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写好事迹材料是对我们个人能力的认可,事迹在动笔写之前一定要凸显主题人物的优秀,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全国三八先进事迹6篇,供大家参考。
全国三八先进事迹篇1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院基础检验科副主任技师吴晓木成了白晓卉的“左膀右臂”。两年来,在北京、新疆、河南、威海等地,都留下两人并肩战斗的身影。
“白老师就像一个乐观向上、博学多才的大姐姐,让人感到很亲切。”与白晓卉共事多年,吴晓木深有感触,“做事踏实,特别能吃苦,有一种亦师亦友的感觉。”
吴晓木说,在白晓卉的身上,不仅能学到业务知识,更能学到做人的道理和面对生活的态度。
曾经在一次援助过程中,白晓卉带领队员刚到实验室,眼前的情况让众人“傻眼”:检验设备不完善,个别检验试剂面临短缺。面对“如山”的检测标本,工作如何开展?
在白晓卉的带领下,大家不等不靠,一边按部就班开展工作,一边积极协调相关设备,实验室的各项工作都井然有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自己不失去人生的信念和信心,总会有解决办法的。”这是白晓卉常说的一句话,如今早已深深印刻在吴晓木的脑海里,“有白老师在,心里就踏实多了。”
工作之余,白晓卉经常跟吴晓木聊聊电影、探讨教育、畅谈人生。“跟白老师永远有聊不完的话题,在她的身上,永远充满着正能量。”吴晓木回忆道。
致敬英雄,怀念英雄,最好的方式就是秉承英雄的精神,继续前行。
“虽然她是我们的副主任,但是我们都叫她‘白姐’。”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技师邱旸哽咽地说,“不管是日常工作也好,还是科研工作中,都想跟她在一个组搞研究。我们也真的很希望‘白姐’能再回来,我们还有许多问题没讨论完……”
“白老师出发那天正好是三八妇女节,她还给我们准备了巧克力。她平时没有一点架子,会跟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时时关心着我们的学业和生活。”回忆起与白晓卉的点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研二在读学生马婧瑜的眼中噙着泪水。白晓卉对于科研的态度是严谨的。令马婧瑜印象最深的是,在研究生开题时,白晓卉帮着她修改课件,哪怕是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即使在一线,她也会在休息时间关心我们课题进展情况。我们做实验时,仿佛看到了老师工作的身影。我们会将课题坚持完成,那里也有白老师的心血。”
“我们会回到实验室,完成白老师未完成的工作。”一位正在读研二的学生悲痛万分,但是态度坚定地表示,“我们都会坚持她对于检验医学严谨的态度、严格的标准。身为检验人,我们很自豪,白老师的事业我们会继续下去。”
春红怆然别枝去,英雄原本身边人。“她的家国情怀、勇于担当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说。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齐鲁最美职工”、检测队队长……一个个荣誉、一份份责任,展现了白晓卉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无论身为哪一个角色,都足以让她在这个春天骄傲地绽放。
全国三八先进事迹篇2
张桂梅在华坪的这些年,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自己从一个普通老师成长为闻名全国的人,先后获得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十佳精神文明人物、全国十大师德标兵、全国十佳知识女性、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岭先锋奖章等荣誉。作为一个充满了正能量的模范和榜样,社会各界千千万万的人们,都从她身上受到了精神激励。多年来,一批又一批人来到华坪县女子高中学习张桂梅,体验华坪县女子高中的精神风貌。她也一次次走出校,走出县门,走出省门,通过受邀外出演讲、出席报告会、参加各级党委会议、领取各种奖项,把张桂梅式的人间大爱洒向五湖四海,影响着全社会……
在华坪县女子高中,在张桂梅的影响下,经过十年磨砺,形成了跟张桂梅一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一个教师团队。教师紧紧团结在张桂梅的身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各项教育方针,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埋头苦干、无私奉献,教师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日夜陪护着这群特殊的学生,立志要用实际行动把一届届贫困山区女孩送上好的大学,将这些贫困女生真正培养成为以继承革命传统文化,发扬延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这些老师当中,有的去昆明做手术出院回来,才请了两天半的假就走了了讲台开始上课。有的怀孕七个月了还坚持讲课、守早晚自习。有的摔断了腿骨,上医院做完接骨手术后,让丈夫背着到教室继续上课。各种让人感动不已的事迹,在华坪县女子高中层出不穷。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团队,在张桂梅老师的带动下,形成了女子高中如今的朝气蓬勃与奋勇直前的局面。
华坪县女子高中自创建十年来,已经有一千多人先后进入学校就读,六百多人考上大学,走向社会,这些孩子已经圆了上大学的梦,在各自的大学里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以能吃亏、能吃气、能艰苦朴素、能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被大学的同学亲切的称为“女汉子”。一名考上重庆大学的孩子,每周都到敬老院照顾老人,一次在给老人表演节目时她演唱了《红梅赞》和《绣红旗》博得了敬老院老人高度赞扬,回校后同学缠着她教这两首歌曲。目前有两名女高毕业的孩子进入大学后,由于品学兼优被部队直接招录,一名在武警广东某部服役,另一名在陆军某部野战部队服役。在入伍时部队领导问她们部队的苦你们能吃吗?她们坚定的回答说:能,从女高毕业的孩子有什么苦都能吃。这样的例子在毕业的女高孩子中枚不胜举,她们的举止言行释意了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女高精神也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四处传承。
随着张桂梅老师的“名气”越来越大,全省各地的学校、机关、企业、街道、社区经常邀请她出去做报告。面对鲜花和掌声,张桂梅老师依旧保持着她作为一个老师的本色、一个女性的本色、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把她几十年来从教、办学、扶助孩子的感人事迹,一件件、一桩桩如数家珍地讲给千千万万的人听。掌声伴着感动的泪水,鲜花化为前行的力量,天南海北的人们被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所打动,华坪县女子高中成为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新时代号角,吸引着人们去学习,去奋斗。云南省委、丽江市委、华坪县委先后发出了向张桂梅老师学习的号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云南日报等权威新闻媒体也对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展开了深入报道。张桂梅,一个人民老师的楷模的形象,一个新时代平民的人生航标的崭新形象,正在全国人民的视野中,越来越鲜活,越来越生动。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张桂梅和她的华坪县女子高中,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伴随着时代的脚步一路前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与时俱进的变化中,只有全身心投入基层教育事业的初心没变,为了孩子们争取一个美好未来的执着没变,为了党和人民的重托奉献一切的宗旨没变。如今的华坪县女子高中,每天清晨五点钟,张桂梅总是会按时起床,孩子们一路小跑的脚步声总是会在女子高中的校园里响起,这样一群人,在每一次朝阳升起之前,争分夺秒地跑过昨天,跑过今天,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国三八先进事迹篇3
为了筹集办学经费,张桂梅在街头“乞讨”。其实,她当时已经是获得过各种荣誉的优秀教师了。她对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说:“我想办一所学校,你能不能支持我五块十块?”
当有人骂她是“骗子”时,她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各种荣誉证书和关于她的优秀事迹的报道。看到这里,我鼻子发酸:为了女孩子们的尊严,她宁愿让自己的尊严破碎一地。
当然,最终她也赢得了更神圣的尊严!
在云南大山深处金沙江畔的华坪县,经济并不发达,要办一所张桂梅所期待的免费高中,就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也不容易,而对华坪县政府来说,也确实困难。2008年9月,华坪高中正式开学,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有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
在重男轻女的大山深处,每招一个女生都十分艰难。好不容易招来了,又跑了。“孩子没来,我去找,跑到大山里,才十几岁的姑娘,已经嫁走了。”张桂梅回忆说,“我对孩子父母说,这个孩子我是一定要领走的!一定要让她读书的,反正不要你出一分钱,你不出钱,我把她领走了,你还不愿意啊?你让我把孩子带走吧!”
心肠再硬的人,看到这里也会忍不住泪目。按说,老家在东北的张桂梅,和这片贫瘠土地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没关系,但她却把每一个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牵挂,来担忧。这份无私的情怀一般人做不到,也不应该强迫每一个人都做到,但张桂梅做到了,我没有理由不对她肃然起敬。
张桂梅的一个学生对记者说:“我考大学想考到东北去。因为那里比较远,我想走出去,靠学习改变命运。”帮助女孩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这是张校长的梦想。在一般人看来,这永远也只是一个梦想。但张校长将这梦想变成了现实。
2008年,华坪女子高中首届招收100名女生(中途走了四个),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分数没门槛,基础很差,但在张校长和她同事们的努力下,2011年第一届毕业生,96个考生中,本科上线69人,其中一本率是4.26%,综合上线率100%。到了2019年高考,华坪女高118名毕业生,一本上线率达40.67%,本科上线率82.37%,排名丽江市第一。
这是奇迹,是神话!
须知华坪女子高中不是北京人大附中,不是河北衡水中学,不是上海中学,不是成都七中……有人说:这些女孩考上大学就幸福了吗?这是一个伪问题。人生的幸福当然不是绝对由上大学决定的,但至少女孩们走出大山,走进大学,她们未来的选择更加丰富,她们收获人生幸福的概率无疑是大大提高了。
而如果不上大学留在山里,她们人生之路只有一种选择:操劳的妻子、操劳的母亲,操劳的奶奶……以考上大学“未必幸福”为由,怀疑张桂梅的奉献,进而否定她的伟大,我为张桂梅抱不平。
张桂梅领着记者去她的宿舍,其实也是学生宿舍,因为她一直和孩子们住在宿舍里。看着张桂梅吃力地爬楼,知道张桂梅身体不好的记者问:“你完全可以在一楼找一间宿舍住,为什么要住在三楼呢?”张桂梅说:“我要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查呀,这样我上楼的时候,就把每间宿舍查到了。”
进了张桂梅住的宿舍,记者问:“你住哪儿?”张桂梅指着最靠门的床:“住这儿。”记者问:“你干嘛守着门口啊?”张桂梅说:“有什么事,我不就可以第一个跑出去,为学生挡点什么吗?”
张桂梅说的“第一个跑出去”,不是发生危险时第一个逃命,而是说当外面有了危险时,她可以第一个冲出去为孩子们“挡点什么”。也就是说,体弱多病、走路像风中随时都要熄灭的蜡烛的她,却是这间宿舍里孩子们的“保镖”。
当然不仅仅是宿舍孩子的“保镖”,张桂梅还是全校的保安、门卫、勤杂工。当看到天还没亮的早晨,张桂梅手持话筒在催促道:“起床喽,姑娘们!”,很难让人想象她其实是这个学校的校长。
和张校长一起奉献的,还有她的同事们。张校长在讲述学校时,总是满怀感动地讲起老师们的故事:一位小伙子结婚,办完仪式马上回学校上课。一位女教师做肿瘤手术,张桂梅说:“你请假吧!”那位女教师说:“只要医生说能穿衣服,我就回来了,我不请。”
张桂梅没有自己的生活,她说:“我也不是不想要自己的生活,只是每天在学校做着做着,忘记了时间,把自己的生活给忘了。”建校12年,华坪女高已经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走进了大学。
记者问,“为此您要付出什么?”张桂梅说:“我付出的几乎是生命。”又问:“您说这一辈子活的是什么?”她回答:“当我的学生大学毕业,走出大山为社会作贡献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值了。”
我想,读到这里,可能有人又要说了:“教师也是人!为什么一定要让教师放弃自己的生活,像清教徒一样生活呢?这不是道德绑架吗?”的确,教师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完全应该获取自己依法获得的物质待遇,更不能要求每一个教师以放弃甚至牺牲自己的家庭生活,来成全学生将来的幸福。
但是,对张桂梅和她的同事来说,她们自愿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和人生状态,有问题吗?我们做不到这些,无需内疚,也无可指责,但我们应该尊重张桂梅们的选择。何况,我们学不会也无法学她的这种做法,但其教育精神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我们或许可以学习吧?
对我说来,不只是尊重,不只是学习,还有敬仰。
全国三八先进事迹篇4
但凡提起兽医师,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特殊,印象中都是以男医生居多,而在上世纪 50年代世俗偏见相对较浓的苏中小县城,女孩当兽医自然成了“新闻”。在我县就有一位叫 __ 的女兽医,自从1958 年农校毕业后就开始加入兽医这一行列,一干就是 40年,而其一身好医术更是让养殖户赞不绝口。
__, 1939 年出生于 __ 的一个普通家庭, 19 岁毕业后被分配到宝应兽医站工作,是我县第一位女兽医师。在那个女性不受重视的年代,__以坚韧不屈的毅力坚守农村兽医工作一线 40 余年,为我县畜牧兽医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她先后荣获省三八红旗手、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大姑娘上轿 —— 头一回” 畜牧兽医工作是一个既苦又累又脏的工作,同时也是与广大养殖户生产生活利益相关的工作。
__ 刚参加工作时起,被分配到县兽医站畜牧股从事内勤工作,而她急需要寻求实践,锻炼自己,便主动提出要下乡到基层工作。她骑自行车走过乡村田头开展兽医工作时,当地群众都十分惊奇和好奇她的一举一动,像看西洋景一样打量着她。有一次,沿河南闸牧场有一匹马突然发病,瘫倒在地,不停地发抖、痉挛。
__ 在学校学的是兽医专业,可真的要给眼前痛苦不堪的马治病,也是“大姑娘上轿 —— 头一回”。旁边有牛羊贩子阴阳怪气,用怀疑的目光扫向她的脸颊, __硬着头皮在脑海中搜索书本里学过的理论知识,初步诊断这匹马是肚子疼引起的胃痉挛,于是决定为马静脉注射药水,她号召现场的所有群众将马按住,自己使出全身力气将药液从马的静脉里推进,而后又和大家一起焦急的等待„„,经过治疗的马不再痉挛,且慢慢地站立起来。
__ 无比激动,更无比自豪,这是她在工作岗位上第一次单枪匹马地经受住了考验!
医术精湛养殖户都信冒医生 自从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兽医之后, __的生活便一直处于忙碌的状态,从那年起,沿河乡周边的各个村的村民每天都会看到一个小巧玲珑的女孩儿骑着车子奔波于各村组,每日行程少时几十里,多时百余里。只要养殖户需要,她随叫随到。夏天汛期时,河水暴涨,坐船过河有时也不安全。到了冬季,河面平滑,稍不注意就会连人带车摔倒。一年夏天,__ 为养殖户诊完病猪后,已是晚上 9 点多钟,为了第二天能早早赶到另一个村,她谢绝了养殖户的挽留,为了早点回家,她独自一人跋涉在秧田里,蚂蟥吸在腿上不肯下来,她就用用镰刀往下刮,好半天才爬起来。因为受了惊吓, x__一夜没睡好觉,但第二天一早,她还是如约来到了另一个村。正是有了她多年如一日的付出,各村组的养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__回忆起那段往事,深情地说道,通过那段时期的艰苦劳动,身心得到了强有力的锻炼,所以能坦然接受组织上的任何安排。那年秋后,她又被调入县城北面一家繁殖场做兽医,对于养猪户,她坚持常年走访养殖户,针对每个养殖户的现状制定分户指导方案,重点推广生猪养殖交叉寄养法、分批哺乳法等实用技术。成功扶持了多个生猪养殖大户。
整天进钻猪圈、进鸡舍和动物打交道,难闻的气味着实让人够呛,“自己作为一个女性,自然要比男兽医付出更多,可是看到病畜能在我手中治愈,减少养殖户的损失,想想这一辈子也就值了。”__ 说。
活到老学到老 笑对夕阳红 年 ,__ 从她奉献了一辈子的兽医岗位上退休了,和老伴二人相依相伴,乐享清闲安逸的晚年生活。
20__ 年初, __ 的老伴因病去世,她顿感失落和寂寞,但是她告诉自己不能因此倒下,要更加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
如今满头银发的 __ 依然喜欢读书看报,还每天坚持将重 要的信息记录下来。她说: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现在我一个人生活更要照顾好自己。”经历过以前的苦日子, __始终坚守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平时连一粒米、一滴水都不浪费。为了不让子女担心她的健康状况,她每天都坚持运动,保持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虽已八十高龄了,依旧步行矫健如飞,能骑着自行车穿街越巷。
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她来说,电视、报纸期刊成为她与外界连接的纽带,通过电视新闻她知道了港珠澳大桥通车了、中国正在进行“一带一路”建设„„随口就能说出国内外最近发生的热门d 事件。提起现在的生活,她脸上闪烁着激动的神采,她说今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多亏了共产党。自己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予的,要懂得感恩,始终记得听党话、跟党走 !
全国三八先进事迹篇5
,女,43岁,大学本科,xx省xx市妇婴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无党派人士、市第四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常委、省第十届人大代表、省拔尖技术人才、全国先进个人、省“三八”红旗手、“辽源女杰”、市“十大杰出青年”、市纪委特邀监督员、市青联常委委员。
她是卫生战线上一名白衣战士,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xx大文件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市委广泛参与社会各项活动,思想和行动上与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了解人民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向政府、检法、两院反应情况,使之得到有效解决。在参政议政过程中努力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这有据。不断完美自己,提高自己,为xx市发展服务。她不愧为“辽源女杰”。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生旅途中自尊、自立,不屈不挠;在平素生活中高洁谦和,笑盈盈、乐融融,这种微笑代表了她的智慧、信心和挑战能力;在工作时总是那样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二十年来,她模范地履行医生的职责,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注重医德、医风的修养,自觉地遵守院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行医,不用权谋私,热心为患者服务,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政治敏锐性强,崇尚科学,全身心地投入妇产科医疗事业中,20年来,坚持节假日不休息来院查房,尤其是当副院长之后,查房会诊的工作任务就更重了,她不顾深更半夜,放弃节假日与家人的团聚,只要有会诊及急救、手术随叫随到,为了准时赶到医院,经常自己掏钱打车,有时爱人陪着一起来。20年来,她默默地工作在妇产科的第一线上,她时刻把病人放在心中,技术及服务质量把握在手中,她那种执着的工作热情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妇产科的同事们,经常为贫困患者捐款、捐物,工作中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关心同志,爱护患者,深受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好评,并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盛名。
有道彩虹,不出现在雨后,也不出现在天空,它是出现人们的心中,这就是时刻给人民关爱的,人民十分仰慕的良医,x1997年她一年,对她来说,那是一次无悔的壮行,她自己也用两名诗表叙过:“绿叶无悔,扑向大地是报答泥土芬芳的情意;鲜花无悔,傲立风雨,因为他有一段生命的美丽”。她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身扑在西藏xx区xx县,给藏民带来的是永远的爱,永远的芬芳。
在西藏工作的一年里,经她手抢救的危重姐妹40余人,治愈病患5000余人,行各种手术100余例,开展了5项新技术,使该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降低50%。被当地农牧民誉为藏族人民的“好门巴”、“活菩萨”。在她离开西藏时,患者给她献洁白的哈达,用藏语说:“扎西的勒”,祝福她吉祥如意。在欢送会上,县领导是这样评价的“其它行业带来的是金钱,可金钱总有一天要用完的,医疗技术是长久的,你们教会了我们技术,使更多的藏民不再受病痛之苦,留下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我们世世代代受益。真舍不得让你走啊……”
为民办实事,机关、街道出了名。为患者解病痛也闻名遐迩。仅去年经她手做大手术就有320例。20xx年3月辽源日报高级记者姜秋芬采访了她,这位记者去了三次,每次去找她,必须等她下手术台,用一个字表叙:王宏坤“忙”。这位记者以“热线”作了报道,并以“我为女人骄傲”作了短评。‘热线“就是说她太忙,医院的同事说,王宏坤的手机是给患者预备的,如果都闭了,那就是在作手术,否则电话总是询问不断,这是真的,给人看病,不分亲疏,不分尊卑,视患者如亲人。把自已大部分时间给了患者。担任副院长以后,病房、诊查室、手术台是她一展风采的舞台,同时也是她与患者倾心交谈的天地。一周再忙,5个疗区至少要检查两遍;有了疑难病症状,重大手术还要大家一起探讨、分析;查房时再遇到个担心自已病情刨根问底的,那就更是忙上加忙。每当这时,她不管有多累、有多忙或有多么的不开心,依旧带着微笑,和风细语的解释、开导。伊通、西丰、四平、盘石。集安两省四个地区九市县区的患者都纷纷前来辽源就诊,一为王宏坤热情似火;二为技术高超。患者来了,王宏坤要忙着诊治、手术、查房;待患者走了,电话就成了患者们询问病情的“热线”,甚至深半夜时把电话打到家里,夜间来院抢救患者,做急诊手术对来说是常事。
忙,还有另一种原因,就是因为她执着的学习,拼命的积累知识。两位文坛巨将的话她都记住了,一位是中国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的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一位是英国哲学家费兰西斯.培根《论学问》里指出的“读书为学”的目的应该是“增长人们的才识”,更好地建设未来。身为省市人大妇女的代表,xx省妇产科专门委员会委员的,她把掌握的传统妇产科技术及现代妇产科技能全部奉献给广大妇女。工作在今天,建设着明天,想着未来,边实践边总结,以利惠及子孙。她研究并实施的“妇产科恶性肿瘤根治技术的改进”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和应用,获得了xx市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一等奖;她开展的大子宫肌瘤宫腔镜下电切术,使患者不开腹,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而且并发症极少,不仅填补了辽源地区的空白,其技术居于国内外先进水平。她利用阴道镜、宫腔镜、冷光源对子宫颈、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也达到了国家级先进水平。同时,还撰写论文52篇,先后获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专利2项,省级政府科技进步奖3项,市科技成果奖8项。她还任《中华实用医学理论与实践》第三卷编辑部常务主编兼主审。这些都是王宏坤勤奋努力的证明,也是付出汗水和心血的结晶,更是建设明天的财富。
作为一名业务副院长的,非常注重专科发展建设,人才培养使xx市妇产科得到长足的发展,现已成为技术力量雄厚、职业道德优良、梯队建设合理的市卫生系统名科,每年接纳门诊量2万余人次,住院3000余例,行各种手术2019余例,代教省白求恩医科大学研究生、临床实习医师、进修生、四平卫校、辽源卫校等200余人。她整天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地垂着叶的绿荫。最终成功在《辞海》里,辞海里最重要的三个词能代表她:意志、坚强、奋斗,她就是在这三块基石上建立起成功的金字塔。
有人说,她的生活太清苦、太艰辛;也有人说,她最富有、最充实。前者是说她付出的太多、太多,劳苦功高;后者是说她经验积累的太多、太多,富有充实。她自已认为:生命是交响曲,事业是主旋律。作为一名医生,没有因为自已成为省、市人大代表而放弃对事业的追求;也没有当了副院长,就丢下手术刀。她深信只有事业发展了,生命这部交响曲才能更加动听,更加辉煌,更加圆满。所以,她始终把救死扶伤,为患者服务作为生命的第一需要:像石子一样,默默地铺筑历史的跑道,与青山一样不老;像蜜蜂一样,一边在酿蜜,一边在酿造生命;不是为自已,而是为人类酿造最新的生命,一生的心血创造灿烂光辉的明天!
全国三八先进事迹篇6
全国妇联日前作出决定,授予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教师吴蓉瑾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决定指出,吴蓉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潜心铸魂育人,成立全国第一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服务于中共一大纪念馆,坚持16年,培养了千名小讲解员童音讲党史,对少年儿童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发挥积极作用。她扎根教育27年,倡导、践行情感教育,提出“教有真情,育无止境”办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惠及学生近10万人次。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是主动适应数字时代教育改革实践的先锋人物。她是教育战线孺子牛,被誉为“秒回校长”“铁人校长”,带领团队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开发的情感教育课程成为区域共享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贡献。
2005年,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由小学生组建的红领巾讲解员社团——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红喇叭”小小讲解员服务队。孩子们用儿童的语言讲述党的故事,16年来,讲解稿越来越贴近小朋友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易于被接受。如今的小小讲解员们可以分别用普通话、沪语、英语、快板书等不同形式,讲解中国一大会址的建筑布局和历史故事,展示上海青少年学生的红色情怀和国际视野。
作为首个上海市信息化标杆培育校,11年前,卢湾一中心小学敏锐地捕捉到教育信息化的育人价值,以此作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首创教育信息化品牌,被称为“云课堂”。2009年至今,历经了1.0、2.0直至现在3.0版本。“云课堂”3.0版本日臻成熟: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数字画像,126个指标,勾勒出详尽、真实的个人数字画像,让老师们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兴趣所在,潜力所在,更全面地来看待一个孩子的发展。从最初使用pad,到后来到一支电磁笔,一块写字板再到现在一支智能笔,既解决了伴随式无感知采集数据,又做到了“去屏化”。大数据结合教师大脑中的智慧教学方案的动态生成,达成了聚焦教与学的流程再造。老师们整体架构,由数据驱动走向智慧应用,发掘学生潜质,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成就学生价值。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