级小朋友读的书呢?多看看妈妈给你新买的书吧!”
哎,妈妈,你不知道,虽然这本书适合一二年级的小朋友阅读,对于即将读三年级的我来说幼稚了点儿。但是,这本书可有趣了,不仅有趣,而且我还从中读出了许多感悟,难道你能说这不是一本好书吗?
?米小圈上学记》一书让我感受到了纯真与友谊。书中讲的是一个活泼,开朗又搞笑的小男孩米小圈。米小圈是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刚开始他还想上幼儿园,因为幼儿园可以玩玩具,还不用写作业,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位美丽的老师;他上一年级的时候,又遇上了一个美丽的老师,这让他喜欢上了一年级,在一年级中又认识了好多同学,有姜小牙、李黎……他们在一起发生了搞笑的场面,有时候和姜小牙一起,米小圈也会受苦,可是他一点也不计较,他总和他的伙伴们团结互助。我从中看到了一个顽皮淘气,但是又非常团结友爱的米小圈。他和朋友间纯真的友谊令我羡慕。
?米小圈上学记》让我明白写日记其实不难。这本书有一个特点,就是用米小圈记日记的形式写的。首先是米小圈自我介绍、名字的由来,然后是上一年级之前的心情,上学后在学校里和同学、同桌,还有和数学老师、语文老师、体育老师之间的故事、入队的故事,这些都是我们经历过的事情。书中北猫哥哥教了我们一个神奇的魔法:它可以帮你把童年永远留住。这个魔法很简单,那就是写日记,把童年都记录下来。我从中感悟到,其实我们一直害怕的写日记和三年级时将学习的一点都不难,可以像米小圈一样把生活中的一些见闻写下来,日记就有内容了。
?米小圈上学记》还让我朝着目标努力就能实现目标。米小圈想成为一名少先队员,但是魏老师还没有批准。于是,米小圈就迫不及待地寻找有困难的人去帮助他们。他想,这样魏老师一定会批准他加入少先队了。这个单纯的孩子让我明白了想要实现目标,我们必须要朝着目标不断努力,这样梦想就能成真。
妈妈,现在你知道我为什么会对这本叫做《米小圈上学记》的书这么爱不释手了吧!因为,它带给了我许多感动和感悟!
上学去读后感篇2
在学校里,米小圈最好的朋友是铁头,米小圈性格开朗,有些淘气,朋友有很多,那些朋友是:姜小牙、郝静和铁头,他们都是米小圈的好朋友。
有一回,铁头英语单词听写才写对了米小圈的一半,铁头得了25分,米小圈得了50分,铁头就商量着跟米小圈换了听写本,最后,事情暴露了,米小圈被老妈狠狠地打了一顿,他觉得自己好冤枉,米小圈的老妈还问:“米小圈你错在哪了?”然后米小圈说:“我错在不应该把铁头当兄弟。”
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好笑,因为米小圈根本就没有想清楚自己错在哪里。我知道米小圈错在哪里,他错在不应该和铁头交换听写本。
上学去读后感篇3
我最喜欢第7个故事名叫:徐豆豆要翻身。
书上的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徐豆豆一来到教室就向我要礼物。老师说:“十八岁以上的女人才算妇女,所以现在班里所有的女同学都不能有礼物。”老师这么一说,班里的女同学一下子就变得和平常一样,不向男生要礼物了,就盼这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到十八岁以上,那样就有礼物了。
我觉得女生早就会知道这件事,然后不向男生要礼物。
二年级的米小圈要比一年级的米小圈懂事多了。
上学去读后感篇4
看了这本书我理解起来比较费力,我只能站在我的角度来说说我的读后感。孩子不喜欢读书是上幼儿园时生活懒散自由自在,约束力太少,上小学后课程增加作业过多,老师和父母看管太紧生活作息千篇一律,加上小孩认知能力弱处理事情不完善,导致她不太喜欢上学。读了这十几页我觉得应该拓展孩子学习认知能力,多看书多接触新鲜事物,像老师说的要写周记让她把每天发生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这也许是一种改进的方法。现在孩子小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在家要经常告诉孩子,老师上课的时候你一定要跟上老师的节奏,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益的,只有在课堂上把老师讲的话记在心里自己灵活运用,你在学习上就不会遇到难题不会做。
在上课前,老师应当准备好课堂所学内容背景知识,因为背景知识是所学内容的入门知识。老师需要通过浅层次的背景知识给予引导让同学们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点,还能够拓宽孩子的思维,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而且背景知识多为实例故事,孩子对于这类知识的接受力最强,有利她们增强记忆。
人脑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首先对其产生刺激效应的是色彩与图画,其次是声音与感知。与枯燥无味的课堂知识相比,电视里播放的视听内容结合更加生动形象,而小孩子对于形象化的东西兴趣度显然高于老师所授内容。如果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孩子的接受与消化知识的能力,比如经常以讲故事的形式传授知识,不但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力,而且更有利于她们接受新的知识点,而不是一个味地生搬硬套书本的知识给孩子,这样的孩子会提不起兴趣。
首先理解就是记忆,要想让孩子理解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实就是让她对陌生的抽象概念进行记忆。人的大脑对于形象化,具体化的东西记忆力最强,对于抽象不具体的事物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经过大脑思维的转化才能理解这个抽象概念,而且知识是不可转移的,知识不是物件说搬就可以搬,它需要一个理解消化直到吸收的过程。要想让孩子理解抽象的概念,首先就要将其具象化,要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吸收新知识才行。
首先反复大量的习题练习能够帮助孩子“温故而知新”,不但有利于巩固孩子在课堂上所学的新内容,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在练习中发现新的知识和解题思路。我们都知道每当到期末考试的时候老师都会要求我们复习和练习试卷、试题。其次,题海战术的本意就是通过大量的习题从而达到有效的解题思路。在孩子们反复练习之后,看到类似的题型会在脑中自动搜索解题方法不会觉得陌生。老师经常让我们在家给孩子反复报听写和练习试题有助于增强孩子对于知识的消化与理解能力,从而能够增强孩子对于新知的记忆力。
要想知道孩子如何能够像学者一样思考,首先要弄明白的就是学者如何思考。一般而言,学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所以为了达到学者的思考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平时可以通过搭积木、较为复杂的拼图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其次最为简洁有效的方式就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因为阅读是最为简单直接的方式与学者的思想进行碰撞,真切的感受学者的思维逻辑,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达到学者的思考逻辑。因材施教的字面解释就是根据不同的人学习兴趣和资质、进行不同的教育,以此达到孩子学习的最佳状态。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较为顽皮不听话的学生,可以在课下观察他的兴趣爱好,在课间以他们喜欢的授课方式对其提问,满足孩子的自尊心需求。对于自卑不合群的孩子老师应该多加关心,多和孩子聊天,并且与其父母反应孩子的学习现状,以帮助孩子建立信心。以此类推,因材施教的方法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老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格,以此适应不同类的学生。
“慢热型”的学生学习与理解能力有限,相比较正常学生,他们的反射神经较为迟钝。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需要更多的耐心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课下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关心,在课上老师可以适当放低语速,将讲课的重难点反复多次说给他们听,适当的征询学生的意见。我们父母应该向老师询问她的学习状况回来加以辅助,也可以通过一些益智类的游戏开发孩子的大脑,打开孩子的反射神经,从而达到意义上的“聪明”状态。
老师自古以来扮演的都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是孩子成长路程重要的指路人。老师对于年幼的学生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孩子从年少时期就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三观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老师应该时时对学生耳提面命正能量,教会孩子礼貌待人、认真严谨(当然也要父母和老师一起完成)。老师还应当督促学生的课业进展,及时与家长反应孩子的学习状态,对于孩子不懂的地方多加指导,并且对于表现良好的孩子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在这里要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向老师们致敬!)
上学去读后感篇5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这本书是北猫哥哥写的,也知道了米小圈有一个表弟叫大牛,大牛每次去米小圈家的时候,都把米小圈的零食吃光。
米小圈在班里有很多好朋友,有铁头·姜小牙·潘美多··········他们都不爱写日记·作文。北猫哥哥告诉我们,坚持写日记,把你观察到的,感受到的都积累在日记里,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写出精彩的日记啦!
看了这本书,我也要学习北猫哥哥的作文魔法。
上学去读后感篇6
我前几天看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叫《米小圈上学记》里面有很多很多人物:米小圈徐豆豆。铁头。大牛。魏老师。潘美多……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米小圈很讨厌自己的表弟大牛,而大牛经常到米小圈家里玩,吃米小圈的.零食,玩米小圈的玩具、还什么事都赖在米小圈的头上,大牛才刚走不到一个星期,米小圈妈妈就对米小圈说:“明天大牛就要搬到我们家旁边一家住了”。米小圈在上学的路上,玻璃插进了他的脚底板。大牛把我背到了医院,给米小圈喂饭。倒水,洗水果……我感到很欣慰。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了虽然大牛很讨厌,但是也有善良的的一面。从此我又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
上学去读后感篇7
谢谢谢璞老师的推荐,让我又多读了一本好书。
这几天上班回来都会抽点时间看下《上学记》,没多久就看完了。这是一本小书,类似随笔,是何兆武老先生口述,文靖撰写,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出版。主要是讲述何兆武老教授大学时代的一些人和事。书中谈论了许多东西,谈的最多的是关于幸福。
什么是幸福?何兆武老教授是这样认为的: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觉得个人的`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这又是非常模糊、非常朦胧,并不是什么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前景,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社会整体在腐下去,个人是不可能真正幸福的。在书的另外一处他又强调,幸福最重要的就在于对未来的美好的希望,一个是你觉得整个社会、整个世界越来越美好,一个是你觉得自己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
这就是他的幸福观。他的幸福观是把个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起来,不光是觉得个人的前途是光明的,整个社会的前景也是更加美好的。当我把何兆斌老先生的幸福观与几个朋友分享后,他们有点不理解。
关于幸福,这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个人人生观的一部分。以前,没有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只是简单的想过,幸福是一种状态,必须是现代式,而不是过去式,仅此而已。至于什么是幸福,我没有想过,甚至没有想过能找个好工作、可以买房买车,这就是幸福。
这些年,整个社会对幸福这个词也很关注,经常谈到幸福指数。前段时间一部电视剧《幸福来敲门》又引起社会对幸福这个词的热议。我们谈论着自己的幸福观,有人说幸福就是幸福就是猫吃老鼠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这是一种网络说法,更多还是谈及自己的生活、事业、爱情、亲情等等。
我的幸福是什么呢?我想我应该思考这个问题了。这是对自己的负责。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