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人们对名著故事的分析,完成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我们对书上人物的领悟,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简单700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简单700读后感篇1
我选择《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是因为尹老师,之前读过尹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同为家庭教育系列,尹老师在教育自己女儿时运用的方法让我眼前一亮。初读时同事取笑我说,还没有孩子着什么急呀,等有了孩子再看也不晚,尤其是有了女孩,你就可以学习尹老师的教育理念了。当时只是玩笑话,其实我选择家庭教育类图书真的跟孩子的成长教育有关。身在教育一线,接触身边不同类型的孩子,深入了解孩子的性格、习惯,我发现他们的性格和习惯养成确实跟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相比,前者的一些教育理念同时适用于日常教育教学中,尤为喜欢第四章节,赢在教育细节,“潜台词是最重要的台词”,教育者的“台词”对学生影响很大,并且会影响孩子对你的看法。三年级初次接触英语,我给孩子们提的要求是听录音跟读15分钟并家长签字,想请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在学校我检查这项作业也方便,检查中,发现部分孩子没有完成,就逐一问话,有个学生这样解释道,老师,我听了,也让爸爸给我签字了,谁知他忘了,我随口说了没签字没法证明,这个作业没签字就等于没完成。后来六年级的时候,他在《给某某老师的一封信》作文中写到,老师,当时我真的听了,没想到你竟然不相信我,你是不是对我有看法呀?就是那一句话,孩子就认为我对他有看法,在跟孩子交流过程,不能一味居高临下,你错了就是错了,原来是我错了。与孩子们交流时,要不断观察孩子,他接收到了什么,反思自己。
读这本书,也是自省的过程,更多的是自责,对比自己的教育言行,庆幸自己有所惊醒,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将教育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简单700读后感篇2
初遇《朝花夕拾》,大约是在三年级时罢。
兴许是受父亲的影响,我将它视若珍宝,总喜欢时常翻看它,却无一能看懂,又偏爱逞强,故作玄虚好像深有体会,终于被人揭穿,垂头丧气地溜走了。
从此,《朝花夕拾》在我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最终淡忘。
直到初中,《朝花夕拾》作为语文必读书目出现在我眼前,我才猛地记起它。
尽管有些文章依旧难解,但我仍然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这才意识到鲁迅先生的文字是多么锋利,如同一把刀,刀刀刺准目标,好似一支剑,剑剑击中靶心。文笔深沉隽永,绘声绘色充满诗情画意,不经意间也把我深深地感染了,他用一个孩子涉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内心,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回味无穷。
从阿长寻来《山海经》,到年年期盼着的五猖会,再到进入三味书屋学习,父亲病故,来到江南水师学堂,后又求学于日本,最终在“”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中决心弃医从文。《朝花夕拾》讲述着鲁迅先生自幼年至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也演绎着他无忧无虑的童年。
谁不曾拥有一个五彩缤纷的童年呢?鲁迅先生亦是如此:百草园中寻木莲,迎神会上观无常,家中乐园翻斑蝥,五猖会前背书忙。这是何等痛快的童年!恍惚中,仿佛重回到我的童年:是的,那个时常缠着奶奶去公园捉蝴蝶的小女孩是我;是的,那个在小溪中戏水,将自己泼得如落汤鸡的淘气包是我;是的,那个在家中猴子似的上蹿下跳,将家里整的一团糟的顽皮鬼还是我。但恍惚中,我仿佛又被拉回了乏味枯燥的课堂,当老师在讲台上忘我地讲课之时,学生们的心思却已飘到九霄云外,正饶有兴趣地做着各式各样的事儿,而我,早已不耐烦老师所讲述,正投入自己的画画世界中……
鲁迅先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跃然纸上,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童年离我们渐行渐远,每日都在忙忙碌碌的学习,纷纷扰扰的生活之中,难免心力交瘁。每至此时,我总对自己说,翻一翻《朝花夕拾》吧,在鲁迅先生的文字中,回忆起自己逝去的童年,去重新拾回那些天真烂漫的童趣;去哼一哼罗大佑先生的《童年》吧——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着长大的童年……
简单700读后感篇3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那些琐碎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以下那个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梦,体验一下那时鲁迅的美好童年。
我们所了解到的鲁迅先生似乎是倔强而又刚直,为天下所担心的伟大作家。但在书中我们了解到,但他的童年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好不惬意。
有人说一篇好的文章不在于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而鲁迅先生做到了,他用他平淡朴实的语言唤发了多少人的思考,唤起了多少人的回忆和曾经拥有的幸福时光。鲁迅在书中写到:“小时候,我喜欢坐在田梗上望着一片金黄的水稻,看着一个个忙碌的背影,心中绽放着一丝丝的甜蜜。那是收获的甜蜜。”
书中的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学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
简单700读后感篇4
鲁迅先生的文字,我一向认为晦涩难懂,经常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但他的《朝花夕拾》,却给我一番别样的美。
风景如画的百草园,意趣盎然的五猖令,是鲁迅童年生活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然而,这“美”之中,总掺杂着一些风波:美女蛇的故事使其忐忑不安,心情急切地去看五猖令却无奈地被父亲拦阻。在使人莞尔一笑之余,更能感受鲁迅那颗充满妙趣的童心。
?朝花夕拾》中更深层次的方面,是引发了人们对人性之美的思考:原本因害死隐鼠被鲁迅仇视的长妈妈,却费尽心思地买来了《山海经》。尽管她睡姿丑陋、拘泥礼数……可她却有如此“伟大的神力”,实属难能可贵;那位留着八字须,戴着眼镜的藤野先生,在那个国人被随意欺凌的时代,却践行了崇高的师德;最为离奇的莫过于《无常》,地狱勾魂的使者白无常,因怜悯自己的寡妇阿姨,竟偷偷放她死去的儿子还阳半刻。这种只有圣人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却出现在铁石心肠的白无常身上,不禁让人感到一种温情。
最扣人心弦的是《二十四孝图》和《父亲的病》,童年的鲁迅看完《二十四孝图》后,立志要像故事里的孝子一样报答父母,这颗无私的孝心,是无价之宝。最能给我震撼的,是鲁迅父亲即将逝去时,鲁迅希望父亲快点离去以免受痛苦纠结的心理,那一刻,我似乎跨越了百年时空,感受鲁迅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份喜怒哀乐。
鲁迅先生,似乎永远紧绷着一张拘束而古板的脸,用犀利的笔锋刺下一个个直抵人们灵魂深处的尖锐文字,严肃得令人生畏。读了《朝花夕拾》后,他那冷酷的形象瞬间颠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童心、热爱生活、甚至有些孩子气的鲁迅。
简单700读后感篇5
读了尹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书中传达的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受很深,字里行间流露出教育的美丽和质朴,再次让我接受了心灵的洗礼。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们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宽松、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结合我的实际,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几点感受: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尹老师提到孩子注意力不需要培养,越培养越涣散。“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培养。的确,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很容易被什么东西吸引,分散注意力;有的孩子会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好玩是他们的天性。玩耍也是孩子重要的学习途径。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多在游戏中让孩子们找到学习中的乐趣,给他们宽松的学习学习氛围。
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的爱好也五花八门。一个人喜欢什么,醉心于什么,会受天赋和环境等各钟因素的影响,微妙得不可捉摸,爱好就是天才。
身教重于言传
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觉得要从自身做起,建立鼓励的常规方式,用表扬和鼓励来代替指责和批评,也许课堂上难免会有对事情的批评和指正,但是每个人都是那么的需要被发现和被关爱。我觉得作者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个教育者明白,教育的最本真的源泉是要回归,回归当初的美好,一切的美好。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也让我们在最简单的教育生活中尽享那份幸福与安宁。(李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