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范文网 >事迹材料

养殖羊的事迹材料6篇

一篇优秀的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弘扬正气,引导良好风气的用途,优秀的事迹材料在表达的时候一定有要有清晰的思路,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养殖羊的事迹材料6篇,供大家参考。

养殖羊的事迹材料6篇

养殖羊的事迹材料篇1

猴场镇腾道村属紫云自治县偏远山村,在该村的一个小山坳里,有一个林下生猪养殖场。养殖场由9户农户合建,宋庭品在返乡创业的过程中找准人生中最坚实的发展着力点,成为该村发展林下生猪养殖的带头人。

返乡创业遭挫折

出身贫困家庭的宋庭品,为减轻家庭负担,初中未毕业就外出务工,历经多年打拼赚了些钱,家庭经济面貌有所改善。因文化水平不高,宋庭品在外务工期间大多从事体力劳动类工种,30岁时患上了痛风病。不能做劳动强度大的活,无奈中只能返乡另寻出路、再作打算。

回乡后,宋庭品把能想到的营生都做了个遍。他曾经把精力放在了种植竹荪上。然而竹荪“娇气”,种植条件过湿过干都不成,需风调雨顺年才能有收成。“两年亏本两年赚,除去请人工、土地流转金等成本,亏赢互补,没亏本已经谢天谢地了。”宋庭品说。

不甘失败的宋庭品开始审视自己的创业路。近年来,村里经济条件每况日上,迎来改善居住环境的建房热潮,宋庭品觉得开办砂石厂有利可图。2008年,宋庭品邀约5个曾经一起在外打拼的同乡合伙在猴场镇境内开设一个砂石场。经营两年后,因诸多原因,共亏损80余万元,每个生意伙伴各自投资的10余万元都打了水漂,经营砂石厂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养猪助脱贫

眼看打工赚来的钱所剩不多了,两个孩子在读中学,自己做不了重活,沉重的家庭负担落到妻子肩上,经不起折腾的宋庭品经多方考察发现,腾道村山多草多,适合发展养殖业。

2010年,宋庭品买来20余只黑山羊,放羊这活儿不背、不抬、不挑,患痛风腿脚不便的他每天上午赶羊上山,傍晚妻子回来帮忙把羊赶回去,6年间,养羊最多时有100余头。

“养羊是我患病创业期间收获的第一桶金,每年养羊创收2至3万元。”宋庭品说,养羊虽然能让他有稳定收入,但养羊对森林存在破坏,喂养数量上也会受到限制。

腾道村一带树林较多,森林覆盖面积大,适合生猪散养,散养的猪肉质好,价格有市场。鉴于此,宋庭品开始筹划开办一个大型林下养殖场,成立林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5年6月,宋庭品邀约8个村民发展林下养殖,选址在一个四面环绕森林的小山坳,9人共投资15万元,花了3个月时间搭建起猪棚。

同年9月,宋庭品和他的合作伙伴买来70头猪仔,两人一组9人轮流喂养。只要天不下雨,早上将猪喂饱后赶到山上的树林下放养。慢慢地,猪棚规模开始扩大。

“今年10月,我们把剩下的105头生猪全部卖了,虽然放养猪不肥,但售出价比圈养猪的要高,共收获26万余元。”宋庭品说。

做大规模同致富

“猪仔窜入树林后,不仅能觅食,还可以除草护林。”感受到生猪养殖巨大潜力的宋庭品决定增加猪仔数量,之后,大伙又买来76头猪仔。

“刚开始时不注重生猪的防疫,养殖经验不足,喂养的猪遭遇病症,死去了40头。”宋庭品说,所幸发现早,他及时用药,抑制住了病症蔓延;后请来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实地查看,才知道是猪棚透风,棚内地面冰凉,风寒引起病症所致。

养殖场堆放的砖和沙子是用来建猪栏的,过去搭建的猪棚四面透风,白天放养的猪晚上归栏后,很容易让猪引起风寒,宋庭品准备将原先猪棚全部改建成猪栏,注重养殖的科学性,不断提升养殖效益。

宋庭品说,他们将逐渐扩大养殖规模,并已申请成立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

“藤道村地理环境适合发展林下养殖,林下养殖出来的猪肉品质好,有市场优势。”

猴场镇镇长罗刚华说,猴场将大力支持和鼓励村民发展种养殖业,并注重发挥宋庭品等人的带动作用,为贫困村民做好榜样,共同向同步小康迈进。

养殖羊的事迹材料篇2

“在甘肃文县碧口镇,很多人都知道剪子沟,因为那里有人养娃娃鱼,特别是他们的娃娃鱼滋补汤,特别有味儿。”不久前,在一位食客的介绍下,我们采访了许德彦的娃娃鱼养殖基地,了解了他的生态生财之道。

出文县碧口镇向南14公里,记者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找到了许德彦家所在的水蒿坪村剪子沟社。这里群山环抱,生态良好,溪水清澈见底,养殖基地跟自然环境融为一体。3000余尾娃娃鱼幼苗和1000余尾商品娃娃鱼长势良好,特别是200余尾种鱼,被许德彦视为珍宝。

“你们看,我这条最大的种鱼重32斤,是我的镇场之宝,有人出价50万元,我都没舍得卖。”许德彦很自豪地说。

许德彦曾是一名国企员工,因为公司破产,下岗后自谋出路。东奔西跑中,他意识到家乡良好的生态环境藏着致富经。从2007年开始,许德彦一边尝试养殖娃娃鱼,一边经营农家乐,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领村里人种茶叶,这让他和乡亲们尝到了甜头。

“我们的娃娃鱼是真正的原生态养殖,用山泉水养殖是我们养殖场的特色。”许德彦说。

目前,虽然人工养殖娃娃鱼的市场价格大幅回落,武罐高速公路却给这里的乡村旅游带来了良好机遇。许德彦非常看好发展乡村旅游,他利用流转的近10亩土地作为娃娃鱼养殖基地,并配套茶园观光发展了集餐饮、休闲、住宿于一体的农家客栈,旺季每天可接待游客200人左右,其中,慕名而来的北京、成都等地游客也不在少数,仅今年夏秋季节就接待游客3000多人。在许德彦的带动下,文县源泉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在剪子沟村成立,7户社员共种植龙井43号及其他品种茶叶120多亩,村民们足不出村就能获益颇丰。

谈及今后的发展,许德彦说:“相比四川、陕西,我们这里的旅游业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寻求有资金实力的人共同开发,共同打造新的旅游环境。”他还说:“发展乡村旅游,网上营销更有效,希望政府能够帮助解决不通网络的难题。”

村里如何抱团发展原生态乡村旅游,许德彦心里有一个非常完整的计划,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跨越式发展。

养殖羊的事迹材料篇3

徐发青,山东省莘县古云镇徐庄村村民,现年52岁,被当地群众评为“养鸭致富能手”。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勤学苦干,成就致富梦

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徐发青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过去,徐发青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小麦和玉米,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聊城日报》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鸭舍要求不如鸡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鸭场,自此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

2004年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只雏鸭,准备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徐发青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此后,徐发青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鸭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鸭进行疾病防疫。在不断地实践中徐发青总结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同时徐发青抓住机会,与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县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的雏鸭有这两家公司提供,养殖40天就销售至市场,第一年养鸭净赚2万余元。先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80米长的养鸭棚2个,养鸭数量高达6500只,一年平均养鸭六茬,年收入高达10万元。

同业合作,成就致富带头人

徐发青同志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徐发青看到其他养鸭户因为养鸭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鸭效益不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聘请养殖专业解救这些人在养殖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的养鸭户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内养殖专业户有8家,向社会提供无公害肉食鸭3万余只,创利100万余元,户均收益5万余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当提起徐发青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

养殖羊的事迹材料篇4

近日,我们走进位于重庆开县南雅镇南雅村1组的先华养猪场,只见宽敞的猪舍内,用条石板隔成的20多间猪圈很干净,闻不到一丝臭味。膘肥体壮的猪听到声响后,将两只前蹄搭在石板上“嗷嗷”直叫,主人撮了一瓢饲料倒入猪圈,大肥猪便争相抢食。

这个养猪场的老板叫郭先华,今年49岁。13年来,他从3间简易猪舍、10头猪,发展到如今占地200余平米的养猪场,终于圆了自己的致富梦。

榨油坊老板转行养猪

郭先华之前在家开榨油坊,乡亲们将油菜籽送到他的榨油坊加工成菜籽油,旺季的时候每天要加工2000多斤菜籽。随着种植油菜的农户逐渐减少,前来加工菜籽油的人也越来越少。

郭先华觉得养殖生猪这个行业不错,于是决定改行。2003年,他将榨油的机器转让了,妻子谭代会虽然心里没底,但对丈夫的行动非常支持,“养猪不轻松,活路繁杂得很,天晴下雨都要为猪的草料操心,一年到头都没有休息时间。”

刚开始,郭先华买回养猪方面的书学习技术,遇到难题就到南雅镇畜牧兽医站搬“救兵”,一些小问题他都能自己动手解决,“养猪时间久了,就晓得哪些方面该注意,措施做到位了,养起猪来很顺利。”

开面坊降低养殖成本

郭先华把养猪赚的钱用来扩大养猪场,还将自家的房子建成楼房,让全家人住进了“安乐窝”。

“养猪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郭先华说,13年养猪经历让他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在猪崽价格不断上涨,生猪价格时有回落的时候,我把饲料成本除开,人工钱不算,就只能保本。”

在郭先华家里,记者看到用塑料袋装好的挂面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木板上,足足有300多斤。

“你们家办养猪场还开面坊?”记者有些惊讶。

“前几天才做的挂面,卖了100多斤,周围的人都喜欢买我家的面条。”谭代会说。

原来,郭先华利用自家楼顶宽敞的优势,购置了一台挂面机开起了面坊,收购的麦子做面,麦麸就用来做猪饲料。

“养了这么多年的猪,活路做顺手了。”郭先华说,开面坊是降低养猪成本的一种方法,卖挂面还能增加一部分收入。

总结出科学养猪经验

郭先华说,今年养猪场只养了110头猪,猪崽价格每斤近20元,一头猪崽买回家成本价要800—1000元。他去年淘汰一批母猪后,新培育的8头母猪已先后怀了猪崽,等到下半年每间猪圈都将满员。

“有的养殖户遇到行情不好,就淘汰弃养,等到价格起来时再赶,已经来不及了。”郭先华养殖生猪有了一整套经验,他用平常心看待生猪价格的涨跌,“逢贵不赶、逢贱不懒”成了他的口头禅。

“搞养猪场也要精打细算,我们没请人,啥事都是我和妻子做,有点空闲时间就出去拉猪饲料或者割草。虽然比较辛苦,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来就是赢家。”郭先华说,先华养猪场养猪最多的时候有300多头,遇到行情好,年收入可以达到10多万元,圆了他的致富梦。

养殖羊的事迹材料篇5

在金溪县琉璃乡蒲塘村,有个长林鹌鹑养殖合作社。它虽然成立不久,但发展迅速,在短短半年时间便带动周边30余农户致富,解决近百人就业。这个合作社的创始人,就是该村村民徐长林。

徐长林的养殖场,看到两栋整齐的现代养殖场房,工作人员正忙着拾鹌鹑蛋。进入养殖区,不仅要戴头套、鞋套,还要经过紫外线消毒,通过四道防护、消毒“关卡”。

养殖技术负责人徐天申告诉笔者,养殖场总投入200多万元,目前有12万只成年鹌鹑、6万只幼鸟。每天能产1000公斤鹌鹑蛋,除去饲料、人工等成本,一个月的收入大概为6万元。

徐长林之前一直在开办红砖厂,一次去东乡县送砖时看到当地有人养殖鹌鹑,经询问,发现收入可观。去年5月,他建起厂房、买来设备和幼鸟,短短两个月时间,一切准备就绪,第一批鹌鹑入住厂房。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打击,第一批3万只幼鸟全军覆没。

原来,幼鸟对温度要求极高,一直要保持38℃至39℃的恒温,而且幼鸟对环境要求也极高,一旦受惊扰便不进食,饲养起来需要加倍小心。为此,徐长林花费近40万元购买了恒温设备,还买来了音响。每天给鹌鹑播放音乐,目的是让它们适应外界的声音,免受影响。

今年年初,徐长林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吸引了周边村组30余户农户加入鹌鹑养殖行业。目前,合作社的鹌鹑养殖总量已达40万只。

徐长林负责提供鹌鹑幼鸟和技术,周边农户负责养殖,成熟后徐长林统一收购。徐长林还经常邀请养殖户到他的养殖基地参观、学习,亲自现场传授养殖经验。

养殖户都亲切称徐长林为“鹌鹑状元”。徐长林说,目前已经跟南昌一家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鹌鹑蛋很受市民欢迎,销量很好,成年鹌鹑也有公司大量收购,他计划下个月再购买6万只鹌鹑幼鸟,厂房也要逐渐扩大。

徐长林对养殖鹌鹑有个长远的规划,那就是把周边百姓都带动起来,当养殖达到一定规模,他将进行鹌鹑的深加工,把鹌鹑做成一个产业,只有做成产业了才能得到更多的收益。

养殖羊的事迹材料篇6

熊贤富,男,32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果瓦乡庆阳村党支部书记。该同志是个头脑灵活、敢为人先的好支书,近年来除了自己种地,还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其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熊贤富同志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部署精神,积极参加各种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活动,思想超前,敢想、敢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熊贤富同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同时他也是一个敢想敢做的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12月他当选为庆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就积极探索,努力寻找致富的新路子,常常组织庆阳村党员和村民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和养殖技术,为了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给广大党员群众开好头、带好路,他结合庆阳村荒山草坡多的实际情况,搞起了杂交牛养殖,并在庆阳村建起了黄牛品改点,发动群众。平时,他努力钻研肉牛养殖技术,积极通过报刊、远程平台学习各种实用技术,购买有关资料回来自学,拓宽知识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积累,他终于掌握了一套扎实的肉牛养殖技术及黄牛品改技术。

他在依靠养殖肉牛致富以后,不忘乡亲们。他积极组织庆阳村党员和群众学习黄牛养殖技术,热心地带领群众致富。同时组织有志于养殖黄牛的青年刻苦学习黄牛养殖技术,争取让他们走出去。他无偿让有志于养殖黄牛的年轻人跟他学习技术。

他致富的同时也非常热心扶助困难家庭的孩子读书,每逢村里有人患重病住院,他都去慰问,并慷慨解囊。

熊贤富同志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热心带领群众致富,扶困济贫的典型事迹深受当地群众的称颂。他真不愧为我乡创业带富的优秀共产党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抗疫英雄事迹材料精选6篇

民族团结好事迹材料6篇

爱国事迹材料6篇

好人榜小学生事迹材料6篇

美德少年事迹材料500优质6篇

学生三好事迹材料6篇

抗疫学生事迹材料6篇

感动人物的事迹材料6篇

资助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6篇

评美德少年事迹材料模板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213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