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读完一部名著有了启发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写好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有什么深刻的领会可以及时的写篇读后感,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全教育读后感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全教育读后感篇1
这本书原名为《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作者挨。德。亚米锲斯是根据自己儿子的日记改编的。通过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之口,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的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的不同态度,不同情感和不同的处置方法。
书中每个人物皆栩栩如生,以高尚的感情联系在一起,组成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面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抹去。
这本书是通过对生活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而这种关心,理解,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孔子曰:仁者爱心。可见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虽然这本书文字并不多,但是里面却蕴含了无比深厚与沉重。它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老铁匠父子,老石匠父子,卖菜妇女,卖柴人,卖炭人父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员等等。这些平凡的人物在我心中激起一阵阵强烈的感情。
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敬重和终身不忘,对同学们的关心,对穷苦人的同情,对残疾人的帮助和尊重,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敬仰,要做一个勇敢,正直,不图回报,善良的人。
全教育读后感篇2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照正直为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
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
全教育读后感篇3
今天我看了《爱的教育》里面讲了恩利科的父亲教育恩利科的种种故事。
其中,《虚荣心惹的祸》让我知道了瓦梯尼竟然向一个盲人炫耀自己的衣服,经过他父亲一番教导,他像是在梦里醒来似的,惭愧不已,知错就改就是一个好孩子。
?心灵高尚的卡隆》让我懂得了:对待生活有缺陷的人,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爱护它,更不能去嘲笑、讽刺一位勤劳的母亲,那是一件多么不道德的事情啊!
我看了《偷袭》这个故事懂得了:为了解除心头之恨,为了打击报复别人,为人偷袭他人,这是多么可耻的行为啊!
?要懂得爱老师》这个故事,我懂得了:要学会站在老师的角度去体谅他们的难处,应该体谅老师的辛苦和不易。
还有《可怜的学友》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不幸的家庭,不幸的孩子,只因有一个不争气的父亲,人生的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坚强的人不畏艰险的人,才能度过苦难到达幸福的彼岸,波莱就是这样一个坚强的孩子。
?父亲的教诲》让我懂得了:善待父母是每一个做儿女应尽的责任也是良心之举,子女的言行切不可伤害到自己的父母,更不要酿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果,那时就后悔晚矣了呀!
全教育读后感篇4
利用假期时间,根据个人的教学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拜读了《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专著读后感。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在这些书中,作者力图将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导学生、管理课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使我们能更易于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发展趋势,有效地形成和学生的互动,共同成长。作者多次强调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可谓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们在讨论一个个教学管理中常会遇到的问题,细致地帮助每一位阅读者从问题入手剖析平时的管理。一遍通读,仿佛也在经历着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过程。试问自己的工作中有没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来看一看自己…在阅读中,发现原来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使原来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不仅如此,书中所提供的55个细节从微处入手,却是处处切中要害,就像是为我们的教师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细节,将这些教育的细微之处罗列出清单,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注意自己怎样以身作则,帮助我们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实。
最近也一直在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起初读这本书时感到有点吃力,总是抓不住书中的语句,但很快我就被书里生动的例子所吸引。我很容易就从这些例子当中体验到我在和儿子、学生相处时的一些感受,并进而反思这些时刻自己的表现。而这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凡当过父母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总是对宝宝睡房的声音非常敏感,非常注意聆听,这难道不令人惊讶吗?即使我们的周围很喧闹,我们也总是能听到远处睡房里孩子在小床上的动静。但是,我们究竟听到了什么呢?哭声吗?叫唤吗?可即使没有任何声音的时候,我们仍然会决定去看看。我们以为孩子会安详着蜷缩着睡在小床的一角,可是,我们看到的竟然是一张完完全全地仰着的期盼的小脸。脸上放射出微笑,手臂舒展开来,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没有一句话,没有一点声音,但是我们仍然听到了召唤!这是一种力量,这是每个孩子所拥有的征服那位能“听到”的人的力量。读到这里,我想到了《倚天屠龙记》里的金毛狮王谢逊,迷失本性,杀人如麻,正狂性大作,要杀人之际,一声婴儿的啼哭即唤醒了他。孩子这种召唤成人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呢?也许来自孩子的脆弱性和可能性。我们伴随孩子出生、发展、成长,孩子的柔弱性呼唤我们,使我们反思什么是对孩子好的,孩子发展的可能性呼唤我们反思,我们有能力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使我们共同拥有的世界成为什么样子的。孩子们对我们而言就是世界,倾听孩子的呼唤即是倾听世界对我们的呼唤。而我们是否聆听到了孩子的召唤呢?所以,“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理解教师的职责和教育的本质,这是这本书所有理论展开的基础。那么,教师的责任来自哪里呢?就来自倾听孩子的召唤并在实践中做出对孩子好的行为来,这就是本书所要讲的教育机智的核心。家长们、教师们,你们听到了孩子内心的召唤吗?那其实也是我们心里的召唤。
所以作者说“不了解自己的儿童时代的成人是不可能理解孩子的”。孩子们的召唤帮我们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方向。所以“教育学意向不仅是我们生活哲学的表现,也体现了我们是谁,我们在做什么,我们是如何以积极思考的方式面对世界的。”那么我们该如何聆听孩子的呼唤,表现出怎样的行动来呢?当我们这样问的时候,便产生了教育反思。这也是这本书要教给我们的教育机智。反思与行动有什么关系?文章当中有一段生动精彩的描述足以说明这一点,引用如下:翁大铁在他的《紧紧地拥抱》的诗篇中描述了他的孩子是怎样在卧室一直召唤他过去行晚安吻的。父亲大喊‘好了,我就来’。但是他正快要做完手头的活儿,然后又做这做那,之后他过去回应孩子的召唤。
当翁大铁慢慢地走过卧室的门前时,他看到了他的小家伙:“他站在那儿,手臂张开,等待着一个紧紧地拥抱。咧着嘴笑着。”翁大铁对父母拥抱孩子的方式作了精彩的描述。接着,几乎是一种事后的反思,两行简短的句子结束了诗篇:在我走进去之前,他像那样,他在那儿站了多久?“教育学首先召唤我们行动,之后又召唤我们对我们的行动作出思考。与孩子们一道生活以及反思我们与孩子们生活的方式,这两者都是我们的教育性生存的表现。”
全教育读后感篇5
文:东篱;第三编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即五种素养,第一种素养是“康健的体魄”,选了《学问之要素》、《这一年》、《每天四问》三篇文章和《春天不是读书天》这首诗歌。
固然,从所选的内容来看,并不完全是讲述“康健的体魄”的,但陶先生将其列为“职业素养”第一条的做法,令人感慨万千。
翻阅手头关于“教师职业素养”的文章、书籍,所罗列的内容虽不尽相同,但无非都是诸如“热爱本职工作”、“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个人素质”、“深厚的专业知识”、“高效的教学能力”……等等,唯一的共同点,是都没有谈及教师的身心健康。
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在谈论“教师职业素养”的时候,我们的着眼点,往往是“职业”,而忘记了,前面还有两个字“教师”。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其余的一切,无异于白谈。
学生时代,曾遭遇师范班主任在开学之际,和班干部讨论新学期各项事宜的时候突发脑溢血倒下;工作之后,有同行因急病倒在了办公室……这或许只是个例,只是和其他人一样是因为疾病的缘故;并且,谁也无法准确保证,这是由于职业因素所导致。
但这也在警示我们:作为“教师”,在承担“职业”之前,首先也是作为一个自然人存在的,而作为自然人的“教师”,身体构造并不会因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之类的而有任何特殊之处。
所以,咱当老师的,千万别把自己当做百变金刚或者无敌超人,就算是春蚕,也得先活好了,才有吐丝的可能。
全教育读后感篇6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
这本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之间的爱对祖国之间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我觉得安利柯是个孝顺的孩子,也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泼、好动,我发现,在他生活的周遭有许多关怀他的好朋友,时常鼓励他,安慰他,所以他才可以顺利成长,它里面有悲伤的、高兴的、催人泪下的、发人生省的。但是让我最难忘的还是那篇《灾难》主要说:上学的路上,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过马路的途中摔倒了,这时,一辆车驶过来正好被佩罗蒂看到,他跑过去救起了小学生,然而,他的双腿被车压伤。他为了救人不惜自己受伤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的敬佩吗?
是爱,使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爱,给予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爱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沐浴在爱的海洋!
全教育读后感篇7
大概是四年级的时候吧,就听说有一本书叫《爱的教育》,还挺著名的。那时候,我还特地跑到书店买了这本书来看。看了之后没什么感觉,可现在又看了一遍,这回可是真正地感受到了爱,受到了教育。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通过描写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充满爱心的故事。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
书中我最喜欢看的是“每月故事”,我觉得它既好看,又具有教育性。
安利柯有一个同学叫卡罗纳,他的母亲去世了。他的心情十分低落,老师同学们都十分关心他、同情他,都用自已的行动去安慰他,希望他不要太伤心。安利柯的母亲不让安利柯扑进自已的怀抱,就是怕卡罗纳看见了,就想到自已的妈妈去世而感到伤心难过。安利柯明白了妈妈的意思后,拉着卡罗纳的手一起回家。这本书内容真挚,情感动人,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我觉得读了这本书后,我就开始学会关爱他人了。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好,更重要就是一定要有爱心。冰心奶奶曾经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们要把爱看成一种自然、美好、平常的字眼,要相信,有了爱,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爱,能感动一切,更让人无怨无悔。爱是多么的纯洁、透明啊!爱是多么的伟大啊!若是世间充满爱,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全扶贫演讲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