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读后感是用于记录我们读书后感受的应用文体,只有加强思考,才能将读后感写得更出色,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学》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读后感篇1
这本书的好处,从拿到手里的那一刻就能够体会到,一个字——轻。虽然全书370余页,看上去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里却不见重量,这主要是得益于制书的纸张。很适合把它放在书包里随身携带,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翻翻,颇为随意。
本书是英汉对照。背页上有这样一段话“《理想国》这本著作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之广大,久远,仅次于《圣经》……它的资料涵盖了柏拉图理想中的国家所应当研究的一切,它对于西方人的影响,可与孔孟之道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相比拟”,如果凭此句仍不足以吸引你的视线,别着急,还有。本书由英国学者理查兹英将原著翻译成为“基本英语译本”,有注释称“基本英语是英国学者c·k·奥格登与i·a·理查兹英等人于1930年推出的,以850个英语基本词汇为基础的一种英文用法”。再翻开《代序》,更有哲学家a。n。怀德海一句评论“两千年来的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脚”。此刻来看,850个词汇的基本英语、英汉对照、仅次于《圣经》、等同于孔孟、伟大的哲学鼻祖……这样多的特征集于一身,对于喜欢英语,热爱哲学的人来说,难道这些仍不能构成你阅读此书的理由吗当然,我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而借阅此书。
这本书并不是足本,“篇幅比其他英文译本缩短了将近一半,而完全保留了原作的主要论点”,想来相对而言更易于理解,很适合哲学的初学者。但即使这样,如果不懂脑筋,一味地机械阅读仍然会有晦涩之感。
本书为对话体,体现着辩论的精神。在理性光环的照耀下,似乎一切看起来都变得善良。因为我们不看中权势,不看中地位,不看中金钱,我们以理性以智慧在解决问题,所以至少看起来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突然想到,印象里似乎很多对话语录的著作,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比如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比如《论语》、比如《毛主席语录》……貌似西方人喜欢从来言去语中得出真理,而中国人则更喜欢从先贤那里继承。但实际上,柏拉图的《理想国》虽为对话体,但主要的4个人物,两个聪明过人却爱极了听先贤陈述真理从旁随声附和,像极了狂热粉丝,最终有一个跳出来掷地有声地反驳,结果还是个疯疯癫癫容易冲动的诡辩家,最终一个就不用介绍了,真理代言人伟大的苏格拉底。所以,虽为辩论,却可是瘾。
书中的论点涉及正义、国家、教育、哲学、哲学与诗歌之争等诸多的话题,其中有很多我都以往想到过,却不曾得出结论的,所以看书中人物的详细剖析,仔细想来,多数入情入理,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仍有一些需保留意见,不敢苟同。还有一些由于本人资质愚顿,不得领会。
总之,很不错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大学》读后感篇2
?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经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日,又积成日、月、年代。高尔基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我们不能让时间停留,但可以每时每刻做些有益义的事。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前途。时间老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时间老人对每个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的收获却不同。所以我始终相信“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珍惜他‘”这句话。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为他们知道时间是宝贵的。如果你会把握时间,你就会把握生命,你才不会虚度人生,如果你虚度人生,那么在你虚度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里,你可能不会感觉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计算,你会觉得浪费的时间可以干很多你没时间干的事情。这时,有的人懊恼,有的人想祢弥补,但这是无济于事的。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现在你就要珍惜时间。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时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朋友约会,他站在桥头一边等一边在纸上写着,雨淋湿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觉。朋友来了满怀歉意的说“不好意思,耽误了你宝贵的时间。”爱因斯坦却兴奋地说:“我非常有意义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因为在这些时候我又想起了一个出色的想法。”时间是宝贵的,它总是不知不觉地从我们身边流走。你是想把它当作日历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个生锈的日历夹吗?因此我坚信珍惜时间的人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大学》读后感篇3
当初看上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它页面的这句话:风靡欧美白领阶层,纽约时报“新时代都市人消除浮躁必读经典”。当时我就想,都市人的浮躁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尽管自己还是一个学生,可是素质和修养的提高是可以引导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的。所以,我婷下了脚步,翻开页面看了一下。感触很深,就决定,为自己的书柜增添一味书香。。
正如,书本所反问的那样:现在的我们大多觉得很累,不堪重负。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
因为,我们以牺牲自我为代价,其结果却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所自拔,追逐虚荣与物质而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那我们因该则呢么做嗯?
答案:想得开,放得下,不纠结,不浮躁。学会放下烦恼与压力,收获一颗淡定的平常心。
是的,就个人而言,里面的相当一些句子,给我的震撼是很大的。比如说:男人的帅不在脸蛋,而在岁月积淀下来的睿智与淡定。这是杨澜的话,也是我的感慨。一直觉得,30岁的男人慢慢成熟,开始在很多事上,变得淡定。于是乎,这时候的男人是吸引人的。所以,对于很多长辈,或者是说老一辈的话,我比较喜欢听,因为他们经历了世俗的洗礼之后,沉淀下了人生的精髓。如那句话而言:中年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待到老来时,看山又是山了,看水又是水了。这就是淡定了。
我没有在很小时就接受很好的学习,修养很深,为人淡定,毕竟,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我砰然心动,而名利皆是我所欲,让我做到心如止水,谈何容易?可是,至少,我不要迷失了自己。我们大学生可以追逐目标,但不能急功近利。遇到挫折,不能轻易气馁。只有不气馁,从容不迫地奔向目标——积极主动,便与梦想更近一步。说到这,我就想起自己之前,也许是少不更事。也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事就这样放弃了。现在想来,年轻时的愿望,目标,流失在岁月的梦里。可如今不一样了。大学生了,淡定的心态,清晰的目标。我的生活和未来应该由我来主宰。
想来自己之前一直不淡定,很多事情容易生自己的气,原因就是---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书中有这么几句话,我很感慨:“现在的大学生也是如此,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不了解自己真正想做什么。一开始是雄心勃勃,有很多梦想;但是,若在30岁之后依然一事无成,就会变得沮丧、颓废,甚至对生活漠不关心。”这段话,对我们大学生而言,无疑使很好的警醒。对生活漠不关心了,何来淡定的心态嗯。
事实上,这本书属于心理学。它很好的打开了我的心结。
我懂了,不生气,逆势胜出就靠好心态。
我懂了,放宽心,别让坏情绪搞垮未来。
我懂了,不气馁,从容不迫奔向目标。
我明白,别悲观,成功就在当下。
我明白,不冲动,理智是最好的选择。
我明白,生活中,脾气走了,福气才能来。
于是,淡定是一门艺术了。互动良好,可以让人人都变得淡定。放宽心,在细节处管好脾气,学会淡定地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当然的,为人处事如此,可以活得更快乐,感情也是如此——-淡定的爱筑就幸福。所以,少生气,对生活多带一点感激,让生活充实,让生命健康。
《大学》读后感篇4
风吹叶落,夜半微凉,当岁月偷偷伸出小指头,把生活捅成片片瓦砾,把你我推至人生的十字路口,欢迎来到解忧杂货店!在这里,抛弃你的犹豫,让我们一起坚定你的选择!
请噤声,且看他们在命运岔路口:
男友命不久矣,她在选择刻苦训练实现奥运梦与悉心照料共度最后时光间徘徊;父亲渐渐衰老,他在选择子承父业与追寻梦想间迷茫;父母欠下巨债,他在选择举家潜逃与独自闯荡间犹疑;养父母经济窘迫,她在选择出卖色相与体力间彷徨……
解忧杂货店里,浪矢爷爷对儿子说:“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就像迷途的羔羊,手中有地图,决定了目的地,却不知道路在哪里。“可是换个角度看,正因为没有路,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路线,一切全在你自己。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地,在你面前是无限地可能。这可是很棒的事啊。”浪矢爷爷如是说。
我们每天都在人生的岔路口不断地选择自己该走哪一条路,可是每次的选择都会带来后悔,那是因为我们永远只能走一条路,却总是臆想着另一条路上与我们无关的风景。
我想说,既然目的地明确,就别在选择道路上犹豫。我想去远方,如果放弃了快捷的飞行,就要有磨破脚的心理准备。同时,我也无怨无悔,因为,我也会收获一路的风景。我不能说我没有为我的选择后悔过,但是我可以说我为我的选择一直努力着,站在每个路口,走在每条路上,看遍沿途的风景,都是因为我做出选择就会坚定地去奋斗。正如杨澜的名言:“决定你是什么的,不是你拥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
人生,就处在选择、选择、再选择的过程中。但无论我们选择的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去面对它、接受它。六年级,为日益紧张的学业,选择放弃钢琴,我不曾犹豫,因为,练习钢琴,源于一种跟风;七年级,在更加紧张的学习中,选择坚持练书法,我不曾犹豫,因为,我内心对一笔一划的安静有神往。选择,真的是一种走向目的地的执着。当你心定,你果断选择,请别犹豫。你所遭遇的每一个选择、走过的每一条路,其实都是你人生的必经之路。
人生短暂,需要认清自己,做出恰当选择,才能书写一段段属于人生自己的完美篇章。可能我的人生也会在选择的道路上遍尝辛酸,可是那只能是我的独家记忆,我只会感谢种种辛酸而不会回头,我依旧是会做出选择、继续努力着。
所以,选择面前,毋需犹豫,面朝目标,勇敢行走。
叶落风清,夜深微凉,岁月把我们推至人生的十字路口,欢迎来到解忧杂货店!
《大学》读后感篇5
我的童年像一本充满阳光的书籍,翻动书页,迎面是草长莺飞、欢声笑语。而在高尔基的《童年》中,主人翁阿廖沙的经历没有一般孩童应有的快乐与幸福,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的沉重与辛酸。
阿廖沙5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他提前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了在外祖父家寄居的生活。在那里,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古板贪婪的外祖父、随和实的格里戈利师傅、活泼乐观的小茨冈等等。同时,他还目睹了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打架,外祖父和舅舅们为各自利益针锋相对,以及舅舅们对老师傅的恶意捉弄和他们对妻子的暴行。除了忍受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恶行,他还要忍受外祖父时常的鞭打,以及表兄们恶意的陷害和街上孩子们经常的嘲讽。在这恶劣的环境里,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提前感受到了生活的不幸与现实的残酷,那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阿廖沙的童年并不只有苦难,还有外祖母等人像阳光一样照耀着阴影下的他,使他不至于在阴霾中沉沦。外祖母的热情给了阿廖沙坚持的希望,小茨冈的乐观给了他积极的态度。在这些人的影响下,阿廖沙才能在“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生活中保持纯洁的灵魂。
阿廖沙的苦难童年没有结束就进入社会开始谋生。在他11岁时,他的母亲去世,外祖父破产,他结束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开始了一个人在人间的旅程。
合上《童年》,它给我带来的震惊和心酸却久久不曾消去。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就是天堂,拥有足够的阳光和快乐,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珍惜现在的生活。
《大学》读后感篇6
在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我们是否想过《我的大学》生活?在我的大学,是否也会像童年那样“风调雨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的大学生活吧,让我们一起感受进一步的人间生活。在第一篇,就讲了“我”是如何为了填饱肚子,到码头当搬运工的事情,同样也“相信”自己上大学是件美梦。但是,人不通过自己的拼搏,怎么能达到对岸?光想着天上掉下来馅饼的事情,也许会被你碰到一次,可是以后会吗,这种事情会永恒么?所以,第一章短文就教给了我:人间是现实的,大人赚钱也是不容易的。
有些人,一天能吃饱,也是件很难的事情呢!因为这样,我们就要珍惜他人给予我们的一切。不要想当然,自己认为该怎样就怎样,这是不对的……看,光是从第一篇,就知道这么多,之后的那几篇,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仿佛钻进了作者的心灵,看到了他在向世界发出的痛苦呻吟。当然,在他迷茫不清的时候,也有过几个好心人帮助过他,成为路标,成为“支撑的柱子”,让他不再迷茫,不再在人间、大学、甚至是生活,感到迷茫。作者也在书里一再的感谢,让我们也同时感到了一种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感激之情……这本书,也是我最好的指路标,也是大家的良师益友,阅读这本书,你会知道真正的做人道理,让我们重新回到最纯洁、最无瑕的时候……
《大学》读后感篇7
最近,我在紫阳国学堂学习了《大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懂得了许多修身的道理。
?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的德行,在于使民众日新又新,并达到最完善的境界。那么,什么是光明的德行呢?我想,最基本的就是孝敬父母。
读了这段话,让我想起古代的一个故事。赵善应是南宋的一名官员,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需要用人血和药进行治疗。赵善应二话没说,马上买药,然后用刀刺破手臂,用自己的鲜血和药,给母亲服用。在赵善应的精心照料下母亲的病很快就好了。病虽然好了,但母亲却落下了心悸的病根。一有打雷等大点的响动,母亲就会害怕。因此,每遇到雷雨天气,赵善应都会走进母亲的房间,陪伴母亲。有一个寒冬的夜晚,赵善应出远门归来,走到家门口时,随从正要敲门,赵善应却马上制止说:“别敲了,我怕惊吓到母亲。”就这样,他和随从坐在门口房檐下,挨冷受冻直到天亮。赵善应这种孝敬父母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这本书提出的“为人子,止于孝”的目标。自从学习了《大学》,我在家里也能孝敬父母。妈妈工作了一天回到家,我高高兴兴地敬妈妈一杯茶,妈妈就很开心。到了晚上,我来到卫生间倒一盆水,然后让妈妈洗脚,妈妈说我是个懂事的孩子。爸爸回来了,想去餐厅洗碗,我就让爸爸休息,我来洗碗。
学习了《大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孝道。作为孩子,孝很重要,只有做到了孝,长大以后才能做到忠和义,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