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范文网 >事迹材料

老同学读后感8篇

只有及时写好读后感,我们才能记录下自己的感受,撰写一篇读后感帮助深化小伙伴们对名著故事的领会,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老同学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老同学读后感8篇

老同学读后感篇1

毛泽东,一个令人敬佩的名字,是一个对中华民族有着重大贡献的人。《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一代人的学习生活,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教师形象。这群人在那个时代应该是最时尚的,最先进的,最现代的。他们追求真理,追求信念,我在他们面前不觉黯然失色。

毛泽东是奋发读书、探讨社会和人生优秀的青年学子。清晨,当东方刚刚露出晨曦,毛泽东就走进了教室。这时,他已经做完了冷水浴,开始自习。上课了,他静静端坐着,用心听着,咀嚼着。而对那些他认为枯燥无用的课程,他并不专心。午饭后,他在阅览室读报。晚自习他一头钻进自己爱好的书籍中去,熄灯了他还在读书。为了博览群书,他常常买书,无钱买书,就到旧书店买旧书,或借书、抄书。为锻炼自己读书的能力,他故意来到马路边人声嘈杂的地方读书。他用对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勉励自己。毛泽东读书特点是具有独立的、批判的精神,广交师友,联系有名望和有学问的人。同时,毛泽东磨砺筋骨意志,每天都做冷水浴,还有风浴、雪浴、日光浴。经常爬山,野外露宿,还喜欢长途步行。游泳更是他经常进行的活动方式,“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是当时他在江河中搏击的写照。毛泽东发奋读书,磨砺筋骨意志,目的就是为了改造社会,改造中国,他是青年学生的典范。这正是当代青少年所稀缺和亟待学习的。

杨昌济对毛泽东等青年学子的影响首先是在立志和抱负上。他认为青年人要有奋斗和向上的人生观,《论语类钞》是他自编的的修身讲义,开篇就是立志。他让学生们各言其志,对有的学生说将来要教书、搞研究、办实业等等,还有一位学生说以后要做“关云长”,他都给予了鼓励,对有的发言虽然心有不许,但也不是当场进行批评。轮到毛泽东发言,毛说一时答不上来,他反问先生有何志向。于是杨昌济在黑板上写:“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毛泽东看到此诗句,心有震动。后来杨昌济对他女儿说,毛泽东不轻言其志。他又找毛泽东谈话,让他在毕业的时候一定回答立有何志。毛泽东的回答是:“改造中国与世界。”其二,杨昌济在读书方法上主张“贯通今古,融合中西”。他认为只有深通中学之人出国考察,方有成就;既要输入西学,也要输出中学。这种分析批判的学习精

神,完全为毛泽东所继承。毛泽东后来把这种思想方法的逻辑展开和深化,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成就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其三,杨昌济注意培养学生注重实践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主张知行统一,躬行实践;博学、深思、力行三者不可偏废。毅力是成就大事业所必须的,他主张衣食菲薄,不涉狎邪,冷水沐浴,长途跋涉,崇尚劳动。这些思想和主张,都为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在实践中争相效法。冷水浴、大风浴等等更是毛泽东等一师一代优秀青年学子的共同行动。可以说,杨昌济等教师的思想、品格和方法,铸就了毛泽东等青年学生理想和追求。

这本书对我们青少年的立志和学习上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毛泽东的追求理想,不怕困难,热爱学习,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将一直铭记在心中。

老同学读后感篇2

理想似乎离我们青少年越来越远了,作为在蜜罐中泡大的一代,是否失去了什么呢?说过:“希望你们不是贪图安逸,坐享其成的一代,而是艰苦创业,造福人类的一代;不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一代,而是勇于创新、开拓前进的一代;不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饿一代,而是向往明天,创造未来大一代。”故我今日之少年若昏昏噩噩,贪图安逸,碌碌无为,那么谁来担负起民族振兴只大任,谁来完成先烈们的革命思想?人的一生不可虚度。

诚然,我们处的时代是一个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用刺刀和子弹去筑造新中国,不必用鲜血换来一个崭新的世界,但我们必须明白:国家仍很贫穷,民众仍很愚昧,思想观念仍很落后,物质上的利益正蛊惑国民的心智。所以说我们要做的事情有很多,社会上的一切不公平与不合理都必须被改变。梁启超有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梦里无数徜徉,却不能回头。这就是人生的无奈罢。如果时光再重来,年轻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呢?我想《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给了我们更多的诠释,那种久违的青春活力,那种久违的理想主义,那种不容阴暗的堂堂正气,那种对教育、对中国的未来深深的反思和忧患,那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想不光是我,每一个收看的观众,都会为之震撼。

老同学读后感篇3

?恰同学少年》主要描写了毛泽东等青年从1913年到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求学和生活的经历,从毛泽东入学,到孔昭绶校长被逼逃亡;从袁世凯被赶走,孔昭绶复任,到溃兵打回湖南,毛泽东带领全校学生一起抗敌等等,无一不展现了毛泽东等优秀青年奋发向上的理想与抱负。

无论是演讲台上大气磅礴的毛泽东;睡在爱晚亭中不畏风雨的毛泽东;还是带领学生吓退敌军时从容不迫的毛泽东,都令我记忆犹新。

?恰同学少年》里的毛泽东,是勤奋而认真的。他的老师曾经评价他,是“全校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他每天晚上都有固定的时间去看书,却经常看入了迷,一直借助着淡淡的月光,看到深更半夜。有一次,他为了能够好好品味一本书,竟将这本十分厚重,长达十几万字的书,全部抄了下来!他一直都“不动笔墨不读书”,他说过:“我读书不做笔记,就好像没读过一样。”所以,他的每本书上,都密密麻麻的写满了自己的感想和评价。而他的课堂笔记,自然也一字不漏,上面还标注着许多三角、圆圈,旁边也见缝插针,批满了蝇头小楷的评语。

?恰同学少年》里的毛泽东,是勇敢的。当汤芗铭在湖南十分猖狂,众人都惧怕他时,毛泽东却和同学们编了一本反对袁世凯的书,并在长沙各大学校中流传。当敌军怀疑毛泽东不是正规军,枪管都抵到他脑门上时,他还是连眼睛都没往枪这边瞄一瞄,却不紧不慢的提起茶壶,给自己喝空了的茶碗里续起水来。事后,一师的校长孔昭绶记下了这样一句话:“全校学生皆曰:毛泽东通身是胆。”

?恰同学少年》中的毛泽东,还是俭朴的。他每双鞋都要穿到破的不能再破了,前后裂几个大口子,才肯换新的。在街上买鞋时,他连1毛一双的鞋都嫌贵,最后反而把几块大洋都花在了买书上。做笔记时,不舍得买纸,他就把报纸的空白地方裁下来,作为记录本。

“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有了这样勤奋、勇敢、俭朴的优良品质,毛泽东才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雄才伟略、又胸怀天下的革命领袖,从而开创了一番伟大的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老同学读后感篇4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读《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我迷上了这本红色励志小说,天天手不离书。

这本书讲述了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书中充分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为了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体现了他们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恰同学少年》不仅讲述了激情的少年也讲述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老师的伟大。

在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我敬佩的人,我最敬佩的人有两个,一是助人为乐、默默奉献、少为人知的易永畦。易永畦从小就体弱多病,无法剧烈运动,他便默默地为操场上运动锻炼的同学看衣服。他经常悄悄地帮毛泽东缝补好破了的鞋子,临近期末,他还帮忙泽东连夜复习数学。我敬佩他默默做好事而不求回报,敬佩他的善良和好学。

另一个我最敬佩的人就是有勇有谋、勤俭节约、爱读书、全身是胆的毛泽东。毛泽东勤俭节约爱好读书,他的鞋破了也不换,却把买鞋的钱用来买书,省吃俭用天天订报纸、买书,关心国家大事。他读书十分认真仔细,遇到不会的就查字典并标注出有意义、重要的句子,他的标注经常比书上的字还要多。他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在一次假扮桂军守卫城市时,其他学生的冷汗像瀑布似地往外流,而毛泽东去临危不乱,十分冷静,有时竟然哈哈大笑起来,没有一丝的紧张。

书中曲折的故事不停地回旋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感叹、感慨,我敬佩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他们意气风发、敢做敢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这句名言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我要做一名刻苦勤奋的少年,强壮我的身体、智慧我的头脑,树立远大的志向!

老同学读后感篇5

?恰同学少年》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球,更震撼了我的心灵,给予我无限的斗志……

每当我看见毛泽东,他总是高高在上,身后的万丈光芒十分耀眼,这让我觉得他遥不可及。但当我看了《恰同学少年》后,却让我觉得近得能触摸到他。觉得他再也不是我眼中那个高高在上的毛泽东了,而是一个在我心里能够让我们领略和学习的毛泽东同学!

那是一个爱国思想和白色恐怖并存的岁月,一个民主新文化和封建旧习惯斗争的年代,毛泽东和他的同学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激扬文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怎样救国,怎样救民,这一切都在少年毛泽东的脑海里回荡:“我此刻还找不到,但将来必须会找到!”于是,勤奋学习,用心交流,关注国事,直至在学生中演变成了如火如荼的最初的革命实践活动,徒步游湖南、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一个个比我们的研究性课题更能提高自己潜力的活动都发生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却不曾尝试过为什么毛泽东同学行,我们却不行并不是我们不能够,而是因为我们自身缺乏很多很多的勇气.坚持和青春的热血。毛泽东同学在学生时代已经给我们立了个楷模,相信学习,服务人民,实现自我价值,奋斗的激情也会从我们向远方和未来无限的延展。当成功的你回过头来,看者那条你以前走过的道路,看者那一滴滴的泪痕和血迹,你耻笑当日那个胸无大志的你。因为当年的你差点被懦弱夺取这天的成功!

?恰同学少年》告诉我们:我们要在人生之路上乘胜前进,我们要选取最能激发我们内心深处潜能的环境,我们要多和那些志趣高雅、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的朋友交往,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深受他们的感染,养成主动用心奋发的精神,这样的人生,肯定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

老同学读后感篇6

?恰同学少年》一书描写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无不有着鲜明的特点及事迹值得我们学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就是主人公毛泽东。毛泽东是一个性格倔强、胸怀大志、机智勇敢却又平易近人的人,这从他的作品中就能体现出来。后来,当毛泽东看到平民百姓的贫苦,又怀着沉痛的心情投身于救国民于水火的伟大事业,最终依靠自己这样的性格带领全国人民获得成功。如今,我们虽不用再经历炮火的考验,但向毛泽东学习他优秀的品质和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

其次,便是杨昌济,这是一位十分优秀的老师。他不仅善于提高同学们的文化课成绩,还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一次,毛泽东与

袁吉六老师闹矛盾,毛泽东非常地倔,任凭方维夏和黎锦熙两位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毛泽东就是不承认,后来,是杨昌济老师谆谆劝导,通过指出袁吉六老师的毛病,其实是让毛泽东感到惭愧,消消他的怒火,最后切入正题,让毛泽东幡然醒悟,发自内心地去向袁吉六老师赔礼道歉。这种教育学生的方式犹如春风化雨,而不是像现在的很多老师那样动不动就发火。我们平时学习生活也应该像杨昌济老师一样,凡事要先找到问题的关键再去纠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一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英雄人物是蔡和森。蔡和森是毛泽东很要好的朋友,干事非常稳重,善于分析并把握形势,堪称毛泽东的得力干将。我们要向蔡和森学习,学习他遇事不慌乱、坚定信念不动摇、坚强不屈奋斗不止的精神!

毛泽东、杨昌济、蔡和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英雄先烈们为了中国革命事业前仆后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抚古追今,我为“恰同学少年”而自豪,更感到自己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老同学读后感篇7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在同学及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书中主要讲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等为代表的青年为寻求梦想而奋发向上的故事,他们有着以天下为已任的抱负和情怀,有着改造中国的雄心壮志。

长沙,这块充满神秘色彩之地,是青年毛泽东学习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文章将上世纪20年代工农业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描绘的栩栩如生。在那个年代,在湖南第一师范院校,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心中怀着崇高理想,他们一起登山,一起在湘江游泳,他们关心国家,他们指说江山社稷大事;他们爱憎分明,他们以文字做武器,对黑暗批判;他们蔑视权贵,视封建军阀如粪土,严厉痛斥他们的行为。

在这本书中,我还看到了他们那代青年人的坚持和努力。

毛泽东非常喜欢读书,并且会在读书过程中做批注,每当晚上大家都在休息时,毛泽东还会借着弱光线读书;蔡和森家境贫困,为了家里人经常在周末时摆摊为人擦皮鞋;向警予、陶斯咏不像当时其他女性,她们有着十分公平的思想,坚信“男女平等”。

正是这些努力与不同,才使得他们能够为革命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他们正值青春年少,是风采、才华昭著之时,他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何等的潇洒!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又是何等的执着和豪迈!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青春无限好的阶段之中,怎能浪费大好青春,将时间、精力全都放在网络之中?我们应当学习毛泽东、蔡和森那样的人物,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为梦想,为目标努力;为前途,为自己学习;为父母、老师寄予的期望,为学校、国家的培养,我们更应该奋发向上学习。更应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老同学读后感篇8

怀着对领袖的无比敬佩,怀着对时代风雨的好奇,我满腔热血地读完了《恰同学少年》。

这本书是一本红色经典青春励志小说,它讲述在二十世纪旧社会时,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优秀青年为国家、为民族,为了理想,为了志向而所做的一切。这本书字句间有抑制不住的胆识、豪气、智慧越看越觉得全身上下仿佛都洋溢着青春活力。

我觉得毛泽东的智慧、胆识可与诸葛亮相比。正因在长沙城立刻方临一场军乱时,他能临危不乱并去侦察敌情。并组织同学,大摆“空城计”。他与蔡、萧三人假装是桂军与敌人进行谈,再用鞭炮丢进洋铁皮桶里,炸出的声音像是枪打的以此虚张声势,吓唬对方。当马疤三从城里逃回敌窝汇报真实状况时,毛泽东以他稳坐泰山之势,使对方对马疤三的话半信半疑。最后警察郭亮放的一枪救了他三人的命。

在此刻的生活,没有打仗,但是我想问一句,毛泽东的胆识、军事才能又有谁能比呢?他为国担忧的思想又是多么难得可贵呀!此刻有的人不是为金钱就为名利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反正都是为了自己。

当然,毛泽东的才能如果不是被良师杨昌济与昭绶等众多老师的呵护他也不能成万夫雄。老师再怎样好,如学生不愿学习,也等零。当一个好学生要学毛泽东,他既肯动脑,又肯动笔墨,因此他看过的书总是批注很多,写满了心得。写批注能够提高写作水平,又能够帮忙消化书上的知识。毛泽东不懂就问,每一个问题他会先去查资料,再去问他人。因此他又成了“时事通”。如果学生都像他一样,每个都成材。我想我今后也如此的学习。

看完《恰同学少年》,我立志要做一有胆识、智慧的活力女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老葫芦的秘密读后感优质5篇

老葫芦的秘密读后感5篇

老校长读后感6篇

老船长读后感5篇

老葫芦的秘密读后感推荐7篇

老院子读后感7篇

老苏州读后感7篇

父母老了读后感精选7篇

父母老了读后感7篇

老武汉读后感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420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