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范文网 >事迹材料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观后感8篇

看完影片之后我们都会有很多的收获,记得写篇观后感哦,当我们内心有所感悟后,可以及时写篇观后感来记录,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观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观后感8篇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观后感篇1

苏炳添这个名字最近又一次火了,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苏炳添用实力诠释了中国人的荣誉。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这位奥运健儿,小编将在这里对苏炳添的经历进行一个介绍,对咱们写作文会有一些帮助。苏炳添创造了亚洲记录,绝对不是轻轻松松,这辈后有其无限的努力,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和生长在大城市乃至体育世家的运动员不同,苏炳添的成长历程中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闪光点,甚至可以说,他既没有运动天才的基因,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场外故事。

苏炳添出生在广东中山古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父母主要靠务农为生,小时候的苏炳添喜欢在泥巴地里乱跑,算起来,这可能也是他跑步天赋的最初展现。

然而,身高上的劣势却让外界对这个爱跑步的男孩持怀疑态度,虽然热爱跑步,但直到初中他才加入学校田径部,当时他的身高也只有1.55米,在人群中是一个不起眼的存在。

不过在他的启蒙教练杨永强看来,身高并不是苏炳添能否走职业道路的决定性因素,苏炳添早早地就表现出了与个子不相匹配的爆发力,初一时就可以很轻松地摸到近3米高的篮球架,在旁观观战的杨永强便将他召进了学校的田径队,每天放学后跟着做做基础训练。

虽然可以入队训练,但苏炳添当时就读的中山市古镇初级中学并不以短跑见长,只有一个体育老师统管田径的各类项目,没有短跑的专职教练,学校也有些年头没有拿到过市里的短跑奖牌。苏炳添入队两年都没有参赛资格,只是每天跟着田径队训练一个小时,没人督促,也没人鼓励。

就这样默默跟练了一年多,直到初二他才有机会跟着老师去看镇上的运动会,给参赛选手做后勤,帮忙在沙地上砸长钉子固定起跑器。

而随着身体发育,苏炳添也逐渐表现出了短跑的天赋。他初三时长到1.65米,在同龄人中依然算不上可以拿来炫耀的身高,但在每周的测试上能跑到11.5秒左右,跑姿也非常协调流畅。

当时古镇体委主管田径的总教练陈丽英记得,第一次看苏炳添跑步的印象是“步频快,自然动作很好。有的人跑起来很用力,但就是不向前。他跑起来很轻松,却有很‘去’的感觉”。

2006年中山举办市运会,古镇没有合适的100米运动员参赛,杨永强刚好上镇体委办事,就随口说了一句“让苏炳添去试试吧”。他在这次市运会上跑了11.3秒,只比第一名差百分之一秒。

但即便如此,市体校的教练仍然几次拒绝接收他,还是那个理由,觉得他身材太矮,将来没有发展空间。

好在苏炳添在此后的田径邀请赛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后来他被时任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田径教练员的袁国强看中,正式选入广东省田径队开始了更高级别的训练。

显然,苏炳添打一开始就不是那种天才型选手,看一眼外形就让人心悦诚服,其职业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那么,他又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绩的?真的就是临场的优异发挥吗?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观后感篇2

“九秒八三,新的亚洲纪录!苏炳添创造了历史,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奥运会百米飞人决战的黄种人……”那一夜,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人们为之疯狂,为之鼓舞。那一刻,无关胜负,苏炳添就是我心中的超级英雄!

瞧,他身穿中国红运动服,足蹬一双白色跑步鞋,神色锐利,霸气十足。鸣枪响过,他如一道红色闪电,划过东京奥林匹克主体育场。他的双脚好似蜻蜓点水,这一只脚还没落地,另一只脚又抬了起来。最终,他以九秒九八第六名的好成绩,冲过终点。不是夺得奖牌才值得庆贺,超越自我同样能赢得尊崇。赛后,他霸气地撕开衣服领口,身披五星红旗绕场庆祝。他就是超级英雄—苏炳添!

谁说黄种人不能进入奥运百米决赛?百米十秒就是黄种人的极限?在种种质疑声下,苏炳添作为首位闯进奥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以九秒九八的成绩获得第六,半决赛九秒八三,更是刷新了尘封已久的历史。他用自己的实力,将世界对黄种人的偏见踩于脚下。可是你知道吗?苏炳添今年已经32岁了,这在短跑界已是高龄。过了28岁这道门槛,大部分短跑选手会新陈代谢变慢,体能下降,成绩止步不前。在这次东京奥运百米飞人决赛上,苏炳添是唯一的80后。除他之外,年龄最大的选手是27岁,而那正是短跑选手的黄金年龄。

他敢于挑战,拼搏进取,不懈追梦!六年前,他就视年龄为弱点,六年来,他硬是跑赢了时间,超越了自我。“既然坚持了,那就不能再放弃。”苏炳添每天作息规律,从不吃猪肉,零食,也不喝酒。每一次训练都十分认真,专一。一米七二的身高,没有绝对天赋,但他有着超乎常人的自律,以及对每个细节的把控与磨炼。每次赛前,他总会随身携带一卷小皮尺,仔细测量起跑器两脚之间的距离,由此获得最佳起跑速度。他还时常激励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哪怕是0。01秒,背后都是千难万难,突破自我,挑战极限。

2014年,苏炳添为了突破十秒,做出了他职业生涯中一个重大而又艰难的决定——更换起跑脚。为了突破十秒,以前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这难度,就好比原本用右手吃饭,却突然要改成左手。最艰难的时候,甚至一度不会走路。尽管过程不尽人意,但是苏炳添并没有放弃,他硬是坚持了下来。他还勤于学习,在每次训练后都会反复观看录像来琢磨自己的技术动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深知,在这些惊人成绩的背后,是苏炳添用一次次的辛勤付出和汗水换来的。他是我们的英雄,我要以他为榜样,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用自己的行动去回馈祖国母亲!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观后感篇3

每个人的心中总有一颗崇拜的“星”。而我心目中的那颗星,是被称为“亚洲飞人”的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苏炳添。

苏炳添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田径比赛中都取得过优异的成绩。在2018年8月26日的雅加达亚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2的成绩打破亚运会纪录,战胜亚洲各路好手勇夺冠军。2019年2月21日凌晨举行的2019国际田联室内巡回赛中跑出6秒49的成绩夺得冠军。由此看来,“亚洲飞人”这个称号,苏炳添真是受之无愧。

但我深知,在这些惊人成绩的背后,定有苏炳添辛勤的付出和流下的汗水。

你瞧,这就是苏炳添在体育馆内训练的场景。他总是先慢跑热身,接着做小步跑,踢腿等准备活动。一切准备就绪,苏炳添换上了钉鞋,细心地用卷尺进行起泡器的调试,随后蹦跳了几下,深吸几口气,来到起跑器的前方,单膝跪地,做好准备。他两只手的大拇指与其他四指呈“八”字,紧紧地压在起跑的白线后,并抬起臀部。大约过了几秒,苏炳添后脚猛地一蹬,像一支离弦的箭般冲了出去。摆臂与抬腿下压的频率越来越快,直到冲过终点才慢慢减速,整个跑步过程令人叹为观止。此后,苏炳添还进行了不同长度的短跑训练,没有一丝马虎,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跑到最好。

跑步结束,苏炳添拿出一个小型摄像头,上面记录着他跑步时的视频,只见他在观看过程中眉头微微皱起,嘴里还不时嘀咕几句,像是在总结自己跑步时的不足所在。反反复复看了几遍后,压了压腿,训练才到此结束。

在学校中,我也参加了校内田径队的训练。苏炳添不仅是我崇拜的`对象,更是我的榜样,他认真训练,一丝不苟的精神值得我学习。相信经过每天刻苦的训练,我也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观后感篇4

2018年8月26日的朋加诺体育场被中国红点燃。备受关注的“飞人大战”结果终于揭晓,在亚运赛场最受瞩目、最激动人心的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中国男子百米飞人苏炳添以9秒92新的亚运会纪录摘得金牌,引起了全场沸腾。“中国飞人”苏炳添加冕“亚洲飞人”,其9秒92的成绩不仅刷新亚运会纪录,与亚洲纪录也仅有0.01秒之差,他也是参加决赛的8人中唯一一个跑进10秒以内的选手。苏炳添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和荣耀。

决赛前,苏炳添的外教兰迪·亨廷顿曾说:“如果比赛的氛围、环境和气候都合适,加上运动员感觉良好的话,苏炳添能在雅加达给中国带来一个奇迹。”外教在训练场上信心满满地留下这番话,而苏炳添果然也不负众望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骄傲。

在本届亚运会前,苏炳添两度跑出平男子100米亚洲纪录的9秒91,追平了卡塔尔选手奥古诺德创造的亚洲纪录,成为“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带着这样一份辉煌的成绩单第三次来到亚运会赛场,苏炳添的目标很简单——拿到男子100米的金牌。最终以9秒92的成绩夺冠,苏炳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说:“我觉得今天已经破了我的魔咒,作为男子百米选手训练了十几年,我参加的所有运动会都没有尝试过拿一个冠军。29岁,我终于在亚运会上证明了自己。”手捧亚运金牌,苏炳添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飞人”。是的,苏炳添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中国速度不容小觑。

2017年年初,那些关于“苏炳添退役”的新闻不胫而走,苏炳添的确动了这个念头。然而,苏炳添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于是,他坚持了下来,日复一日训练比赛。数年如一日的封闭训练,肩上积攒的各种压力,局外人统统无法体会。正是这样的坚忍不拔、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神才成就了如今的亚洲飞人。

在整体水平依然无法与欧美抗衡的亚洲,亚运会百米飞人大战的意义不言而喻,正如苏炳添所言,“这是打破魔咒、扬眉吐气的'一晚”。辉煌背后总是藏着无人言说的艰辛,不过还好,苏炳添坚持下来了,用辛勤和汗水成就了自己也铸就了中国的骄傲亚洲的骄傲。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观后感篇5

多次在港参加比赛、两次随奥运代表团访港,从2006年到2021年,苏炳添与香港的故事写了一页又一页。

苏炳添是香港市民“最想见到的内地奥运健儿”之一。在随代表团访港的三天时间里,苏炳添实实在在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他的偏爱。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吸引粉丝最高分贝的尖叫;只要站在那里,他就是聚光灯的宠儿。

为什么苏炳添如此受欢迎?除了在赛场上追风逐电,“广东仔”的身份也在无形中增添了他与香港市民的亲近感。熟悉的气候环境、相似的饮食习惯、面对粤语提问毫无压力……对苏炳添来说,来到香港,与其说是做客,不如说是到邻里串门。

苏炳添与香港很久前就结下了缘分。

与很多“80后”一样,苏炳添是看着tvb(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翡翠台长大的。作为一名忠实粉丝,少年时期的苏炳添总会在黄金档准时守在电视机前。那块不大的电视机屏幕成为苏炳添最初了解香港的窗口。

奇妙的是,苏炳添因香港追梦田径。在香港理工大学与学生交流时,苏炳添说:“我从小喜欢看香港的武侠小说,最爱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天龙八部》,我深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那时候,我梦想成为跑得最快的追风少年。”巧合的是,苏炳添也因田径走进香港。对于很多田径爱好者来说,他们或许了解苏炳添在2015年为中国田径捅破窗户纸,跑出9秒99,也熟知他在今年东京奥运会上石破天惊的9秒83,但可能鲜有人知道,他职业生涯的第一枪,正是在香港打响。

2006年,柴湾,城市邀请赛,10秒59,冠军。

对于后来时常在奥运会、世锦赛上闪光的苏炳添来说,当年那场城市邀请赛的赛事级别实在不高,10秒59相较于现在“破十”的成绩也微不足道。可就像一个孩子总是对自己的第一个一百分记忆犹新一样,苏炳添清晰地记得15年前那个年少的自己。

“2006年我第一次来香港,代表中山市参加比赛,那也是一场国际比赛。当时我17岁,10秒59在那个年纪已经非常厉害了,后来我还参加了200米和接力。通过那场比赛,我慢慢走上了职业道路。”第一次来到香港,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映入苏炳添眼帘的是和电视上一样的画面。“原来真的和电视剧里面一样。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到处都是购物、吃饭的地方,所以印象还是很好的。”

2009年,将军澳,东亚运动会,10秒33,冠军。

三年后,苏炳添又一次来到香港参加比赛,彼时的他,依然腼腆、不爱说话,但他多了一个身份——国家队队员。

“那是我第一次代表国家队参加大型赛事,挺巧的,2006和2009,我的两个契机都出现在了香港。这两个比赛也给我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此次随代表团访港,苏炳添又回到了将军澳,他说:“2009年我就是在将军澳运动场夺得了东亚运动会冠军,刚才看到了那块场地,感觉很亲切。”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观后感篇6

在美国尤金举行的20_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比赛,中国飞人苏炳添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并列季军。苏炳添成功夺牌让中国人倍受鼓舞。他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亚洲的骄傲。他不到最后一秒不放弃的精神,更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人生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专注执着,正确科学地把握自己,永不言弃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专注精神,不受干扰,是一种智慧。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成功所必须的精神。他,年仅25岁,就获得了获得了神学哲学双学位。如果他愿意,他随时可以成为巴赫音乐最正统的接班人,这就是史怀哲传奇的青年人生。然而,外界的鲜花掌声,舆论的吹捧没有给这个理性的年轻人带来一丝的浮躁。29岁时,他决定从零基础学习医学,拯救非洲难民。从此,他把毕生的精力,都专注地奉献给了非洲医疗事业,在蛮荒丛林中度过余生。被誉为“非洲之父”的他,临终时由衷感慨:“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的活过了!”史怀哲的一生可谓专注地做到了追随奉献的本心,做了最真实的自己。可见,人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要具有专注精神,才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努力拼搏,科学追求,是一种能力。“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南开马蹄湖畔的亲笔题诗,正是叶嘉莹先生一生的写照。已九十岁高龄的她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她研究的方法讲究科学,充分利用优势,她大半生漂泊,所到之处,从孩子到成人,传播的方法都是让人喜闻乐见,她也从中得到启发。叶先生曾说,她的根在祖国,她要为祖国永远留下古典诗歌的财富。于是,人们依旧能在世界各地华人文化圈内,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的一生的努力也终让一代年轻人感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她因此成为当今诗坛传播中国古典文化的一员宿将。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她的科学精神和执着的卓越的内涵,却始终没有改变,精神矍铄,风采依旧,真是“莲实有心”“梦偏痴”。所以,要成就一番事业,执着的精神加上科学的态度,才是成功的双翼。

永不放弃,更是一种高宝贵的品质。在成功的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许许多多困难,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人才有希望达到顶点。他生来就没有四肢,独特的.外表让人铭记。他就是享誉全球的演说家尼克.胡哲。少年时饱受嘲讽,让他闪过轻生念头。但跳进浴缸前他改变了想法,他想要清醒地活着。于是,他苦练演说技巧,到世界各地寻找机会。在被拒绝上百次之后,终于感动了世人。凭着出色的励志演讲,他赢得全球的尊敬。三十出头也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他说:“没手、没脚、没烦恼。”因此,他的乐观与坚忍终于带他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终于驶向成功的彼岸。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这是强者留下的箴言,也是成功的借鉴。专注执着,科学追求,是打开成功之门的三把钥匙。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观后感篇7

苏炳添,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古一村,广府人,]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暨南大学2013级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北京体育大学体能训练学院博士研究生。男子60米、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

2007年,苏炳添进入广东省队,两年后进入国家队。

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比赛中,苏炳添以小组第三晋级半决赛,成为中国短跑史上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选手。2015年5月,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男子100米第三名,成为首位进入9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2017年5月,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百米赛以10秒09夺冠。

2018年2月,苏炳添以6秒43夺得国际田联世界室内巡回赛男子60米冠军,并刷新亚洲纪录;3月,在世界田径室锦赛中以6秒42再次打破男子60米亚洲纪录摘得银牌,成为第一位在世界大赛中赢得男子短跑奖牌的中国运动员,也创造了亚洲选手在这个项目中的最好成绩;6月23日,在国际田联世界挑战赛马德里站以9秒91成绩追平亚洲纪录获得男子100米的冠军;8月,在雅加达亚运会田径男子100米的决赛中以9秒92打破亚运会纪录夺冠;2019年11月,当选世界田联运动员工作委员会委员。2021年3月,在2021年室内田径邀请赛西南赛区男子60米决赛中以6秒49的成绩位列2021年亚洲第一,世界第三。8月1日,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以9.83秒刷新亚洲纪录.8月8日,苏炳添在奥运闭幕式中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观后感篇8

9秒83这个数字,是亚洲飞人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百米短跑项目上创造的一个神话。

20年前,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在拿到110米栏冠军的时候,曾经说过:“谁说黄种人拿不到奥运会前8,今天我就证明给全世界看,我是奥运会冠军”!

20年后,苏炳添以9秒98的成绩,拿下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第6的成绩,他用实力证明,亚洲人也可以跑进前10秒。

1989年8月29日,苏炳添出生于广东中山市,苏炳添出生没多久,父母又给他添了一个弟弟。

苏家虽然是个并不富裕的普通家庭,但是一家四口却相处和谐,大家有事情互商互谅,日子过得平淡从容。

跟很多男孩子一样,苏炳添平时也喜欢看武侠小说,最爱金庸的小说,所以他深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小时候,他最喜欢看的就是各大赛事上的男子短跑项目,对那些追风少年,风驰电掣的速度羡慕不已。

苏炳添说,小时候跑不过表哥,因为他是中山跑得最快的人,表哥的速度与激情,燃烧起他的斗志,他也想成为跑得最快的追风少年。彼时的他,还在上初中,心中有了这些杂念,学习成绩自然有些不理想,经常被老师留在学校“吃小灶”。为了逃避这种特别待遇,当一个梦想中的追风少年,苏炳添想到《孙子兵法》中有一招妙计, 金蝉脱壳 。

他想到了另一个人,就是体育老师杨永强,由于喜欢运动,所以每次上体育课时,苏炳添都是表现最积极的学生。

他的课堂表现,很招杨老师喜欢,觉得这个学生不仅爆发力强,弹跳力也不错,学校有一个田径队,杨老师是队里的教练。苏炳添找到杨老师,他希望加入田径队,杨老师自然非常高兴,表示欢迎。

于是“吃小灶”的日子顺理成章地结束了,苏炳添向着梦想迈出了第一步。田径队的训练略显乏味,每天除了体能训练之外,似乎有些枯燥,于是苏炳添闲着没事儿的时候,自己跑出去找乐子。

那段时间,他迷上了摩托车,有了这个“提速器”,在山野林间,就可以享受风驰电掣的速度与激情了,他玩得忘乎所以。虽然没有受过系统训练,但是他的驾驶技术,在不知不觉中竟然有所提高。

那个时候,他是一个追风少年,他的心中除了追求速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未想过未来的某一天,能为国争光。2004年11月份的深秋,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那一年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的赛场上,他一鸣惊人,跑出了11秒72的好成绩,拿下了100米男子短跑的冠军。

这个成绩让中山市田径教练宁德宝惊讶不已,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中学生,爆发力居然这么强,第一次比赛居然能跑出这样惊人的成绩,若是用心栽培,或许广东省会出一个全国冠军。

于是,在田教练的发掘下,苏炳添进入了广东省队。省队里跑得快的男生,不仅仅小苏一个,比他 跑的快 的人大有人在,不甘心成为泯然众人矣中的一个,苏炳添苦思冥想,无法接受自己的平庸。

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听到两个队员的聊天,一个说:“我今天比你快了0·01秒”,另一个说:“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快了0·01秒吗”?“只要我每天都比你快0·01秒,那你就永远别想赢过我”......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们的对话让苏炳添如同醍醐灌顶,是啊,执着于超越自己,提高速度的人,才可能成为王者,享受真正的荣耀。

于是,从那天开始,苏炳添想方设法地提高速度,机会永远留给那些主动争取的人,教练看出他的求胜之心,在平时训练时,经常会跟他分享怎样提速的小秘方。

日积月累的努力之下,苏炳添凭借自身过硬的本领,终于顺利进入了国家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校园教师感动人物事迹材料6篇

感动中国十大最美教师事迹材料5篇

中国孝人物事迹材料7篇

感动中国先进事迹材料7篇

《感动中国》演讲稿5篇

2023年感动中国演讲稿5篇

演讲稿感动中国6篇

终南山的人物事迹8篇

小人物读后感6篇

骆驼人物读后感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600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