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们人人都应该会写的一种文体,通过读后感我们的写作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完成一篇读后感帮助强化我们对书上情感的领悟,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玩偶屋读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玩偶屋读后感篇1
寒假中读了自己一直想读的一部作品,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娜拉表面上是一个未经世故开凿的青年妇女,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实际上上她性格善良而坚强,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名誉。她因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经瞒着他向人借了一笔债;同时想给垂危的父亲省却烦恼,又冒名签了一个字。就是由于这件合情合理的行为,资产阶级的"不讲理的法律"却逼得她走投无路。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和她同舟共济、承担危局的时刻,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一个虚伪而卑劣的市侩之人。可当敲诈之人寄回借据后,丈夫又假装大度原谅她。这一刻,她终于觉醒过来,认识到自己婚前不过是父亲的玩偶,婚后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从来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于是,她毅然决然抛弃丈夫和孩子,从囚笼似的家庭出走了。
是啊,娜拉走了,离开了那个玩偶一般的家。话剧落幕了,可人们的思索并未停止。娜拉走后又该怎样呢?
无数的人思考着这个问题,讨论过这个问题。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谈了他的想法。“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玩偶屋读后感篇2
看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之后,我觉得女主人公娜拉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性,在如此黑暗的社会中,她虽然没有任何地位,可是她在认清丈夫海尔茂的虚伪的面目后,选择了离开。
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控诉书。《玩偶之家》是易卜生在1879年创作的戏剧,当时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社会矛盾激化,人们在金钱面前的自私自利、虚伪的丑陋面目显露无疑。为了抢夺金钱,不顾友情、亲情、爱情,在他们眼中,金钱就是一切。这些资产者的丑陋行为在海尔茂的身上得到了完整的诠释,娜拉于他来说只是玩具,一件外表美丽,能逗他开心的玩具。当得知娜拉的行为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他立即变了脸色,说娜拉是伪君子········。娜拉所做的都是为了救他,都是因为爱他,可是他全然不领情,不感激就算了,还说娜拉没资格教育孩子······,这一切就像在娜拉心口插了一刀,他居然是这样一个伪君子,自己当了他的玩偶这么久却不知道,对他来说,娜拉只是一个玩偶,别的她什么都不是了,海尔茂忽略了娜拉为这个家付出的一切,照顾孩子等等。或许应该说在当时的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来说,妇女在家的劳动是她们必须做的,只有付出没有得收获。没有资格谈报酬,谈回报。海尔茂也不会在意到她的这些付出,他的意识里也没有对此思考过,男人在外面辛苦工作,妻子就有义务在家劳动,照顾孩子甚至没有理由去要求什么,也没有理由对他的安排说不。
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她对社会的背叛和弃家出走,被誉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娜拉表面上是一个未经世故开凿的青年妇女,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实际上她性格善良而坚强,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名誉。她因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经瞒着他向人借了一笔债;同时想给垂危的父亲省却烦恼,又冒名签了一个字。就是由于这件合情合理的行为,资产阶级的“不讲理的法律”却逼得她走投无路。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和她同舟共济、承担危局的时刻,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一个虚伪而卑劣的市侩。她终于觉醒过来,认识到自己婚前不过是父亲的玩偶,婚后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从来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于是,她毅然决然抛弃丈夫和孩子,从囚笼似的家庭出走了。
我很欣赏娜拉的勇气,妇女应该有权力去选择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完全依赖别人。妇女要想在家庭中取得自己的地位,应该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要有独立的思想,妇女也要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才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
玩偶屋读后感篇3
十九世纪后期在欧洲戏剧舞台上,新女性形象的大辩论的发起者是挪威著名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易卜生是现实主义戏剧大师,以社会问题剧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欧洲现代戏剧之父”。面向社会,面向现实的人生是他的剧作的最大特点。
写于1879年,它通过海尔茂与娜拉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描写了女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终于脱离“玩偶”家庭的自我觉醒的过程,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热情歌颂了妇女的解放。
作品从家庭夫妇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社会矛盾,对娜拉和海尔茂的不同性格,可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作品之中。
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形象。她出身在一个中小资产阶级家庭里,她的父亲并不富裕“钱一到手,不知怎么又从手指缝里漏出去了”。按海尔茂的话说,娜拉的父亲是个“不信宗教,不讲道德,没有责任心”的人,实际上是个比较讲究实际,忙于谋生的人。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娜拉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娜拉受过资产阶级学校的教育,善歌善舞,天真烂漫,容易满足于个人小天地里的幸福生活,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她不同于大资产阶级的妇人、小姐,追求不劳而获的靡烂生活,她不希望过寄生虫的生活,为了补贴家庭费用,她做针织、绣花以及抄写之类的工作;虽然有时“累得不得了”,但她“心里很痛快”。娜拉的这种不厌工作,乐观知足,热爱生活的性格,同她的家庭出身是有密切关系的,她同情社会上的受害者、不幸者。对阮克医生的不幸,娜拉伸出友谊之手,表示深切的同情。
娜拉身上更为可贵的品质,就是倔强,不肯向恶势力屈服。从外表看,人们以为她是个无忧无虑的人,其实这是误会。她对林丹太太说:“你们都以为在这烦恼世界里,我没经过什么烦恼事?”实际不是这样,她也有“烦恼事”,如家庭经济困难,要借钱为丈夫治病,借了钱要想尽办法还债等等,但她从不垂头丧气。还是很积极、乐观。债主柯洛克斯太利用她的借据上的假签字,对她进行威胁、恐吓,她没有丝毫软弱的表现。为了救丈夫的命去借债,债主威逼她,她仍然不把事情告诉丈夫,自己坚定地准备承担一切责任,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甚至决定自杀,所有这些都是娜拉倔强性格的表现。娜拉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是她最终同海尔茂决裂,脱离“玩偶家庭”的性格基础。如果是一个软弱的女人,即使认识了丈夫的恶劣品质,要采取与丈夫断绝关系的行动,往往也是不可能的。
娜拉毅然决然地同海尔茂决裂,更主要的是有她的思想基础。现实生活教育了她,使她不仅认清了海尔茂的丑恶灵魂,()而且也认识了现实社会的不合理。娜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道德、宗教、法律等问题的看法,跟一般资产阶级庸人如海尔茂之流的见解是不相同的。“醒悟”后的娜拉,对资本主义社会持敌视态度。当海尔茂说她“你不了解咱们的社会”时,她激昂地回答说:“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我知道大多数人赞成你的话,并且书本里也这么说。可是从今以后我不能相信大多数人的话,也不能一味相信书本里的话。”对于麻痹人民的精神鸦 片——宗教,娜拉更不会把它放在眼里,她宣称:“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娜拉深受其害,更是深恶痛绝。“国家的法律跟我心里想的不一样我不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娜拉的言语显示了她是一个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她同海尔茂决裂的行动是她用民主思想进行反抗的必然结果,尽管娜拉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作者通过塑造娜拉这一鲜明的妇女形象,表达了中小资产阶级妇女要求自由独立,维护人格尊严等思想愿望,并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表现了某种程度的怀疑、否定和批判。
易卜生通过海尔茂这个反面形象,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婚姻、家庭的虚伪,以及伦理道德和法律宗教的不合理性,揭露了资产阶级的丑恶。在他的一剧中有一句名言:“道德衬衣有一股霉味——好像死人穿的寿衣。”
妇女向来是受压迫的,在封建社会里,她们是丈夫的奴隶,受尽种种虐待,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妇女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她们做为丈夫玩乐消遣的工具,仍然没有自由独立的人格。妇女反对做玩偶,要求做个自由独立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个极其平常也极其严肃的社会问题。飘然而去,也只是要“救出自己”。
的深刻意义远远超出了对海尔茂这样个别资产阶级庸人的揭露和批判,它使资本主义社会的辩护士们大为惊悚。他们认为娜拉出走是大逆不道,并对易卜生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他们辱骂易卜生破坏了欧洲“善良的家庭秩序”,是一个败坏道德的作家,并要求禁演。在此情况下,易卜生愤笔疾书写出了另一社会问题剧,通过阿尔文太太沦为旧礼教、旧观念牺牲的过程,有力地驳斥了资产阶级社会对他的无耻诽谤。因而,从这里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易卜生的社会效果是多么的强大,他在剧中所提出的社会问题又是多么的尖锐和深刻。
娜拉的出走,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但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她的这一行动又是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由于阶级、社会、环境的局限,易卜生不能,也不可能为他们思索的人生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为妇女的彻底解放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由于挪威社会生活的不发展,丑陋的小资产阶级的现实显示给他应当避免什么,但是不能够显示应该往哪里走去”。所以娜拉虽然离开了海尔茂的“玩偶之家”,但是却逃脱不出那个制造“玩偶之家”的、不自由的、黑暗的社会。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但是,易卜生在展现生活和揭示人物命运的过程中,能够以发自内心的力量,把他所思索的人生问题深深地打入观众或读者的心里,让人们在回味中咀嚼其中的含义,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
玩偶屋读后感篇4
中国曹雪芹,鲁迅,英国莎士比亚,德国歌德,法国巴尔扎克,俄国托尔斯泰……在挪威的文学史上,人们第一个会想起的是易卜生。提起易卜生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他的《玩偶之家》。
娜拉在我看来一定是水瓶座的,猜测而已。她深爱她的丈夫,并为他生了三个孩子,但终于通过借钱这件事她看清了她丈夫的伪善。而在那之前,她一直以为她的丈夫是用全部生命在爱她的。
这部作品成功并不是因为反映了什么所谓的社会问题,而是因为真实。
这种女生我遇见过,而且不止一次。真的如易先生刻画的一模一样。他描摹的只是客观世界的一个典型的存在。那是一种优秀的女人,可是她对那种伪君子就是情有独终,这就是现实,改变现实不是没有办法,但那有多么难只有试过才知道。
我想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莫过于改变一个人了。当然,用欺骗的手法会容易些,这就是君子为什么总要输给伪君子的原因。翻开历史瞧瞧,这是一个由伪君子主宰的世界,千万不要以为我在胡说,我只是以史为鉴而已。这也难怪那些女生为什么认为伪君子优秀了,他们本来就是成功者嘛!
其实识别伪君子很简单的,我真是不明白。不过恋爱真的可以让人变得超级笨,这个我是体验过的。
不过当代社会好象越来越注重知识了,在中国高学历还是不算太难拿到。但是想要成功,这种事在科技进步的今天,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执行创造力恐怕是不行了,这种事别人是教不会的。感谢这个相对公平的社会!
舒伯特有句名言“给我笔和纸吧,我好可以继续创作”这位歌剧之王可真够穷的。不过今天的歌剧之王们恐怕不会了。只要你有真的才学,只要你有真的执着,国家会给你机会赚钱的。不要再找原因啦,不管你自认为是天才,还是伟人。justdowhatyouwanttodo!作出点儿事情来给大家看吧!人生是个大舞台,属于君子统宰的时代已经来了。
玩偶屋读后感篇5
鲁迅先生说,娜拉出走后,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玩偶之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娜拉和海尔茂是一对夫妻。一次海尔茂病危,为了挽救丈夫的性命,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名借得了一笔款项,海尔茂转危为安。几年后,海尔茂升任银行经理,并准备裁退一个职员,没想到这个职员却正好是娜拉从前的借款人。职员以当年伪造签名的事来要挟娜拉,将此事写成信寄给海尔茂。海尔茂看到信后,恼羞成怒,痛斥娜拉让他面临身败名裂的险境。这时,职员却因遇到旧情人而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将借据退还给了海尔茂。正当海尔茂庆幸事情已经过去的时候,娜拉却因看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离家出走。
娜拉是个可爱的女子。她不再按约定俗成的方式去生活,而是开始问:为什么要这样子生活?这是说人反思生计、习俗和信仰,和男权不是故意相对,碰巧的是当时的经济现状是男人的经济地位高,女人几乎无经济独立性,习俗中“当时没有任何事物比婚姻的契约更神圣”反之的,如果一个中国的男人按照约定俗成的样子娶妻生子,突然有一天问自己:这些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我为什么要这样子生活?最后他发现了自己内心的梦想,决定离开家去追寻,也是同理,和女权主义是不是没有直接联系?突出强调男权和女权,矫枉过正,在实际的社会改革的操作中,更有号召力点,可能更好用点。虽然后果也会极端。
娜拉走出她的丈夫家门的那一刻,才是她成长的真正开始。娜拉之所以出走得那么坚决,以至于可以忍得舍弃她深爱的三个孩子的伤痛,是因为现实让她受到了莫大的伤害,同时也给她上了一课,她要做真正的自己,做独立的人而不是供别人消遣的“玩偶”,直到这时她才为自己所受到的委曲而感到伤心后诲,其中有他的父亲给她的,更多的是他的丈夫给她的。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她在经济上的不独立。
在经济依赖于她的父亲中能是作为孩子的她,而不是作为一个成人的她。然而现实却没有给她这个机会,出嫁后,她的丈夫海尔茂成了她的父亲在她的生活中位置的替代者,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经济上。她还是一个孩子,没有一丁点的社会经验,也就是说对社会没有一丁点的认识,还保持着孩子式的纯真和任性,不同的是她更懂事了。所以说她的出走才是她的成长的开始,从此她才真正地进入了成人世界,才走进了真正意义的社会上。我想她出走后首先面临便是经济上独立的问题。按照鲁迅的观点,她出走后结果只有两种,要么变坏,要么回到她的丈夫的身边。对于涉世未深的我来,还没有充分的经历和资本来反驳鲁迅的观点。
也许在经历生活中风风雨雨这后,她会领悟到人心的险恶,社会的种种不测。她的丈夫已经给她上了第一课。而能够很好保护自己并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来也是作为一个社会意义上人应拥有的本领,女人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处于弱势的女人更应该拥有这种本领,因为只有获得经济上独立、靠自己生存,她们才能获得与男人平等的地位和对话的资本。相反,依赖于男人就为将来的悲剧埋下了种子,所以说娜拉的出走是明智的。
玩偶屋读后感篇6
翻看《玩偶之家》这本书后,突然觉得应该为娜拉说点什么。娜拉 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 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 "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以此作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通过债主的要挟,海尔茂收到揭发信,交代剧情发展的关键事件娜拉伪造签名,然后集中刻画他们冲突、 决裂的过程。 海尔茂律师刚谋到银行经理一职,正欲大展鸿图。他的妻子娜拉请他帮助老同学林丹太太找份工作, 于是海尔茂解雇了手下的小职员柯洛克斯泰,准备让林丹太 太接替空出的位置。娜拉前些年为给丈夫治病而借债,无意中犯了伪造字据罪,柯洛克斯泰拿着字据要挟娜拉。 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后勃然大怒,骂 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毁了。待柯洛克斯泰被林丹太太说动,退回字据时,海尔茂快活地叫道:"娜拉,我没事了, 我饶恕你了。"但娜拉却不饶恕他,因为她已看清,丈夫关心的只是他的地位和名誉,所谓"爱"、"关心",只是拿她当玩偶。于是她断然出走了。剧本的第三幕写娜拉一条条阐述分手的理由,也是一点点揭露海尔茂的大男子主义的虚伪嘴脸。在丈夫要她像小鸟一样顺从他时。娜拉从来没有像一个人一样生活。抛开一切的束缚,她发出了心底最急切的呐喊:"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她为自己争取了自由;当他们接受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时,她绝望的看到了海尔茂的虚伪,"我满心以为你说了那句话之后,还一定会挺身而出把全部的责任担在自己的肩上。对大家说;事情是我干的——你以为我会让你替我担当罪名吗?不会当然不会——我已准备自杀。"多么激愤的语言,她渴望得到海尔茂真正的庇护,可惜不是,得到的是虚伪和责骂。
太痛恨海尔茂像变色龙般的千变万化,他对娜拉的爱就会随心所欲,全然没有尊重与帮助。他把娜拉只是当做自己的玩偶,而不是一个人,其实他与娜拉相比他才是真正的"弱者",他没有担当的勇气,他不敢为自己心爱的人而"耽误"前程,他是一个被栓了鼻环而全然不知的懦夫。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蛇保姆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