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范文网 >事迹材料

茶馆400读后感参考6篇

学会写好读后感让阅读变得更有意义,有价值的读后感是要结合名著的相关的情节的,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茶馆400读后感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茶馆400读后感参考6篇

茶馆400读后感篇1

这是一部话剧作品,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最高成就。老舍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笔下的茶馆更是如此。

小小的茶馆中,我们看到了茶馆掌柜王利发青、壮、老、三个年龄阶段的生活;看到了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看到了社会的更替也看到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对立。不管是面对清朝的灭亡前那些封建制度的压迫,还是民国初年社会的动荡不安,还有解放初期的内战,精明世故的王利发为了生存,不断对茶馆进行改量,但面对社会如此局面,如此精明,他还是被逼无奈,最终选择了自杀。我们常发现,无论是《骆驼祥子》,还是这本《茶馆》,老舍笔下的人物最后结局总是悲惨的。而那却暗示了那个时代的悲剧。

书中的常四爷也令人敬佩。他是满族旗人,在清朝时有份“铁杆儿庄稼”,不用干活就有钱拿。后来清国灭亡了,常四爷并没有像他的好朋友松二爷一样挨饿,而是自己去种菜卖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难低头。他就像黑暗世界里的微小光芒,孤独却有毅力的闪烁。也许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微小光芒,才能把黑暗的世界照亮。也许我们需要这样更多正义的人,才能把黑暗腐败的社会带向光明。

这部作品对底层社会人民的生活的描写让我十分感触。社会高层的争斗,变革,影响最大的还是底层人民。馆中的纸条“莫谈国事”,爱国的旗人常四爷和一心要实业救国的松二爷,最后却都被事实击败。鲜明刻画了百姓们为国分忧却无能为力的悲烈事实。

历史代表着过往,现在的我们无法亲身体验到那段已经过往的历史,正是有了这样一部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保留历史,重现历史,让我们担当起时代的使命,为了悲惨的历史不再重现而努力。

茶馆400读后感篇2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一部不朽的传奇。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老舍把这些人物集中在茶馆这个微缩社会中,让他们各自上演不同的人生故事,用小人生来写大社会,同时以茶馆的兴衰来透视旧中国的衰败。

?茶馆》一剧具有极强的社会批判精神,反映了生活在黑暗社会中小人物的命运是多么悲惨,道出了劳苦百姓对生活的憎恨与不满。可以说,老舍笔下的三幕戏葬送了三个时代,这三幕戏共占了五十年的时间。这五十年中出了多少多少大变动,可是剧中只通过一个茶馆和一些下茶馆的小人物来反映,并没正面叙述那些大事。这就是说,用这些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这些混杂着汗与泪,歌与笑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级阶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这样的戏剧构思纵横开阖,既是大气魄大手笔,又不乏细微之处的生动描写,是老舍先生的独创,带给了大家这样耳目一新的故事。因此曹禺先生说,《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一锅老汤、一壶酽茶,一幕震撼人心的人间悲喜剧在百年老店“裕泰大茶馆”里上演,演绎着老舍先生蘸着沧桑写出的旧时代里黑暗的一页,把一幅沾满了人世坎坷的老北京历史民俗画卷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留下永恒的记忆。

茶馆400读后感篇3

这部剧运用对京城中裕泰大茶馆里人们的谈话,体现了国家的兴盛衰败。从戊戌变法的失败到解放战争的前夕,时代的变迁让茶馆里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变成了一部历史剧,而这部历史剧的主角当然就是茶馆掌柜王利发了。

王利发是个精明而正直的人,年仅二十岁就出来替早逝的父亲打理生意,他生在一个混乱的、战火连绵的年代,最后因为不能忍受自己经营了几十年的茶馆被人强行霸占而上吊自杀。是啊,用戏中的话说,那是一个人们“一堆一堆给洋人送钞票”的日子,不少的人都当起了汉奸,特别是戏中的两代小人——刘麻子和小刘麻子。

先说刘麻子吧,他见利忘义,干着给人说媒拉线这种不正当的生意,不论双方愿意与否,只要有钱赚他就干,有时甚至还卖人儿女。在第一幕中,他竟然把一位生活贫苦的农民——康六的女儿康顺子以十两银子的价钱卖给了给了一个太监。

而刘麻子的儿子小刘麻子呢?他非但没有“改邪归正”,反而还“发扬光大”,要创办一个专给美国人提供女招待的“花花联合公司”,甚至想方设法霸占了王掌柜的裕泰茶馆,把它改成了一个“取得大量情报,捉拿共产党”的地方。

现如今,像这样见利忘义的人还在少数吗?有些奸商,为了谋求暴利,用偷工减料制成的东西来蒙骗消费者,甚至不惜搭上消费者的性命!

不过现在,随着人们的意识不断增强,理解那些为祖国作贡献的好心人越来越多,这是让人们欣慰的一点。不管怎样,《茶馆》这篇局本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从中读出了一位语言大师的爱国爱民,善解人意。

茶馆400读后感篇4

老舍笔下的《茶馆》以老北京一家名为裕泰的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我们展示了清末戊戌变法之时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风风雨雨及广大人民的生活百态。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旧中国那个动荡不安,黑暗腐败的岁月中人们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感叹乱世中谁都不好过啊!

茶馆掌柜王利发一生规规矩矩,小心地经营着自己的茶馆,他老不忘记改良,不愿落在人家后头,最终却只能在自己待了一生的茶馆里自缢。临死前他对孙女说:“这是我的茶馆,我生在这儿,也死在这儿。”读到这,我不禁喉咙哽咽,生活的大山,压得他最后只能用死这一极端的方式来反抗世道的不公。我在想,一个人该是到多么无奈多么无能为力时,才会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可能就像王利发这般,一辈子勤勤恳恳,一滴一点地努力,不触犯他人,曲意逢迎,却依旧保护不了自己的茶馆,眼睁睁看着茶馆被人抢去却无能为力。

书中像王利发这般的苦命人多之又多。常四爷为人刚强,慷慨施舍他人,清朝灭亡后他能自力更生,更是及时解决王利发的燃眉之急,最后却无奈地发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啊,可谁来爱我呢?”的感慨。秦仲义心胸开阔有抱负,企盼能进行实业救国,经过大半生的打拼,竟留下一句“有钱呐,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做好事。”

茶馆里来自不同阶层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世态人情,习俗时尚,真切自然地写出了那个战灾连年,天灾不断的社会里,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推行新思想新主张,却不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皇权专制,广大民众哪有发言权利。军阀混战时期,政府只知争夺领导权控制权,却不顾人民安危,导致民不聊生人心涣散。在那个昏暗腐败的时代,正直淳朴,自强公正的人得不到应有的东西,卑鄙无耻的统治者及高官却总能仗势欺人为非作歹,世道如此不公,人民群众怨声载道,这样一个视人民群众如草芥的时代必然走向衰亡。

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人民当家做主、和平美好的时代,我更应该珍惜当下,展现新时代青年人朝气蓬勃的精神气,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热血青年。

茶馆400读后感篇5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剧作之一,我读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想。

?茶馆》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末期的北京,那个时期非常混乱,军阀混战、敌寇入侵,裕泰茶馆里却是热热闹闹,那里聚集了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人,掌柜王利发为了适应当时革命的浪潮,不断改良茶馆的经营,把茶馆开了下去,但最终还是被军阀霸占,成了他的歌舞厅,王利发便上吊自尽了。

茶馆本是给人歇脚、喝茶的地方,在《茶馆》中,它被描写成一个缩小的社会,提鸟笼的有钱人、卖蝈蝈的穷人、算命的先生、专横无理的士兵、奸诈狡猾的商人都聚集在这里,人物描写得非常生动,有正直善良的王利发、常四爷,也有奸诈狡猾的刘麻子、吴祥子等,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冲突都体现了旧社会的封建与腐朽,就像常四爷的经典对白:“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呀。”

当时的社会局势动荡,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茶馆里每天都有悲惨的事情发生,这让我体会到,我们能拥有现在美好的生活,非常不容易,裕泰茶馆里的那些人,不正是为这样的生活而奋斗的吗?既然如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幸福时光、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同时也要不停磨练自己,就像裕泰茶馆的改良一样,接受失败、知难而上,这样才会更上一层楼。

这篇剧作也让我体会到了那时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是多么困难,谈国事谈多了就会掉脑袋,他们能坚持下来非常不容易,使我更佩服劳动人民的坚忍不拔,我要向他们学习。

茶馆400读后感篇6

茶馆是老北京随处可见,在那里彼此唠唠家常,谈天说地,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地方了。但谁能想到就是茶馆竟能折射一个大的社会问题。老舍让一个平庸无奇的地方有了更深的意义。

老舍的写作手法与写作角度都是对一无二的。我认为《茶馆》虽一共只有三幕,但令人难忘,一幕一段,小而精,干练、简洁。剧情从清末一直到民国初年,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期。在《茶馆》中我们所能感到的不仅仅是时代的变迁,更是一种历史的变迁。《茶馆》中巧妙地表现出了年代变迁与人物的突出性格。尽管书中的“茶馆人”呆,三教九流不少,但正是这些小人物在文章中起到核心作用。《茶馆》中那些小人物如:茶馆老板王利发,心不坏但胆小的松二爷,爱国情怀高的常四爷。在茶馆中没有几个人是掏心掏肺的人,听听!说得不是客套话,便是奉承话,我不懂,不懂老舍为何塑造这些人物,但不能不说从那些小人物的那些有“人情味”有“良心”的话中能让人感到世态炎凉呀!

在这本剧中“子承父业”,这是一句颇有讽刺意味的安排。剧中一幕幕向前走,那人们的装束也前卫起来了。西装革履,看那些黄皮肤黑眼睛的“西装同胞”们更让我看到中国的境况不容乐观。

从老舍那略带讽刺意味的话语中让人们了解到他的真情实感。读了《茶馆》这个剧本便了解了老舍处于那个年代的真实感觉,总体而论,《茶馆》无论从场景布置,人物性格塑造,语言的精炼程度,都可称之为一部不可不读的作品。《茶馆》可以作为现在许多剧本的榜样,老舍可以成为现在剧作家的楷模。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过中秋节的作文400字参考6篇

作文《梦》400字参考6篇

作文《冬天》400字参考6篇

写考试的作文400字参考6篇

茶馆读后感600字7篇

最喜欢的动物作文400字参考6篇

梦想演讲稿400参考6篇

加入共青团申请书范文400参考6篇

立志的演讲稿400参考6篇

读后感400字西游记读后感400字参考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097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