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天的生活里,我们都会遇到过事迹,对各类事迹都比较熟悉,大家怎么来写事迹材料呢,事迹材料是一种具有真实性的书面文体,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抗疫一线事迹材料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抗疫一线事迹材料篇1
抗疫一线|“疫”战前线“铁三角”
“__,__呢?好几天没看到他了。”我从卡点回来问在办公室忙着的同事。
“__去三河了,被子都带去了,在卡点24小时值班呢!”他说。
我们__镇纪委总共就三个人:纪委书记、纪检干事和监察干事。我们平时基本都在一起办公,有什么事情好商量,虽然建了个小群,但很少说话。可这次不同,我们都被安排到不同的地方抗击疫情。__被安排在三河村,我在大岭村,__在镇驻守,都是哪里需要就冲向哪里。
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最近小群里的信息多了起来,有什么事情__就在群里发消息通知我们了,因为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但都在为着共同的目标奋斗着,我们三个人是一个牢固的“铁三角”,都在拧成一股力量共克时艰。
“我走了,你自己要多注意!”
正月初二早上,我的丈夫上班前跟我说。他在遥远的太阳乡政府工作,也承担着繁重的疫情防控任务。那个时候我正在洗漱,简单地回了他一句,“你也是”。自此,我们就奔赴各自的乡镇,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争”中来。而我的三岁女儿在家中跟着爷爷奶奶,期待着她心中的“周五”,等爸爸妈妈回家。
每一天,我们一家三口都会相继开视频聊一会。他会告诉我今天在卡点又遇到了什么事情,爷爷奶奶也会告诉我幼小的女儿在家怎么怎么乖巧,只有接受了这两方的信息,我才能踏踏实实地睡上一觉,才能安安心心上“疫”线战斗。而他们那两个点,也跟我一样,心里装的是另外两个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这场战斗中,我们一家三口,虽然因为工作的需要都不得不分隔一方,但亲情的纽带让我们组成了不可分割的“铁三角”。心中常怀对家人的思念和温情,才让我们能坦然直面汹涌凶恶的病毒疫情,才让我们始终相信再寒冷的冬天也必将过去,等待我们的必将是万物复苏的明媚春光。
抗疫一线事迹材料篇2
在千万网友“云监工”注视下,2月2日上午,火神山医院举行交付仪式,明日即可收治病人;与此同时,雷神山医院也将于2月5日建成。至此,“三山”终齐聚,为共克难关又添了几分信心——近半个月以来,钟南山院士几次关键现身,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军心”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比特殊而且艰难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也没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听劝地“宅着”,因为提建议的,是他。甚至于整个假期,“钟南山”三个字频频登上热搜,人们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断,又有何建议。
其实,刚开始我对于“钟南山”这三个字并不熟悉,但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我渐渐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
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84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
这位84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
抗疫一线事迹材料篇3
“作为共产党党员,我应该冲锋在前;作为人民警察,群众就是我的根,我必须坚守在他们身边。”这是__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__叫__,是__市顺庆公安分局北湖(中城)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疫情突袭而至,已年满56岁的__心里清楚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用行动守护好管辖片区的“大门”。
__的心事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北湖(中城)派出所迅速成立党员先锋队,吹响了集结冲锋的号角。看着身旁同事们纷纷请战上一线,__却始终心事重重,党员先锋队没有他的名字,这让他无法接受。从军18年,从警20载,__从来没有掉过队,这次抗击疫情也不能例外,“凭啥没有我的名字,这事得找领导评评理”。
“要论小区熟悉程度,哪个能和我比?”一刻都等不了的__在所领导办公室撂下了“狠话”。担任社区民警十余载,__每天都会在自己的“责任田”耕耘,哪个小区居住群众多,哪个小区流动人口大,哪个小区防控难度高……谈起工作,他心里有着一本账。
据理力争之下,__得到了加入党员先锋队的机会,如愿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社区走访、宣传排查、人员核查……忙碌之余,__又有了新的心事,“一年到头忙工作,老家亲人也没有看上一眼”“答应到部队去看望儿子,看来又要食言了”。计划赶不上变化,__心里暗下决定,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一定把心事了结了。
__的嗓子
“居民朋友们,我是社区民警__,家中如果有外地回来的人员,请及时到社区登记。近段时间是疫情高发期,没有事情尽量居家不要外出,出门请一定注意防护,戴好口罩……”疫情发生以来,__每天都要到社区开展防疫知识宣传,除了与社区干部一起在各个小区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海报,拉宣传标语横幅之外,“喊话”也必不可少,“没想到,我这破锣嗓子还能派上用场。”
“多一个人提高防疫意识,就会少一分危险,全民战‘疫’,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除了每日固定的小区巡逻“喊话”,__还主动向年轻同志学习,通过社区工作微信群推送自己的“嗓音”,将防疫的声音传递给更多人知晓。
__的脚步
“社区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方圆1平方公里的平城街社区居住着13000余名居民,人员密集、楼栋集中,疫情防控工作难点多……面对困难,拥有丰富社区工作经验的__清楚,要想充分发挥社区在战“疫”中的防线作用,当好社区“守门人”,就必须“下沉”到一线,联合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网格员等力量,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工作模式运转到极致,才能最大限度打好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为了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墙”,从大年三十开始,__每天在社区奔走,靠脚力完成了对辖区4700余户的拉网式排查、重点疫区返乡人员的逐一摸排登记、30余名居家隔离群众的劝导安抚等工作。平均每天两万步,是__执着坚守最好的证明。
抗疫一线事迹材料篇4
她叫__,是__市__区__街道一名网格员。春节前一周刚刚做完手术出院她,本该在家安心养病。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说服家人劝阻、谢绝社区领导的照顾,主动放弃休息,加入抗疫队伍,为守护居民的健康冲在抗疫最前面。
当好排查员:“不错一门,不漏一人”
为摸清网格内“三类人员”底数,__拖着虚弱的身子一个楼栋一个楼栋的查,一家一户的访,坚持格不漏居、居不漏户、户不漏人,不错一门,不漏一人。累了就叉叉腰,疼了就扶着墙喘口气,由于刚做完手术身体还没恢复好,每爬一个单元,她都会累得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春节以来,__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600余份,倡议书350余份,入户走访1230户、登记信息1500余条。
当好宣传员:“相信政府不传谣,共克时艰病毒消”
为提醒网格内居民认真做好防护,不走亲访友、不聚餐、不群集,主动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有效阻断疫情的发生和传播。__走街串巷宣传抗疫常识,发放倡议书、张贴海报。为便于群众接受,她创新“脱口秀式”方言,劝导通俗易懂提高防范意识。“疫区返城不瞒报,配合查验少不了;不去聚会凑热闹,网络问候心意到;洗手通风很重要,出门务必戴口罩;相信政府不传谣,共克时艰病毒消!”在小区入口处,__一边发着宣传单,一边用小喇叭喊着自己编写的防疫顺口溜。重复的话语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的坚持着,每天的连轴转,__的嗓子早已沙哑。
由于身体虚弱加上长时间没得到休息,2月29日正在大门口宣传的__,突然晕倒在地。“毛大姐,你先回家休息休息!这里有我们呢”,身边的“战友”心疼地说,__却摆了摆手,轻描淡写:“不要紧,我的身体,我清楚。”
当好劝导员:“向我看齐,对我监督”
“大家注意了,新型肺炎传染性很强,保护好自己,千万别出门串亲戚,不必要的聚餐就不要聚了,现在我们老百姓保护好自己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啊……”__通过小喇叭一遍遍的宣传。
为了说服居民,她打出 “向我看齐,对我监督”的口号,率先要求自己的家人取消拜年、走亲访友等传统礼俗活动。在她的宣传下小区2300余户家庭取消上述各类活动;3家棋牌室、网吧、浴室、ktv等暂停营业;延期办理或取消婚事、喜事1家,简办丧事1家,劝退各类酒席、聚餐类达20余桌。
当好服务员:“若有需要,一呼就到”
疫情无情人有情。为保障居家隔离居民日常生活,她主动承担起购买蔬菜、日用品、送餐上门等代办跑腿服务,居家隔离群众“若有需要,一呼就到”。
其实__的老公是一名基层公务员,夫妻俩各自奋战在抗疫一线,白天难得遇到一起。“早上出门孩子还没醒,晚上回家孩子已经睡了,20天来,陪孩子的时间不半天,我何常不想在家陪孩子吃一顿晚餐,可是抗疫处在关键阶段,我不能影响社区整体工作,等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再好好陪陪孩子。”__眼框湿润的说。
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灾疫无情人有情,网格服务永不停。__拖着虚弱的身子从温暖的家庭走到了严寒的网格内,走街串巷,深入群众家中,宣传疫情防范知识,摸排疫区返乡人员,劝返群众不要外出聚集。在这场“战疫”中,她总是冲在第一线,不退缩,不舍弃,守护着网格居民的安全和健康。
__感言:作为网格员,我们扛起的是责任、安定的是民心。我坚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待春暖花开时,人们安心走上街头,相互问候、繁花与共终会来临!
抗疫一线事迹材料篇5
有这样一对80后,他们是__高速公路__管理处的一对普通的“双职工”。他们的工作岗位一个在服务区,一个在收费站。
早上六点多,天刚蒙蒙亮,为了让熟睡中的儿子多睡上十分钟,__和__夫妻俩赶紧摸索着起床。简单洗漱后,一个忙着做一家人的早餐,一个忙着给儿子收拾当天的网课教学课辅资料。等吃完早餐后又忙着一起出门将儿子送去祖母处托管。
疫情防控期,夫妇俩每天互相提醒:“记得戴好口罩,记得多洗几遍手...”单位和家庭的不停奔波,对他们来说每天都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接力赛”。
作为__高速__服务区现场负责人,__肩负着疫情防护的重担。对内要做好员工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特殊时期的情绪安抚,对外要保障过往司乘人员有安全舒适的休憩体验——场区消毒、餐食供应、厕所革命、停车引导,一样都不能少。加之简阳市政府在服务区设置的入境车辆疫情排查点,需要协调和提供各项后勤供应,服务区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他没有退缩,凡事亲力亲为,带领着多次受到上级表彰的“优秀管理团队”团结一心、并肩作战。自春节起,他未休息过一天。同事父亲腿摔伤,需要请假回家护理,他马上顶上去,24小时值班,远在重庆云阳老家的父母想在视频里见见儿子,也需提前约好时间。
而处于收费一线的__,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同样认真坚守着岗位。疫情期间,她坚持优质文明服务,并将服务阵地拓展。随着返程高峰到来,__主线车流量增大,__服务区的入境疫情排查点出现拥堵,高速公路上排起了长龙,不少去往成都方向的车辆选择从就近的__高新区收费站驶出绕行。为确保疫情防控部门的体温检测数据准确,收费站外的交警嘱咐司机先开窗散凉,再接受体温检测。__见交警忙不过来,主动提前在收费亭挨个提醒司机打开窗户,一天下来,重复的话语说了上千次,嗓子又干又哑。但看见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为了保障家人的安全,夫妻俩商量每天回家后先与儿子隔离一米开外,等洗澡消毒后再和儿子接触。工作的艰辛、生活的繁琐,让相守十余年的他们更加紧密。他们是__高速公路上无数“双职工”家庭的缩影,他们用理解、鼓励、守护、担当助推了__高速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抗疫一线事迹材料篇6
生命重于泰山!这个春节,注定非凡。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认真落上级疫情防控工作精神,__水电站地厂工区疫情期间“双线作战”,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准备,力求疫防控和施工“两不误”。
疫情防控不松懈
“形势严峻,挑战巨大。阻断病毒来源,坚决防止感染和蔓延的可能。”工区外防输入,内防感染,着重把好‘入口关’。
迅速出击,布好联防阵。制定方案、成立机构;构建联防联控网;落实责任,分解任务。春节前夕,工区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工区主任袁平顺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小组,就如何高效防控进行具体部署。同时及时进行视频讨论、沟通,高质量、高位推进上下联动,全面、持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
铺天盖地,宣传做到位。工区第一时间张贴疫情抗击倡议书;下发防控工作方案。病毒知识与疫情防控广泛宣传,qq群不断闪烁,微信群不断通知;职工、民工全覆盖;‘雷人’标语照,‘惊人’横幅图,时刻提醒。通过宣传,工区发动了群众,实现了全员‘皆兵’、全员尽知。
做实做细,密织防控网。工区齐心协力,确保整体防控有力有序开展。测量体温、登记信息、统计出行及接触情况,上报数据、严密监控行程、精准摸排。营区消毒;隔离区设置一样都不能少。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工区有序、有效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了职工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为节后复工打好了前战。
“双线作战”不放松
疫情防控不松懈,复工生产不放松。
“当前,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疫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战场,防控就是责任,坚守就是初心。大家暂时不能集中返回工地上班,但工作不能停,我们要‘双线作战’,实现全体人员网上、网下、一线与后勤弹性多样复工。”工区主任袁平顺发出视频指令。
“线上视频,群里讨论,网上决策。”1月28日,工区全面开启远程复工模式。通过视频、微信会议等召集开会,安排远程办公及节后复工等。
工区全面打响的硬仗,没有硝烟,却同样轰轰烈烈。
疫情当前,复工在即,责任在肩。尽管告知进场后要被“关”14天,但大家还是迫不及待报名回工地。党员王建兴第一个上了,其他党员紧跟其后,一个个“逆行者”的言行让我们感动,不管宅在家里整装待发,还是毅然奔赴工地,每个人都有“战场”。
工区领导一边在qq群里普及疫情防控知识,一边又在微信群里进行工作部署;审核疫情防控措施,整编复工要求。综合部“白+黑”传送疫情预警,及时转发各类信息,写倡议书、拟文件,节前节后顾不上休息;工程部同志在寂寞中值守,登记行程,掌握现场每一人员的出行情况,动态上报,贴公告、拉横幅,报批生产复工方案;物资部克服调配困难、进场困难等,千方百计采购药品、隔离物资等;安全部戴着大口罩对部分返场人员进行信息登记、体温检测;万家团圆时刻,有人在遍地喷洒消毒水,还有人在忙碌着收拾隔离房……,一幅幅感人画面在不断上演。
“下一步,工区将科学合理组织、有序有效推进复工。全面复工以后,我们将抓紧时间,全力以赴,提高效率。既要打赢防控战,又要坚决完成2020年生产任务。”工区主任袁平顺掷地有声的说到。
抗疫一线事迹材料篇7
2006年,张__走出校园成为__市中医院的一名护士。在16年的从业生涯中,她始终坚守初心、心系患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两次投身抗疫前线,多个核酸检测采样点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她是群众心中当之无愧的的“钢铁卫士”!20__年,在第__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张__荣获“__最美护士”的称号。
坚守:从未想过放弃护士这个职业
作为__市中医院骨伤一科副主任护师,张__常年负责患者的快速康复护理,并辅助护士长进行科室管理、带教等工作。在刚刚成为护士的那两年里,繁重的工作也让张__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过质疑,但每当看到经过自己悉心护理的患者能正常行走、康复出院,张__总有满满的成就感。“虽然有时候很苦很累,但从未后悔过。”张__说,“工作的时间越久,康复的患者越多,就越能感受到护士这个职业的神圣。”
护士的工作繁琐又冗杂,这让张__常常无法兼顾家庭和工作,在这两者之间,张__将心中的天平倾向了工作。疫情让张__和家人本就不多的团聚时间变得更少,但她从未退缩,毅然前往抗疫一线。谈起这段经历,张__表示:“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我很大的动力,让我安心地为防疫工作做贡献。”
战疫:脚踏荆棘奔赴抗疫前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了解到武汉医护人员紧缺的现状后,张__瞒着家里人递交了援鄂请战书,随后她参加了境外返鲁人员__隔离点的工作。张__说:“虽然有太多担心和不舍,但当国家和人民需要时,再大的困难、再多的险阻我也要克服!”
2022年__月__日晚,张__突然接到支援威海的电话通知,她没有犹豫:“行!我去!”3月的威海寒风凛冽,上午,张__和队友们完成了小区内数千人集中采样后,还要继续为居家隔离的人员上门采集。为节约时间与物资,张__经常7小时以上不间断在户外采样,每次出任务前都要减少水分摄入并穿上尿不湿,一天工作下来,尽管头发和衣服早已被汗水打湿,双眼前也充满了水雾,但她和同事们都咬牙坚持着。
作为队长,张__不仅要完成自己的采样任务,每天还负责队员们的任务分工、任务传达、物资调配、工作总结、生活起居、心理疏导等工作。由于采样量庞大,检测点经常会出现试管支架不够用的情况,张__拿起用完的拭子盒,在上面扎好足以支撑试管的小洞,加以利用,不仅提升了核酸检测采样的效率,更是将废弃的药盒变废为宝,同时也收获了同事们连连的夸赞。通过13天连续作战,张__和队友参加了12轮的核酸检测,完成采样近9万人次,入户600余次,顺利、安全地完成了驰援威海任务。
谈及获得“2022年__最美护士”的称号,张__说:“奖项是对我的肯定和激励,日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抗疫一线事迹材料篇8
上阵母子兵,抗疫亲姐弟——这是对值守在叶集区姚李镇关山村防控劝返点__母子三人的工作写照…
“您好,麻烦把你的出行证明给我看一下,谢谢。__,你给登记一下。王磊,你给他们体温测一下”,看到她们母子三人娴熟的配合,卡点通行的效率那么高,周围的群众都翘起了大拇指点赞!
这是每天发生在姚李镇姚关大道疫情防控劝返点上的一幕,这里是关山、漫山红和汇文三个村共同的出入口,涉及群众4000多人,出入人员多,需要24小时全天候值班,但村里人手少,把守任务重,这又是长期任务,需要人手多。参与每天值守的关山村干部邵玲珊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着让家里的两个子女也来帮忙。回到家里和两个孩子一说,“没想到他们听到后都非常高兴,说是正想着陪我一起上班呢,还能为家乡的疫情防控出一把子力呢!”当天下午,__和王磊就走上全新的岗位,为防止疫情蔓延贡献力量。
__,是一名有着13年党龄的中共党员,现在国家统计局舒城调查队工作,疫情发生后,听从单位安排,暂时留在家乡。弟弟王磊大学毕业后在金寨上班,也是有着8年党龄的中共党员,暂时也留在家里。看到疫情防控任务重,和弟弟一商议,就一起在2020年2月9日捐款2000元给关山村,然后每天陪着妈妈,在村里为疫情防控干点力所能及的事。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母子三人的身影不是在村口的值守点,就是穿梭在村里做宣传,每天说的最多的就是“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不扎堆”,做得最多就是一家一户跑,一家一户讲。
“平时,我们姐弟俩都在外面工作,很想多陪陪妈妈,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一直到处出差,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弟弟也是在外面上班,到处奔忙,也很难回家。妈妈现在独自在家,天天在村里忙。平时一有空,我们都微信视频,算是陪陪妈妈,但心里还是想在妈妈身边多呆呆。但没想到,突然发生的疫情让我们留在了家里,实在没想到是以这样的形式在家陪妈妈、尽孝心!现在村里是疫情防控一线阵地,事情特别多,妈妈每天回来后都累得跟面条样!我和弟弟商量后,每天一起陪妈妈到劝返点值勤,到各个路口和村民组走访、宣传,也是非常充实的。这样可以一边多陪陪妈妈,一边还能为自己家乡做点贡献,一举两得哈。”这是关山村邵玲珊的女儿__的感叹,这几天,她一直带着弟弟王磊,陪着妈妈在姚李镇姚关大道疫情防控劝返点值勤,到其他村民组走访、宣传,在尽着孝心的同时,更多的是做着疫情防控宣传员的工作。
平时,邵玲珊同志积极投身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工作之余带起了一支农民广场舞队伍,在市、区大型赛事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正是母亲的言传身教造就了姐弟俩人的的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精神。现在,正是疫情防控非常时期,母子三人一齐上阵,共抗疫情保一方平安,他们一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受到了群众的一致称赞和好评,也带动了更多的人一齐投入疫情防控一线,共同对抗疫情,一起保护家园安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