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范文网 >事迹材料

寂静史读后感精选5篇

优秀的读后感可以将我们的感悟及时记录下来,读后感是我们日常生活最常用到的一种应用文体了,是能够反映我们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章,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寂静史读后感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寂静史读后感精选5篇

寂静史读后感篇1

读完《寂静的。春天》这本书之后,我简直不能相信这是五六十年代的书,很佩服作者的远见卓识,作者的精神也让我很受感动,她身患绝症,却仍然为了环境问题在奔波,她受到的压力是巨大的,她作为科学家的荣誉受到剧烈的攻击。然而,支持她走向这条路的,是她尊重事实的勇气和非凡的个人勇气。她已经预料到了手中着本书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麻烦,可是她还是写了。她用生命维护着真实,她有着卓越的才能和见识,她对环境问题了如指掌只是肯定的了,在读《寂静的春天》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她对化学知识也是很了解的,书上有不少化合物的结构图。在她最后一次演讲中,她提出:我们等待的时间越长,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就越多。这些事实已经证明。《寂静的春天》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重新思考,还有其它的许许多多。

现在的环境,我们有目共睹。我很庆幸我从小生活在农村,让我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多呆了几年。我生活在一个被山夹着的小山村。小时候,我们的天空是湛蓝湛蓝的,蓝得那么好看,望着那样纯净的天空,心里就不会有什么烦恼和忧愁了。我们经常去小河里打水仗,水很清,溅起来的水花晶莹剔透,就像一颗颗明亮的珍珠。我们玩累了,渴了,就用手捧起河水来喝,清凉的河水,沁人心脾,滋润着我们成长。那时候,我们周围的山是那么秀丽,“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村里的树木很多,山上是树,房前屋后也是树。树木郁郁葱葱,野果也很多,叫得出名儿的,叫不出名儿的,红的绿的黄的紫的,什么样儿的都有。清晨,可以听到鸟儿在歌唱,风吹过来的时候,一阵阵清新。我们在田垄上走,裤管被露水打湿……

可是,这样的日子已经离我们而去,再也不会回来了,山被开垦出来种果树,露出一片片的红土,天蒙上了一层灰,小河里淌着山上的果树上流下来的农药,我们再也不敢喝小河里的水了,大雨之后,大量的泥土被水冲到河里,小河渐渐地不再有螃蟹了,不再清澈了,小河在一点一点地干涸!我们无法看到“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这样的美景了,也不能享受“棒打野鸡瓢舀鱼”的乐趣了。这些都归咎于人们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为了眼前的蝇头微利,不惜破坏环境,乱砍滥伐、使用各种各样的化学药品……

太阳和大地共同赋予了万物生长的能力,人们更多地应该顺应这种规律,不能过分地向大自然索取。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有这么一句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古人尚且有那么清楚的认识,那么明智的做法,时间推移了几千年,自称生长在文明社会的人类倒退了吗?

老师告诉我们这么一句话:“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我闭上眼睛想象着面对着无边无际的荒野,看着上面长满了野草,我感到思绪乱飞……可我睁开眼,马上就看到矗立在我眼前的高楼,只好回到书桌旁:“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大自然本身就是一片荒野,我们的先祖正是从自然的各种现象中得到了启示,人类文明从而得到发展,在荒野中,人们的纯真的性情就不会受到压抑。人的思维有时也会处在一种“荒野”的状态,这时候所想不受任何因素的限制,茫茫的一片,然而这时候最容易有所发现。在作者写这本书的那个年代,对于环境的关注这个领域也还是一片荒野,《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是黑暗的荒野中一颗明亮的星,发出奇异的光,希望给人们带来启迪,可是没有人到这荒野中去,所以,这颗明亮的星被冷落了几十年。当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抗议,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到难以解决了,它甚至已经威胁到我们的生存!

?寂静的春天》对于我来说,启发我重新思考环境问题并不是最为主要的,因为我从中得到的新的东西并不是很多,它让我想到我们的另一个环境,我不知道大伙儿称它什么,我暂且叫它“文学环境”。自然环境是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构成的,顾名思义,文学环境是所有有关于文学的事物构成的。

如今,各种各样的文学理论兴起,在我看来,这些和文学的关系,就好比农药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为了所谓的促进文学的发展,各种文学理论像农药一样被制造出来。原本文学理论是可以给我们指导的,它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的文学上的问题,把文学只是系统化,让我们更好地掌握文学知识。然而它产生之后,被用得泛滥了,种类和数量都多得数不胜数。现在,无论是怎样的一个作品,人们总是用这样的那样的理论去分析它。比如去探究作者的心理因素,情感因素甚至个人癖好。对于文学方面有些奇异的已经故去的作家,研究者恨不得刨了他们的坟墓去探究。这样的探究,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却往往破坏了文学作品原有的意境和韵味。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那样去探寻。更为严重的是,现在有些人只顾着那些先进的理论,谈论起文学理论,一套一套的,头头是道,说起来都不带个标点,但是,我们文学上的经典之作,《诗经》《离骚》《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出师表》《赤壁赋》《滕王阁序》《长恨歌》……这些能背出多少来?文学著作经典,读过的,读懂的又有多少?文学理论没有了文学作品作为依托,那它何异于一纸空文?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对于文学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这些东西就像一朵朵的乌云,笼罩着我的文学世界,它破坏了我文学世界的纯净,我很难再看到,那蓝湛湛的天。我多希望,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只是单纯地读它,从它的字里行间获取我们想知道的,这就足够了,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一定会以最好的方式告诉我们,作者不想告诉我们的,我们违背他的意思去探究,那有什么意义呢?

我想,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文学环境,或者是其它方面,都需要一种和谐,要用温和的方式去对待,都要遵循它发展的规律。

农药是人们制造出来促进作物生长的,然而它对大自然造成了巨大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更为可怕的是,破坏我们环境的,并不只有农药,还有其它的很多很多,清澈的河流没有了,湛蓝的天空没有了……文学理论是人们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理论,它揭示了文学现象的普遍规律,这本将有利于文学的发展,然而它有时却因为得不到正确的利用而阻碍了文学的发展。

我希望不管是哪个领域,都充满着和谐;不管是哪个领域,都有一片蓝湛湛的天。

?寂静的春天》是世界环保之母蕾切尔·卡森1962年出版的生态文学一书。

蕾切尔·卡森美国海洋生物学家,一生立志于研究环境资源保护。生态文学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如果你对生态学有兴趣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整本书讲述了诸如狄氏剂,氯丹等农药,杀虫剂,对破坏生态带来一系列的连环效应,导致无限期的恶性循环最终由人类自己买单。正如本书结尾所说:“这些化学武器对付昆虫之余,已经调转枪口,来对付和威胁我们整个地球,这是我们时代的巨大悲哀。”

“人类的远见和自制力已然消失殆尽,人类将毁灭地球并随后毁灭自身。”这是此书卡森献给阿尔伯·特施维茨时开篇引用他的话。初读此书会让你找不头绪,又或者说寡淡无味,那些所谓的滴滴涕啊,化学物质啊,各种各样的昆虫听起来很耳熟,却没有深度的了解。随着一章章由浅入深,以点带面的讲述,我开始头皮发麻触目惊心,当读完全书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心不能平静,原来我们身处的环境并非我们肉眼所及皆美好。不知不觉中,我们咽下了多少残留杀虫剂的食物?我们又吸进了多少含有化学物质的有害气体?我们又喝了多少年渗透于地表水中的农药?不敢想象。

以前在乡下,经常听到村妇们聊天:那个什么菜生虫了要喷点药,稻子发瘟了要打药,茶棵被虫子吃了不打药不行等等。当时我们对此一无所知,总以为庄稼长虫子就跟人生病一样,长虫子就用杀虫剂天经地义,有什么好奇怪的。我还跟妈妈去过地里,看见妈妈把药粉倒进小喷壶,装上水再抽动活塞,使融化后的药水呈喷雾状落在菜苗上。稻田和茶棵,则是背上约能装十几升水的喷雾器,左手放拿着长长的出水管,右手上下按压把柄,在田地里来回穿梭,药物便轻轻的洒在禾苗与茶棵上。一阵风吹过,也可能随风飘洒在田间地头的野花野草上,又或者不经意间洒在昆虫身上,再或者药物落在土地上被渗透于地表水中肆意横流。然后就像书中说的那样,食物链或从顶端或从底端开始,被无限循环,中间无论哪个环节人类都脱离不了干系,因此卡森说“控制自然”这个词是妄自尊大的想象的产物。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如今的日月晨昏很多只能凭记忆去回味那些有过且日渐消失的画面。很多年没有听见夏日的蝉鸣声,以及夜间扑闪着流光的萤火虫。其实这些在未读此书时,我不曾在意,当书中说到曾经被知更鸟,鸽子,松鸡及很多其他鸟儿的合唱撩动的春日清晨,如今却一片死寂,毫无声响,只剩下如铁的寂寞……我才猛然惊醒,这些原来在我儿时嫌弃过的噪杂声不知何时以消失殆尽,那些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堂前燕已很多未来家中筑巢。或许我们在日复一日的繁忙中早就忘了这些,又或许生活的麻木让自己根本无从去想。这些原本稀松平常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场面,如今很难再现,一切当时只道是寻常。

家在秀丽的率水河畔,童年的快乐便是在河里摸鱼抓虾捡螺蛳,水草也极为丰富。水是那么碧绿清凉,在浅水滩的石头下面,两手轻轻一摸,总是能摸到二寸来长的石斑子或呆子鱼,有时也能摸到滑溜溜的泥鳅。河边的草丛里对着簸箕口的方向使劲踩几下,小河虾小螃蟹便被无情的赶到簸箕里,成了口里的美味佳肴。村民有时也会药鱼,顾名思义就是往河里投药将鱼毒昏或者毒死,每每此时河里总是有许多的村民乐此不疲的捡着玩着说笑着。据说这是一种对人体无毒的草药,但到底对人体有没有毒性也无从考究,只是吃过鱼的人都还看似好好的活着。现如今回想起来觉得很可怕,怎么对人体无害呢?或许只是因为留存鱼体的剂量太小,加之烹饪以后毒性减弱才未对人体造成明显的伤害,而这种残留的毒性会不会长期停留在人体内,造成永久性的损害仍是个未知数。

现在都说买菜要买有虫眼的菜,起码那是不打药或者药水相对较少。等你读了本书你就会被大量的事实数据所震惊,因为渗入到土地当中的药物残留成份会保持很久,所以不要以为近期没使用过药物就是安全的。就连蒲公英随风落到别处的过程中,都有可能被牵扯到其他动植物身上,还有什么是安全的?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些食物会注明特供专供或者内供,而这些食物通常不会流入市场,寻常百姓也是望尘莫及。其实倒回头想想,谁又能保证这些特供专供就绝对的安全呢?

十几年前绿洲中密度板厂很是红火了一段时间,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每年上交财政税收对于一个没什么产业支撑的小县城来说,确实很可观,同时还解决了相当多的劳动力,老板的口袋日渐鼓起。此时,从政府商人百姓三方角度来看,似乎都达到了共赢各得其利,何乐而不为?除了渐渐裸露的山体和日益被污染的河水。当源源不断的污水被大量排入河道中,青青的河水慢慢成了乌黑色,小鱼小虾无处可逃横尸河面。附近的村民这才反应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被极度破坏,这条河终年不断流向下游,而下游又有多少居民,动植物受牵连,简直不敢想象,这就是我们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所付出的代价。正如书中所说:我们如今的管理模式是浮士德式的魔鬼交易,我们取得了短期利益,也因此付出了长期巨大的代价。记不清哪年这个厂终于被要求停厂,河水又渐渐的回绿了,小鱼小虾也有了安身之所,一切仿佛又回归到了从前的和谐状态。如今每次经过,看着偌大的厂区闲置的厂房,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受,一是庆幸这片天空终于不再有混合着刺鼻气味冒着黑色浓烟的空气,二是伤感于那么多劳动力散落在各地,其中也包括我的同学。

眼下正值茶季,漫山遍野的茶叶地里插着小木棍,上面贴着黄色的粘纸,据说是为了黏住来往的各种飞虫飞蚁。妈妈说近几年茶棵地里的杂草再也不允许使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挖地除草,因为之前检测出茶叶样品里有除草剂残留成份。虽然此举增加了茶农的劳动量,但这样可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品质上来了还愁销路不好吗?销路好了,茶商们有钱挣,给茶农的价格自然也会水涨船高,茶农们也就高兴了,如此便会进入良性循环,最终受惠的还是我们自己。

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行驶的那条路看起来是舒适、平坦的高速公路,我们可以加速前进,但路的尽头却有灾难在等着我们。如果我们不重视环境保护的话,不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灾难永远会出其不意的'来临。

卡森的春天是寂静的,但卡森的呐喊不会寂静,卡森以后的春天终于有了声响,世界开始有了回音。从国家设立环保局之时可以得知,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与决心。而我们也需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河边的柳芽儿又抽出新绿,山上的百花早已竞相开放,偶尔看见草丛中数只偏偏起舞的蝴蝶,原来春天悄无声息的来临了。

如果可以的话,建议大家在这个春天,用心去读一读卡森《寂静的春天》,相信你会对你所处的环境有着全新的理解与思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9篇《寂静的春天读后感》,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寂静史读后感篇2

看《寂静的春天》这本书之前,春天,在我心中都是万物复苏的代表。我所能想象到的关于春天的场景,就只有生机勃勃。

在我初中时,有一次翻看生物课本时看到了有一节课提及到《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寂静的春天?春天居然是寂静的?如此大的反差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要解开我心中的疑问,就只有读一下《寂静的春天》这本书了。

因此,这一切成为我读《寂静的春天》的开端。

?寂静的春天》的开文就是一记重击式的描述:“过去未工业化的年代,每年的春天都有着数以百计的鸟儿于天空翱翔,或于树丛间鸣啼着悦耳的歌声。然而现在因为大量使用ddt等杀虫剂,导致鸟儿不再飞翔、鸣唱……我们还能在春天时听到鸟儿的歌声吗?”看了之后,我被震撼了,开始有了共鸣。

“每年的春天都有着数以百计的鸟儿于天空翱翔,或于树丛间鸣啼著悦耳的歌声。”这不正是我心目中的春天吗?可是却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鸟儿不再飞翔、鸣唱……”春天没有鸟了,因为没有小鸟了,因为大鸟吃了虫子了,而虫子体内有农药……

试想如果我们自己生活在那样的地方,该是一件怎样的可怕事情啊!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我们的美好世界变得那样恐怖?“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书中这句话给我的震撼非常大。原来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用双手造成的!农药的使用已经让我们的明天蒙上了恐怖的阴影,我们该如何摆脱这样的景象?我们要为其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一切的一切都让我陷入沉思中……

有人说了,不用农药,我们如何杀灭害虫?像书中所提,可以用生物的方法,这种方法非常有用,而且不会污染环境。当然,科学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但已有了极大的前途!有很多方法已可以用于实践中,我们应该去尝试。

农药已经让死神离我们太近了!我们应该警惕了!

寂静史读后感篇3

最近,吕老师推荐我看一本书,叫《寂静的春天》。拿到这本书,一看书名,我就觉得很好奇。

因为春天一般都是生机勃勃的,为什么会寂静呢?出于好奇心,我赶紧看了下去,想赶紧在书中找到答案。其实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是很深奥的,我发现里面有很多我看不懂的东西。但是,里面的一些情节还是给我留下来很深刻的印象。美国作家卡逊在书中描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在二十世纪中期,为了追求庄稼的产量,人们大量使用农药ddt,使得整个生物链被破坏。鱼儿和虫子生活在这种被污染的环境中,体内都富含了许多ddt,鸟儿吃了这种鱼或虫子,都被毒死了,所以,这个春天没有任何鸟儿的踪迹,听不到鸟的歌唱,所以,这个春天很寂静。我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可是,我的脑海中又蹦出一个新的问题,作者为什么想写这本书呢?我赶紧上网查了资料,原来在春季的一天,作者卡逊的一个做护林员的朋友告诉她,这个春天没有任何鸟儿的足迹,连虫子都很少出现了。而作者从小就喜爱研究生物,她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感到非常奇怪,于是,经过调查,她知道了答案,就写下了这本书。书

中描绘的情景好可怕啊!我难以想象如果地球上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们又该如何生存啊?地球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她,让她不受到污染,让每个春天都有鸟儿欢唱,永远都不要有寂静的春天!

寂静史读后感篇4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惟有坚强地应对。但在当今时代,对我们生命构成威胁的还有一种“很难看见的危险”——即来自于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北方的沙尘暴和雾霾,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地震、洪水、低温冰冻、高温干旱,原油泄漏;患癌症、白血病等过早离开的人,在我们身边逐渐增多。一桩桩,令人触目惊心。是什么原因给我们带来了世界末日般的感觉?我们对环境到底做了什么?

最近读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名著《寂静的春天》,对上述环境问题才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在这本书里,卡逊以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揭示了化学杀虫剂、除草剂乃至洗涤剂对生态环境(昆虫、杂草、水、土壤、森林等植物、鸟类、鱼类等野生物)造成巨大的破坏,最终不仅没能有效控制自然(昆虫产生抗药性,豕草有了开旷的生长空间),反而还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与疾病和缺陷发育有关的染色体变态、癌症和白血病低龄化和发病率上升等)。最后她指引我们选择一条远离危险、保护地球、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地球的新的道路——可持续发展之路(尽可能少喷药、生物控制、“雄性绝育”技术、引诱剂、利用微生物控制昆虫等)。

书中还有两点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一是,发现ddt的杀虫性的人获得了诺贝尔奖——由此我想起了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和毒奶粉事件,结论是:科学应当为人类造福,而不是危害人类。二是,癌症的.产生和环境中大量存在的致癌因素密不可分,研制治疗癌症的“神奇药丸”固然重要,而查明环境致癌因素,并消除或减少它们的冲击影响,以预防为主来与癌症斗争更是迫在眉睫的事。

寂静史读后感篇5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那时的人们很本没有环境保护的概念,只知道要提高生产力,以供应增长的人口,于是在1939年,农药ddt也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发明了,起初,人们觉得这是个伟大的发明,ddt不仅能杀灭农田的害虫,也能杀灭传播“斑疹伤寒”的跳蚤,在1957年的战ddt后也被用与大面积的灭蚊。在人们觉得ddt是上帝赐予的福音时,细心的蕾切尔·卡逊却发现了“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

“是什么东西使得美国无以数计的城镇的春天之音沉寂下来了呢?”书中的所有证据都指向了“ddt”——“现在每个人从胎儿未出生直到死亡,都必定要和危险的化学药品接触,这个现象在世界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的。合成杀虫剂使用才不到二十年,就已经传遍动物界及非动物界,到处皆是。我们从大部分重要水系甚至地层下肉狠难见的地下水潜流中部已测到了这些药物。早在十数年前施用过化学药物的土壤里仍有余毒残存。它们普遍地侵入鱼类、鸟类、爬行类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的躯体内,并潜存下来。”直至今日,在没有人烟的南北极的冰层中和世界之巅的积雪中也能找到ddt的残留。

当书中的片段在《纽约人》中出现时,马上有一群人指责书的作者蕾切尔·卡逊是歇斯底里的、极端的女人。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而蕾切尔·卡逊,这位上帝派来拯救无知人们的天使,在这巨大的`压力之下,在两年后回到了理解她的上帝的身边。

直至1970年,美国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成立环保局,禁用ddt,但“环境危机却不是变好,而是越来越糟。或许灾难增长的速率减缓了,但这本身就是一种令人不安的牵挂。”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时,我们开始恐慌,开始急救,开始呼吁全球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然后环保机构,环保组织纷纷涌现,然而,这真的有用么?

这本书,给我的冲击除了来自作品本身以及作者,给我更多的冲击其实是由此对现代社会的一种联想。偏激的说,现在我们口口声声所做的“环保”只能用“虚伪”两个字来概括。通过环保的宣传,我们明知杀虫剂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和生态平衡,但却还在大量使用杀虫剂;我们明知空调、冰箱等电器对臭氧层的破坏十分严重,却还在大量使用;我们知道汽车尾气破坏臭氧层,却还在不停的购买私家车;有些企业明知许多废弃物不经处理会对河流土壤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还是在随意排放这些废弃物,因为这样处理的成本低……“环保”在很多时候仅仅是一种形式,一句口号,一纸空文。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读书史演讲稿推荐8篇

组织史演讲稿6篇

读书史演讲稿7篇

读书史演讲稿优质8篇

阅读史演讲稿8篇

读后感100字读后感精选5篇

列那狐读后读后感精选5篇

读后西游记读后感精选5篇

《锁》读后感作文精选5篇

雪狐狸读后感精选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740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