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们必须要会写份一种文体,阅读能够让我们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认真写好符合故事内容的读后感有助于我们思想的提升,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了刘胡兰故事读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了刘胡兰故事读后感篇1
在中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读了刘胡兰的故事。1946年秋,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的军队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匪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已连铡几人的铡刀前,怒问匪军:“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1947年2月,山西《晋绥日报》连续两天刊登的消息,使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名字在华北大地不胫而走。随后,毛泽东主席又为她亲笔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读完刘胡兰的故事,我仿佛看到刘胡兰穿着破旧的衣裳,双手叉腰,怒视着敌人,眉梢眼角间藏着坚定与刚强。轻轻合上书,我迟疑了。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子,是什么力量使她不顾自己的生命去保卫自己的祖国?是信念,是她对党的一片耿耿忠心啊!
如今,我们的祖国正走向繁荣昌盛,我们无忧无虑地活在当下,没有了战争,大家都团结互助,相处得很好,可是,我们不能忘了所有为国捐躯的英雄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哪来这么幸福的生活呀!我们在党的关怀下健康成长,是党把我们从一粒粒幼小的种子培育成高大的树木,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们大家应该把刘胡兰同志这种不屈的斗争精神在祖国的大地上继续传诵下去,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幸福,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英勇奋斗,默默奉献着。虽然我们没有出生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也不需要我们去流血牺牲,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不懈的努力,刻苦学习,从点滴做起,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我们的贡献。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那昂首挺胸的姿势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永远激励着我们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读了刘胡兰故事读后感篇2
走进图书馆《刘胡兰的故事》立刻吸引了我,于是便逐字逐句地读了起来。这个故事的女主角是刘胡兰,1932年秋季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14岁时,她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她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到云周西村。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让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却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袭击了云周西村。她因为叛徒告密而被敌军逮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在被捕期间这位坚忍不拔的少女战士,被残忍的敌军威逼利诱,可她不为所动。就这样,这位战士结束了她短暂却富有意义的一生。毛泽东主席曾亲自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这是一位多么值得人敬佩的英雄啊!她短暂的一生并不完美,但充满意义——为后人的幸福做出了贡献。我被她这种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不禁想起了汶川大地震时,救援的武警官兵、解放军、消防战士、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跑到地震一线舍生忘死的救援灾区人民。不能去救援的人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高举着“中国,加油”的牌子,每个人眼里都泛着泪光,每个人都在祈祷,他们都是像刘胡兰一样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是革命的光荣传统在鼓舞着不屈不饶的中国人民。在人类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不畏死亡,他们是这场战斗中最可爱的人,我真心的对她们说声:“谢谢!你们辛苦啦。”今年,我也已经14岁了,我的日子过得很好,但是我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浪费粮食,奢侈铺张。外公,外婆总是告诫我没有前人的奋斗,没有前人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的今天。可我总是把这话当成耳旁风,直到那天看到了语文书上的一篇课文——《七律长征》,我才知道了原来以前并不是像现在一样的——吃不饱,穿不暖,还要躲避卖国贼和侵略者的追杀。那时,我才明白原来大人讲的都是真的。
让我们记住刘胡兰,记住以前的历史,以此激励自己,努力!我以后也要像她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像刘胡兰大姐姐一样,像千千万万个为解放中国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一样坚强、勇敢。同学们,努力学习吧,把我们爱国的诗篇永远永远地传诵,把幸福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人!
读了刘胡兰故事读后感篇3
郝燕君,女,共产党员,现任兴和县大同夭乡党委书记。
刘胡兰的革命故事
1947年1月12日
一个15岁的女孩
在阴森森的铡刀前
毫无畏惧英勇就义
她就是刘胡兰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
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
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她8岁上村小学
10岁起参加儿童团
被选为村儿童团长
带领伙伴站岗放哨查路条
侦察敌情,运送武器弹药等
14岁那年
她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并被调回云周西村
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
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
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
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
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大举进袭文水一带
1947年1月11日夜上级通知其转移
次日拂晓,敌人突然包围云周西村
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敌人千方百计诱使其供出同志
先是糖衣炮弹后是以死相逼
她昂首挺胸、义正辞严
怕死不当共产党
刘胡兰就义前
敌人来拉她
被一胳膊甩开了
她几步走到铡刀前
把头上戴的围巾紧了一下
又望了望乡亲们
一下就躺到了铡刀下面
牺牲那天她来人世
也就不到15年光景
毛泽东为她亲笔题词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读了刘胡兰故事读后感篇4
在英烈的故乡,刘胡兰烈士的英名与事迹深深铭刻在当地干部群众心中,她信仰坚定、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几代人,并同毛泽东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起,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励精图治,奋勇前进。
1932年,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也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从此,刘胡兰开始接触到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她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而且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这时的刘胡兰才13岁。后来,刘胡兰当上了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她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刘胡兰在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于1946年6月被正式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了。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
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主席在陕北转战途中,亲笔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作出决定,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英雄浩气传千古,胡兰精神照后人。
“刘胡兰精神就是忠诚、责任与奉献。”为了纪念刘胡兰,宣传刘胡兰精神,文水县南武乡南明阳村村民吕庆
和骑着摩托车奔波万里,完成了百场刘胡兰革命电影走遍全国义映活动。吕庆和告诉记者:“几十年来,刘胡兰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工作、生活,在别人眼里,我是赴疆勇士、单骑英雄,可在我看来,我只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当年刘胡兰被捕、就义的文水县云周西村观音庙附近,已建成刘胡兰纪念馆。高大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中央,刘胡兰雕像气宇轩昂。这里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明节前,天天都有千名群众自发组织前来参观瞻仰,缅怀先烈。4月3日上午,400余名中小学生来到这里为革命先烈扫墓,在学校老师组织下,他们有序地来到烈士墓碑前,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表达崇敬之情。“今天参观了纪念馆,还听了李爷爷给我们讲刘胡兰的故事,感觉很受鼓舞,我们以后要更加努力,不怕困难,建设我们的家乡。”参加完活动的六年级小学生安卉茹向记者吐露自己的心声。
当地干部怀着对英雄家乡的深厚感情,表达了改变文水面貌的决心,大家表示,要义不容辞地弘扬“坚定信仰、严守纪律、彻底奉献、敢于担当”的新时代胡兰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勇气,建设和振兴胡兰家乡,努力把英雄的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读了刘胡兰故事读后感篇5
英雄人物刘胡兰的故事,小时候就听説过。刘胡兰这光辉的名字早就铭记在我心里,我盼望早一点读到这本书。今天我终于读到了,我被刘胡兰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
刘胡兰这个只有15岁的小女孩,表现出来的是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对革命同志忠心爱戴,面对敌人的屠刀面不改色心不跳,最终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最受感动的是:她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坚强、勇敢、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这是多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啊!15岁,花一样的年华。15岁,应该在父母身边享受天伦之乐,无忧无虑地学习。可是刘胡兰却被敌人杀害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刘胡兰牺牲了,但是她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表现出来的不怕牺牲的精神,一直在传送着,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人民的利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读了这本书使我深深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我决心好好学习,不断磨练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读完《刘胡兰》后,我的心情既激动又沉重。激动的是为这位伟大的战士而自豪;沉重的是为失去这样一位伟大的战士而悲痛……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因此,它比世界上任何珍宝都更为珍贵,都更需要我们万分的珍惜。所以,当你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你会怎么做?是委曲求全?是苟且偷生?还是……而刘胡兰同志却以自己的行动做出响亮的回答--军队包围了她的家,把她捆-绑而去,进行了严酷的拷打。只要她说出谁是军人,就可以重获自由。但她为了掩护军人,为了保护每一名乡亲,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气节,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刘胡兰硬是咬紧牙关,一声没吭,更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直到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乡亲们,献给了伟大的祖国,献给了伟大的解放战争。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和舍身精神啊!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认为刘胡兰的死就比泰山还要重,因为她是为祖国而死,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她的死就是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是死得其所,她无愧于毛主席那句"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赞誉!
虽然,我们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和平年代,但我觉得刘胡兰的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需要学习她那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献身精神,需要学习她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勇于牺牲的拼搏精神。也只有如此,我们才不会愧对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
读了刘胡兰故事读后感篇6
刘胡兰,女,1932年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也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从此,刘胡兰开始逐步接触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
刘胡兰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县妇女部长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也要支前。部队首长劝她们:“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险。”刘胡兰果敢地回答:“战士们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她们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一直忙到天黑,战斗结束才撤回来。这时的刘胡兰才13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阎锡山部队占领了文水县城,解放区军民被迫拿起武器,保卫胜利果实。1945年11月,刘胡兰参加县党组织举办的妇女训练班。40多天的学习,使她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阶级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回村后,她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刘胡兰在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成长,于1946年6月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
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向他汇报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泽东问:“她是党员吗?”任弼时说:“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才15岁。”毛泽东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
刘胡兰的事迹不断激励着后人。刘胡兰纪念馆原副馆长陈湘平告诉记者,从1957年纪念馆建成以来,共接待国内参观者1300多万人次,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人士4000余人次。近年来,除了单位组织的团队外,自发来参观的群众越来越多。在今年清明节期间,纪念馆就接待了散客5万余人次。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故事类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