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内容要具备权威性和可信度,能够引用权威的资料和研究成果,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作文的质量和水平,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作文新闻作文精选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作文新闻作文篇1
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认知,我对学习和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打算。应该说这整个过程就象海绵吸水一样,是个大量吸收的过程。但是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不可能说学到所有的技术和能力。老师说得对,大二的实习机会最重要的不是说要学怎样的写新闻,而是要看到在资讯发达的社会,作为一个媒体人是怎样做的或者作为,是怎样做新闻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每一天,我都会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学到的和自己的感触,因为我觉得记录是一种习惯,一种姿态,可以让自己在停留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做了什么,也因此会有更加明确的方向。
一、心态的蜕变和新的姿态
对于我来说,我并不想诠释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带给我有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它带给我的收获是心态的蜕变,是一个从茫然到理性,幼稚到成熟,虚幻到现实的变化的过程。坦白地说,刚进实习单位的时候,当我被介绍给各个部门的时候,我是很害怕的。因为我知道我和他们不是在一条起跑线上,我迷茫的是我该做些什么,每天准备些什么。当我看到带有隔档的办公室里常见的那种安静时,我怀疑我该怎么继续来这之前的那一腔热血。但是此刻我把实习理解为一种心理的适应过程。我必须适应,因为我需要带着这份经历和感受在两年后踏上这个舞台。
我接触了电台的很多,还有dj主持人,在和他们交流的点点滴滴中,我收获很多。以前虽然知道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和缺点,但是那是感性的,而且经常被自己的一句“我还是个学生”填充了这个“凹洞”。而现在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开始学会思考。虽然是实习,但是我能感受到一种压力。我希冀成为这里的一个女主人,但是我要付出的远没有以前想的那么简单。我开始把我的理想具体化,现实化。我想要的生活也因此有了方向,也更加明确了我的下一步该做什么。我觉得这是我这次实习中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二、对理论知识新的认识
我虽然是新闻专业的学生,但是一直以来,我认为学校学习的新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是没有什么用的,甚至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一切只是为了考试去的。但是实习之后,我发现理论和实际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没有理论知识做基础,那么可能连自己现在在干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实践中,特别体现在指导我们如何去做和采访活动的操作上。只有了解了理论基础,才不会对眼前的活动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是新闻专业的实习生较其他专业的实习生的一个优势,也是我的优势。所以我认为在学习了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巩固,不要埋没自己的优势。
三、勿以事小而不为
我记得刚进单位的时候,__老师交给我个任务,就是为她早上直播的《早班车》找新闻。因为这个节目的内容不仅仅播的新闻,还需要从各大网站摄取一些“含金量”比较高的实事新闻来填充。但是那个时候我心理很不愿意,我认为自己不是“廉价劳动力”,这些“粗活”不值得我去做。但是后来我发现如此“简单”的活做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犹如大海捞针,哪“根”才是真的“针”呢。第一次我选出来的那些新闻素材对比老师选出来的,还真是“大异小同”。我便认真研究老师的方案。发现老师找的新闻有四个特点:
1、是当天头条或者是红字标题的;
2、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的比例稳定且都是要闻;
3、对受众群关心的房产、股市等动态报道不少;
4、和交通有关的一些新闻(我们是交通频道)。
如此“小”的事情却蕴涵着大道理:找新闻要从受众的角度去找,才能赢得的受众。于是我开始顺着老师的思路去找新闻。渐渐的,我找出来的新闻和老师的是“大同小异”。最后,老师放心地将这个方案全部交给我去做。每天我有空就找,这大大提高了我对新闻的敏感性和素养。而且在这个找与筛选的过程中,我的知识面得到了很大的扩充,真是受益匪浅。所以我觉得不管什么事情,勿以事小而不为,它总有它“为”的原因。
四、“准备的时候要充分,操作的时候把要自己放在底线上”
其实这是__老师(我的播音老师__)的一句话,它给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对我的帮助也很大!那是我第一次上直播节目(是__老师主持的《汽车cd》栏目)。在整个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我有好几次因为过于紧张而卡住,幸亏__老师及时补救才没有影响直播。在下节目后,__老师给了我很多建议。其实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尝试第一次的时候总是担心会把事情搞砸,缺乏自信因而退缩。__老师告诉我,要做一个把自己放在底线上的人。最低底线无非是把事情搞砸了,那又怎么样呢。
通过这个来给自己信心和勇气,但是准备的时候要认真充分。这些话在给我第二次上节目的时候带来很大帮助。我需要这种“最低底线”带给我一种淡定。我个人还觉得这句话不仅在社会实践中适用,它也适用于我们的学校生活。从广义上讲,大学的四年是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相当于进入社会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充分。从狭义上讲,我们具体面临的每一场考试就是一个操作的过程,不能太紧张,要有底线意识,而这一切是以充分的准备为基础的。这是我在实习播音主持中的一点点感悟。
五、外出采访给我的点滴感受
实习前期,我基本上每天都在外面和老师一起“跑新闻”。为了让我有的锻炼机会,电台给我安排了路家兄妹中的3个老师带我。所以那时候除了中午找新闻的时候能在办公室看到我,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在外面,使我有了很多“见世面”的机会。
1、对行内知识要懂,对行外知识要明
因为我是在交通频道实习,大部分时间和交通方面的人打交道。而我发现对于交通方面的知识十分的缺乏,以致于在很多方面显得棘手,采访的深入也会受到限制。我对交通方面的知识是后来在实习期间收获的,这是个教训。我觉得以后应该在接触一个新媒体之前就要对这个行业有关的东西有所了解。而且对行外的知识也要了解几分,因为很多东西是相通的。
2、自信、开朗、真挚
这是我参加采访活动时给自己总结出来的要求。
在我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我就听别人说过,这个职业需要很广的交际圈。这次参加实习以后我真正体会这一点。“人不熟,谁会主动给你提供素材啊?!”是啊,朋友圈广,哪里有事哪里就会主动打电话找你,这样就不用担心丢失了大事件。然而要有这样一个成功的朋友圈需要自信、开朗、真挚为基础。我在采访的时候经常会脸红,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这样容易让采访对象产生紧张,影响采访效果。所以接下来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3、访前准备即临时准备不可少
我已经学过《新闻采访教程》,里面有个引用“事先有研究、有准备,是采访深入、效率高的关键”。在实际采访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访前准备的重要性。无论是哪个老师,在出访前必定会通过各种手段了解采访对象。举个例子:8月6号,市一个联合国维和战士何诚刚载誉归来。当时要做这篇稿子的是赵老师。因为接到通知很突然,对他在利比里亚的情况不是很了解的老师立即下载了很多关于他一些资料,了解了他在利比里亚的事迹和生活。我们那次的采访很成功,因为我们在了解他的资料以后,就有了采访的侧重点,避免了无谓的话题。
我们需要在平淡的事实中挖出吸引眼球的部分,不仅仅要靠平时的磨练,更需要对整个事件的“了如指掌”。
六、跟学习编稿的体会
跟周老师学习编稿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我写的被采用的稿子基本都是改写新闻的稿子,自己独立写的新闻稿被采用的只有一篇。从我个人观点看,我们学生在不断的观察和学习中,发现一个好的新闻素材不难,难的是笔下的功夫。我在和周老师学习编稿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体会:拿个新闻素材改写是很顺手的。因为我学过《写作教程》,知道消息的写法,加上我们改写的稿子是用来播的,要求没有报社那么高。然而当我出去采访回来要自己独立写稿的时候,就有点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哪些方面是该写进去的重点,哪些方面又是可以舍去的。这是编稿的一个“上手慢”问题。所以我觉得需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七、反思与打算
实习过程中点点滴滴和滴滴点点的真实和刻骨铭心让自己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心路历程。知道自己在社会这个大坐标轴上还在原点的左边,需要加大马力才能真正成为原点右边的一份子。
这个月的实习,我参与了不同的活动,采访、播音、参与策划、编稿等,对领域内的各个岗位都有所了解,目的是为了更加了解媒体人。最重要的是真实地感受自己的差距和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通过这次实习,我感受到了压力,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弥补的东西也不少。我曾经觉得新闻专业没有什么好学的,尤其疏忽理论知识的学习。现在我发现其实我们新闻人每做一步,当中都有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影子。而且知识面也是必要的。因为无论是采访,还是采访前的寒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面和对该行业知识的了解。虽然临时准备很重要,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平时准备这样的一个积累的过程。
从实习的开始到实习的深入,再到实习的结束,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有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定位,一个回校后现实的计划打算。
1、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业外大量扩充知识面,提高自己作为一个准媒体人的素质和涵养;
3、树立信心,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胆量;
4、努力学好英语,尽快通过等级考试;
5、注意动手能力的培养,尝试写一些新闻稿子,多思考,多练习;
6、学好标准的普通话,参加等级考试;
7、学会吃苦,不完全依靠亲人的力量;
实习结束了,我会带着这份成果和收获回到学校,做自己该做的事,为自己的将来加大马力。
作文新闻作文篇2
深秋季节,天气忽冷忽热,又到了采购保暖用品的时候了。11月23日,我们《小主人报》的虹口小记者来到曲阳家乐福超市,进行了《小鬼当家》的主题活动。这次我们采访的主题是关于人们如何防寒过冬,还有一个为长辈选购户外用品的小任务。我对超市购物一直很有兴趣,早就期待着这次活动了。
由于我有了一次采访的经验,加上这次的问题和要求都相对简单,因此采访进行地很顺利。不到30分钟,我就采访了8位顾客。超市里的老年人比较多,他们防寒过冬采取的方法还是比较一致的,那就是增添衣服、外出走路或跑步,而出门选择的防护装备则各不相同,口罩、围巾、手套、保温杯都有。
接着就是我的购物时间了。我们活动选购的要求很明确:户外用、长辈用、能保暖、价格在20元左右,所以我早就想好了,给奶奶买一副手套是最合适的。不过我采购的时候,还是先在超市二楼生活用品区域转悠了两圈,看看有多少东西是属于户外用品。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边寻找一边讨论着,冲锋衣、运动鞋、帽子、背包、帐篷、雨衣、雨伞、手电筒……还真不少呢。最后我在一排挂着手套的货架前挑选起来,品种挺多,我看中了一双藏青色加厚的手套,妈妈说我眼光不错,样子很美观,价格也合适,于是就决定买了。后来在排队结账的时候,我还看到边上不少顾客也采购了手套、围巾、帽子等户外用品,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
愉快的活动结束了,我觉得推着购物车,绕着货架挑选购物的感觉还是很有意思的。由于现在网购发达,爸爸妈妈已经很少去逛商场和超市了,但买东西看着手机屏幕与看见实物的体验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网上购物确实方便快捷,而实体店购物可以触摸、比较、试用,亲切感和参与感更强,特别让我有当家的感觉。
作文新闻作文篇3
今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日记,我立马想到了日本。日本现在遇到了大灾难:大地震、大海啸、核燃料泄漏。日本真不幸。这几天,特意注意了一下有关日本的报道。
地震过后,公路上几乎都有又长又深的裂缝。让我记得最深刻的是海啸。在海啸来临前11分钟,科学家就发现并拉响了警报,广播在不停的喊:“海啸快来了,请大家快到地势较高的地方……”(科学家真厉害,多亏了他们,一些人才活了下来!)人们一群群的带着贵重物品和吃的、喝的向山上跑来。11分钟后海啸来了,在山坡上的人们眼睁睁的看见自己的房屋被海水冲走,而有些人的亲人还没有来,他们有的留了下来。但那是少部分人。更多的人永远的走了。我记得有一个老人和他的妻子听到广播并没有到地势较高的地方而是回到家中拿贵重物品,就是因为这么一拿,海啸来了,海水把他妻子冲走了,而他因为利用房子把自己固定好,幸运的没有被海水冲走、淹死。两天后被人救了。他和房子一起被海水冲离海岸线有15公里的距离!(所以说贵重物品还是不拿为好。)
大海在我心里很难理解,有时温柔,有时凶狠。温柔时给我们丰富的姿源,凶狠时冲走房屋、淹死人!
日本有2000多人死亡,1000人失踪!大自然,请你不要再做坏事了,你看见那么多的人死亡,你难道不心痛吗?
作文新闻作文篇4
一向早上要看新闻的我,今天也不例外,打开了电视机。这时候,电视机突然转换了频道,转出了新闻主播朗朗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轻柔,原本是很让人舒心的,但是却让人浑身打了个颤抖,不战而栗,心塞,很是难受……
大家一定都很好奇里面的内容吧,哎,讲起来都让我忍不住打个寒颤,真是太可怜了……好了,我也不卖关子了,就和你们说说吧!
里面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妇女抱着孩子来到了公交车站上等车,眼看一辆公交车来了,大家都抢着上去,司机正因为知道妇女小孩和老人在这么拥挤的时候,特别不方便,所以就在公交车上专门设置了一个地方,妇女老人和小孩专用站立处,很是贴心。但是,让大家都意想不到的是,原本是给妇女等建立的捷径地方,却被某些人占领了,你瞧瞧,几个活力四射的年轻人正毫无愧色地站在原本不属于他们的地方,吊儿郎当的样子很是可恨,一些眼花的老人,劳累的妇女,和幼小的孩子就傻傻地站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很是难受,但是却什么话都说出来,也不能说……
看到这个故事,我不禁为那些人感到可悲,怎么会遇到这样蛮横不讲理的人呢?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是妇女小孩老弱专用的地方吗,为什么还毫无愧色呢?
这样一条新闻怎样不让大家寒心?社会上正是有了这种人,才会有歪风邪气,希望大家都用正气赶走它们吧!
作文新闻作文篇5
一天,我看见一则新闻:《武汉动物园孔雀遭女童拔尾毛,家长在旁指导》,看完这篇新闻,忍不住火冒三丈,小孩不懂事,大人也不懂事吗!气死人了!
一个小女孩,居然用花生米引孔雀,残忍地将雀的尾毛拔掉。不但如此,家长还在一旁指导怎么拔孔雀毛。多么残忍的游客,多么残忍的家长,你是在令孩子误入歧途。你应该教育她,不要那样。不要让祖国的'花朵凋谢了,玷污了。
如果我们都那么做,孔雀就毁灭,灭绝。我们要爱护动物,从身边做起。如果我们都那么做,祖国的花朵将会全部凋谢。如果我们都那么做,别的国家便会呵斥我们没有爱心。如果我们都那么做,降临在动物身上的命运,将会降临在我们人类身上。
所以,我们要爱护小动物。不然,动物灭绝了,人类也会跟着灭绝。
爱护小动物,从你我开始。
作文新闻作文篇6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可现实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不经意间浪费着粮食。在我们学校,好多同学中午饭没吃完就走了,盘子里饭菜剩下一大堆。我自己也时常剩饭菜,有时候菜不合口味,就稍微吃两口,心里想着:反正回家有好吃的,这些就倒掉算了。听老师说,一个班级一天浪费的午饭就有好几公斤。
二年级第二学期的一节思品课上,宋老师给我们讲了新闻里报道的一个故事:有一个深山里偏僻的小山村,山路弯弯曲曲,山村里一所学校的孩子们缺衣少粮,个个面黄肌瘦。终于有一天,有好心人费尽力气开了一辆装满食物的车进了山村。他们把食物分发给学校的小朋友,可当他们看到所有的小朋友都只吃了不到三分之一量的时候,非常惊讶,问:“小朋友,你们不喜欢这样的食品吗?”“喜欢。”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你们怎么不吃完呀?”“我们要带回家给自己的家人吃。”小朋友们略带羞涩地说道。送食物的好心人听了很感动,回到单位还对同事们说:“我们要好好向这些孩子们学习!”听完宋老师讲的新闻故事,我忍不住眼眶湿润了。同样是小学生,我和他们的差别太大了!
是啊!我很小就背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农民伯伯留下一滴汗,我们才能吃到一粒米,而现在,我们不顾农民伯伯留下的千万滴汗水而大量浪费粮食。看看山村学校里的小朋友,再对照我自己,我觉得脸红。
从这一天起,我决心改变自己浪费粮食的坏习惯。学校午餐有时候虽然味道不合我的要求,但想想那些正在挨饿的山村小朋友,饭菜就很可口了!有时候同学剩好多饭菜,我也提醒他们要珍惜粮食,不能浪费。爸爸妈妈带我外面吃饭,我也经常提醒他们尽量少点些,吃不完也让妈妈打包带回家。
我相信,只要我们都从自己做起,点滴珍惜,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挨饿的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