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对我们的好处不言而喻,读后感也是常见的一种文体,完成一篇读后感帮助强化我们对名著人物的认识,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读书800读后感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书800读后感篇1
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典籍不计其数,他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论语》就是对人们影响最深的书籍之一。
学习《论语》内容,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每一位华夏子孙的本分。本学期我们的教材中就列出了《论语》十句经典,让我感慨最深的就是这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一句是孔圣人在河流边感叹的,他告诫我们:时间就像河水一样不停的流逝,要珍惜宝贵的时间。是啊!时间飞速流逝,一去不复返。有一句名言:请珍惜时间吧!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只有抓住了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我们才会实现人生的价值,让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延长,出彩。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崇拜“游戏英雄”,整天抑郁不振,导致学业荒废,这是非常可惜的。如此美妙的花样年华,却被白白浪费在虚拟的游戏中,被白白浪费在浑浑噩噩中。年轻时代,时间不能太随性去支配,要让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过得踏踏实实。
我国现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确实惜时如命,他把别人喝咖啡、谈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鲁迅以各种形式来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和工作。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惜时如命的精神,鲁迅在他56岁的生命旅途中,广泛涉及自然、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纵观古今,没有哪一位对国家,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伟人不是珍惜时间,忘我勤奋的楷模。时下,不少中学生缺乏的就是时间观念,他们没有人生理想,学习态度不端正,一上课就萎靡不振,无心听讲。基本的学习时间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用业余时间让自己有所作为。长此以往,岂不是毁了自己的一生。
年轻的朋友们,为了自己光明的未来,为了自己充实的人生,让我们携手,一起珍惜时间,一道务实奋进。来展现自己靓丽的青春,实现自己成功的人生。
读书800读后感篇2
每个人心目中的好书是不—样的,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有意义的好书。假期中,我读完了《水浒传》这本书。水浒传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光耀飞离土窟间,天罡地煞降人寰。说时豪气侵肌冷,讲处英风透胆寒。梁山泊上的一百零八位头领,人人都是好汉,个个尽是英雄。那歃血为盟的情义,一醉方休的气概,真是让人好生佩服。
?水浒传》是一本小说体裁的书籍,为施耐庵所写。它原是民间无名作者同文人作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其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他是—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水浒》这一本书,浸透了世界上所有的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间全部的英雄气概。及时雨宋江、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他们有的粗俗豪放、暴躁固执,有的义气深重、性情耿直,有的聪明伶俐、足智多谋,有的仗义疏财、公正忠义……总而言之,只要是在梁山上的,那就个个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真英雄、真好汉。
如果说《水浒》里值得学习的东西,那可太多了。机智勇敢、知错能改、忠心耿耿、仗义疏财……总之,《水浒传》是一本很好的书,希望大家有机会都读一读。
读书800读后感篇3
今天我读了《莫泊桑短篇小说》这本书。作者自然不用我多说,他就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有着“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这本说收录了他三十篇著名的小说,在那么多篇小说中,我最喜欢读的就是《项链》这篇。
这篇小说主要讲了:受到教育部长邀请的骆塞尔先生和她的太太在舞会开始前向他们朋友弗兰斯基太太借了一条十分美丽的宝石项链,在舞会上,美丽的骆塞尔引来很多人注目,可是舞会结束后,她却发现自己竟把借来的宝石项链弄丢了。最后他们终于买到了一条相似的项链还给朋友,自己却过上了真正穷困潦倒的生活——每日忙碌,不停的还债和利息。十年后,他们才还清债务。一天在大街上,骆塞尔太太遇见了当年借她项链的朋友,当她带着快乐而自负的微笑将整件事全部告诉她时,她的朋友惊讶而感动的告诉她,原来的那条是假的,只值五百法郎!读了这个这个故事我觉得骆塞尔太太过于虚伪,她为了让人们不嘲笑她,觉得她高贵,结果使她和丈夫过上了十年穷困的生活,如果她当时打扮的朴素一些,不在乎在那些外表的东西,可能她后面的十年生活会更加丰富幸福。但是我又觉得骆塞尔太太又很诚实,她发现项链没了。不是马上逃走,也不是买一条假的还回去,而不顾倾家荡产买了一条真的,她的这种精神也令我们敬佩,值得学习。
这本小说内容丰富,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事件,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形形色色的人物的人物形象都得到莫泊桑的精细雕琢,可以说,他的小说是一副19世纪后半叶法国的社会风俗画,是整个社会的精致缩影,它会让你了解法国,了解它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明白很多道理。
读书800读后感篇4
寒假里,妈妈给我买了许多书,有《居里夫人传》、《青鸟》、《爱上读书的妖怪》、《海底两万里》……其中我比较喜欢的是《爱上读书的妖怪》。
?比较爱读书的妖怪》这本书讲的是:有一个叫柜子精的妖怪,它原本有许多钱,但是它的钱被一个吝啬老头全拿完了。柜子精需要钱的味道才能睡得着,如果没有钱的味道,它就整夜无法闭眼。于是,它和另外两个比较好的朋友开始了“偷钱之旅”。它们先去偷了吝啬老头儿邻居的钱,又去偷了公园里游人的钱包。比较后,它们满意地在树洞下休息。可是,好景不长,吝啬老头邻居家养了一条狗,那条狗一直在树洞边转来转去,它们被吓得半死。于是柜子精对好朋友说:“我想我们要搬家了,我也想像人类那样有所房子住,你们说好不好?”两个朋友一起回答:“好”。
于是,它们找到了一块空地,准备像人类一样盖房子,装修,然后住进去。可就在它们准备盖房子的时候,一位学者也看上了这块地,大家僵持不下,决定公平竞争,这块地将归胜出者。比什么呢?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竟然比接古诗。学者先出题:“人不通古今,下一句是什么?”柜子精们想半天都想不出来,大家去了图书馆找答案。“原来答案是: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柜子精们感叹自己没有学问,它们只好认输了。
自此之后,它们觉得书本的味道比钱的味道还好闻,就爱上了读书。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人不要贪财,要多读书,多读书才能长知识。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读书800读后感篇5
近日,重读弗朗西斯?培根的《论读书》,深感受益,特写读后感一篇,与大家分享。
第一次读《论读书》是在中学的一堂语文课上,因当时年龄尚小且阅历较少,心中虽产生过点点触动,但并未产生太大的波澜。今又重读,感慨万千,悔当时“只读书不求甚解”,枉费了太多的读书时间。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文章开宗明义指出了读书的及读书的作用。我们日常为了打发时间,填补心灵的空虚常会上网、聊天、游戏、看电视、听音乐、观碟、逛街、打麻将等等,但回头想想,并没有给我们留下长久的益处或产生持久的作用。培根一语拨开云雾,告诫我们唯有读书可以。
诗、词、歌、赋,书、表、策、论,经、史、子、集等等,好书可谓丰富,独处幽居之时,会读书者可陶冶情操;高谈阔论之时,善用书者可舌战群儒;处世判事之际,好学深思者可统筹策划。当然,做到持经达变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只有量变转化成质变时,才会享受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快乐。
既然读书可使我们获益,那么我们又如何在信息丰富、鱼龙混杂的现代社会中,把握住有限的时间读点好书呢?我们亦可以用“怡情、傅彩、长才”作为标尺,不足以怡情、傅彩、长才的书,我们便可大体涉猎,浅尝辄止。对于可怡情、傅彩、长才的经典之作,我们则须全读并咀嚼消化,读时还须全神贯注,推敲细思,孜孜不倦。
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懂得事务因果的人是幸运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处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学识方能办到。
读书太慢的人驰惰,为装潢而读书是欺人,完全按照书本做事就是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经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学问虽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于浅泛,必须依靠经验才能扎下根基。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聊的。但也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应限于不太重要的议论和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
因此,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须很狡黠,才能掩人耳目。如果一个懒于动笔,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要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能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背,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道理,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的人,他可以研习而上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细琐的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案例。如此等等。这种心灵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改善。
读书800读后感篇6
每当我想起稻草人,我的心就湿润润的,《稻草人》讲的是主人公稻草人在一天夜里看见了许许多多的悲剧:老奶奶辛苦种出的麦子被虫子吃了,这可是她一年的指望啊!一个渔妇的孩子咳嗽得很厉害,却没钱看病,一条鱼儿被捕到了,等待它的只有死亡。稻草人没有心却很善良,他恨不得自已长出两条腿来帮助他们,可是他势单力薄,只能摇着扇子在田野里哭泣。
我深深感动了,好像听见了稻草人急切的呼唤声,紧接着是稻草人的哭泣声,最后是稻草人的晕倒声。我的心揪了起来阵阵疼痛,那时候人们社会多么黑暗多么可怜啊,吃不饱穿不暖,有的因为没有钱还被活活地逼死,太可怕了!那个男孩红通通瘦巴巴的小脸到现在还浮现在我的眼前,“妈妈,给我一点水喝吧,我好难受啊。”这句话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
这时我想到了很多:我和他同样都是男孩却有着不同的生活,他生病了想喝一口水这小小的愿望都不能实现,而我每天吃大鱼大肉却不满足。他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世界里痛苦着,而我生活在如花似锦的世界里幸福着。我多么希望把他们接过来呀,让他们和我一样得到温暖得到爱,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能做的就是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今天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呀,它是许许多多的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呀。我要向稻草人学习做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懂得去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帮助别人,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吧!
读书800读后感篇7
据统计,《红楼梦》中先后出场的人有七百多人,这些人人物性格鲜明。年轻时读这本书,总觉得里面全是一些既美丽又有才能的女子,于是想方设法去模仿,随着年岁的增长,看尽了人世间的冷暖,才猛然发现,最应该学习的那个人竟然是刘姥姥。
刘姥姥是一个寡居多年的女人,因为女婿狗儿的一双儿女没有人照管,于是接刘姥姥和他们一起居住。这一年秋末初冬,天气冷了起来,狗儿因为一家人的冬衣没有着落,眼看就要揭不开锅了,在家里骂骂咧咧,刘氏也不敢说话。刘姥姥劝狗儿去京城找曾经连过亲的王夫人,狗儿心动,但觉得这样做丢脸,于是刘姥姥带着外孙子板儿决定到贾府走一遭。刘姥姥找到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由她带着见到了王夫人的侄女王熙凤。王熙凤出于面子接待了她,并把准备给丫头做冬衣的二十两银子给了她。
投之以琼瑶,报之以木瓜。对于那点银子,王熙凤或许早就忘记了,因为当时正值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候。第二年秋天,刘姥姥背着两袋瓜果和一些野菜来了,说是家里采下的第一波送给府里的奶奶太太姑娘尝尝鲜,东西管不了几个钱,但难得的是那一份千里送鹅毛的情谊,王熙凤被感动了,于是主动留祖孙俩住一宿,刘姥姥的角色发生了360度的转变,由一个打秋风的穷亲戚一跃变成府上的座上客。在贾府,王熙凤给她把菊花插满头,鸳鸯让吃饭的时候出丑。当她的那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一出口,引得贾府上上下下笑得前仰后合。她在贾母的陪伴下游览了大观园,见到了她从来没有见到的,尝到了想都想不到的用几只鸡才做出来的茄子。后来在她离开,王夫人给了她100两银子,王熙凤给她八两银子,东西堆满了大半炕。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大观园所见到的一切淡化成美丽的风景,刘姥姥考虑着王夫人的建议,用这些钱置上几亩地,做个小生意,一家人的日子很快就会好起来。在以后的几年里,刘姥姥一直没有忘记恩人的情谊。当听到贾府落难的消息,刘姥姥丢下家里的一切,托关系找人想尽办法见到了被关在狱神庙的王熙凤,又带着孙子跋山涉水散尽家财和贾芸小红救出了被王熙凤的哥哥王仁卖为雏妓的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在营救巧姐的人中,最有实力,最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应该是李纨。她在贾家的收入是多少呢,从第四十五回王熙凤的话中可以得知:亏你是个大嫂子呢!把姑娘们原交给你带着念书学规矩针线的,他们不好,你要劝。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老太太,太太罢了,原是老封君。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这些银子相当于知县十年,一等镇国将军一年的收入(知县一年四十五两,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曹家遭到劫难,皇帝以孝治天下,所以李纨和贾兰没有受到影响,仍旧住在大观园的稻香村。在曹雪芹的后八十回里,刘姥姥和贾芸小红曾经去找过李纨和贾兰,巧姐是李纨的亲侄女,贾兰的堂妹,这母女俩竟然见死不救,为了早些打发贾芸他们离开,贾兰说没有现银拿了几张银票给他们,结果发现这些都是死票,无法兑取。刘姥姥和巧姐仅仅是因为曾经受到过凤姐的帮助,她在贾府得到的那点银子和李纨的收入比起来可谓小巫见大巫,在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的关头,她远离贾府,完全可以视而不见,然而她不仅没有那样做,而是不顾个人安危解救巧姐,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怀?那个为了钱把外甥女送进妓院的王仁,每天和巧姐朝夕相处的贾兰他们的所作所为禽兽不如。
在刘姥姥的身上,还有许多让人学习的地方。
分析透彻,不打无准备之仗。在狗儿家居住的日子,刘姥姥没有像女婿一样因为家里用度没有着落发火撒气,也没有像现如今的很多丈母娘一味地数落女婿,她为女婿出主意,想办法。她清楚狗儿的祖父曾经和金陵王连过宗,可以攀得上一些关系,人家拔一根汗毛比他们的腰还要粗。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因为掌握了这些有用的信息,所以一切充满了希望。
刘姥姥遇事态度积极,看问题充满正能量。她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已经七十四岁,按说已经过了拼搏的年纪,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还在不在,可是她却人老心不老。她说: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还说: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刘姥姥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这种精神着实可佳。有一些人做事情总是找借口,明明没有多大年龄却说自己老了。有一些人做事情总是瞻前顾后,不是怕做不好,就是怕别人说,于是计划了很久的事常常一拖再拖。试想刘姥姥如果没有第一次的迈出,哪里有两次进府那丰厚的回报。二十两银子是一个农户一年的费用,那么一百零八两和那些送的东西折成的银子将是多少年的费用呢?
刘姥姥大气,有长远的眼光。刘姥姥第一次在周瑞家的带领下见到王熙凤,得到二十两银子,拿了一两给周瑞家的,(周瑞家的没有要)这一两银子应该够置一家人的冬衣和过年所需了吧?如果她吝啬钱,周瑞家的会第二次再引她进荣府?刘姥姥深知贾母是何等优秀的领导者,什么样的世面没有见过,她做事不是扭捏地从穿着打扮来刻意讨好贾母,而是说一些吉祥的故事,通过说笑来让贾母高兴。明知道王熙凤和鸳鸯有意让她出丑,但是她却很乐意地去配合。事后鸳鸯给她赔礼道歉她说: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可恼的......我心里要恼,就不说了。贾母第一次这么开心,游了大半个园子(因为贾母每次游览大观园只走一两个地方),贾府上下无不被她逗乐。
刘姥姥知恩图报,不畏艰难的精神将激励我前行。
读书800读后感篇8
提到中国的现代爱国诗人,我会第一个想到艾青以及那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我爱这片土地》,这首诗的后两句每次都能使我为之深受震撼,这首诗也成了他不朽的名篇。
但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艾青的了解不是很多,仅限于这些。当我阅读他的第一首诗《透明的夜》时,我并不是很喜欢他的诗,甚至有一些反感他的诗风——我喜欢昂扬向上的诗风。我甚至想过弃书,但是迫于某种压力,我还是读了。在往下读的过程中,我的态度渐渐发生了改变。
第一个改观出现在《我的父亲》那一篇。作者情感地表达非常自然,刻画的父亲的这一形象非常鲜明。我仿佛看见了他的父亲,那个温和忠厚却又平凡庸碌,进步却又固步自封的地主。紧接着是和《他死在第二次》,我不禁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也慢慢能欣赏起作者忧郁的诗绪。这种忧郁浸透了诗人的灵魂,是构成他是个艺术特性的要素之一。在这种忧郁里,诗人对祖国人民深沉的爱才更深刻的表现出来。
他的诗大部分创作在建国之前,那时战乱频发,民不聊生。这就让我不禁想到了现在的我们,作者在当时战乱的年代,拿起了笔,激励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为神圣的国土而英勇斗争。而如今战乱年代已离我们远去,身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可能思考一些远大的问题太过于遥远,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这最美好的年华里,努力奋斗,不辜负自己,拼尽全力,尽可能的为实现自己的梦想,然后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报效祖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