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范文网 >事迹材料

读封神演义读后感6篇

对于读后感的写作,不能照搬传统的写作模式,读后感是锻炼我们写作方式的最简单的方法,认真读一本书的理由要么是故事情节的丰富,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封神演义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读封神演义读后感6篇

读封神演义读后感篇1

当我刚拿到《封神演义》这本书的时候,光乐是它的名字就很吸引我,可是我有个地方不懂是什么意思,就是封神这两个字,不过,我相信等我把这本书看完就明白了。

我刚开始看就知道这肯定是非常有趣的一本书。爸爸告诉我这是一本神话故事,是由真实改编的。很多人物都是神仙、道士。爸爸还说:文中的姜子牙等,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姜子牙。因为他为人正直、正义、而且他了推翻商朝,经历了很多困难,都没有放弃,反而一直坚持。他还经过了多次死而复生。闻太师和姜子牙一战,闻太师用金鞭打得姜子牙等人只得鸣金收兵。姜子牙总结经验:这次战败是因为他们太大意了。他们虽然输了,但是他们决定要在夜晚还要去偷袭。夜晚时分来临,战争正在水深火热之时,闻太师又使出他的金鞭,姜子牙一直等着闻太师出手,这个好机会他怎么可能会错过呢?果然,还没等闻太师出手,姜子牙就使出了神鞭,只听空中一个霹雳响过,闻太师的金鞭就断成了两截了。闻太师被打得十分狼狈,他突然想起可以找道兄帮忙,闻太师的道兄们早已知道了。他们说:师兄,我人的十绝阵已练成。他们在西岐城外摆好了十绝阵,喊到:让姜子牙出来破阵!姜子牙为了不让他们看不起自己,假装能破阵,最后在众道士的帮助下成功破了阵,我最讨厌的人是纣王,因为他为了自己的一时之乐,杀害百姓、忠臣,弄得民不聊生,而且纣王还贪图美色,惹恼了女娲娘娘。姜子牙经过了重重了困难之后,来到纣王的宫殿外,纣王出了宫殿来应战。纣王看见他,二话不说,拿起剑,要杀姜子牙,姜子牙的各个将领们看见纣王来杀他,也都冲了上去。可是才打了几个回合,就开始力不从心了,手忙脚乱了,身上还被砍了几刀。他知道自己一个人打不过这么多人,他急忙逃回了宫殿。妖怪两姐妹去出战了。可惜最后被女娲娘娘给收服了。纣王看到俩姐妹死了,哭了好长时间,他叫人堆好木柴堆,点了火。这火足足烧了一天。最后纣王也被烧死了。我现在终于明白封神是什么意思了。是封为神仙的意思。

读了《封神演义》这本书,将军们战斗的场面在我的脑里挥之不去。我知道:正义是永远能战胜邪恶的。

读封神演义读后感篇2

由于最近看了《封神演义》,所以极其严重的迷恋上了杨戬。很明显,没有美少年的动画或漫画或小说,我是不看的。而《封神演义》则糅合了几大我喜爱的元素:美少年,中国风,机械。一句话,一群美少年在中国风里操纵机械颠覆历史。简单来说是这样。

杨戬是正义又有能力的美少年,如果他是反派我不会喜欢的。清源妙道真君这名号还真是华丽得令人心醉,那不是赵公明那恶寒的华丽。杨戬很可爱,也很搞笑,还亦正亦邪。邪,是因为他是妖怪,他半妖时实在让人搜不出“美形”或“正义”类的形容词。只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至理名言在天才道士先生身上又行不通了。美少年的父亲,简直像个年老色衰的吸血鬼之王。千万不要用中国名言去试图探询动漫的结局,那一切皆是天马行空。

藤崎龙真是个牛人,能够将中国元素发挥到这种极致。华美,飘逸,诡异莫测的天空,漫天苍茫的戈壁,清净祥和的昆仑,回转的宫殿,高翘的檐牙,精致的雕刻,灵气的山水……中国风,难忘的中国风。

杨戬。出落于这难忘之间,蓝发,长,或闲散,或束起,或暇逸闲适,或英气逼人。极少怒的脸,静如止水的双目,若两汪清泉,凝视,微提的嘴角,便是让人无法将视线移开的温柔的笑脸;狡黠,两眼自信地绽着饱满的锋芒,张嘴华丽的辞藻,自信得欠扁;一脸陶醉,更显得有点白痴,令众人汗颜,时常会让正经的局势变成搞笑剧的自恋情怀。他还有各种古怪的癖好,最突出的便是女装癖。拥有超一流变身术,将印象中的一切化为现实,能变就变,但他的心头好居然是变成华丽的妲己。妲己本身便是一种极至,而杨戬却乐意变成这种极至……

当然,像杨戬这样出色的人,当然也有一个出色的师傅。师傅似父,玉鼎真人倾尽自己的心血,将从金鳌过来的杨戬抚养成人,杨戬甚至超越了自己的师傅,超越了昆仑十二仙,玉鼎真人功不可没。而玉鼎的死,实在是令人难过,也很令人感动。在王天君的血雨中,蹒跚的脚步,执着的信念,为杨戬撑起了心灵的保护伞。即便后来,杨戬得到了伙伴,得到了信任,有了承认自己的勇气,亦是因为玉鼎对他影响至深。对于像同人女们这样的生物而言,玉鼎和杨戬无疑是最佳的师徒配,但我更钟情于杨戬与太公望的侄叔配。呐,不是亲戚上的侄叔啦,是师侄与师叔的简称。不管是在原著小说,还是动漫版本,杨戬总是不离太公望左右。在原著里,杨戬智勇双全,动不动就去烧人粮草,利用变化术与近乎幻术的能力配合太公望古怪的作战套路,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太公望有难,杨戬救驾;太公望迎战,杨戬冲锋;太公望负伤,杨戬求医;太公望无计,杨戬出谋;太公望……

总之,二人是互补作战,杨戬俨然太公望的侍卫。而且原著明显有杨戬比哪吒强的倾向。杨戬在后来的西歧出征伐纣时,担任督粮官。粮是兵马生命线,明显是信任杨戬。而且在太公望急得团团转时,首先想到的是杨戬,而杨戬也总是很应时地出现。杨戬不在哪吒上,杨戬若在,则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什么事都能摆平。太公望固然足智多谋,但没有杨戬,太公望封神计划恐怕也遥遥无期。为了对《封神》的爱,专门去看原著,还去看《夏商周史话》。当从灰尘积得有半厘米厚的书架上扒下这本书时,我激动的不得了。当然,正史里面,没有昆仑十二仙,没有属下一干徒弟,有的只是改朝换代,物是人非。只是正史里,我发现成汤的名字就是太乙,难道说太乙真人就是成汤吗?可是太乙真人的性格……哦,那是藤崎版,正宗版里面,太乙还出过剑与人交手呢。说起来太乙也是个可爱的人,非常白痴,号称傻瓜代表,整日对着仪表仪器无厘头热血,没事就帮哪吒改造升级让他看起来更接近人形高达,耍酷却又让自己下不了台,爬上高崖却又因为恐高而要借太公望的四不象。无比恋徒,心口不一,嘴上强硬,可出手后又心疼爱徒,嚷得忧心忡忡便冲下去接哪吒。十分理所当然地被认证为一对。可怜天下父母心。太乙很热爱镜头,出境总不忘对摄象机摆pose,说一堆可被奉为经典的白痴台词。我很喜欢他的那一句“三分钟?又不是泡面”。

我最支持的,依旧是戬望。不知是藤崎有意无意,杨戬在渑池之战的一个动作与太公望在蓬莱竞技场的一个动作一模一样。啊,果然,天命吗?特别是杨戬,喊得最多的名词是“师叔”。不过,杨戬是比太公望大的,也比太公望高。

读封神演义读后感篇3

今天放学回家之后,我马上拿起桌上的一本《封神演义》

起来。我读着读着,就入到封神演义中去了。突然,妈妈喊我:“你别看了,作业还要不要做了!”这时,我想了起来老师要我们写一篇中华经典故事的读后感,我觉得《封神演义》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这本《封神演义》主要讲述的事周武王姬发带兵攻打纣王的事。纣王沉溺于美色,丝毫不管百姓们生活得怎么样,还到处剥夺老百姓们辛辛苦苦得到的钱。周武王姬发对纣王很是不满,所以带兵攻打纣王所在地—朝歌。

在攻打朝歌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三十六路兵马的阻挡。虽然伤亡了许多勇敢的战士,可还是把阻挡给解除了。其中还收服了不少英勇的将士、习道之人。里面姜子牙被人们称为“飞熊”,因为纣王无道,而投奔了周武王,做了一个宰相。截教教主通天教主、阐教教主元始天尊、老子师兄弟共创造了“封神榜”。可是,因为他们各自投奔的人都不一样,所以他们就发生了决裂。后来,还是他们的师父来了,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的师父吧封神榜交给姜子牙,叫姜子牙把纣王除掉以后来立封封神榜。

最后,周武王冲破了层层关卡,终于打败了纣王,解救了百姓们。

我觉得,不要乱听从别人的话,就像纣王一样,没有好后果。纣王乱杀害忠臣,听信奸臣,才会导致国家灭亡。

读封神演义读后感篇4

?封神演义》是许仲琳、李云翔著于明代之作,以商周易代,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本书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历史演义,只能视为一本发扬思想的神怪小说,即为神魔小说。其实。这是一本集历史与神话,集涵养与精神并集神佛与妖魔与一体的好书。读完这本书,我仿佛就穿越回了那一段兵荒马乱,金戈铁马的年代。

本书最令我痛恨的人物是商纣王,他是一个贪得无厌,宠幸小人,喜好酒色之人。他不听忠良的谏言,造虿盆灭忠良,首创炮烙之刑。他还搜刮民脂,敛财建鹿台,不理朝政,十分昏庸。本书以纣王的形象警示后人,不得贪心,要接受别人的劝告与教导,为官者,也要与老百姓一视同仁,同甘共苦,更不能在生活本来就不宽裕的老百姓身上搜刮,使他们原本就清苦的生活雪上加霜。当武王与姜子牙率军攻入朝歌,纣王在鹿台投火自焚,真印证了恶有恶报这一说。

好书,往往能用寥寥几笔,勾绘出一幅动人的场面。《封神演义》亦是如此。第八十四回《子牙兵取临潼关》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神战画卷。这一回写得惊心动魄,激动人心,用无数个动词和比喻、形容,连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这场激烈的血战。同时,还排比了多种武器,战斗激烈的程度可见一斑,真可谓玉虚门下一干如狮子摇头,狻猊舞势,只杀得山崩地塌。(书中原文)虽说本书是文言文,但就算隔着这一层,我们仍然可以跨越时空,来到临潼关,窥见这一场震天动地,天昏地暗的战斗。

虽然这本书主要赞扬了惩恶扬善的英雄主义精神,但同时也批评了一些不积极的伦理观念。令我唏嘘的是第十四回《哪吒现莲花化身》,文中少年英雄哪吒,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竟追杀其父李靖。这对于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来说,实在是不符百善孝为先。更令我惊讶而气愤的是最终姜尚封神之时,竟只从天命,将不管正义与否的全部人物,全搬上了封神台,乃至助纣为虐的奸佞小人也在封神榜上有一席之地,又只是一味的赞颂明君。这一点也大大削弱了本书的积极意义。从这两回,我又学到了两个道理:一是孝敬长辈,兄弟和睦;二是不能遵崇命运,更要敢于同命运抗争。

不管是褒是贬,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这本书不仅打动了我,更在民俗、民间信仰中都留下了其影子。这本书的艺术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让我们一起,多读好书,多读经典,品味其中的妙处。这时候,我终于从战火纷飞乱世的年代,穿越回到了今天。

读封神演义读后感篇5

当今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古典名著;但要说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却非《封神演义》莫属。

很多小说名称都以“演义”结尾,就是作者希望通过该部小说生动地来讲述人在一生中应该坚守什么样的道义和分清善与恶的表现;义指道义,正义包含其中。通过复杂环境下,各种正反人物生存中不同的表现和结局,将“义”演绎的活灵活现,人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明白的人自会发现更多的奥妙。私心重的人,大脑都会受到相应的制约,其智慧受到制约,也就很难看出其中的道理。

?封神演义》是讲述商纣王因为荒淫和残暴而失去道义,全天下的人面临这样一个大局,人应该怎样去做才是正确的呢?不同的人因为思想的立足点不一样,想法出现差异,最终形成两大对立的阵营。两大阵营的殊死决斗过程惊心动魄,处在正义一方的姜子牙总是有惊无险,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彻底剿灭残暴势力的总代表商纣王,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以闻太师为首的一派,坚守着僵死的君臣之道,漠视残暴统治下的罪恶与民众的苦难,无视更大的天道和社会的道义,顽固地维持旧势力统治的支柱;最终全部覆没。

以西周文王和姜子牙为代表的一派,行仁政为万民敬仰。在忍无可忍之际,为了结束暴政和解救天下苍生,讨伐无道昏君。顺天而行,神助而成。

从这部小说,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发。

当今的社会何尚不是一个类似的大局呢?谁是当今的商纣王?谁又是当今的周文王呢?当前只要是个中国人都知道“商纣王”是谁。

小说告诉我们正义必然战胜邪恶,人要坚守正义和良知,人在今天同样一个复杂险恶的环境下,人应该怎样去做呢?我看到很多人,还是站在了“商纣王”一边。因为那看起来暂时“安全”一些,而站在另一边,需要些勇气,可能还要面临暴政的威胁。其实历史已经证明结果刚好相反,未来也将证明同样如此。

其实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过去的这段历史是刻意造出来的试验过程,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留下来给今天的人作为参照,让人能够借助历史看清复杂的局面,作出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后一次的选择。

读封神演义读后感篇6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名叫《封神演义》的历史神话小说,书名叫《封神演义》。

一开始我听人说:“这本书是一些神啊鬼啊……打打杀杀的,一点也没意思”所以我也不看,心想:这种神话故事哄哄小孩还可以,我这种现实主义思想者怎么能看这种老掉牙的神话呢?要是被同学们知道了,还不被他们笑掉大牙!

可是我也耐不住妈妈的死缠带托,不得不看一看了,刚开始看,我还觉得没意思,可是接下去那曲折的文章很快就把我吸引住了,里面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让我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又一遍。

这本书不但有历史典故,最吸引人的是在商周两派的斗争中,还有许多身怀特异功能、能呼风唤雨、填海移山、撒豆成兵的天兵神将、神仙道士参加了斗争。闻太师、申公豹代表了维护商纣的邪恶势力,姜子牙、那吒等代表了西周正义势力。正邪双方运用各种异想天开的法术进行斗争,刀对刀、法宝对法宝,使得小说更加引人入胜。

书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姜子牙足智多谋,哪吒调皮有趣,纣王残暴无道,黄飞虎忠诚,武艺高强以及妲已(千年狐狸精)奸诈、可恶……等等。但邪不压正,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商纣违反天意,倒行逆施,终于逃不脱灭亡的结局。

?封神演义》不愧为一本古代优秀的历史神话小说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想象力太丰富了,被纣王挖去眼睛的杨任,被赤精子所救,从眼里长出两只手,手里却还有两只眼睛,这两只眼睛上观天,下观地……看着看着,我彻底被书给迷住了,太好看了,我连妈妈叫我吃饭都没听见。

听了我的感受,你认为怎样?不妨你也买来以读为快。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看三国演义读后感6篇

三国演义三结义读后感6篇

三国演义40回读后感6篇

三国演义战役读后感6篇

作文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6篇

作文三国演义读后感6篇

三国演义第6回读后感7篇

写读后感三国演义500字模板5篇

读三演义读后感优秀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参考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247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