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通过阅读,我们才能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为作文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写作文是一种反思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的作文800字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的作文800字篇1
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要识时局,顺时势,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加快脱贫进程。
党员干部要争做脱贫路上的“带头羊”,要充分认识当前脱贫攻坚的任务,向脱贫攻坚路上的模范学习;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好抓实,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出力出汗。
党员干部要把握“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当成最大的政治考验来抓。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作为一个标准、一个境界。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彰显党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脱贫攻坚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一是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有句老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完善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才能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打造强有力的村两委。脱贫的关键还是要靠本村稳定有力的班子,只有把“脑洞开、点子多、有原则、有责任、会致富”的党员群众纳入到两委班子,提升班子战斗力、影响力、号召力,才能为脱贫工作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乡镇干部必须要下乡驻村,不要走马观花看风景,要“沉下身子”实实在在的进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不断加强对扶贫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强扶贫工作人员和村两委班子的扶贫业务培训,提升脱贫攻坚能力,研究讨论符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可行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对致富门路;另一方面要对贫困户的进行思想引导,集中学习和个别座谈结合宣传政策法规,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激发主观能动性,消除等靠思想,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发展。
我们广大工作人员要实实在在接地气,少喊口号,多办实事,才能塑造良好形象,才能取信于民,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帮扶脱贫工作的助力。
家乡的作文800字篇2
我怀念停在那年端午的十二岁。
——题记
当太阳将灿烂的阳光撒满校园,沉睡了一个晚上的学校开始热闹起来了。此时,一股淡淡的粽叶香伴着阵阵清风正从六(1)班的窗子里飘出……
那年,我十二岁。
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就会离开这个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美丽校园。所以,今天我们打算在这个特别的节日,用包粽子这种特别的方式,纪念我们即将过完的小学生活。
今天一大早,我们的班主任拿出一部分班费,专门跑到大市场上,精心挑选了一大袋糯米和一捆粽叶,又从食堂挑选了几十粒亮晶晶的蜜枣带到我们六(1)班教室里,把它们平分成六份,交给我们的组长:“每组一份,粽叶已经洗干净了,把米淘一下,沥干水分,就可以包了。”
我们一人抱米,一人拿着个大盆子,在另外六人的护送下,来到水龙头边。“三、二、一,放水啰!”
只听“哗——”的一声巨响,朵朵水花在盆子里绽开,十六只小手在里面搅拌着,就像十六只小鸭在水中嬉戏。不一会儿,一粒粒白花花的糯米就静静地躺在了盆中。
之后就是包粽子了。在我的记忆中,奶奶总是把粽叶在手中卷成一个圆锥形,铺一层米,再挖一个小洞,塞一个蜜枣进去,然后像给小孩盖被子一样轻轻地盖上一层一层糯米“被”,再用粽叶包好,最后用线扎起来,就大功告成了!
我凭借记忆开始依葫芦画瓢地做起来,把一大张泡软的粽叶铺在手心里,小心翼翼地卷成一个锥形。记忆中奶奶是那么地熟练,而我却笨手笨脚地卷了好久。我抬头环顾了下四周,同学们早就下好馅了,有的都已经包好了。我开始慌张起来,本就笨手笨脚的我一慌,就显得更笨了,馅刚下去就漏了,再下,又漏,气得我快哭了。这时,身后伸来了一只小手,握住了我手上的粽叶:“我教你。”抬头一看,这不是我那心灵手巧的同桌嘛。他手把手地教会了我填料、包粽叶、扎粽子。
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了。当然,出于安全考虑,这一步是老师帮我们完成的。当一锅粽子被揭开盖时,顿时吸引了一大群馋猫,一下子粽子就被瓜分完了。而那些没抢到的,只能耐着性子等下一锅了。
至今为止,我仍忘不了那淡淡的粽香,忘不了那个特别的端午节,更忘不了一起朝夕相处了六年的小伙伴们!
那年端午,我十二岁。
家乡的作文800字篇3
我的家乡在铅山,这里是一个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下面我就给你讲讲我的家乡春节的习俗吧!
快要春节的时候,人们会把里里外外都打扫得一尘不染。打扫完后,人们就去超市里买各种各样的年货,而一去就会大包小包地提回来。
人们还会在春节的时候贴对联和放鞭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先听我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山洞里住着一只怪兽,它就叫“年”。在这个山谷下有一个村庄,这个年到每年最后一天就会下山来伤害人畜。所以每到春节的时候,这个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年依然可以进村民的家中。然而,这个村庄的村民却毫无办法。年每次来都会吃农民的东西,还会杀家畜。为了避免年吃了他们的东西,村民们每到春节就不得不到城里春节。有一年春节的时候,人们正要赶下山,这时有一位仙人对他们说:“年最怕的就是红的东西和响声”。人们听后,于是便在家里贴对联和放鞭炮。年一来就看见了红红的对联,听见了“砰、砰、砰”的声响,吓得年直往山里逃,以后这个村庄的人每到春节就回贴对联和放鞭炮。春节要贴对联和放鞭炮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春节的时候,人们还会剪窗花。瞧,那个老奶奶剪了一个小孩正在骑着一条鱼,还剪了两只老虎…。.春节的时候,人们还会把“福”字倒贴,这代表着福运到来。每家每户还会做上最丰盛的一顿饭——年夜饭。家家户户都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鲤鱼,鸡肉,牛肉,羊肉,还有菠菜……美不胜收,让人看了直流口水。除夕之夜还会包水饺,别提有多好吃了呢,让大家吃了还想吃。
春节的时候,妈妈还给我买了一套很帅气的衣裳。当吃完年夜饭后,大人们就会给压岁包,我可是攒了不少压岁钱呢!
到了春节的晚上,我会和小伙伴到后院里去放烟花,“砰、砰、砰”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真是千姿百态,姹紫嫣红。有的像一条巨龙,腾空而起;有的像一发发子弹,直冲云霄;还有的再上升时还是花骨朵,升到最高处还会绽开花瓣。
放完烟花后,我就去给长辈们拜年,对亲人们说: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拜完年后,我便如打出去的子弹一样,飞奔进自己的房间,打开电视机,看我最喜欢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会一直坚持看到很晚,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然后才去美美地一觉。
如果你还想知道我们家乡的春节的习俗习惯,就来找我吧!
家乡的作文800字篇4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当美丽的渤海旭日东升,青藏高原仍然群星闪烁。我,来到了中国最美的咸水湖——青海湖。
踏入青海境内,山坡上寸草不生,一片荒凉,啊?这就是青海?我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失落,眼前的青海与想象的相差太大了。可到西宁,黄色的山,一下子成了绿色,有的更为奇特,一半是不毛之地,另一半则长满青草。到了青海湖边上,景色又一次翻新了。
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宛如一条青龙,腾云而上。天空一碧如洗,不!不可以说一碧如洗!因为它太蓝太蓝了,蓝得单纯,蓝得圣洁,像初生的婴儿,没有一点杂色。云朵像天女散花般地撒在天空中。低处,羊儿似星火般布落在草原上的每一个角落,它们是自由的,它们是地上的云朵,一会向东边看看,一会到西边望望,似乎整个天地都是它们的。牦牛则较沉稳些,长久站立在一块地方,或凝望远方,或闭目养神……骏马高大挺拔,浑身的肌肉线条充满魅力,毛色锃亮锃亮的,散发着健康的气息。藏族的孩子骑着宝马,飞驰在草原上,心里别提有多自豪,多畅快了。草原上,高山顶上,随处可见飘着的经幡。据说,经幡上刻着藏文,风一吹,就如诵经一遍,纯朴的藏族人民也以此来祈祷平安。
转过身,面向青海湖,哇!真美!水天一色,湖甚至比天还要蓝,碧波荡漾,美不胜收。一阵阵风吹上来,分外凉爽,走近青海湖边,都可以听见浪花拍打岸滩的声音。蹲下身,把手伸入水中,真凉!水抚摸着肌肤从指缝滑过,像是摸在一块上等的蓝色绸布上,柔柔的,绵绵的。湖边还站着一头白色的牦牛,它明净的眸子里映出这美景,巨大的犄角显示着它的力量与地位,它的毛洁白无瑕像白云一样,让人很想抚摸。湖边的油菜花成片成片的,金黄闪亮,在阳光的照射下与湖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驴”行青海,山是绿的,湖是蓝的,羊是白的,油菜花则是金黄的,五颜六色,赏心悦目。在这美景中,人似乎是多余的,人类的工业文明也不应该涉足牛羊的神圣领地,自然就应该是纯粹的!
“驴”行青海!除了脚印,除了记忆,什么也别留下……
家乡的作文800字篇5
家乡如何才算美?在每个人的心里,它的尺度是不可能一样的,在我看来,总能发现他人身上优点的人,就会认为自己的家乡是美丽的。
我的家乡是一个并不知名的小镇,四面环山,田野中,小溪小河随处可见。环的是苍翠可爱的无名小山,没有名山的雄伟挺拔,有的是那股青绿。一年四季,那些小山总是葱绿的,它们可快乐自由呢!而那些“不像样”的小河,它们并不净,不长,却造福着一方的百姓,灌溉着成百上千亩的良田,它总能给我清静幽闲的感觉。家乡为数最多的,除了那颇具古风的房屋,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绿油油的。老人们的根都扎在那儿,我的心也系在那了,老人们常唠叨,土地田野是村子的`根本,没了,就等于失去一切。
童年的记忆里,最爱的就是家乡的日出。记得那年,我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五六点醒了,自己推门来到大庭院呼吸新鲜的空气,看到院子外的竹林,透露着那气度非凡、光艳照人的橙红色的光芒,染红了东边的天空,真正感受到人们所谓的“一米阳光”,最后奋力一跃,一轮旭日就展露在眼前。期初它并不刺眼,有的只是柔和和它天然给予的威严,我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惊喜。过了一会儿,几片霞云飘来遮住了太阳的一角。这样“犹抱琵琶半遮面”,更使我感到朝阳的美和神秘。很快,大街小巷里,就可以看见早起的人们匆匆的背影,年轻人赶早班车去城里上班,十几岁的孩子们骑着自行车正赶往学校,在镇中心的中学里,早早地就传来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
家乡的人们是淳朴的,他们都和蔼可亲。熟人之间若有空闲,就牵着孩子到彼此家中窜门。老爷子喜欢边聊天边泡茶,老太太就喜欢带上自家做的糕点请大家一同品尝。现在时代不同了,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到了晚上,镇文化中心广场上聚集了很多妇女和老人跳起了广场舞,虽然说不上是翩翩起舞,但个个精神抖擞,满脸含笑,充满了幸福和满足。
啊!我美丽的家乡,这儿的人是你的子女,这儿的田地是你的心脏,这儿的山是你的四肢,而那美丽的朝霞则是你动人的眼睛!
家乡的作文800字篇6
我的家乡在川北地区的南充市嘉陵区,那里不仅山美、水美、人情美,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更美。民俗文化中,我们小朋友最期待的,就是每年正月十四的“蛴蟆节”了。
相传在清朝年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袭击了我们老家,村民们苦不堪言。后来经高僧指点,知道这是“蛴蟆瘟”在祸害人间(“蛴蟆”是方言,即“癞蛤蟆”),于是,在每年正月十四,乡亲们模仿蛴蟆圆鼓鼓的形状,用竹子制作蛴蟆灯,祭奠后,将蛴蟆灯扔进河里,以赶走“蛴蟆”,祈求来年身体健康,平安无事,从此,家家户户扎蛴蟆灯送“蛴蟆瘟”的风俗就延续了下来。
每年正月十四,午饭后,大人们无论多忙,总会放下手中的活,为孩子们精心制作蛴蟆灯。蛴蟆灯用嫩竹制作,先用细竹篾编成竹环,再砍一定长度的竹子,将最上方的竹节划破,向中间挤压,形成纺锤状,将竹篾编扎进去。接着,在竹节下方,填上一些湿泥巴,里面插一根蜡烛或者自制的煤油灯。最后,在竹灯的表面糊上一层纸,并留一个小孔点灯使用。
蛴蟆灯可以做成了很多样式:如方形的、圆形的、鱼儿形状的、五角星形状的,应有尽有……看到各家门外摆放的蛴蟆灯,我们无不盼望夜晚早早到来。
等待着,等待着,夜幕终于降临了,先是村里一两个蛴蟆灯亮了,沿着田坎向前移动,红红的蛴蟆灯,倒影在水田里,岸上、水里相映成趣。接着,村子里左边、右边,提着蛴蟆灯的人都纷纷走出了家门,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世界。
我按捺不住了,拿起靠在磨盘上的蛴蟆灯,掀开纸糊的门,把蜡烛点上,蛴蟆灯立即映红了大家的脸,爸爸在一旁再三嘱咐,“拿端正,拿端正,火不要烧着纸了”……送蛴蟆的人越来越多,一路上,大伙或三三两两,或独自一人,大家朝场镇上涌来,顿时,街道上变成了“火”的海洋,一股股“红流”不约而同地向西溪河涌去。
蛴蟆灯中,最扯人眼球的是几个大人一同抬的蛴蟆彩灯了,上面还写着“爱我中华”几个醒目的大字,多么浓厚的爱国情谊呀!街头的男女老少,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一齐高呼着:“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送下河里去吃肉,保佑娃娃不咳嗽。”这声音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不光送蛴蟆的人群欢呼着,连路边栖息的夜鸟,也忍不住探出头来,和我们分享这无穷的快乐。
来到西溪河边,孩子们高举着蛴蟆灯不肯离去,在家长们的再三催促下,大家才恋恋不舍地将蛴蟆灯甩进河里。
送走蛴蟆后,下一个“节目”便是摇嫩竹了,竹林里,竹子被摇得“莎莎”作响,我跟大家一样,选了一根长势正盛的嫩竹,一边摇晃一边唱着:“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跟嫩竹一样高,嫩竹长,我也长,我跟嫩竹一同长。”
听爸爸妈妈讲,很多成都人甚至广安、遂宁周边的人,都不知道我们老家的“十四夜送蛴蟆”风俗。现在,这样的民俗只在西充话地区以及附近地区,比如嘉陵、顺庆、西充、南部一些乡镇比较盛行。而且随着外出打工潮,这样的民俗濒临灭绝,不过政府开始重视了,现在,家乡开始举办“蛴蟆”节这样的活动了。
小朋友,我们家乡的“蛴蟆节”也吸引了你吧?欢迎正月十四到我家乡来作客,相信你一定会被这一独特的民俗吸引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