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肯定要强调格式正确,事迹应该如何写才能发扬其中的优点呢,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篇1
通过覃敏同志的模范事迹,我很感动也获益良多。在分场我们大家都亲切的称她为“覃姐”,作为她身边一起工作的同事,她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在影响着我,让我时常反思自己。她的一言一行,也为我们林场孝老爱亲的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她是我学习的榜样。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14年?14年间帮丈夫翻身、擦身、按摩、护理大小便...她毫无怨言。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刚才她说有次因排气不畅丈夫肚子胀得太严重,医生说唯有神仙才能治好丈夫的时候,她却依然坚信丈夫会好起来的,让他继续接受康复治疗,最后在她的坚持下丈夫从死神里逃脱出来了。我没有办法想象覃姐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但如果换做我,我真不清楚自己能否向她一样做到?而她却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这个家,她的永不言弃创造了丈夫一个又一个奇迹,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夫妻真爱”,什么叫“人间大美”。
不仅如此,婆婆去世后,覃姐还把公公照顾得很好,煮他爱吃的早餐、每天换洗衣服、定期帮理发剪指甲换床单,把公公的个人卫生做得干干净净。不管是公公因丈夫高烧不退而精神崩溃还是家婆过世,在公公状态不好时候,她都能不嫌烦的悉心照顾公公,在关心陪伴下公公也逐渐好转。而公公对她们也是很关心,等着一起吃饭,给孙女交学费和零花钱。我感受到了晚辈对老一辈的孝敬,老一辈对晚辈的疼爱。她们在用行动演绎着“孝老爱亲”的深刻内涵。
在困难时期,覃姐对女儿的教育也毫不松懈,乖巧懂事的女儿和她一样乐观坚强。在爷爷状态不好的时候,女儿周末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陪爷爷。都说一个人以身作则践行孝悌,树立好榜样,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人和后代,我相信覃姐的女儿便是传承了她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
不管是作为妻子、儿媳还是母亲,覃姐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同样是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的我,我很惭愧,我远远不及覃姐。不管是在孝老爱亲还是工作上,我觉得我都有很多要向她学习的地方,学习她对家庭坚持不懈的付出和包容,还有她对工作任劳任怨,她的工作烦琐事情多,却能做到细致入微,我觉得这是因为她做事都能端正态度。
但我们也知道,其实她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女性,却用行动为我们谱写了当代女性孝老爱亲的典范。不管曾经我们做得如何,希望今天通过覃敏的分享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把我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发扬下去,缔造一个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学习道德模范从自身做起。在此我对自己提几点要求:
1、要孝敬父母,要尊重父母以外的老辈子,尊重亲朋好友,关爱晚辈。如:做到常回家看看,关注父母思想、关心父母身体,问寒问暖。
2、夫妻间要和睦。做到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和睦相处,相互忠诚,互相谦让。
3、要爱护子女。如:做到教育好子女,关心子女,保护好子女等。
2023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篇2
刘旭,男,汉族,1976年9月生,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教师。
邻居家突发火灾,刘旭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冲进火场,与热心群众协力救出老人和孩子。他不仅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妻子眼里的好丈夫,父母眼中的好儿子,街坊眼里的好心人,更是见义勇为的“英雄教师”。
2018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刘旭下班回家,看到邻居王某家二楼有浓烟冒出,窗户玻璃被高温炙烤而炸裂崩飞。“起火了!”刘旭一边朝着邻居家飞奔,一边向周围邻居大声呼救。
楼道间弥漫着滚滚浓烟,王某的两个孙子和80岁的老母亲被困在二楼家中。刘旭是第一次亲历火灾,即便如此,不顾凶猛火势和刺鼻浓烟,刘旭毅然俯身奔向二楼。金属门把手已烫得无法触碰,刘旭不得不破门而入,在火势凶猛、浓烟弥漫的屋子里摸索寻找两个孩子。
半分钟之后,刘旭找到了5岁大的女孩,此时孩子已经被呛得说不出话。小女孩意识到被救之后,用手指向弟弟所在的位置。刘旭左手抱着小女孩,右手支撑着在地上匍匐前进,好不容易才找到已经昏迷的小男孩。
此时火势越来越大,刘旭有一种要窒息的感觉。他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倒下,这里还有两个孩子!他一手搂着一个孩子,踉跄着走向门外。在孩子们被人接住的瞬间,刘旭才松了一口气,疲惫地倒在地上。参与救援的几名群众冲入火海将王某的老母亲救出火场,因为救援及时,两个孩子和老人都脱离了生命危险。
“我从未觉得自己是英雄,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挺身而出。”事后,刘旭主动将获得的1万元奖金捐给了受灾家庭。
2023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篇3
王乐义,男,66岁,中共党员,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始终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他认为,无论什么职业,都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用诚实劳动获取财富。他常说,“我是党支部书记,在三元朱村,我说出来的话、办出的事就代表党的形象,我诚实做事,群众就相信,党的
一级组织就有威信,就有凝聚力!”为了兑现自己上任时让群众致富的诺言,他先到农业大学拜师学艺,带上干粮三下关东取经,经过数百次试验,带领乡亲们发明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技术。1992年,又带领群众开发成功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取得了国家质检局发放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被农业部授予国内首批“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基地”。20_年,他组织村民开展诚信创建活动,引导群众争创信用蔬菜基地、信用菜农、信用企业、信用经营业户,打造了“乐义蔬菜、实实在在”的三元朱村蔬菜品牌,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现在,三元朱村的蔬菜畅销全国,出口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20_年,该村集体收入达35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0元。王乐义常说,“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大棚蔬菜搞成功后,到三元朱村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他从不藏私,以诚待人,并和全体村民约定:“对前来参观的人要热情相待,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前来学习的农民兄弟。”17年间,三元朱村无偿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农民超过120万人次,4000多名农民技术员在王乐义的带领下,把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传遍了全国26个省区市。王乐义本人也拖着患了癌症的身体,先后到全国11个省、区、市无偿传授大棚蔬菜技术,行程达几十万公里。20_年8月,他冒着酷暑到新疆、青海、陕西等地指导蔬菜生产,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行程3000多公里,帮助那里的农民兄弟解决了大量的蔬菜生产技术难题。同时,他在西北5省建立了培训基地,聘请专家授课,为当地5000多名农民送去了致富钥匙。王乐义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优秀人才、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全国农村_基层干部标兵,被确定为_在基层重大典型和全国保持###员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典型。先后当选为党的第十五、十六、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_年王乐义作为全国“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作了巡回报告。20_年2月,“王乐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引起了良好社会反响。
2023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篇4
是__学校班级学习委员他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孩子,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他都能够按照一个少先队员的准则来要求自己,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
一、家庭里的他是一个听话、懂事的乖宝宝。当每天放学以后,回家的第一任务就是写作业,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任务,养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己洗自己的袜子、刷自己的鞋子、整理自己的床铺、书桌......养成了比较好的生活习惯。每周还不定期的帮妈妈刷碗、洗菜、做饭等。在妈妈不舒服的时候,还能给妈妈捶捶背、按按腰;在妈妈生病的时候,还会摸摸妈妈的额头问是不是发烧?提醒妈妈早点休息。这时的妈妈是一个幸福的妈妈,也是一个开心的妈妈。每天晚上的“good night” 和每天早的上“good morning”也是爸爸、妈妈耳边最动听的音乐。
二、学校里他是一个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好学生。20_年暑假,响应学校号召,组织假日阳光小队,做一个清洁小使者,和大家一起到双龙湖广场打卫生、擦洗凳子等。“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创文明城”,为许昌市创全国文明城市增光添彩。参观许昌恒源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欧利优乳业公司,深深感受到了现代化企业的发展的规模和状况。在学习中,有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时,y会耐心的为他们讲解,直到同学明白为止,从不显出不耐烦的情绪。
三、生活中的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小伙伴。曾有一个周末,他双龙湖广场玩时碰到了他班里的一位同学,他们玩的很高兴,但很不尽兴,于是他和同学约好第二天下午3:30再双龙湖广场中心见面,一起再玩。本来第二天下午爸爸妈妈是要他回奶奶家的,可是y说他已经和同学约好了,不能失约。于是,爸爸妈妈两个人回了奶奶家。当爸爸妈妈5点钟回到家时,孩子不在家,想孩子一定和他同学在广场上玩。当妈妈正在做饭的时候,孩子回来了。“玩的怎么样,很高兴吧!”妈妈连忙问孩子。“从3:30我一直在等他,也没找到他,他根本没来。”孩子如是说。当第二天到学校问了那个同学才知道原来是那个同学有事没去成,可他们又无法联系。通过这件事,y也知道了,朋友没来是有原因,至少自己遵守了诺言,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诚信的人。
四、生活中的他也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与人为善,快乐成长。当你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时候,你自己也是一个快乐的人;当你把自己的那份爱分享给别人的时候,你就拥有两份爱。因为爱与快乐会越分越多。爸爸妈妈时常这样对孩子说。
在公交车上,他为老人让座位时,他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在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伸出援助之手,他是快乐的。当他和妈妈带着很多的食物去社会福利院看望那些孤儿时,看到到那些可怜的孩子,他说他们需要爱,需要关心。他在看《孔子》第22集《闵损》这集时,在看到闵损说冷,父亲打他,无意间把他的衣服给打破,芦花飘出。父亲知道真相后大怒,回家后,父亲无论如何都要休了妻子,而闵损却跪下来要求父亲别休了继母时,孩子的眼泪“嗖”的一下就掉下来了。闵损的那颗爱心、孝心也在这一刻传给了y。
y在学习上不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生活中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以上就是同学的事迹材料。
2023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篇5
范玉恕,男,55岁,中共党员,天津建工集团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副总工程师。“老老实实做人,结结实实盖房”是范玉恕始终坚持的职业信条,他许诺:绝不向人民交付一平方米不合格的工程。为兑现诺言,范玉恕把全部心血都用在了提高工程质量上。在每项工程施工中,他都坚持制定一个高于国家要求的质量标准,拿出一套质量创优的措施,建立一套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作出每道工序的质量样板。通过多年实践,他创造出保证工程质量的“8,1,15”工作法。
1999年,范玉恕负责的所有工程质量全部优良,创造出天津建筑史上的“四个第一”,两次获得全国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被誉为“群众信得过的建房人”。为兑现诺言,范玉恕始终坚持“四个一样”:大事和小事一个样,外露工程和隐蔽工程一个样,分内事和分外事一个样,有要求和没要求一个样。工程无论大小,为确保所有工序都能达到一次全优,他每天死盯现场,严把质量关。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公休日和节假日,把自己负责的几十个工地转个遍。为兑现诺言,范玉恕坚守一线阵地,坚持严细管理。
20_年6月,范玉恕担任北京奥运工程——奥体中心运动员公寓工程项目经理,他向建设单位承诺,“奥运会运动健儿要夺金牌,奥运工程我们更要争第一”。当时正值酷暑,地面温度达到50摄氏度,他一天也没离开过施工现场,做到制订施工方案一盯到底,关键部位一盯到底,工艺难关一盯到底,交叉作业一盯到底,质量验收一盯到底,带领员工从一张图纸、一根钢筋、一块砖、一车混凝土抓起,严严实实地把住了每一道质量关,最终该工程被评为北京市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长城杯金奖。30多年来,范玉恕先后组织完成了26项、近40万平方米的施工任务,工程质量项项优良。范玉恕以实际行动兑现了“不向社会交付一平方米不合格工程”的承诺。范玉恕先后被授予全国十大杰出职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建设系统风云人物等荣誉称号,20_年当选为党的xx大代表。
2023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篇6
武秀君,女,46岁,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镇滴塔村村民。武秀君夫妇从事建筑施工生意多年,凭借诚信经营,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5年前,武秀君的丈夫赵勇因车祸去世,留下个人名义的外债270多万元、债权300多万元。武秀君在承受巨大的家庭痛苦的同时,仍然没有忘记诚信,顶着家庭和债务双重压力,走上了代夫还债之路。
武秀君一一打电话告诉债权人自己的电话号码,并将丈夫的欠款签字改成她自己的名字。账目不清,她打电话重新核对;没有找她要账的人,她主动打电话承诺一定要把欠款还上。她领着工程队继续承揽工程,用挣来的钱、要来的欠款还债……就这样,5年里,她还清了数百笔欠款。别人欠她的钱,有的是折价偿还,有的始终拖欠,但都没有影响她主动还债。
武秀君第一个想到还钱的是一家银行的贷款。当武秀君克服困难把50万元全部还给银行的时候,这家银行的领导眼圈红了。为了帮助母亲还债,武秀君的家庭也行动起来,她大儿子出门尽量不坐车,节省下车票钱还债;上中学的小儿子一天只花1.5元,省下伙食费替母亲还债。当小儿子把自己省吃俭用省下来的380元钱存折递给妈妈时,母子二人抱头痛哭。
在武秀君还债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双方热泪盈眶的场面。有些债权人不好意思收,对她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这样的处境就不要还了,但她仍然坚持还给人家。在武秀君看来,大家是因为对丈夫信任才赊账,这份诚信的建立不容易,做人要讲诚信!20_年,丈夫去世3周年祭日那天,众多曾经和武秀君有过经济往来的合作伙伴、个体老板、银行领导等近千人自发赶去看望。在大家眼里,武秀君的行为正是对诚信最好的诠释。武秀君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以及辽宁电视台的多个频道报道。20_年,本溪市将武秀君评为文明市民,颁奖典礼的颁奖词这样写道:“她诚重如山,一诺千金,诠释着这个流金溢彩的时代最赞赏的诚信。人世沧桑,含泪坚强,最真最诚武秀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