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准备事迹材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格式正确,一份出色的事迹材料可以产生宣传典型,推动工作用用意,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孝亲敬老事迹材料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篇1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篇2
一般人认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我不反对这种看法,这是孝顺了,只是这个孝顺只限于父母罢了.虽然这种孝是最基本的,但已是孝了。
但现在,这种看法也许会被人否认,因为许多家长都曾对孩子说:你要真的孝顺我,就拿出点成绩来.虽然现在已不是什么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时代了,但知识却是要的,事业也总是要的。许多贫困山区的父母宁可累死饿死也要送自己的孩子上学,如果孩子真的能拿出点成绩来,那也是可谓尽孝了。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孝顺的为什么偏偏只有父母呢.不可否认,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养育了我们,也许我们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我们需要尽孝道.但我们又能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吗?不能.可为什么我们不对老师也尽孝道呢.要知道,是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能力,给了我们机会,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我们为什么就不对老师尽孝道呢?我们是应该的,我们需要以优秀的成绩来回报老师的努力,我们需要才华来回报老师的培育,同样需要以成就事业来证明自己。
孝道,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应该扩大范围了.也许真的要我们对整个民族尽孝对一切众生尽孝是大了点,听起来也觉得十分困难,但是整个民族养育了你,你是应该尽孝的;是许多许多的人给了你一个爱的世界,所以你也是应该尽孝的;是一切的生灵给了你一个美丽的生存空间,所以你也应该尽孝的。
成就事业方能显出你的价值.尽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给生你养你的父母,给辛辛苦苦培育你的老师,给养育了你的整个民族一个满意的答案,也许这是孝的一种吧!别人给了你,你就应该懂得回报别人,中国有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父母的尽忠尽责克尽奉养并不是孝的全部。
成就一番事业,然后在自己的事业上默默地奉献,用自己的成绩与爱心来回报世界上的种种,这也是孝顺了吧!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篇3
“妈,这点钱咋够我花哪,快,再拿一千来,不然我这周不够花!”“都已经拿了一千了怎么还要啊,我们赚钱容易吗?不给!”“你给不给?”“不给!”“你等着瞧,如果你不拿我这周就不回来了!”今天是星期一,走在上学路上的我看见一对母子正在争吵。他们还在吵着,我已不忍看下去,加快了脚步。
到了学校,心怀气愤的我坐在座位上发呆,眼睛看着前方。心想:“那个人怎么可以这样呢?别的初中的哥哥姐姐们一星期最多花一两百块钱,他怎么能花两千呢?照这样下去,他们家光零花钱一学期就要消费好几万,他当父母是摇钱树吗?
如今的社会,“孝”这个字可能离的太远了,天天都有那些不孝之事,是社会的进步太快了?还是人性消失了?还是人太懒惰了?古时有二十四孝,广为流传,但在如今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有的人,平常对自己已经老了的父母嫌这嫌那,等到父母已经离去的时候却高调地举行葬礼,以对外宣传自己是个所谓的“孝子”;有的人在大城市打拼出一番事业,就认为自己是大城市的人了,觉得生活在农村的父母丢了自己的脸,对自己的父母不管不问;还有的人结了婚,听对象对自己的父母说三道四,也从而慢慢讨厌自己的父母。
那么,这些人的人性何在,他们的孝心何在?难道他们长大了,翅膀硬了,就要丢下父母飞了吗?乌鸦都知道反哺,难道我们人类连鸟类都不如吗?
不!社会上还是有孝子的!古训云:“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为什么古人认为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当然,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不能是溺爱,不然有的孩子就会出现“叛逆”等某些不好的现象,会误了孩子的一生!
朋友们,看完这篇文章以后,不管你们的父母已经有多少岁了,但要记住,无论如何,他们是你们的父母,你们是不能背叛他们的!更不能像文章开头那位初中生一样!相反,你们还要比现在更加孝顺他们!
“百善孝为先”,这个词我会永远铭记在心!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篇4
世界上有无数多的事等着我们,我们需要用尽脑汁,拼命的想,才能化解困难,但有一件事不用花费时间和劳力,也有好的结果,那就是——孝顺。
孝顺是好的种子,也是好的成果,每个父母亲都希望孩子要孝顺,要用功,要聪明!但却没有任何一个孩子能同时拥有这三样东西,有的人拥有聪明才智,有些人很用功,常常考第一名,但每个人的心里几乎都没有——孝顺,这种东西。
孝顺其实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们困难,只要用心去做,不用花费半点时间和劳力,就可以令人感到很高兴.心满意足。孝顺在我们的眼中只是一个没有生命,没有意义的东西,但在父母眼中,它却是一个,充满爱情、友情和无数的包容与感激,是人人渴望的东西呀!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只要日行一善,时时关心父母,友爱同学,相信一定会让你自己感到很高兴,同时也让所有的人都像你看齐。孝,就是听从父母的话,不违反.不违抗。而顺,就是当父母心情不开朗,不开心时,可 让他们诉苦,心甘情愿替他们解决困难,且顺从他们的意思去做,而当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时,就成了人间最温馨,最快乐的东西,那就是——孝顺。我们常常都说 ︰﹁每天要孝顺,孝顺,孝顺!﹂但却没有一次做到,这并不只是我们要改进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可贵,最真实的宝物!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听从最爱的父母,珍惜身边的人.事.物,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多采多姿!最重要的,孝顺的第一步骤,就是从自身做起,接着在慢慢传播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我虽然没有真正做到孝顺的基本定义,可是我只要更努力,更用功,更加关心同学,就一定可以做到!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可是却被我们染成恶毒且冷眼旁观的心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满计谋,充满恶毒的气息!大家只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做起,过不久,大家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篇5
11月8日晚上八点,我如约坐在电视机前,准备观看央视一套和少儿频道并机播出的“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这是一次和孝心的牵手,也是一次和感动的约会,随着两位主持人娓娓道来的话语,随着一个个候选短片的播放,一个个孝心少年走到了我们的面前,更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在最终获奖的十位孝心少年中,既有把自己的骨髓捐赠给母亲的“阳光少年”邵帅,又有为给妈妈治病攒钱送票而脚步匆匆的“奔跑女孩”路玉婷,既有放学之后和妈妈一起卖烤肉串而四科成绩满分的“烧烤女孩”高雨欣,又有为给奶奶买药、姐弟俩上山掰玉米、相互照顾的湖北姐弟林章羽、何秀巡,既有尽心照顾继父和奶奶、孝心跨越血缘的福建女孩王琴绣,还有制作铁板床千里推着父亲去上海看病的安徽女孩黄凤,既有有每天一个人推着患尿毒症的妈妈去化疗的蒙古族少年赵文龙,还有一个人撑起一个五口之家的重庆女孩吴林香,既有每天一个人照顾背着五十多斤重柴禾、挑着八十斤重水桶扛起全家重担的湖南女孩龙花,更有面对妈妈两次白血病复发而依然坚强的浙江女孩徐沁烨……一个个的孝心少年在异常艰苦的家庭环境中,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扛起了全家的重担,用自己的坚强诠释了“孝”的含义。
在这十位“孝心少年”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来自湖北恩施的那两位“小姐弟”林章羽(随母亲姓)和何秀巡,妈妈不幸患病去世,爸爸外出打工,奶奶常年生病,照顾奶奶的重任便落在了姐弟俩的身上,他们两个一起上山把成熟的玉米一娄娄背回家,心疼姐姐的弟弟何秀巡借口让姐姐看天上飞机的机会,把姐姐背篓中的玉米拿出来放进自己的背篓里,而下山的路上,走在后面的姐姐又悄悄地把弟弟背篓中的玉米拿出来,这样的相互体贴怎能够不令人动容?回到家里来不及休息,姐弟二人为了攒够给奶奶买药的钱,便背着玉米和茶叶去镇上卖,弟弟的肩膀被几十斤重的背篓勒的红红的,可也不肯放下来让姐姐帮助背,姐弟二人为了攒钱给奶奶买药,卖完了东西的钱自己舍不得花一分……最后,姐姐到县城读高中,照顾奶奶的重任便落在了年幼的弟弟身上,在颁奖晚会上,弟弟说自己照顾奶奶和姐姐一样好。这样的孝心、这样的姐弟情、这样的坚强、这样的体贴怎能够不令人泪流满面?
在此次颁奖典礼的最后,主持人向我们分析了“孝”字的含义,上边一个“老”,下边一个“子”,老人在紧紧地呵护着孩子,而孩子又在托举着老人,老人和孩子相互依存,紧紧依靠,谁也离不开谁,这就是“孝”字的真正含义。乌鸦尚知反哺,羔羊尚知跪乳,更何况我们这些人类呢?
看完此次颁奖典礼之后,我陷入了沉思:这些获奖的“最美孝心少年”,几乎全部是单亲或者离异家庭,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孝心被唤醒、被激发、被展现,而在父母健在的正常家庭,孩子们被父母精心地呵护,“孝”的意识被深埋、被隐藏,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在呵护孩子的同时,让孩子观看类似的节目,让孩子的心中播下感恩的种子,让孝心的花朵在将来倔强地绽放……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篇6
读了《孝亲敬老》五十多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我被故事中的主人公深深地感动了,最令我敬佩的是孔繁森爷爷。
自古忠孝两难全,而孔繁森爷爷却做得非常好。他一直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但在他心中也有着刻骨铭心的母子之情。爷爷是个孝子,平时总要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与老母亲聊聊家常,与妻子争着照料母亲。有一年的元宵节,他带着老母亲去看灯,但没有动用局里的小汽车,而是借了一辆板车推着老母亲去看灯展。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穿着厚厚的棉衣坐在板车上,腿上还盖着棉被,孔繁森爷爷则在寒风中推着板车穿梭于人流之中。
不仅对自己的父母,孔繁森爷爷对人民都充满无私的爱。爷爷来到西藏,担任中共阿里地委书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每当夜深人静,爷爷总会想起远在千里之遥的亲人。为了党的事业,他把对亲人的感情深埋在心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把藏族同胞当作了自己的亲人。在西藏的高原上,大雪纷飞时,在那间破旧的小土房,当孔繁森爷爷看到孤寡老人衣衫褴褛,双脚的脚趾露在破鞋的外面时,立刻撩开自己的衣襟,把老人的双脚放在自己的胸前,用自己的体温给老人暖脚……一切是那么自然,仿佛面对的是自己的至亲父母。老人的眼眶里热泪滚动……如果没有对人民无私的爱,怎会有这样的举动?
想想身边的父母晚辈们,有的为了工作竟然常年累月不去探望一下父母亲;有的好长时间都懒得打个电话问个好;有的只顾自己吃喝享乐而不去照看一下年迈的父母……记得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这些父母晚辈连最基本的“孝”都做不到,更不要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了,跟孔繁森爷爷相比真实天壤之别。
我被爷爷深深地感动了。虽然我是学生,可能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我决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助人开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献出爱的人!
如果每个人都能献出一份微薄的爱心,也许看起来不起眼,但就像那小小的水滴,也能汇集成河,流入大海。只要我们每人像孔繁森爷爷那样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给予一点关怀,便能聚少成多,聚沙成塔;只要每人都献出一份爱,最后必将汇成爱的海洋。用我们的爱心、真心去帮助需要您帮助的人吧。让世界充满爱,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篇7
“继续请护工,女护工体力弱,难以胜任照顾重任,请男护工,母亲大小便失禁,照顾起来也不方便。”李丹回忆说,其实有一件事一直让他难以释怀:住院期间,李丹请了一名护工晚上陪母亲,第二天,李丹赶到医院,发觉母亲床上湿漉漉一片,“母亲就躺在尿液中,既不会说,又叫不出声来……”几年后再说起此事,李丹眼睛仍红了……
李丹决定请假照顾母亲,顺便再找好护工。一周后,假期结束,护工依旧没找到,看到母亲痛苦的神情,李丹偷偷延长了一周。一周后,难题依旧,李丹陷入沉思。
“那时我想得最多的是妈妈陪我长大的事情,”李丹说,他出生在军营,当时父亲还是一名军人,母亲在学校工作,出生不久,母亲就回家独自承担起养育他的责任。有一次生病,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将他背在背上,在医院跑上跑下,“一辈子我都忘不了那次母亲汗水湿透衣背传到我胸前的那股热。”
“母亲陪了我那么多年,我为什么连母亲最后的一程都不能陪呢?”李丹想到这儿,决定辞职,亲自照顾母亲。
父亲李忠玉听后,大惊,“我知道他们母子感情很深,我是个甩手掌柜,儿子从小到大,都是他妈妈照顾,儿子也很争气,很优秀,他妈妈也言必称赞儿子。但儿子的前程呢?”
李忠玉向记者说,当时李丹已通过托福和雅思考试,正申请美国一所大学奖学金出国深造,“如果耽误儿子前途,他妈妈也绝不会同意。”
李丹很坚决:母亲生命只剩下不长时间了,自己还年轻,事业总会有机会,“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怎样的一种追悔?”
2006年12月,李丹正式辞职。“我事后才知道他辞职,当时替他惋惜,但知道这种选择的背后时,很感动。”曾与李丹在武汉建筑设计院共事的姚丽称,李丹到院里后,曾参与汉口电力大厦外围改造等多项工程,能力不错,与同事相处很好,发展下去,肯定有很好的前途。
每2小时帮母亲翻身
早上起床,先到母亲房里看看,问问有什么不舒服,打声招呼“我要出门了”,虽然母亲不见得听得懂,但李丹天天如此。买完早餐回家后,先给母亲喂水和牛奶,帮母亲润滑肠道,再花1个半小时,给母亲喂流食,边喂边自说自话:“甜不甜?苦不苦?硬不硬?”然后是洗衣服、床单等。
10时30分开始择菜,准备做中饭,吃完饭后,给母亲喂饭至下午1时左右,再捏捏手捏捏脚,下午4时给母亲喂果汁或酸奶补充营养……
辞职后的两年多,李丹每天都重复着这样既定的程序,为防母亲卧床太久有褥疮,李丹设定了闹铃,每2小时响一次,他就帮母亲翻一次身,照顾母亲的这一千多个日夜,即使是除夕,李丹也从来没有误过给母亲翻身的时间。
对李丹来说,这些并不算什么,最难的还是每晚9时帮母亲方便和洗澡,“这是唯一我一个人无法完成的工作,必须等爸爸或妻子来帮忙。”李丹介绍,母亲大小便失禁,小便可用尿不湿,每天解大便对母亲来说就成了最痛苦的事情。由于病情,母亲大便干结,很难自行排出,只能用开塞露帮忙。
每次,他和父亲或妻子先将母亲抱到卫生间的特制抽水马桶上坐好,用一条军用背包带将她的上身固定好,防止坐不住出现意外伤害。从排便到洗澡,差不多要花两个半小时。
去年夏秋之交的一天,母亲董艳清呻吟声明显超过往日。忙着家务的李丹冲进房间,发现母亲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他知道,每逢换季,母亲总会因排便不畅而特别难受。当时只有他和妻子在家,他连忙把母亲抱到马桶上,由妻子抱着母亲上身,李丹则用开塞露给母亲排便,用过几次,仍然不见效,听到母亲难受的呻吟,李丹一下跪倒在地,用手帮母亲把已干结成粒的大便一粒一粒抠出来。
那天洗澡时,虽不能说话,但董艳清喉咙里发出一些声音,“与平常呻吟明显不同,表情上看,母亲很开心。”这让李丹也非常欣慰。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篇8
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拥有多达十四亿的人口。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已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从未变过且流传至今的那就数孝道了。
孝,乃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而孝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个评价人们道德素养的尺度。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的概念,那么就没有资格使用“人”这个名词来称呼自己,甚至连动物都不如。羊羔尚且懂得跪乳之恩,乌鸦也知反哺之情。那么作为灵长类的我们又该当如何呢?
古时候《二十四孝》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详,故事中的人物也都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然而,又过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到了这个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向他们那样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在这个现实主义的物质社会,很多人也都变的现实。一味追求自己的地位、赚取自己的薪水、寻求自己的恋人,那么又有谁能够真正想到过自己的父母呢?很多人以为能给自己的父母足够的零花钱,让他们住豪宅就是尽孝了,且不知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于是“空巢老人”就应时而生。而那些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关爱,能够儿孙绕膝,享受一家人美满的快乐。然而,这些正是那些做子女的所不能给的。因为他们要工作、要赚钱、要追求地位。然而我们反过来想一下,自己的父母都已年迈,这些做子女的又能尽孝几年呢?且不知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恳请那些正忙于工作的子女们好好反思一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尽孝。哪怕是陪父母逛下街、看场电影、聊聊天~这些看起来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却恰恰是父母最需要的。这平凡的一件事就能让他们高兴好几天。如此看来,尽孝又何尝不是一件简单而有趣的事情呢?
所以了解自己的父母,认清父母的需要,让父母快乐,让自己问心无愧才是你当前最应做的。现如今,我们不仅要知道“百善孝为先”,更要做到“百忙孝为先”。把手头的工作放一放,多陪陪父母,这样才能真正履行好一个做子女的职责,才能真正把“孝”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