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在大家读过的书籍中,一定有值得写读后感的书籍吧,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强大家对名著思想的认识,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与家风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与家风读后感篇1
暑假期间,反复读了《中国家风》一书,流连于字里行间,畅怀于一个个家风故事,感受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所谓的家规归根到底就是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训,现如今,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已经耳熟能详,根据这个,我们结合自己家的情况,梳理制定了自己的家训。我们的.家风家训是:孝敬长辈、诚信做人、俭以养德、行善为美、宽容待人、自强自立。
为了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家风家训,我在这里简单跟大家交流一下:
我们的家风家训第一条就是“孝敬长辈”,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一个人无论他多么有成就,都要以孝字当头,只有孝敬父母,他的事业以及未来都会更加出色;“诚信做人”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样我们的周围才会有更多的朋友,也会让自己的工作与家庭受益无穷。
“行善为美”是要以善来践行自己的行动,要日行一善,做到语善、视善、耳善、心善、行善,因为美是从善行开始的;“俭以养德”,要做勤俭的人,一个家庭如果不勤俭无论有再多的钱财,都会散失殆尽。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圣人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之道,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小到一个家庭更应该以勤俭来治家;“德”是衡量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如果一个人只有出众的才华,而他的品格恶劣,那么他的才华会黯淡无光;一个人的才华是建立在品格高尚的基础上,只有品格高尚的人,他的才华才能熠熠生辉。“自强自立”就是要自己独立生活,有志气,不让父母操心。遇到困难挫折,想出一切有利的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家风家训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传承。俗话说得好:“以小家治大家。”只有我们每个家庭自己做好了,国家才会更和谐,世界也会更美好。让我们每个家庭通过自己的家风家训来拥有更多的正能量,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所在。
与家风读后感篇2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家正”。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入夜,润物无声。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小时候,每次去学校之前,外婆总爱叮嘱我几句:“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闹矛盾,要听老师的话”!回到家,外婆总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他人发生冲突。在外婆的谆谆教导之下,我从来没有和同学发生过矛盾。
爷爷爱给我讲很多关于他当年服兵役的经历,告诫我:“现在的小孩子没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从小就要学会能吃苦,否则可干不成什么大事”!爷爷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想。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由此可见,良好的家风就像和风,又如细雨,在无声地滋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灵,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而高尚的品格!
树立良好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让家风伴我成长,让“正能量”得以传播,我们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与家风读后感篇3
我们常言“养不教,父之过”,在史书典籍中也有“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这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父母长辈所拥有的财富或是人脉权势导致的,而是父母长辈潜移默化中的一种性格品质的培养,也就是家风。读《中国好家风》这本书,就如同与一位长者在一块儿,静静地听他述说一个个关于家风的动人故事。
当我读到《读书亦如生活》、《读书唯高家风继》时,我读懂了“书香”亦是一种家风,让我不禁想到身边的家风实例。
小时候去姨奶奶家印象最深的就是经常看到姨爷爷戴着老花镜或是看书,或是写字,那时候觉得姨爷爷好厉害,二十年代的人还识字,像我的奶奶、姨奶奶也只认识“大”、“小”等几个简单的字。长大一点才知道姨爷爷家的三个孩子都是教师,顿时觉得姨爷爷更厉害了,能教育出三个教师一定有秘诀。再往后,姨爷爷孙子辈的七个兄弟姐妹全都考上了大学,要知道九十年代的偏远农村大学生还是很少的,那些表哥表姐自然成为了我们这些弟弟妹妹学习的榜样,在我看来姨爷爷的秘诀定是传给了姑姑大爷们。现在,表哥表姐们有的成为党政干部,有的在自己的行业成为翘楚,收入颇丰,姨爷爷的秘诀被发扬光大?
前些日子姨爷爷的十年祭上,困扰了我许久的谜团终于解开。原来秘诀就是姨爷爷家的家风——书香。据表哥表姐说,姨爷爷是村里的大队会计,喜欢读书、看报、写字,每年春节前还要写春联到集市卖,家里文化氛围浓厚,姑姑大爷们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也喜欢读书。同样,表哥表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自然而然的得到了“书香”的传承。
一代一代子女在长辈长期的文化熏陶下,自然而然形成的文化积淀,我想,这就是家风,这就是家风的传承。不需要刻意,它是无形的优良传统,存在于中华民族的骨子里,星火相传。家风,虽短短两字,却饱含中华传统文化漫漫承袭中的力量。
举手投足间,经过一代代的传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形成了一个家庭的传承,而一个人人格的起点恰恰是在家庭的传承中形成的。几千年来,正是凭借着这点滴传承,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长久不衰,生生不息。正如《杂说“中国家风”》里谈及的“作为若大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细胞,家庭的风气、家庭的教养,小则是家传代继、香火延续之本,大则是国之兴废、民族盛衰之要。”家风的意义不仅关乎个人与家族,更是一个古老民族能否延续辉煌的关键。
与家风读后感篇4
今年暑假,我仔细品读了《中国家风》这本书,就如同与一位长者在一块儿,静静地听他述说一个个关于家风的故事。常言"养不教,父之过",在史书典籍中也有"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这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父母,也就是家风。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读懂了"书香"、"宽厚待人、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心存善念"亦是一种家风......让我不禁想到我家的家风。
我的爸爸是电信工程师,他非常熟悉电脑,在家我跟他学了一些电脑知识,对电脑产生了爱好。我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学会了wer机器人编程,2016年在wer世界锦标赛中,我们团队发挥出色,夺得了团队一等奖,这是我们长期刻苦训练得到的结果。
我的爸爸还很热爱运动,喜欢游泳,打羽毛球,常常带着我一起锻炼,久而久之,我也养成了喜欢体育运动的习惯。我的身体更加硬朗了。今年春天我攀爬到了贵州省武陵山脉最高峰海拔2400多米的梵净山也不怎么觉得累。前阵子,我在学校举行的游泳比赛中,夺得了五年级组个人赛亚军,五年级亲子赛季军。我感到很自豪。
我的妈妈是个小学教师,她很有学问,拥有很多的教育经验,这一切跟书有很大关系,她博览群书,一有空就拿起书来看,我经常在她旁边看她看书,在她的影响下,我也慢慢地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见到图书报刊,就情不自禁的拿来翻阅。我还做了一本读书笔记本,把读到的好词语好句子记下来。
我的爷爷是老干部,爱好文学。他发表了很多文章,他写的一些诗歌,我都能背下来。爷爷还和我比赛背诵古诗,使我慢慢地接触了国学。
我的奶奶过去是个农民,后来她进城当工人了,她假期带我回乡下老家,教我干农活。她教我种果,护理果树,每当我吃到自己亲手种的酸甜清香的百香果,我就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对《悯农》一诗有了切身的`体会:农民很辛苦,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粮食。
我的长辈对我言传身教,使我从懵懂到逐渐明白事理,我感谢我的家风。
中国家风代表着国人的精神面貌,一个民族的文明体现,我们一定要把中国式家风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家风优良的好少年!
与家风读后感篇5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这句话选自《钱氏家训》,是我在阅读《浙江好家风》这本书时看到的。我津津有味地阅读了下去,故事中的钱氏三代人,得益于教育家父亲的良好启蒙和家训,从小爱读书,并从书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学习,终成大家。
看了这个故事,我脑海中不禁想起了我90多岁高龄的外太公。从我记事起,外太公家那铺满整面墙的书架和书架上满满当当的书籍就让我记忆深刻。
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几个大字,每次去外太公家,我却总爱走到书架前,翻翻看看。外太公总是宠溺地看着我,还对我说“舟舟,看你经常到这来翻我的书本,想来你一定也会是个爱读书的孩子。长大之后,要多读书,读好书,只有见闻广博,心胸才会豁达,人生的道路才能越来越宽阔。”说完,还会从书架上取下几本书送给我。
那时候,我还不明白外太公说这番话的含义。妈妈告诉我,外太公以前是一位人民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他就时常告诉学生们,阅读能促思,要多看书。在家里,他也同样严格要求子女,教导子女生活上要低要求,学习上要高标准。所以,我的外婆辈的几个孩子,我的妈妈辈的几个孩子,都十分热爱学习,热爱阅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遵循着外太公的要求,兢兢业业地工作着,默默奉献着。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一天天地长大,一本本书也成了我的好伙伴:我捧起了童话故事,捧起了科幻小说,捧起了百科全书,捧起了世界名著。在《水浒传》里,我结识了忠义宽容的宋江;在《三国演义》里,我认识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鲁滨逊漂流记》里,我懂得了遇事要坚强;在《上下五千年》里,我知道了中华民族曾经的灿烂辉煌,也让我知道了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
读书是最好的家风,书架是最好的不动产。我想,我也会成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我也会将外太公的精神继续传递下去,让自己因为阅读而拥有一个豁达广阔的人生。
与家风读后感篇6
暑假里,我看了中国好家风这套书,这里的一系列故事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一个故事《妙聪井负救主》让我印象深刻。
妙聪是服侍张夫人的一个小丫环,她做事勤劳,从不偷懒,即使两个大丫环经常欺负她,她也从不计较。有一天,两个大丫环偷走了张夫人心爱的玉佩,并栽赃给妙聪,妙聪并没有辩解,被罚去干更脏更累的活,她也毫无怨言。直到有一次,强盗来了,张夫人因为身怀六甲,所以走路不便,
两个大丫环不管不顾张夫人,急忙逃跑。张夫人怕受强盗欺凌,跳入井中,妙聪毫不犹豫跳进去,幸好井里的水不深,但却很冷,妙聪让张夫人坐在自己的身上,防止井水冻伤主人,一直坚持到亲人发现并解救了她们。可是妙聪因为体力不支而劳累致死。
妙聪很善良、勤劳,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妙聪的故事使我想起陈嚣让地的事迹:陈嚣与纪伯为邻,纪伯趁夜晚偷陈嚣地,陈嚣等到纪伯离开后,又退让一丈地,纪伯后来惭愧不已,自还所侵,又退让一丈。
回想自己在生活中,总是受不了一点点委屈。记得有一次,我的好朋友误认为我偷了她的橡皮,我气得满脸通红,非常委屈,心想:你怎么这么信任我呢?我还是不是你的好朋友?我越想越气,一气之下,朝她吼到:“你才不配和我做朋友呢!”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不已,为了一块小小的橡皮,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如果我早点读到妙聪的故事,学会她的宽容与善良,那我的生活,将会是另一番天地了。
幸好现在也不晚,今后我一定在生活中,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真诚的与朋友交往。
与家风读后感篇7
读了好书,就像吃了蜜一样甜;读了好书,就感觉世界美景都聚集在眼前;读了好书,不管过多久,内容都记忆犹新。《中国好家风》就是这样一本充满魅力的好书。
书中讲述了许多贤人的故事。无论是有仁厚之心的丙吉、舍命救友的张进之,还是聪明机灵的王戎、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中国好家风》把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写得生动传神、活灵活现,同时传达了仁义礼智信的道理。
在“智”篇的这么多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神童”项橐。一次,他在路中央玩耍,碰到了圣人孔子,他俩就开始了提问比赛。结果项橐轻松胜出,成为了“圣公”。
项橐人小鬼大,聪明伶俐,他不惧权威,巧言善辩,令人啧啧称赞的原因是他平时总爱问为什么,遇到问题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
“信”一篇里,《皇普绩守信求责》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皇普绩念书的地方规定,违反规矩的人都得挨板子。一次下课后,皇普绩和表哥们一起下象棋,都没有做作业。放学后表哥们都挨了板子,惩罚他们的外公不忍心对皇普绩下手,最后皇普绩让表哥们打了自己板子。
开始我不理解皇普绩的行为,但听了他一席话后,不禁感叹:皇普绩是一个多么守信的人啊!
正如书中所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一个家庭所承袭的优良家风,不仅是个人的小事、家庭的私事,更是涉及社会风气、国家建设的大事”。《中国好家风》一书传承了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传统文化,并记录下了古人们的高尚品质。我们要好好学习这些优良家风,代代相传,才能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与家风读后感篇8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中国好家风》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仁义礼智信。”
何谓仁?仁者,是指凡事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汉宣帝时期的丙吉大度地原谅了他的车夫,车夫日后报答了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该取长补短,而不是嘲笑他人的短处,不是对他人的问题揪住不放。正是丙吉对车夫的宽仁,才换来了车夫日后的报恩。
何谓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即为义。元朝初期,地主恶霸诬陷百姓造反,专使把他们的名字登记在册,准备上报朝廷。刘濠为了拯救无辜百姓的性命,焚宅毁册。在现今生活中,很多人也是舍小家为大家:在暴风雨中依然坚守岗位,为了城市交通畅通,指挥交通的警察叔叔;假日里不能和亲人团聚的环卫工人,为了环境的美丽,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还有那些有着最美背影的消防员叔叔们,为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义无反顾地冲入火场。
何谓礼?己弯腰则人高,敬人即为有礼。韩信之所以能够为刘邦献犬马之劳,替他征战多年、平定天下,是和刘邦以礼相待密不可分。待人以礼,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学礼,无以立。”待人以礼,礼在“礼节”,对于有才能的人要不计身份的去结交;礼在“礼貌”,对长辈、同辈、晚辈都要彬彬有礼;礼在“礼让”,遇事要尊老爱幼,待人友善。
何谓智?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智。诸葛亮使用空城计骗过了司马懿,不伤一兵一卒,智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诸葛亮临危不惧,化解了一场危机,可以说,全凭他的智慧。他的智慧来源于日常的积累。我们如果也想像他一样聪慧,平时就要多读书,读好书。
何谓信?诚实守信即为信。宋濂去拜访老师,等到出门的时候天降大雪。为了准时赴约,他翻过大山来到了老师的住处。老师见此称赞道:“像你这样守信好学的年轻人,将来必成大器。”信是做人之根本,无信则无忠,不可立于世。只有言必行,行必果,才能立足当下。
“仁义礼智信”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遵守的准则。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