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书上理论的认识,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多读书可以放飞自己的梦想,读后感的写作都建立在认真观看的基础上,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力量》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力量》读后感篇1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虽然贵重,但只要读好书,就会得到比黄金更贵重的东西--文化知识。
我有幸拜读了肖川老师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我带着一份闲适和虔诚,陶醉在文字的海洋里,潜心研读了肖川老师的教育专着--《教育的力量》。读肖川老师的书,是一种享受,他让我觉得是经受了一场思想的洗礼,更让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他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感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认真读完肖川老师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心理受到很大的鼓舞,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要为祖国培养杰出的优秀人才;心里升腾起一种力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必须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与使命。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从中得到很多体会:
体会一:在《教育的力量》这本书中,肖川老师给我们谈人生,谈教育,谈幸福,让我很有收获。他让我领悟到了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不同于任何制造业的活动。他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关注学生成长的教育一定会包涵着爱,感恩、希望、探索,自由与自主。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爱就是对学生的了解,尊重,责任,关怀和给予。缺乏了解,爱就是盲目的,当然也很肤浅;而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没有对学生的信任,爱就会演化为支配和控制;同样没有对学生的责任、关怀和给予,我们对学生的爱就是苍白的、无力的。在这里,肖川老师对教育中的爱的诠释是如此的精辟,深刻,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给予学生的还应该有感恩,有希望,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心存感恩。学会憧憬未来,有美好的盼望。从而在学生心中发掘出向上生长的力量。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若此,那必定是成功的教育,和谐的教育,更是人文的教育。
体会二:《教育的力量》不仅对教育有独到的见解,理论高深,而且肖川老师的随笔优美动人,总能感受到那是流淌在他内心深处的鲜活的文字,所用知识信手拈来。我叹服肖川老师的博大精深,更为他优美动人的文字所倾倒。“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读着这一句句一行行如诗如歌的文字,怎不令人怦然心动呢?
体会三: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感受颇多。“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是人们对教师的赞誉。它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而我们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学生,要教书就要先育人,几十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向上的动力。把好的东西都给学生。《教育的力量》这本书就教我们如何教育好学生,教好学生怎样做人。
?教育的力量》一本充满智慧和博爱的书,一本感受真诚和温情的书,一本润泽生命和心灵的书!读了这本好书,使我更加坚信要努力学习,用文化知识来塑造自己,武装自己。读一本好书,有如交一个益友。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让我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一定要继续努力多读书,读好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南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这个校外教育事业添砖增瓦。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力量》读后感篇2
?当下的力量》就是以托利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告诉人们当下(即现在)的重要性。告诉人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应该学会清空自己。正如向杯子中倒水的道理相类似,只有当杯子是空的时候,才能往杯子里倒入更多的水。人们也一样,只有在清空自己的思想时才能听到或者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只有清空自己的思想才能学习到曾经没有意识到的知识。其次,在清空我们自己的思想的同时,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最淡定的人是最无敌的(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他没有把破绽暴露出来。接着谈到,无欲则刚,现在的我们应该学会淡定,努力做事、认真学习。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看到朝阳的美丽。
学会专注当下,对曾经和未来不必计较太多,我们对曾经和未来要明白几点:一要总结曾经的经验,二要坚定的对未来的信念,这个信念是我现在的努力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回有所收获。其次,专注你的身体,学会聆听你的身体,从而学会聆听世界的事物,不能妄加自己的联想,要以事实说话。爱护你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从而营造一个身心健康的身体,学会包容,有良好心态。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尽管什么都不懂,但是拥有完整的自我。我们拥有自己完整的身体,并有绝对的控制力,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睡就睡。我们的注意力每时每刻都完整地集中在当下。所以当我们笑时,笑得那样开心;当我们哭时,哭得那样伤心。我们的喜怒哀乐会感染每一个人。孩童的时候我们就像一个完整而完美的艺术品,没有瑕疵。我们的身体和内心不会累积任何的负面能量。
我们的身体渐渐成长,我们的内心渐渐丰满。正因为我们失去了自我,这种不完整感使我们在外在的世界当中无穷无尽地寻找而又一次又一次地被伤害。而我们无法意识到思维已将我们奴役。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复自我存在感的意识,恢复对于思维这个工具的主人身份,恢复自我对身体与内心完全的支配。这样,当我们意识回归的时候,我们便回到了一个身心合一的状态里,就像孩子一样,透明、喜悦、宁静。这时,我们拥有了最完整的自我。无论外在的世界如何无常,我们的内心都是完整的。而当我们需要思维为我们服务时,我们的意识就会指导我们的行动。思维在这里恢复了它工具属性的本质。这样,当我们遇到一段爱情的时候,我们便会明白真爱没有对立面。它只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它是你真正拥有自我时,散发出来的平和、宁静与喜悦。
我们便能理解真正的幸福其实就是内心的完整。每个人所选的路不同,但殊途同归,幸福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地。当我们学会随时随地感受到爱——即内心的平和、宁静与喜悦时,整个世界都将变得光彩!
而回归到爱的世界里,回归到我们本真的最初,则需要利用当下的力量。
《力量》读后感篇3
被灵性世界吸引,读灵修书籍的人!
凡被灵性世界吸引,读灵修书籍的人,多半是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痛苦或损失,我亦不例外。
在我29岁以前我一直生活在焦虑不安之中,在我29时父母双双得了重疾。有那么一阵子觉得世界如此充满敌意,如此没有意义,让我如此厌恶这个世界,最令人厌恶的是我自己。
然而,经历了这些事情,忽然发现或许我所一直焦虑的成功对我来说空洞且毫无意义。宇宙的循环本质与万事万物的无常性紧密相连。佛陀将此作为其教诲的主要部分。所有的情况都是高度不稳定的,都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或许无常即我所经历的这些事情的特点。我开始更多的思考生命的目的及意义,暂且得到的答案是活着本就没有任何目的以及意义,俗世歌颂的成功,在万物的无常,也无法给予我们持久的满足。若非说目的也许就是感受自己的本体,活在当下,以保持内在的宁静。
这也不是消极,只是简单承认万物的本质,从而余生中不再追求“未来”这个幻象。未来是过去的复制品、表面的变化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是真正的变化却很少发生。所以未来即是你当下时刻的意识质量,那么决定你意识质量的又是什么呢?是临在的程度。真正能够发生变化以及瓦解过去的唯一地方,就是当下。
最近读的畅销心理学书籍,多半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讲自己的的一些感悟,而《当下的力量》全篇200多页基本都在讲述意识,抽象玄乎。逻辑上自相矛盾,翻译用词不精确。然,至少失眠时思绪繁杂,我默念着“当下、当下、当下”很快就能入睡了。所以某些所谓“开悟”的状态我好像又感知到了,似乎确实又是有这样一个状态。
《力量》读后感篇4
读了肖川《教育的力量》中的《教师的五项修炼》一文,我思想转变了,行动转变了。它让我意识到这五方面的修炼对于教师来说的确也很重要,需要做一适度的处理。
教师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文中提到,教师是学生的重要他人,《教师的五项修炼》中,提出了构筑教师魅力的“五项修炼”,就是教师要加强在仪态、表情、口语表达、着装、眼神等方面的修炼。我觉得通过这几方面,也能直接体现一个人的气质。
教师的精神面貌,直接感染学生上课的状态。穿一身充满阳光的衣服,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活力、青春的气息。课堂中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学生耳濡目染,师生共同创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大家乐此不彼。
教师对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是教师素养的一个方面。“表情从容、镇定,能控制冲动,使满意持久,这是表情修炼的应有之义;即使遭受冤屈,仍然保持微笑,这就是修养,就是境界。”文中的这些话让我感触颇深。在平时的工作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表现。往往很多是让人觉得麻烦,闹心,甚至窝火,有时真是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上课不认真,吵吵闹闹,打架,作业字迹不清楚,作业不完成、不订正等等,五花八门,让人措手不及。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事情,对于我来说,真是个难题。当着学生的面发火,首先不说效果如何,单单看到坐在下面,学生一双双充满无辜眼神的眼睛望着你,就觉得自己有些“残忍”——怎么忍下心对着这群娃娃们大吼呢。可是,就算我怎么强调,怎么提醒,同样的错误,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还是会犯。如果他们再犯同样的错时,我如何能微笑的和学生讲话,基本是气不打一处来。有时候想想,学生还小,很多事情都弄不清楚状况,还是要慢慢地教育,或许时严时松教育的效果比每次都严厉批评要好得多。
让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让我们的形象越来越完美!只有把学习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力量》读后感篇5
读《教育的力量》这本书是一种享受,让我觉得经受了一场思想的洗礼,更让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他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感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认真读完这本书,心理受到很大的鼓舞,明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要为祖国培养杰出的人才;心里升腾起一种力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起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读完这本书后,我从中得到很多体会:
在《教育的力量》中,肖川老师给我们谈人生,谈教育,谈幸福,让我领悟到了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不同于任何制造业的活动。他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关注学生成长的教育一定包涵着爱,感恩,希望,探索,自由与自主。作为一名教师,爱就是对学生的了解,尊重,责任,关怀和给予。缺乏了解,爱就是盲目的,就没有对学生的信任,爱就会演化为支配和控制;同样没有对学生的责任、关怀和给予,我们对学生的爱就是苍白的、无力的。在这里,肖川先生对教育中的爱的诠释是如此的精辟,深刻,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给予学生的还应该有感恩,有希望,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学会憧憬未来,从而在学生心中发掘出向上生长的力量。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若此,那必定是成功的教育,和谐的教育,更是人文的教育。
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感受颇多。“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是人们对教师的赞誉。它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而我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我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学生,教书就要先育人,在几十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的动力。把从书中学到好的东西都给学生。
?教育的力量》一本充满智慧和博爱的书,一本感受真诚和温情的书,一本润泽生命和心灵的书!读了这本好书,我以后要不断的学习,用知识来塑造自己,不断进步。读一本好书,有如交一个益友。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让我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以后我还要读书,读好书,同时也倡导我的学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在以后的工作岗位,更加努力,爱岗敬业,奉献精神,对学生关爱备至,做学生的引路人,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优异的教育教学工作来回报奋斗小学,为奋斗小学的教育事业添砖增瓦。
《力量》读后感篇6
如台湾作家张德芬女士所说“这是一本不能用大脑读的书,这也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我一生都将读它,因为它就是我自己。这是一首用生命谱写的曲调,永远动听!
我们总是回望从前,仰望未来,却极少关注当下。当作者(埃克哈特·托里)提到“过去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当下时刻,未来也不会发生任何事情,所有的事情都会发生在当下”。我愣住了。难道不是这样吗?过去的一切难道不真实了吗?我们不是借以过去的印迹走到今天,并借以此刻引向未来吗?
以前和未来都不是真相。真相就在此时此刻。
过去的事情,那些记忆的碎片有时看起来比当下更真实,却也是你用当下的时间去回放,重演。回放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你与当下的联系就断绝得越彻底。于是出现对回忆的焦虑,恐惧,难过等情绪。你给自己制造了一个个早已不存在的幻象,不断地滋润制造幻象的“小我”,而失去对本体的认知,失去真正的自我。
那么未来呢?我们不应该对未来充满美好吗?不应该憧憬吗?作者问我,过去未来,有哪一刻不是发生在当下?是的!你的幻想、回忆、憧憬、感悟任何的思维形式与客观存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没有哪件事情能脱离当下发生。
我想你开始明白了。
当你明白这些,一种活在此时此刻的感受便由内心散发出来。作者把那种状态称作“临在”。“临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与本体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不受那个虚幻,喜欢用痛苦去满足自我感的“小我”控制。“临在”意味着对时间的否定,对永恒的解答。
什么是永恒?你回答不出。因为时间限制了我们对永恒的理解和对生命本质的扭曲。
作者举例,若这个星球只有花草树木和鸟儿,你问它们什么是时间,它们肯定一脸茫然。“时间是什么东西?时间不是现在吗?如果不是现在,还能是什么?”你懂了吗?
永恒便是“无时间”,永恒就在此时此刻!生命的本质,亦在此。而不是在过去和将来。
你会想,没时间?可能吗?我们工作,生活作息,哪一样不需要时间?
花儿草儿鸟儿它们为什么没有时间这概念?因为没思维吗?不是的。因为它们没有心智。“时间”是我们的心智对外在事物不断变化的思维映射。作者认为,我们生活处事所用的“时间”,是钟表时间。它让我们总结经验,处理生活日常事务。它不能主宰生命本身。起决定作用的,仍是此时此刻。
目前我的领悟,也只深入到这个层面。作者所体验到的,与整个宇宙融为一体,“合一”状态。我只是大脑理解,却不能内心感悟。我不断的做冥想练习,不断警惕自己,告诫自己,活在当下。练习得越多,临在越多,本体的真实感就越强烈,与世间万物的联系就更紧密。
我感觉到自己灵性的觉醒。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也能好好去读一读它。用心去感悟,你将得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力量》读后感篇7
读了《当下的力量》这本书后,对作者埃克哈特?托利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你生存在这个世界就是要使宇宙的神圣目标得以实现。你看,你是多么重要!”这是一本启迪心灵,开启智慧之书,读完这本书后,让我对于当下现实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物欲横流世界,许多梦想中的完美都在生活面前变得不再虚幻,现实也开始歇斯底里。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超脱于物质之外的平淡。余秋雨的一句话用在这儿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喧腾是短暂的别名”。嘈杂的社会,喧哗的人群,这些都不是我们的主体。或许我们可以走很远,但是却终有一天要回归自身。
生命可以被看做一种物质,它以时间为单位。大多数的人的生命看似生命长度相近,但在这生命中,我们的价值却是大有不同的。生命的高度完全取决于我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我想我可以在书中体会到这样几点:
“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生活方式,不纠结于过去的种种包袱,不迷茫于以后的种种未知,感受春风的吹拂、阳光的温暖、如画的美景,体验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真正的满足就在现在,人生的意义就在眼前,生命的喜悦俯拾皆是。
“活在当下”是一种豁达坦然的人生态度,在黑暗与光明中,既不回避,也不逃离,在顺境中学会珍惜与感恩,在逆境中学会忍耐与包容,过一个充实的人生。
“活在当下”是一种清醒现实的生活态度,“知否世事常变,变幻原是永恒”,生命变化太快,每一秒的我们都不尽相同,正是这种人所不能控制的不确定性,更显得现在此刻的重要性与价值性。昨日已成历史,明日尚未可知,只有今天才是我们唯一可以把握、可以改变、可以用来超越对手、超越自己的一天。透支未来,挥霍青春并不适合我们。我们该做的是:不被过去未来所束缚,把握当下的快乐,把握今天的机遇,并用及时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当有一天回望此生,想必会不留遗憾。
这些便是这本书带给我的启示,它让我触摸到了生命的动脉,不畏逝去,只求当下。
《力量》读后感篇8
第一次看到“快乐是一种美德”这句话是在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一书中,当时心里就莫名的激动。
说起快乐,很多老师会无奈地摇头说:“我不快乐!”是的,社会的竞争、工作的压力、家长的期盼、学生的素质……这一切已经使身为教师的我们身心疲惫。其实,在现实面前,我们往往放大了痛苦,在一点一滴中流失了本属于我们的快乐。
做个快乐的教师并不难,主动权就在你手中。我们只要踏踏实实地工作,事事尽力去做,做到问心无愧;热情真诚地做人,与人友善,给人欢笑,给人快乐;自己给自己营造一个快乐的空间,去放飞心情,去收获快乐。只有当你真正快乐了,你才无愧于你做教师的职业;也只有当你真正快乐了,你才能教出快乐的学生来。对于成长的孩子来说,拥有快乐的童年生活比拥有知识更重要。
“快乐是一种美德,快乐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个性品质。快乐是心灵的清新剂,它能够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明朗、亮丽、旷达和温暖”。是啊,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整天抱怨的人,我们都会喜欢那些非常阳光、带给我们快乐,能够唤起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柔情的人。“心底无私天地宽”,做个快乐的教师吧!快乐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美德,也是对别人的一种美德。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坦然面对自己所没有的,在今天我们应当拥有这种美德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快乐的面对每一个相遇的人,把快乐传给每一个与我有缘的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海洋传读后感8篇
★ 上学去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