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是为了记录我们看书时的感受的,一定要认真对待,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读后感才是有阅读价值的,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生50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人生50读后感篇1
(一)人生的好处与价值
如果人生真有好处与价值的话,其好处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职责感。―――季羡林
人生,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不仅仅平常人能够对此大发感慨,学者们似乎也个性偏爱谈人生。什么是人生?也许哲学家们能讲出很多高深的道理,但他们的精辟之论往往玄妙晦涩,离现实生活太远。读《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俨然在聆听一位长者侃侃而谈,心灵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静静地反省,心境变得更加纯净。
每个人的人生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人生的好处认识也不一样,在我看来既然我们幸运地拥有了生存的机会和权利,那么就该在这短暂的人生中,抓住每一个机会,做好每一件事情,让生命大放光彩,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好处也才有价值。而人如果对自身生命好处不明白,那么行为就没有了标准,生活的态度也无从确定,于是一切变得茫无所措。作为一名年轻税务工作者,奉献在国税大舞台上,为纳税人服好务,为国家收好税,这样的人生才是有好处的和有价值的。
人生是短暂的,我们就应珍惜人生,热爱人生,用自我心中的目标,不停地去追逐人生的好处,不断地去实现人生的价值,让生命焕发出灿烂的光彩。
(二)不完美才是人生
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好处,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能够不烦不燥;对人,能够互相谅解。―――季羡林
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季老从另一种好处上对人生的新诠释,也是一种谦虚做人的态度。尽管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的人生是没有的,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有八九。我们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找到自我人生的定位。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所以完美的人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态度。只要拥有一份健康、用心向上的心态,我们就会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不平和挫折,才会更好地享受生活中的苦与乐,享受这份“不完美”。
愚蠢的人绞尽脑汁追求那虚无飘渺的完美生活,而智者从不完美起步,强者在不完美中超越,因为不完美才是人生!
(三)成功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季羡林
上方的公式是季老积七八十年的经验得到的,在季老看来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我决定的,也是我们务必狠下功夫的。
没有哪个时代像这天这个时代的人一样渴盼成功,我们仰慕名人,等待机会,但是真正扎扎实实勤奋努力的人却少之又少。在充满诱惑的时代,如果真想有所收获,就只有静下心来,踏着勤奋的阶梯,脚踏实地。在我看来,一个人拥有了勤奋,也就拥有了其他可贵的品质,有敏捷的思维来勤于思考,有坚强的毅力来勤于努力,有细心的精神来勤于工作。作为年轻人,更就应刻苦勤奋,勤奋工作,勤奋学习,这样才能在我们工作的岗位上大放光彩。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我想这就是勤奋最完美的诠释吧!
人生50读后感篇2
读完《人生不设限》这本书,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人类的潜质是无以言语的。力克胡哲,出生时罹患海豹肢症,天生没有四肢,以前三次尝试自杀。10岁那年,第一次意识到“人要为自己的快乐负责”。虽然没有手脚去接触这个世界,但他并没有放下理想,也没有放逐自己,他最终意识到用语言和行动同样能够触动人心,不论际遇顺逆,只要认清目标,用心应对,生活其实到处都是欢乐。
快乐的时候,我觉得人生是来享受的,悲伤的时候,我又觉得人生是来受苦的。人心不足,我觉得很对,世上有多少人会知足呢,我不明白,但我却明白不知足的必须很多很多。不快乐是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是因为得到的比想象的还要多。人不是不懂得珍惜,而是不懂得发现。往往发现了却已失去了,因力克会游泳、会潜水、会踢足球、会溜滑板、会打高尔夫球。他21岁大学毕业后,取得了会计及财务规划双学位,还出版过两张畅销的全球dvd。他在五大洲25个国家,举办了1500多场演讲。他以“有限”的躯体,创造了无限的生命奇迹。为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会去注意生活中的那些小细节,才会觉得细节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我们大多数的人常常在抱怨生活中没有激情。是那么的枯燥乏味,平凡平淡,可又无力去改变。
生活中有得必有失,有得到的喜悦便有失去的痛苦。明星让人羡慕吧,人生风光而又精彩。令多少粉丝着迷,让多少人难以忘记。可他们有私生活吗?似乎好多事情都要秘密而行。吃衣住行,每个人都在为此奔波。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尽相同却又相似。都为吃而吃,住而住。只是穷人吃素,富人吃荤;穷人住平房,富人住别墅……仅此而已。电视里的感情多么完美,令人回味,让人羡慕不已。男女主人公都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有没有发现,电视里的主人公都是好富有的,好像从来都不会有穷人,就算有,之后也是富有的。也就是说,如果一向穷的话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继续的了。每日为柴米油盐发愁,为奔小康而努力,又有多少岁月去谈情说爱呢,有是有,但却必须不多。贫贱夫妻百事哀,说得一点也不错。
十分欣赏青春偶像剧里的那种轰轰烈烈,让人回味无穷,感人肺腑的感情。那么漠视世俗,那么执着,那么的不顾一切。这是在生活中不常见的。也或许能够说我从来都没有见过。甚至于很多时候我不相信感情能够如此单纯,能够如此完美。可话又说回来,但凡有故事的人,人生也必定经过很多磨难和痛苦。没有付出哪来收获。像我们大多数的人,都过着简简单单的生活,平凡得甚至可能漠视幸福的感觉。也许我这一生是无法参透人生的好处了,也许这本来就没有答案,也或许有太多。但我却相信,平凡的人生虽然感觉不到好处,但至少有安宁。也或许这种安宁却恰恰是有故事的人生最想要的幸福。当然,这也是我片面的想法,随心而发而已,也许本身并无什么好处。
依稀记得书中力克的一句话:“我有选取,你也有选取。我们能够选取对不足之处念念不忘,能够选取苦涩、愤怒或悲哀;或者,在应对艰难时刻和那些心怀恶意的人时,我们能够选取从经验中学习,然后继续往前走,为自己的快乐负责”。的确,作为造物主的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没有四肢的力克都能有如此的境界,更何况健全的我们呢?小时候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讲述自己没有光明的人生经历,每次阅读都会打湿自己的眼睛,让我领会到在疾病和灾难面前,她是何等的乐观、不屈不挠以及满怀期望,她的故事春风化雨般伴随着我成长,伴随我追逐自己的理想。这天读《人生不设限》,读到力克胡哲对人生乐观的态度,不仅仅又让我想起海伦凯勒,发现两者都是如此的执着,都是曾被苦难所折服而又重拾信念,被人们所敬仰,原先他们都不曾给自己限制,他们都突破了自己的极限,到达了人生新的高度。
知足者常乐,但注定平庸。若不给自己设限,就没有限制你超越的藩篱,人生便无止境。梦想有多远,舞台就有多大,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人生50读后感篇3
打破平静生活的事情是高加林的叔叔被调回了县城工作,叔叔的下属为了讨好这个新上任的上司提前帮高加林安排了到县委通讯组做通讯员。
从教师到失业做农民,再从农民突然到做通讯员的正式干部,小人物的命运被玩弄于鼓掌之中,如果没有自己长久以来秉持的原则,那么注定了随波逐流,而这对于高加林来说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开始。
幸运的是高加林非常胜任这个工作,他不仅文笔好而且积极向上,很快便崭露头角,但对于年轻的高加林来说,对于这突然而来的幸运也免不了的飘飘然。
曾经的同班同学黄亚萍在高中的时候就对高加林有好感,只是工作的原因便没有继续发展,而现在高加林也在县城工作,高加林写的很多通讯稿都是由在广播站工作的黄亚萍来读的。
两人的接触便也多了起来,黄亚萍确定了高加林对自己也有好感之后便跟相处了几年的男朋友张克男分手了,高加林面对来看望自己的巧珍,最大的借口就是:我们没有共同语言。
对此巧珍还能说什么呢?伤心欲绝的巧珍,知道即便是再爱高加林,可也是勉强不了的,很快便答应邻村马栓的求亲。
高加林与黄亚萍两个人沉浸在爱河之中,完全不顾小小的县城有多少人的眼睛都盯着他们,他们高调示爱丝毫不在乎。
人生50读后感篇4
?平凡人生》,实际写了他与母亲如何度过艰难而又平凡的一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处世态度以及对待亲朋好友的真实感情,向人们诠释了,”人该怎么样活着”。它真是一本,如何做人的,活生生的教课书。正是他健康的心态,让人觉得他不象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正因为他对周围人的真情,让人对他充满感激之情。更是他心胸开阔,脚踏实地的处世方式,让人感到他平凡人生中的不凡。他与母亲的互敬互帮,以及他对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常常让我们感动乃至嫉妒。
父亲《平凡人生》这本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它一方面教育我如何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功名利禄,要用一颗真诚心去对待亲人和朋友,
要用一颗善良心去对待他人,要用一颗责任心去对待工作,要用一颗火热的心去对待生活,要用一颗平静心去对待挫折,……
另一面,我作为李家的儿媳妇,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重要位置。如何当好儿媳,妻子,母亲,弟媳等等这些角色,在这个大家庭中处理好各种关系,达到家和万事兴的目的。我认为,要做到这些,还是要有奉献精神的。
再一方面,这本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让我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人,作事,处人。古人曾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都做好事。一个人要想在别人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那是需要你通过长期的语言,行为,(.)修养,文化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的表现来完成的。因此,任何一点杂质和疏漏都会让你的人格大打折扣,书中所反映的父亲,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最后,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想对所有的青中年人说,善待你们的父母吧,不管他是你们的亲生父母,还是公公婆婆,岳父岳母,毕竟他们是你爱的那个人的亲生父母,要象对待自己父母亲一样对待他们。要知道,多年以后你也会得到儿女们的善待;我也想对所有的老人说,善待你们的孩子吧,不管他是你们的亲生子女,还是儿媳妇和女婿。
生活是万花筒,世界是多彩的,无论怎样的社会,如何发展。作为人最根本的品质不能丢,这就是:诚实,善良,勤恳,健康。
人生50读后感篇5
小时候我不明白长大该干什么,就问妈妈,妈妈说:这需要你自我去想。我就想,妈妈当老师,我也当老师吧!但是看了《名侦探柯南》,我又想当侦探;之后和外公一齐看电视剧《悬崖》,我又想当特务。
最近我读了《理想点亮人生》这本书,我认识了在无声世界中起舞的邰丽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让人民不再挨饿的袁隆平这些人呈现给我一个异彩纷呈的理想世界,让我明白了理想是指路灯,在现实中要启程才能实现。就像德国戏剧家歌德说的那样:人生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
我已经上四年级了,还不明白长大要干什么,我很着急。当老师,怕教不好学生,误人子弟;当侦探,怕自我不够聪明,让坏人逍遥法外;当特务,怕自我不够勇敢,泄露秘密
妈妈告诉我:你的远期目标是考上理想的大学,此刻的小学是打基础的时候。还让我明白了,我要是把各门功课都学好了(包括音体美、思品、科学),上初中时就不会觉得难了。于是我跟妈妈一齐制定出了短期的目标和计划,比如说自我独立完成作业、期末能被评为三好学生、明年争取竞选上大队长等。妈妈个性要求我:思想第一、身体第二、学习第三。踏实做好每一天,增加自我将来服务社会的智慧和潜力。
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量,作为一名小学生,我相信只要我像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李潮一样,确定了理想,也能点亮我的人生!
人生50读后感篇6
好不容易才放下手中的《人生》,已经没有再反复看上两三遍的必要。毕竟,再重来一次,高加林还是会选择爱上巧珍,还是会选择以走后门的方式快速走向城市,还是会选择离开巧珍,离开土地,去追求他所理想的高大上的知识分子的生活。人生的几个重要抉择,被深刻地记叙在《人生》里。《人生》——无愧人生!
?人生》出自当代作家路遥之手。路遥用他独具匠心的创作力,以改革开放初期的黄土高原农村生活为背景,记叙了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在爱情、事业上的沉浮历程,以高加林在许多人生关键岔路口上的艰难选择,折射出那个时代,在西方自由思想和中国传统文明的冲击下,那一代青年的两难选择。最重要的是路遥先生在《人生》中设计的一个个人生岔道路选择,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的人生。
我不知道要如何评价高加林这样一个背负了太多太多的角色。有人说他自私自利,有人说他忘恩负义……还是负面评价居多呢。但其实,高加林也还是一个上进有为的年轻人。毕竟,被撤销民办教师后的他,还没有消沉,还是一贯地追求着理想。只不过,追求理想的他,在人生岔路口上的选择,实在是少了一份底线。他所想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离开土地!离开土地!所以,在有机会去城市的工作时候,他毅然地离开了土地,哪怕是通过走后门的方式,但他却忘了当初被村长高玉德黑掉了教师资格的无限心酸。在有机会去更广更远的地方的时候,他又选择了离开爱他懂他的巧珍,跟随亚萍,追求一个连他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城市现代生活。
追求理想,固然没有错,加林错就错在丢失了本心,忘掉了乡民的至善、质朴的本性。如果一个人忘记了自己来自何方,那么就算他能走得更长更远,又有什么用呢?直到最后,他仍然是孤独的。就像德顺爷爷所说,加林的根本就是扎在地里的,离开了土地,他飘飘无所似。而失去本心的他最后还是无奈地回到了土地,之前所做的一切也像一个一个梦,逝去了。
在这个到处充斥著名利的社会,人们心中私欲无限膨胀,而那一份存留下的坚守却微乎甚微。前不久,某某高官贪污被落网的消息频频传出,我们叹息。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国家,我们的选择总是被这样那样的诱惑摆动着。在利益面前,我们内心最后的阵地显得那么脆弱、无助。我不知道选择了这个或选择那个会怎么样,但是我知道,坚守了内心那一道道防线,我们才是真正自己,而不至于变成欲望的傀儡。
站在岔路口面前,远望,似乎每一个出口后边都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但我会带着自己初心,坚持我的`本性,为我的选择,义无反顾,追求自己应该拥有的人生。
愿君勿忘初心。
人生50读后感篇7
罗曼·罗兰说:“人生就是一股激流,没有暗礁,就激不起美丽的浪花。”每个人的人生之旅会有风平浪静、海阔天空时,亦会有狂风巨浪下偶然的暗礁。
?人生》是我在高二才接触的,当我拿着这本书的时候,在《人生》的封面上,一串密密麻麻的文字竟是马云所写,他写道“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三轮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而因为《人生》,也让我从空白的人生,渐渐有了朦胧的人生。
在《人生》中,高加林落榜后回到村里,当一名民办教师,生活还算滋润。然而,好景不长,自己仅有的教师职业被高三星占有,令他的生活变得暗淡,心中有一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酸痛。为了担起家里的重担,他从卖白膜,再到拉粪车,这些不体面的活儿他都干,心中一直怀着对梦想、对未来的执着。这是一股永不屈服的精神,如流在黑暗中的暗河,经历万千,依然直入大海,在我们学习或生活中,难免会时起时落、波澜不定,但是,这世上没有人只进不退。
蓦然间,我想起以往的月考,每次总达不到自己要求的目标,就如上次月考,成绩下跌,心中确实无比痛楚,但一想起《人生》中那不甘平凡、不屈命运的高加林,反而觉得自己所谓的挫折变得微不足道,高考才是最终的目标,不到最后就谈不上成功和失败。
黄河没有九曲之弯,又何使人怀念;长河没有波涛汹涌,又何被人赞叹;人生没有挫折又怎叫人回忆!
?人生》里,写的是高加林由失败到成功,再由成功走向失败,最后的失败让我意识到:无论自己位置多高,总要记得鼓励自己向前的人。有些人,他们仿佛是蜡烛,而蜡烛是泪做的,它浑身都是泪腺。它必须把泪水流尽,才能走完自己的一生。因为有它,自己天堂的一角变暗,自己人世的一角变亮。所以,在得到光明后,我们应永远记住这些人。他们或是老师、父母,亦或是从未谋面却能帮助自己的人。人不可忘本,落叶知归根。参天大树长得再高,却总会感谢培养自己的根下泥土,没有泥土大树也会干枯;滚滚长江走得再远,却总会牢记给自己动力的源泉,没有源头长江也会干涸。而高加林再次失败后被他人冷漠,便是一个证明。
人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而人的坚毅却能把复杂的人生,转变为简单的生活。如高加林一样,因为活得简单才会去拉粪,而不怕被人嘲笑;因为想得复杂,又在成功有体面的生活后,又一次回到原点。乍一想,仿佛老天只是开一个玩笑。如果我们能把高考这复杂的事当简单的日常习惯去做。那么这命运将会掌握在自己手中。若能够做坚持这简单的事,总会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木前头万木春”的一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向前注定要面对更多摩擦与矛盾,那么一样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崭新,不为纠结恼人,不为琐事抓狂,在那些盲目的固执里清醒,当然,要适应人生的苦辣酸甜,该坚持的坚持,该放弃的放弃,让人生成为一种轻松的前行,而不是纠结往日的创伤。
做高加林成功之前那样不甘落后,勇往直前;不做高加林成功后那样安逸麻木。成功只是一刻,而坚持却要永恒,正因为人生充满波澜,才让成功之后满腔壮阔。
人生50读后感篇8
前几天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开始接触路遥的小说。说不上什么感觉,至少没有想象的枯燥。这使我原本不情不愿的心情开始变得明朗。
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知识分子,读书人,有才华,理想主义,负心汉。这是小说给他的标签,也是大众给他的标签。
看到因为同村书记的儿子要工作,而顶替了他原本教书先生的工作,使得满怀梦想的年轻人只能瑟缩在窑洞里,不见天日,没有未来。大概,巧珍只是他生活的调味剂,给他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撒了一把糖。她从不嫌弃他的落魄,愿意包容他所有的怪脾气,愿意自己受苦受累,保护他读书人的理想和清高。只是,不知此时的高加林是不是真的爱巧珍,还是仅仅因为,有一个女孩,她的出现,温暖了他原本地狱般的生活。
因为二爸的归来,高加林又成了三星那样的人,用一种走后门的方式获得了通讯员的工作,但是,不可否认,加林自身也是有能力的。这大概才是最可悲的地方。明明有与之匹配的才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符合职位所有的特性,甚至能百分之二百完成任务,却一定要通过这种不能见天日的方式获得这份职位。
进入大城市的加林,无从说他是否是因为过多的赞美而膨胀或迷失,至少,他是暂时忘记了自己曾经最痛恨的那些,和自己所经历的的苦难了吧。他忘记了在自己最迷茫无助的时候,有个女孩,温暖了他的生命。忘记了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忘记了克南对自己从无恶意。忘记了自己是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才获得的这份荣耀。
因而,当黄亚萍,这个能和他谈论十四种新能源的女生出现,并对他展开攻势的时候,他彻底的沦陷在了膨胀的生活里,看不清前路,看不清自己的内心。黄亚萍是真心喜欢加林吗?我认为不然,当加林回到农村当农民的时候,她明白自己和加林的阶级差距,因而接受了同为县城领导家儿子的克南,当加林看起来前路一片大好的时候,她又放下了克南,对加林重新展开攻势。或许她是喜欢加林的,但是这种喜欢里面,又夹杂了多少虚荣和冲动的成分呢。当再次遇到一个优秀的人,谁又能保证亚萍不会为此抛弃加林呢?但是这些,加林统统看不到。他只知道,巧珍和他思想不在一个层次,不能理解他的高谈阔论和远大理想。巧珍只知道柴米油盐,不能和他一起过有趣的生活。不知道加林想要的有趣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是下雨天一定要他去草坪上找一把进口水果刀来测试有多么爱自己吗?
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
也正是加林这种迷失,葬送了自己原本大好的前程。或者,那原本也是不属于他的。用不阳光的手段得到的,总归要失去的。加林心里其实一直是明白的。所以,当他失去这一切的时候,他的内心无比平静。平静的和领导告别,平静的收拾自己的东西离开,平静的和亚萍分手。而那个理想至上的,能和他讨论国家大事和十四种新能源的女孩,她有选择爱情的勇气,却没有跟爱人回农村的决心,所以,他们只能一别两宽。
或许那时加林是解脱的吧,天性使然,他是正直的,阳光的,理想的,清高的,也许失去一切的那一刻,他心里松了一口去,终于,命运帮他做了这个抉择,他就不用自己再纠结和难过。只是,此时,他不知道,他错过了什么。错过了一个多么美好的女孩。
走在回去的路上,想着自己和巧珍在这一路上有过的回忆,想来他是后悔的,难过的,这种伤心和难过压住了他失去一切的痛苦。是呀,失去这份工作,并非是他人生的结局,他还有很多美好的前程。但是,他却永远的失去了爱情,以后,他心里,会永远有一个空洞,里面住着那个美丽的女孩。在某一个深夜,他们两个依偎在装粪的牛车上,前面坐的,是一个心里装着一段美好爱情故事的老汉。
希望巧珍能过的开心顺遂。希望她在她热爱的土地上,能种出美丽而芳香的鲜花。
希望加林能重新开始,继续自己的事业,或者走出大山,有一个温婉的妻子,像巧珍一样爱他疼他。
希望德顺老汉,和他心里的美好爱情能一直留存,相依相守。
希望克南能够重新遇到一个爱他的,懂事的,贤惠的女生。
希望亚萍,能看清自己想要什么,希望她下次谈恋爱,是因为爱情。
希望我们不要成为亚萍和加林。
希望我们都不要错过生命中的巧珍。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人生梦演讲稿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