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有写读后感的经历吧,书写一篇读后感有助于深化小伙伴们对名著人物的了解,只有写好读后感,我们的阅读水平才会得到一定提升,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日记展读后感最新8篇,感谢您的参阅。
日记展读后感篇1
?狂人日记》具有鲜明的现代特征,具体表现为省察历史与现实的理性精神,解剖自我灵魂的自审精神,以及关注生存和发展的忧患意识,远远超出了一般知识分子顾影自怜式的安慰,显示了“五四”时期思想启蒙的高度。
?狂人日记》在表现“礼教吃人”的同时,还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的精神。如狂人面对因循数千年之久的传统思想,大胆地提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质疑,这集中体现了大胆怀疑和否定一切的五四时代精神;狂人还面对面地向吃人者发出了警告:“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狂人还渴望将来有不再吃人的更高级的“真人”出现,这表现了一种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朦胧理想。最后,狂人期望未来、瞩目下一代,希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这更是一种向封建主义抗争的号召,同时也向世人昭示了一条变革社会的途径。
鲁迅明写的是狂人的狂态,实际上笔笔触动的都是读者思考时代、社会、人生真谛的心弦。狂人并不是一般的典型性格,他是象征性的,是整个五四时代先驱者愤激思潮的艺术象征,我们从狂人的日记中,感受到的是充满着批判和追求、深思和战取的一首气魄宏大、热情奔放的时代思潮交响乐。所以,它一经发表,就在思想界和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新潮》杂志着文称誉“疯子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带着孩子,跟着疯子走——走向光明去”。
日记展读后感篇2
两个月的暑假让我认识了许多新的“书朋友”,它们给我的暑假增添了许多光彩。其中让我最爱看的当属《笑猫日记—蓝色的兔耳朵草》了,这本书的魅力吸引我从头到尾看了它好几遍呢!
?笑猫日记》一共有16本,我看的只是冰山一角。不过从这“一角”我已经能看出整个“冰山”了。这本书的内容引人入胜,充入了一些神秘的色彩。其中爱是整篇书的中心,在书中无处不见到爱。笑猫一次又一次的历险都是为了寻求爱和幸福,再加上整本书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所以感情很真挚。“蓝色的兔耳朵草”这本书是《笑猫日记》系列中关键的一集,写了笑猫在一座钟楼里和它心爱的虎皮猫重逢,可虎皮猫的耳朵听不见了,笑猫决定去医治好虎皮猫的耳朵,不久它的好朋友老老鼠告诉它在西边有一座蓝色的山,在那有一种蓝色兔耳朵形状的草,它可以治好虎皮猫的病。笑猫立刻就赶往蓝山,躲开了巨大山蜘蛛、凶猛的母老虎、残暴的公花豹和力大无比的湖怪的袭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采到了兔耳朵草。可在路上兔耳朵草竟被几只兔子吃了,这时它的朋友绿毛龟告诉它,只要心中爱虎皮猫,它的耳朵一定会好。于是笑猫回到了虎皮猫的身边,一直陪着它,突然有一天,虎皮猫的耳朵果然好了。过了几天它们就结婚了,还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婚礼,结成了一个家。
笑猫对虎皮猫的爱,更是启迪了我们;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信念、有责任感。只有这样才会爱的长久、爱得深。不然那就不能称之为爱。
日记展读后感篇3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令我印象深刻。里面的“狂人”在现在人看来就是”疯子“,但我细细品味,却有了自身的见解。
书中狂人说:“我三十年未见过明月,赵家的狗恶狠狠地看我几眼,似乎马上就要吃了我了……”当然这都是假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三十年没见过月亮呢?狗怎么会见谁吃谁呢?所以,这都是“狂人”疯癫的想象。如果真把这当做想象的话,那就真的是在看疯子的日记。
在我看来狂人口中的吃人是在批判封建礼教制度的毒害下,人们心理扭曲,却还要对下一代灌输封建理念,将下一代埋葬在这吃人的封建礼教之中。而在这样几乎人人都被封建礼教“吃掉”的社会中,被封建礼教毒害得太深的人们又要把未被污染的人们拉进“吃人”的圈子。民众的愚昧更是在对孝子应割肉煮了请生病的爷娘吃上体现出来。可以说实际上主人公发狂的阶段是他短暂的从封建礼教中醒悟过来的时期。然而很可惜,主人公的醒悟之语,在当时只被人误解为是发疯是所说的疯言疯语。事实上,在世人取笑狂人时,他心里正苦涩的吟着“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世人看不清。”
也许是预料到自己在短暂的醒悟后,终于还是要被吃人的封建礼教所吞没,于是他在自己被吞没前的最后一篇日记中发出了“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唤。作者借狂人的日记,借其狂的状态呼唤着被封建礼教所毒害的人们的人性的回归。那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正是还未被封建礼教毒害的赤子。他们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在这样现实与想象相交融的日记里,鲁迅先生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发现。这样的理解我或许达不到,我仅能借助先生的视角去看那我所不熟悉的历史。
日记展读后感篇4
男生日记这本书主要讲了六年级男生吴缅的精彩暑假生活。他们父子俩穿越二郎山、康定城、塔公、野人城直至西藏。回到成都后,他们几个铁哥们帮助宋立春同学筹集学费,剩下的钱还可以帮助其他几名穷困孩子。还挽救一场毁灭的婚姻。这个吴缅真了不起。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西藏一些节日。例如耍坝子节,耍坝子节是在农历七八月间,是甘孜州许多城市和牧区的节日,吃饭时,会把整只羊放在火堆上烤。
当吴缅得知宋立春需用钱时,他赶快召集几个铁哥们到精豆豆舅舅开的道歉公司当员工,赚到600元,又到流年歌厅赚了1800元,后来鲁肥肥、沙丽、莫欣儿、冉冬阳的加入,赚到了14360元,他们几个的行动挽救了宋丽春的学业。
在他毕业时,还帮助莫欣儿、古龙飞、冉冬阳复习奥数题,除了精豆豆考上县里的寄宿学校外,其他人都考上自己理想的中学。吴缅可帮助了不少忙。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吴缅不管做什么事都是自己做,例如去机场接爸爸、考察学校、一中面试;同时他还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例如坐车去运树皮砍树皮、再看看我们,都是靠爸爸、妈妈长大,再看看吴缅,而是自己长大。
这本书太好了,他教会了我在生活中应该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特别喜欢这本书。
日记展读后感篇5
“我希望我死后仍然继续活着,这就是为什么我感谢上帝赐予我这一天赋,我可以利用它表达我内心的感受。”这正是安妮弗兰克在日记中写下的希望与天赋之“感谢”独白。
在那最暗无天日的近现代历史中,法西斯用枪炮轰炸着大地,纳粹的极权统治,盖世太保的残酷迫害,使犹太民族遭受到民族的洗劫,弗兰克一家与另外四人,不得不隐匿在幽暗而危机四伏的密室之中忍受痛苦。安妮弗兰克有幸得到了一个日记本,把它当做自己最亲密的朋友,记录着自己深藏密室的见闻与心路历程。正是这珍贵的日记本,记载着她少女独白,帮她发出尊严的强音。
安妮有着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自从八人躲入密室,幽闭的环境使众人关系变得扭曲,矛盾滋生。她开始观察周围的人,事,大家的言谈,这是我所做不到的察言观色。她不仅在观察,还在思考,渐渐形成自己的哲学观。
安妮是坚强而乐观的,她深藏密室是命运所迫。尽管痛苦摧残着她,可是她仍然努力学习,坚持记日记,用精神上的充实来弥补物质上的匮乏,从来没有一次无聊地耗时间。不像一般女生那样生活,她有一个作家梦,因此她坚持博览群书,写文章;纵使她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理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几乎不能成功,她仍然抱有坚定的信念并为之奋斗,她要为为自己励志,全人类工作。
最使我佩服的还是她自我反省的精神,她深知自己的缺点与错误,并努力将其化为无形。牢记父亲的那句话:“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自己教育自己。”她就这样审视自己,改造自己,用真,善,美的原则来丈量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思想走向成熟,让自己的思想更加圣洁。
安妮无时无刻不顶着烟与弹药奋斗着。她已经有了切身的战争体会,深感法西斯的罪恶之重,意识到种族主义是弥天大罪。她思索的战争,思索着政治,思索着人性。她坚信:战争是黑暗的,暂时的。解放与和平总会一天会到来。
“火只能把铁炼成钢,却无法把铁烧成灰烬。”
虽然安妮涅槃在黑暗的集中营中,我却认为她虽死犹生。她的思想,她的精神,她的灵魂,在世界上永生。希望我们的世界永远和平美好,因为和平鸽在天上,正飞出一道道美丽的曲线。我坚信!
日记展读后感篇6
?安妮日记》是一个叫安妮的女孩儿躲避战乱中书写的日记集子,文中记录了她的生活和情感状态,深刻的反应出了纳粹德国发动的罪恶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摧残人性和反人类的行为终将被世人谨记并载入史册,为世人唾骂。而我们生活在自由、明主的社会环境里,就更应该懂得珍惜,而这些都是安妮无法得到的,虽然她非常向往。
安妮出生在德国一个富有的德籍犹太人家里,而当是的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为了逃命,他们一家来到了荷兰躲避战乱。但是纳粹德国的侵略横扫欧洲,很快荷兰就沦陷了,而这时候他们无处可去,而纳粹分子也在荷兰到处搜索犹太人,就连安妮的姐姐也收到了法院的传票,之后他们就在秘密小屋里隐秘的生活着。安妮是渴望自由的,她多么想出去活动,呼吸新鲜空气,看一看外面的花花草草,可是她不能这么做,每当纳粹军人来搜索的时候,她们就感到恐惧和担忧,因为食物也很紧缺。在这个时期,安妮也进入了青春期,心理上、生理上都开始发生变化,而她对父母的婚姻也非常担心,因为怕他们不再相爱了,这样她就失去了家。
纳粹德国的战败,让安妮终于可以自由的生活了,但他的日记却将德国的暴行记录了下来,也写出了一个女孩度过的艰难岁月。在躲避战乱的日子里,安妮对妈妈充满了抱怨情绪,而这些也可以在她的日记里读到,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她终于明白了妈妈的难处,她需要学会相处和沟通。
我们要用自由的时间努力学习,增长自己的知识,也要学习安妮的坚强,更要从她的领悟中得到启发:学会沟通和体谅他人!
日记展读后感篇7
这一段时间,我读完了《安妮日记》这本书。对于《安妮日记》,其实我早有耳闻。这本书 根据一个犹太少女写的日记编写而成。它对我的启发非常大。
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犹太少女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 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她生日时,收到一个日记本作 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在漫长的25个月中,她用她的笔记录了她在密室里的每一天 成长经历,并对战争、反犹太主义、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宗教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我了解到,自从199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权执政以后,开始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迫害。一连 串的专对犹太人实施的专制出台。法律规定,犹太人必须佩戴一枚黄星;犹太人必须交出自 行车,并且不许乘电车;犹太人只许在下午3——5点之间去买东西,而且只许进犹太人开的超市 等。
我觉得希特勒太残忍了,犹太人也是德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对他们?非要把他们赶尽杀绝 才肯罢休?在为犹太人抱不平时,我真正地领悟到安妮热爱生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满 怀着理想,身处险境不气馁、不屈服。我要学习她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 的缺点的品格。
在此呼吁一句:愿天下永远和平!
日记展读后感篇8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这本书中,有很多“吃人”。有很多人因为利益等,而把人“吃掉”。当然,还有另一种吃人:旧社会中,人们认为血馒头吃了能治肺痨,于是,在处决犯人时,便有人想刽子手买人血馒头治病。这种就是真正的吃人了。在这两种吃人中,当然,第一种较多。
这本书虽是以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病人的视角写的,却清晰地体现出了旧社会的黑暗。就因为利益,让一个活人像牲口一样失去自己生的权利,活的余地。这让我想起了《家》中的鸣凤,她就是因为利益被迫变成了交易对象,此书中的鸣凤就是被“吃掉”的。
回归正题。书中的疯子非常害怕被吃掉,所以,在他眼里每一个人都是青面獠牙的,在他所看到的书中,全部都是“吃人,吃人“。这个人还认为所有人都想要吃掉他,甚至认为他的哥哥也要把他吃掉。如此,我感觉他想的有些夸张,但不难体现出旧社会的黑暗,混乱,与人吃人的制度,弱肉强食的制度。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带着一副假面具,而那个疯子所看到可能才是每一个人最真实的一面。
现在,人吃人的现象还是有一些的,希望,人吃人的状况会永远消失。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笑日记读后感8篇
★ 设计展读后感5篇
★ 昆虫展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