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有效的事迹材料可以凸显弘扬正气,引导良好风气的效力,大家在准备事迹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内容完整,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平凡人事迹材料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平凡人事迹材料篇1
2020年,一场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随着疫情在全国各地快速扩散,市华丰家电有限公司党员志愿者张颖同志逆行而上,冲锋在前,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彰显了党员本色,为抗疫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已的一份力量。当得知社区防疫工作压力较大,人员不足,正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时,她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并立即投入到五龙街道公园社区社区疫情防控执勤工作中。从2月8日起志愿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她每天都提前上岗,履职尽责。
张颖总是和颜悦色、耐心劝导居民,连续几天的工作,使她嘴唇干裂,嗓子嘶哑。但她总是说:“我们应该站好自己的岗,担好自己的责!”遇到一些居民拿的东西太多,她会主动上去帮助。对于年纪大、行动不方便的居民,她会帮助买菜,劝说居民少出门。当看到有居民口罩带的不合格,总是不忘嘱咐两句。每天值班,她都坚守户外,耐心引导居民,解答问题,并认真检查出入证、查验扫码情况。
她经常在值勤结束后,主动去查找小区封闭口是否出现漏洞,当发现小区封口处的铁丝网被人为破坏时,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减少隐患。
她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期的使命与担当,坚信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张颖说:能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成为一名志愿者,感到无比自豪!
平凡人事迹材料篇2
“40床患者呼吸微弱……”
晚7时许,武汉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护理组长高锐(上图。资料照片)正在查看患者情况准备交班,突然发现有一名患者呼吸微弱、口唇发紫,立即通过对讲机呼叫值班医生。
“紧急加推一组呼吸兴奋剂!”
收到医嘱,高锐抓紧配药准备静脉注射。不一会儿,高锐已忙得汗流浃背,护目镜里有雾气,透视效果较差。戴着3层手套,看不清,能不能一针扎准?
高锐迟疑了几秒后,坚定了信心,完全按照“微光输液”考核标准进行“实战操作”,一针到位!随着呼吸兴奋剂缓缓推进静脉血管,患者的呼吸缓慢提速。随后,高锐又挤压患者胸廓10多分钟,患者才恢复了自主呼吸。
高锐在急诊医学科工作了10多年。2019年她参加联保部队护理技能大比武,勇夺3项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救护冠军”!“只有平时技能练得过硬,遇到特殊情况才不慌神儿!”这正是高锐请战参加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底气所在。
入驻火神山医院没几天,感染七科一病区39床就收治了一名危重症患者,心率快、血压低、血氧饱和度低,经过医生用药、加强镇静补液等措施,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有了改善。高锐刚接班,就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急促、口唇发紫,心电监护仪上出现室颤波形。高锐一边呼叫:“快拿抱球准备通气”,一边准备除颤。高锐熟练地开机、定位、选择除颤模式……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几秒钟后,监护仪上显示出了正常心率。
病区曾收治了一名85岁高龄的女性患者。她不便自行吞食,也不愿选择留置胃管。为了让患者尽快服用降温药,高锐将药片碾碎溶解,小心翼翼地抽入注射器管内,一边安慰患者一边给患者喂药。如果病人咳嗽喷出飞沫,高锐极易被感染。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高锐成功化解了这一难题。1小时后患者的体温降到了38.5度,心率渐渐正常了,血氧饱和度也升高了。
病区遇到重症、危重症患者或是情绪波动大的患者,高锐总是冲锋在前。这名“救护冠军”,在战疫实战中频频显身手。
平凡人事迹材料篇3
2月4日,清晨7点的迓驾镇坝德村防控检查点内,由县工业和商务局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某和他9名同事组成的疫情防控先锋队带着红袖标已经忙碌开来。这一上午,有邻村秀山县雅江镇美其村的村民来这里加灌煤气,他们要对过往村民测量体温,并逐一登记,还指定他们在检查点旁等候,由一名师傅将加灌好的煤气瓶送到他们手上。摆在检查点内的登记本上,详细记录着每一位村民的出发地、目的地、来往事由和联系电话。
某还兼任村脱贫攻坚指挥长,老家在某荆州。自2018年3月驻村以来,一直没有回过老家。家里现有爷爷、奶奶及爸爸,疫情发生以来,他每天担心及牵挂着家人。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坚守在坝德村,每天只能在手机上默默关注着老家的疫情变化情况。问起他现在最担心的是什么?某却目光坚定的说:“作为一名党员,在疫情面前,应该冲在前做表率,我们不能忘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在疫情防控一线,像某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松桃县委、县政府迅速行动,组织全县由脱贫攻坚队变身的494个疫情防控先锋队,每天凌晨6:30便出现在街道、社区、村民组等疫情防控一线开展工作。面对疫情,向疫情“亮旗”“宣战”,让党旗在阵地飘扬起来。
平凡人事迹材料篇4
“国家之使命,不容辜负,我等你回来!”1月27日,正月初三,妻子白钰的这条微信朋友圈,让刚到武汉的邢正涛格外暖心。“定不负使命不负卿。”邢正涛说,“在这一刻,大家与小家,紧紧连在了一起。”
同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1988年出生的邢正涛与1992年出生的白钰,因医结缘,因疫暂别。
“正月初二得知要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大家都报了名,穿上这身白衣,就意味着使命与担当。”邢正涛说,“我爱人也报了名,但最后不在名单上,她为此还闹了脾气。”在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北京医疗队136名队员中,男性护士只有16人,邢正涛正是其中之一。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是邢正涛新的战斗岗位。“医疗队分成11个组,每4小时一班。”邢正涛说,“大家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穿好防护服,整理需要带进隔离病房的各种必需品。”
“正常的治疗和生活护理要胆大,敢于向前;病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情况要心细,随时掌握。”邢正涛说,住进隔离病房的患者,经常会产生焦虑情绪,进行心理治疗同样非常重要,“比如通过聊天,给他们加油鼓劲,或者给他们比划加油手势,但都要因人而异,注意时机、方式,尽量不刻意。”
“一定要做好防护,千万别大意。”每天,身在北京的白钰都会叮嘱丈夫,“他刚到武汉的时候,我担心得很,整夜睡不着,后来看到各种防护措施都做到了位,便放心多了。”
“战胜疫情,挽救生命”,这是夫妻二人共同的心愿,也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邢正涛出征武汉后,白钰轮岗到医院急诊大厅分诊台工作。测体温、量血压、了解病情、辅助分诊……丈夫邢正涛也是千叮万嘱,“急诊病人接触的第一位医护人员就是你,一定要做好防护。”
互相打气,共同抗疫。第一次进隔离病房前,邢正涛特意请同事将妻子与他的名字并排写在了防护服上,同时写上了大大的“我爱你”三个字。“这是我们最浪漫的战地情书。”邢正涛说,夫妻俩虽身处两地,但一直并肩战斗。
每当坐上班车,不论前往隔离病房,还是返回驻地,短短10分钟的车程,第一次来武汉的邢正涛,总是对着窗外看个不停。“我觉得武汉真的很美。”他说,“等胜利了,我一定带着白钰来看樱花,吃热干面。”
虽然因疫暂别,但白钰与丈夫心意相通,“等疫情散去,我们一起去武汉。”
平凡人事迹材料篇5
2月10日下午,某省惠东县白盆珠镇八旬老党员某回乡捐款助力疫情防控的事迹,令在场人员感动不已。“可敬、可佩、可嘉、可赞。”当地干群由衷地说,这位老党员的义举使得当地干群士气大振。
当日下午,某在家人陪同下,从居住地平山街道赶到白盆珠镇横江村监测设卡点,看望防控一线工作人员,他说:“大家一直坚守岗位、奋战一线,守护群众的安全和健康,我代表老同志表示敬意和感谢。”随后,某到横江村委,在简短问候后,掏出8000元现金,托村“两委会”捐赠给白盆珠镇政府。
“大家都很辛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就不坐了,不耽搁大家工作,等抗击疫情胜利后,我再回来看看。”某说,自己是一名老党员,只想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抗击疫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你出一点,我出一点,大家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据了解,某捐赠的8000元是自己的退休金,他说,疫情发生后,自己就想着要捐点款,但由于这段时间银行暂停营业,自己跑了很多趟银行都没取到钱,今天银行营业,自己取到钱后便马上赶到白盆珠镇,实现了惦记着好几天的愿望。
据了解,某是该镇横江村大窑村小组老党员(党龄57年),今年81岁,系惠东地质矿产局七五六地质大队退休老干部,现居住在平山。疫情发生以来,某多次联系白盆珠镇党委、政府,了解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并表示想为家乡抗击疫情出一份力。此外,某平时非常关心横江村发展,经常与村干部沟通交流,积极为横江村精准扶贫、示范村创建等重要工作建言献策。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