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准备演讲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台下听众的理解能力,出色的演讲稿会给人带来很多正面的情绪,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科普性演讲稿5篇,感谢您的参阅。
科普性演讲稿篇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里氏8.0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仅仅几秒钟的时间,也就在这一瞬间,汶川周边地区变成了废墟。有多少人失去了自我的亲人,有多少人离开了人世,又有多少人变成了残疾人……这场大地震震撼了全国人民,给四川人民心中留下难于挥去的阴影。
根据有关人员统计,在地震发生时,真正由于灾难本身造成的伤害并不大,那又是什么使这么多人遇难呢?原先,真正的“杀手”是惊慌。惊慌使得许多人只会随别人行动,而不能冷静地思考。由于逃身的本能驱使,使得人们不是仓皇跳楼,就是相互拥挤踩踏而死,或是在楼房垮塌前没有及时躲避到相对安全的`地方……
地震是不可预测的,如果人类能够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震级和地区,如果咱们学会了自救,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生命消失。咱们不甘心,虽然咱们不能够预测地震的到来,但咱们却能够用防震知识武装自我,来准确地防止和减少地震给咱们带来的伤害。
那么,当地震灾难降临时,咱们该怎样办呢?
灾难是人们预测不到的,只能靠咱们自我来防止和地震造成的伤害,与其惊慌或者呆呆地等待救援,还不如全力自救。
我认为,地震一旦发生,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坚持镇静,要坚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不能失去理智,不要恐慌,这一点尤为重要。其次,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等第一轮地震波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减少人员伤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亦可转移到有房梁或柱子的'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墙角处、厨房、卫生间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本事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第三,千万不要躲避在门窗附近、楼梯口等承载力不够、容易垮塌的地方,不可在慌乱中跳楼或拥堵,不能够在楼房、电杆等附近逗留,防止高空坠物伤害。第四,平时要坚持楼梯、走廊等通道畅通,不能够在过道上堆积物品,影响紧急状态下的逃生。第五,在熟悉了各种自救措施后,政府单位、学校、工厂等人员密集的单位要组织防震自救演练,使书面自救措施知识经过训练,得以熟练操作。
桑枣中学的师生们就是用知识保护自我的典范。学校所在的位置安县紧邻着地震最惨烈的北川。由于平时的多次演练,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包括两千多名学生、上百名教师,从不一样的教学楼和不一样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上,以班级为单元站好,共用时一分三十六秒,全校师生无一伤亡,创造了奇迹。
全民行动起来吧,认真学习防震减灾知识,用科学的防震减灾知识来武装自我,捍卫自我的生命。
当地震突如其来时,如果咱们能够采取正确科学的逃生及自救方法,那么就会把人员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为强化学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救互助本事,按照教育局统一要求,遂平瞿阳二小进取制定预案,并全力部署做好充分准备,于5月11日午时开展了逃生自救演练活动。本次活动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分钟课桌下防震演习活动及地震后的疏散演练。县公安局莲花湖有关领导受邀前来观看。
首先,由县公安局莲花湖派出所李警官给我校全体师生讲解学校暴力事件的安全防范的常识,李警官结合生活实际和生动事例,从有关安全知识,讲到应对安全事故出现的时候如何及时进行自护自救等,并亲自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安全教育课
之后开始逃生自救安全演练,有四年级五个班的学生及六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的学习,忽然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学校铃声)同学们迅速拿起课本抱头,钻到课桌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最终一排靠里的同学面向墙,蹲在墙角处。一分钟后,信号员发出“地震解除”信号(哨声):教师告知学生,地震已过,此刻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在教师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不着急、不慌乱,纷纷用书本遮捂头部,有序、快速地跑出教室,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成功进行了安全撤离。
经过这次防灾减灾的活动,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有了必须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一切行动听从指挥和团结互助的品德。
科普性演讲稿篇2
大家好,我是来自桓台县起凤小学的周晓军,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不同场合的避震自救》。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突发8.0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然而,面对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有一所紧邻重灾区的乡镇中学---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却创造了全校2300名师生没有一人在地震中受伤或者遇难的奇迹。那么,这种神话般的奇迹,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校长叶志平说,这完全得益于学校日常的防震避震教育与安全疏散演练。关于防震避震,我们都了解哪些呢?
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处于室内,一般有12秒左右的时间供我们做出抉择:是跑还是躲?1979年在江苏傈阳6.0级地震中,有80%的重伤员和90%的死者是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或被压所致。所以,地震时处于室内的我们应该“躲”。往哪里躲呢?美国国际搜救队与土耳其政府模拟地震实验得出:房屋倒塌时,在室内形成的三角空间是人们避震相对安全的地点,因此,我们应该躲在桌子床铺旁、坚固的家具旁、暖气片旁等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处于教室里呢?首先应该保持冷静,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要到楼梯口拥挤;应该听从老师的指挥,迅速抱头、闭眼,就近躲在各自课桌边角处;其次,待地震过后,有秩序的撤离到外面的空地上,不要返回教室取东西或救人。
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在在百货商场、电影院、地下街等公共场所,最可怕的反而不是地震,而是因地震引起的混乱,因此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一定不要互相拥挤以免造成伤亡。此时,应避开商品陈列厨,屈身靠墙或蹲在大柱子或大商品旁边,等待地震平息。
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好在室外。首先不要返回室内取东西或救人,其次我们应该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避开危险物、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如:女儿墙、高门脸、狭窄的街道、危房等。),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避开河、湖、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落水,或出现海啸等。选择开阔的空间蹲下抱头进行避震。
各位朋友们,如果地震降临,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保持冷静,寻找安全的避震空间避震自救。
天灾无情,世事难料!但只要我们掌握了不同场合的避震方法,这场人类与自然的战争,我们必胜!
科普性演讲稿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来宾,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牛世超,来自06级中文系,我的参赛作品是《吹响环保的号角》。
如果我问21世纪什么最贵?那么有的人肯定会说是人才,可实际上,在人类工业文明急剧发展的今天,比人才更为可贵的应该是我们的自然环境资源。我们身处大自然的摇篮中却患得患失,其实我们向她索取得太多,而回报得又太少了;甚至有人还说:环保与我无关,这是多么幼稚而又可怕的错误啊!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到了那一天,几乎所有的人就突然间具备了一种环保的意识。世界环境日诞生于1972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但是谁能说我们就仅仅度过了三十几个环境日,又有谁能说我们对环境的保护只存在于环境日当天呢?应该是这样,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里,天天都应是环境保护日。
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得以生存发展和延续的基础,优美的自然环境必然给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无限的乐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我们感受清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触摸壮丽;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让我们聆听喧闹。美丽的自然带来了美丽的心境,美丽的心境带来了美丽的生活。千百年来,人类在不断的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造福着自己,慢慢地,人类似乎是主宰了自然
世界文学大师雨果曾说: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近些年来,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了,但同时我们也忽视了环境,进而触怒了环境,因此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全球一亿两千万人口生活在浑浊的空气里,12亿人口生活缺水,12%的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森林正以每年45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惊人的数字,令人毛骨悚然,这其实已向我们发出了郑重的警告:如果我们仍继续盲目地向自然索取,而不立即行动起来,投入保护环境,拯救家园的战斗,那么最终毁灭的将是我们人类!
一位名叫保罗·科尔曼的英国老人,为了给大自然增添一点绿色,不惜从欧洲到非洲,从旧金山到萨拉热窝,从阿尔卑斯到广岛、长崎,竟然徒步全球四万两千多公里,访问了37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非凡的植树活动。当年已经51岁的老人还许下了在有生之年种下1亿棵树的铮铮誓言。老人种下了绿色的树苗,更种下了绿色的希望,年轻的我们,是否能从中认识到些什么呢?
朋友,请跟我一起走进大自然吧!在大自然里拥抱蓝天绿水,吻一吻泥土的芳香,在静静的山林,软软的草丛中坐一坐,再看看脚底下的蚂蚁不知疲倦的忙碌那个时候,你就会真正感觉到保护自然环境是何等的重要,你也就会意识到那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舍我其谁的胆略!
朋友,让我们带着平和的心绪去发现,去珍爱,去呵护大自然吧!我们不能仅仅是呼吁,更应该做的是抓紧时间,以我为媒,携起手来去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而且一天也不能懈怠。虽然今天不是环境保护日,但是环保的号角将吹响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
谢谢大家!
科普性演讲稿篇4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安全教育”。
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都只有一次。注意安全,就是善待和珍惜生命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全国各类安全事故中,学校安全事故所占的比重很大,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在这里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树立自我安全意识
我们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要时时想安全,事事讲安全,树立自我安全意识,让安全走进我们的生活,充分认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提高个人思想素质
团结同学,和同学和睦相处,善于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严禁打架、骂人。打架往往是从骂人开始的,而有些同学骂人已成口头禅,极不文明。我们应做到不因小事和同学争吵,不打架斗殴,不在校园内外发生暴力行为,争做文明的中学生。
三、关注课间安全
同学们上下楼梯要有序,切不可急步上下,要养成上下楼梯靠右行走的良好习惯,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大家课间要注意文明休息,不追逐嬉戏,不打闹,不攀高,不拥挤,不抢道;不在教学楼内打球、跳绳、踢毽子。
四、注意运动安全
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作好准备活动,要严格按照体育老师的要求去做,切不可做危险的动作,运动时要注意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当然,体育课也应遵守学校课堂纪律,上课不吃东西,不乱扔垃圾 。
五、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
来校、回家做到文明行路,不骑车带人;不乘坐无牌无证车辆,不乘坐超载车辆;不得两人成排,三人成行,要靠右行。
六、讲究饮食卫生,养成良好习惯
拒绝三无食品,不吃腐烂变质食品,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七、强化“防火灾、防触电、防侵害”意识
不吸烟、不玩火,不焚烧废弃物;不随意触摸各种电器,不私拉电线,不在房间内使用电吹风等电器;不接受陌生人接送与来访,遇到形迹可疑的人要及时报告学生处或值班老师。
八、学会自护自救,提高防御能力
学会简易的防护自救方法,遇到偶发事件要冷静对待;敢于批评、指正一切违反安全要求的行为和现象,做维护校园的主人。
九、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注意公共场所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把珍贵物品、现金放在教室,上学放学不要独行,要走大路,和同学们结伴而行。如果遇到坏人要冷静、机智,要敢于见义勇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及时敢于拨打110报案。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校园正真成为全校师生安全的港湾,和谐的乐园!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科普性演讲稿篇5
演讲人:游**
演讲地点:武汉市少儿图书馆五楼报告厅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江岸区育才一小二年级(8)班的学生游南嘉,(范_文_先_生_网)我的演讲主题:树。非常高兴今天在此和大家一起学习并分享关于“树”的知识。树,大家司空见惯天天都能看得到,但是,大树是如何成长的呢?大树是怎样为人类做贡献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什么是树
树是木本植物的通称,又称乔木。通常树比较高大,在距离地面较高处分枝。像所有的植物一样,树的生长离不开空气、水和阳光。
一颗树由树干、树枝、树叶和埋在土壤中的树根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其特定的作用,都很重要。
树干——树干是树的主体部分,覆盖着树皮,分枝形成树枝。树皮的外层由死去的组织形成,对树干起着保护作用。树干每年都会长高,长粗。
树枝——树干分枝形成树枝。树枝朝各个方向生长。每年树上都有新的树枝长出来。
树叶——树叶长在树枝上,和树枝构成树冠。树叶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树木生长需要的能量。
树根——树根通常生长在土壤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水是树木生长的必须物质。树根还起着将树木固定在土壤中的作用。
1.树的一生
树是有生命的。和所有的生命一样,树的一生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即使是参天大树也是由一粒小小种子长成的。
①一颗新树诞生于一粒从树上落下来的种子。这粒种子也许是某只动物,也许是风、也许是水流将它带到这里的。种子萌芽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要求一定的温度。
②种子萌发后,长出胚根。胚根扎进土壤,吸收水分。随后幼芽上长,顶出土面,吸收阳光,为小树的生长制造养料。
③小树又叫树苗。树苗在阳光、空气和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④小树长成了大树,随后开花、结籽。
2.树的种类
各种树木的形状和大小差别很大,主要可以分为针叶树、棕榈树和阔叶树三大类。
针叶树——针叶树的树干高大通直,叶片细长如针或呈线性。针叶树耐低温,主要生长在寒冷的北方地区。大部分针叶树属于常绿树,一年四季都保持有绿叶;针叶树的种子藏在松果内。松树、冷杉、雪松和巨大的红杉都是针叶树。
棕榈树——棕榈树茎干直立,没有分枝,叶子很大,像羽毛或扇子,簇生在茎的顶端;棕榈树的果实中包着种子。有些棕榈树的果实可以食用,如椰子和海枣都是人们喜爱的水果。
阔叶树——阔叶树的叶片通常比较阔大,绝大部分乔木都是阔叶树;阔叶树阔大的树叶能吸收更多的太阳光,当然也更容易失去水分。一些阔叶树冬季树叶会落光。例如,橡树、枫树、白杨一到冬季,树枝就变得光秃秃的;有些阔叶树属于常绿树,如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冬青树和橘子树。常绿阔叶树一年四季保持有绿叶,叶片通常厚实,形状多种多样;阔叶树都是开花植物,都要开花后才能结籽。一些种子被风吹到远处安家落户,还有一些种子藏在果实中被动物们带到了其他地方。
阔叶树品种众多,橡树、橘子树、杨树、梧桐树??????等都是阔叶树种。
3.树是怎样“喝水”的
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供树木生长。水是怎样从根部到达大树顶端的呢?
让我们来做个试验。
准备材料:
新鲜的西芹
玻璃杯
食用色素(最好是红色)
操作步骤:
①将一颗带叶子的西芹的根切除。
②在玻璃杯中倒入一些食用色素,把西芹浸在其中。
③将玻璃杯放在阳光下静置15分钟。
④将西芹的茎切开,观察剖面是否有颜色。
4.树会呼吸吗
植物通过叶片上的小气孔呼吸,这些小气孔通常位于叶片的背面。
让我们来看看植物是怎样呼吸的。
准备材料:
新鲜的大树叶子
浅盘子
放大镜
水和太阳光
操作步骤:
①挑选一些绿色的大树叶子。
②在一个浅盘子中倒一些水。把绿叶背面朝上放进盘子里。
③将盘子在太阳光照下静置15分钟。
④仔细观察绿叶,你看见了什么了?
啊!实验观察结果,经过太阳光照,浸在水中的绿叶上不断冒出气泡来,这是绿叶在利用自己背面的小气孔,进行呼吸哦!绿叶呼出的每个气泡中都含有氧气。
5.树是氧气“制造工厂”
人类和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氧气。绿色植物就是地球上的氧气“制造工厂。”
大树是怎样生产出氧气的哪?
首先,大树通过叶片上的小气孔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其次,叶片里的一种叫叶绿素的物质吸收太阳光的能量。
然后,叶片将二氧化碳、太阳的光能和水,制造成自己需要的养料和氧气。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植物将制造的氧气释放到空气中。假若没有了大树和植物们制造的氧气,地球上的动物和人类都无法生存。这也是大树对人类的贡献。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