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范文网 >事迹材料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模板5篇

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一篇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感受,我们可以在读完一些文字后仔细完成一篇读后感,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爱和自由的读后感模板5篇,感谢您的参阅。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模板5篇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篇1

读了《爱与自由》,我有三点体会:

一、不要让家长和教师不由的成了孩子成长的羁绊

孩子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当中,要经过观察、触摸、操作、参与、活动来认识世界。家长和教师在孩子探索未知事物的过程当中,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不能压制、包办、胁迫。比如孩子不细心受了伤,他哭了起来,家长就说:“你要坚强,不能哭。”这是压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长不让孩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是包办。孩子不愿意上各种兴趣班,家长就硬逼着孩子去上各种辅导班,这就是胁迫。

二、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科学地爱孩子

科学地爱孩子,就是让我们的爱能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营养。让孩子体会到我们真正在爱他,如果他会表达,他会由衷的说“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教师,我爱你!”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研究问题,就容易做到科学地爱孩子。在澡堂洗澡时,常见到一些妈妈拿着澡巾给孩子搓背,孩子的肉被搓红,哇哇大哭,可是妈妈仍不停手,还说:“净会闹人!”儿童的皮肤是多么娇嫩,可是妈妈无情的伤害了孩子却浑然不知!我们有些学生作业做到很晚却做不完,这是对学生身体的摧残。

三、让孩子成为自我的主人

让孩子自信、阳光的成长,这样的孩子抗挫折本事强,善于解决问题。这种有独立性的、自主性的孩子将来才会成为人类各行各业中的优秀劳动者。正所谓“人各有志,生财有道。”《范进中举》中的范进之所以最终疯了,就是他没有成为自我的主人,成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最终,我用《爱与自由》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分享:你帮忙了他,但他真正的心里过程是由他自我完成的,而你的帮忙中最重要的是:没有从根本上打扰过他,在关键时刻爱过他,你唤起了他,使他找到了内在的感觉,帮忙他让他自我建立了清晰准确的概念。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篇2

小巫的每一本书都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风潮,她的观点成为妈妈们嘴里的新词,改变了一代人的观念,使一代人受益。上次在博客上和大家分享了她在关于母乳喂养的第一本书《让孩子做主》,我吃惊于小巫小小一本书如何产生这么大的魔力,以至于让这些妈妈们以自己坚持母乳喂养而那样的自豪。

第一本书掀起的母乳风暴正在高潮,她又提出了《给孩子自由》。于是,全国的妈妈们热拥小巫,全在提倡爱和自由。我们总是在说,孩子最需要拥有的品质之一就是独立的思想和判断,而达到这个目的,首先需要我们这些做家长的首先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从养育孩子这件事情做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自己与家庭的养育方式,而不是盲目地听信“专家”、照搬照抄。

小巫的观点带有她的鲜明特色和个性,她的做法很多无法照搬,关键是,她告诉我们一种对待孩子和自己的方式,这种方式,在我看来是真正爱的方式,而这个方式如何真正体现在自己和孩子、家人身上,则要靠每个人的智慧。

看完《给孩子自由》这本书后,感悟很深,道出了我们对孩子教育的心声,我们表达爱的方式应该是给孩子做主行动的机会,是引导而不是“教”他去做任何事情,小孩子自己本身对这个世界的探索的热忱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但确实存在超乎一切的动力。小巫作为一个在东方文化的熏陶下长大,又有着西方教育背景的母亲,书中对中国人的很多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并结合自身的亲身案例和西方的教育观点予以了详细说明,继续推荐小巫的第二本书,是觉得它能够促进妈妈和宝宝一起成长,也希望自己能够正确的借鉴小巫的方法,给予我们每一个小朋友更多的帮助,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哦。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篇3

这本书表达的是一种思想,一种因为爱孩子,而付诸行动上的,如何爱。包括让孩子在合理自由的环境下成长,尊重孩子,让他学会独立思考、行动。

1、合理的自由:这本书并非说一定要让孩子为所欲为,它仍然是有界限的。比如打扰别人、野蛮不礼貌等,那些是需要制止的。但制止的方式,并不是打骂,而是把孩子抱走,让他明白,这样做,是不被允许的,然后他自然不这么做。

2、尊重孩子:这本书让我很感动的是,对孩子的玩耍,她用了“工作”这个词。其实想想是这样,操作教学用具,画画,玩沙,对那么小的孩子的意义不亚于后来的作业大人的工作。用这个词,真正体现了作者对孩子的尊重。尊重他的兴趣,爱好,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专注的发展自己的爱好。

3、独立思考行动: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真是有自由宽松的环境下,通过专注的工作,慢慢养成对实物的感知,形成自己的思考能力,逻辑关系,从而对事物,能有自己的看法,并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策略性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总体,是一本很好的书,讲述的是思想,是精神。掌握这种精神,为自己的孩子,制定一个规则,在规则内,让他自由的成长。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篇4

正如题目所言,在这本书中,蒙氏幼儿园的园长孙瑞雪透过超多的实例来论述自我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儿童按照自我的内心发展成专注、宽容、坚强的、完整的人。

关于儿童,连弗洛伊德这样的大师所言也未必正确,我们普通人就知之更少了!但是,作者的这一观点,我倒是深表赞同。本来嘛,小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一样来到人世,对什么都好奇是必然的,既然好奇,那么必然要去探索,口、手、脚等都是儿童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儿童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因为经验欠缺,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大人看起来淘气的行为。如果真的爱孩子,又了解了这一点,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让他去按照自我的意愿发展、完善,岂不是能塑造孩子!

记得以前有位姐姐带着自我正上幼儿园的女儿来玩,小女孩活泼可爱,新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年轻的妈妈告诉女儿:“这位阿姨是老师!”“老师。”听到这两个字,小女孩顿时害怕地躲到了妈妈身后。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我却笑不出来:小女孩的老师到底对她做了什么,以至她竟然如此害怕老师?

这件事也许是个案,但确实让我在一段时光之内对中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担忧。《爱和自由》就有一个老师粗暴对待学生的案例:某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在玩扔球,老师扔了一个球给孩子,孩子没接住,“笨死了,连个球都接不住!”之后是孩子把球扔给老师,结果,老师也没接住。当时看到这一幕的蒙氏老师想:这回老师没话说了吧!之后,令人惊愕的一幕发生了,老师说:“笨死了,连个球都不会扔!”

怎样着都是孩子的错!可想而知,经常被这么指责的孩子必然会胆怯、不自信、内向、对别人也不会宽容到哪儿去,并且对什么都没信心,也不敢去挑战自我,更不用提什么创造力了!

其实,何止是儿童,在充满指责、冷漠、抱怨的环境里,任何人都不会感觉到快乐,也不能好好工作。相反,如果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爱、自由与温情,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家庭是不是就能和睦,工作是不是就会快乐、有效率的多?

当我们理解了这一点,是不是就会更加以宽容的心态来应对这个纷乱的世界呢?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篇5

看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感受很多。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那爱到底是什么?“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书中是这样定义“爱”的。受此启迪,我感觉:爱是尊重,爱是珍视尊严。

这本书以爱和自由为全书的立足点,强调给孩子的爱要有科学的方式,即在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利用蒙氏的各种训练方法,并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的选择。作者用各种事例诠释了“爱和自由”对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的重要性。作者相信这样孩子就可以全面发展,这就是蒙氏思想的本意。同时,也简要地提到了约束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总体来讲,作者比较审慎地遵照蒙氏的方法在实践着儿童教育,并总结出一些经验。

作者所谓的“爱和自由”是成人施舍给孩子的,主角还是成人,孩子是被施舍的对象。作者要求成人尽可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给他们科学的爱,给他们尽可能充分的自由。但无论加上什么样的修饰词,这种施予和授予的关系没有变,孩子是被动的,是从属地位的。这意味着,成人有权力决定给什么样的爱,给什么样的自由。给什么,怎样给,取决于成人认为怎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这种施舍的“爱和自由”是功利主义的,并且会因社会的压力而不断修正、变化,最终就是妥协和放弃。孩子得到的是被动的爱,缺少的尊重。在此我想来和大家聊聊蒙式教育,教育的创始人蒙台梭利有以下教育观点:

1、遵循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

2、注重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

3、重视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

4、支持儿童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活动获得。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遵循、注重、重视、支持,在这几个词中,汇总一个词:“尊严和独立”,其实,生命的尊严和个体的独立才是蒙氏思想真正的核心。蒙氏主张这种尊严和独立是天授的,是自然赋予人类的,而不是孩子的父母。蒙氏极力想说明,如果你认识不到,不尊重这种天赋人权,你就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而爱、自由不是成人施舍给孩子的,而是孩子生而就有的权利,是从“尊严和独立”生发出来的。如果不认识到这点,所谓的“爱和自由”就是技巧性的,伪善的,也是善变的。仅仅“爱和自由”,并不能使生命真正做到有“尊严和独立”地发展,他需要责任,需要平等。不背负责任,很难谈到尊严;没有平等,独立也是不完全的。而缺少真正的尊严和独立,孩子在被施舍的环境中成长,很难期望他人格的健全。孩子当然需要爱和自由,但不是施舍的,而是彼此尊重,相互平等,担负各自的责任。这样,人格才能健康发展,并走向成熟。

书中谈到了神游一词,让我深受启发。其实,儿童是最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的,当他依照精神胚胎中密码的指引去做一件事情却备受阻碍的时候,儿童智能通过幻想来实现自己的需要,解除痛苦,久而久之的心力分离,神游就此形成。书中有一个例子:孩子玩水玩沙被禁止,他开始想象玩水玩沙;孩子坐在教室里凭借老师讲述的植树过程来构思一篇植树的作文时,神游就此开始。

您可以尝试去看一下《爱和自由》这本书。孩子真的值得成人仰视,养育一个正常的孩子,需要我们成人反思自己,成长自己。“不动怒、相信、盼望、永无休息的等待”是打动我最深的字眼。我在努力尝试,并且相信会越做越好!“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人类之父,儿童是文明之父”!如果我们珍视孩子的尊严,那我们就该成为维护尊严的榜样。从我开始,从你开始,从此刻开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轮自由读后感8篇

平等自由演讲稿7篇

自由歌演讲稿8篇

自由演讲稿600字8篇

自由演讲稿高中8篇

时代的广场的蟋蟀读后感模板5篇

书的读后感500字模板5篇

故乡的读后感模板5篇

的读后感600字模板5篇

芋的读后感400字作文模板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154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