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我们需要通过写演讲稿来选择自己演讲的思路,要想演讲有水平,就肯定得认真考虑你的演讲稿,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有关国学演讲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国学演讲稿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五月,最是繁花烂漫时,我们把文字化作声响。为激发全体同学诵读中华经典的热情,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今天下午在这里举办了以“诵读国学经典”为主题的香铺初中第三届经典诵读比赛活动,首先,我向获奖的同学和班级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参赛的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比赛学校高度重视,由校党支部和教导处组织举办,各班精心挑选诵读内容,积极组织学生排练,为大家呈现了一场耐人寻味的诵读比赛。诵读中,同学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有利于使我们青少年树立远大目标,有助于我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是朴素又生动的比喻,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深刻揭示了价值观教育要抓早、抓实的重要性。青少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期,是迈好漫漫人生路的起步时。西方的谚语说:人生有怎样的开始,就有怎样的结束。
同学们,你们是幸运的,正赶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机遇,个人的梦想和家国之梦、民族之梦融合在了一起,可谓生逢其时。诵读经典,品味经典,可以提高品性和修养,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去书写自己别样而精彩的人生!
同学们,今天的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留给我们的回味却是深长而久远的。比赛中,所有参赛同学能尽量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读得正确、流利,并且感情表达真挚、充沛,用稚嫩的声调再一次诠释了诗文的美感,展现了同学们追求美、展示美的情操,令人感动。通过诗文诵读,我们又一次发现什么是文章之美,什么叫意境之美,什么叫青春活力之美。我们开展这样的活动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大家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歌颂美;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引导大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养成长期读诵积累的习惯。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常练笔,我们才能写出优美的诗文,才能精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等思想情感。坚信开展这些活动,必然对大家有所启迪、有所促进,有所提高!
“人间仲春五月天,又逢草木葱茏时”!同学们,我校今后会更好的开展有益于同学们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的活动,希望同学们都能在素质教育这个大平台上发挥自己聪明的智慧,施展自己的才华;各位老师要多费心思、悉心教导,让我校学生都能满腹经纶,知书达理,懂得孝亲,胸怀感恩。为我校的素质教育踏上更高的台阶增光添彩,这也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对我们共同的期待。
最后,对本次活动辛勤的组织者、对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对积极组织参与的班级和获奖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谢谢大家。
有关国学演讲稿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照进心灵的一缕阳光》。
走进我们惠厂小学,你抬头看一看,就会看到十七根柱子上镌刻着鎏金的大字,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我们惠小的校园变得熠熠生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十五个字道出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如一缕缕阳光把我们稚嫩的童心照亮。
侧耳听一听,你会听到每班琅琅的诵读国学经典的声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读《三字经》,让我们学会了用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够;“圣人训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读《弟子规》,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孝”文化对人性深处的撞击与激发;“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读《增广贤文》,让我们学会了取舍得当,人格光亮。正如我们可敬的朱校长在国学经典这套校本课程里所写的那样:“国学经典让我们热爱春花秋月,热爱人间喜悦,能唤醒我们生活中的优美与飞扬,享受人生中的快乐与柔软!”这一席话,如一缕阳光让我们孩童的心变得温暖无比。
升入五年级后我们每周都要诵读《增广贤文》,它就像我良师益友,循循善诱;又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心田,让我沐浴在经典芬芳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千经万典,孝弟为先”让我牢记要孝顺自己父母亲。爸爸妈妈对我关心是无微不至,为了让我健康幸福地成长,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我也要为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事,如洗衣、做饭;要懂得感恩,记住他们生日;要好好学习,报答他们养育之恩。这些不都是《增广贤文》带给我启示吗?它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心灵。
记得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七点半,我们照例举行升旗仪式。我看到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云,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着,我听到了校领导说:“今天我们要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的颁奖仪式,请获奖的同学上来领奖……”“我会获奖吗?那次诵读,我背得应该是100分吧,为了能够诵读好,我一回家就拿出《增广贤文》这本书,开始给妈妈读,给弟弟读。听妈妈说,我晚上睡觉做梦时,还背着”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简直是走火入魔了。我好想听到我的名字,心嘣嘣直跳,忐忑不安,终于念到我们五年级的名单了,当我听到”刘新萌“时,我悬着的心才放下了,我真是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我高兴地跑到升旗台前,从陈丽芳老师的手里接过奖品,此时我的心里像抹了蜜一样甜,脑海里想到了那句”朗诵国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的名言,朗诵国学确实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而读国学经典更是如一缕阳光一样,成为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若云霞,辉耀千秋。愿我们的校园从此书声琅琅,翰墨飘香;愿我们的同学从此文思泉涌,谈吐高雅;愿我们都以经典为伴,将国学精粹继承和发扬光大,让国学这一经典成为照亮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一缕阳光!
有关国学演讲稿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像那缓缓的小溪,您柔和而和蔼;像那蔚蓝的天空,您宁静而宽广;像那无边的大海,您神秘而有潜力;像那纯白的雪莲,您纯洁而朴实。您是那滚滚的长江,一浪接一浪,将“东亚病夫”的称号拍在沙滩上;您是那雄伟的长城,路漫长,前途远;您是伏卧在群雄之中的猛虎!您就是我深爱的'祖国中国。
回首,看历史。
您历经千辛万苦,受尽侮辱欺凌。您全身上下都不满了侵略者的魔爪留下的痕迹。
您如同一棵大树,结满了果实。然而,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鸦片战争,唐山大地震……无论天灾还是人祸,都将这此来之不易的果实夺走了。
幸亏,杨靖宇,郑成功等爱国人士,力挽狂澜,拯救了这棵参天大树中国。
中华五千年,威震全世界。伟大的“东方雄狮”,带着三国时代的刀剑声,载着“神舟”号宇宙飞船起飞时人们的呐喊声,以火箭般的速度飞快地前进着!
同学们,让我们抛弃过去,展望未来!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出生在这个时代便认定了我们是新世纪的主宰,是祖国母亲的希望。同学们,让我们从先辈的手上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为祖国的未来添上灿烂的一笔!
有关国学演讲稿篇4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
非常有幸,今天能在这个讲台上和大家一起谈谈,我的心中的国学。
所谓国学,从字面上理解,指我的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等。对于我的来说,国学一直是以文学的形式扎根在心底,从为萌发的种子,到后来的`发芽,抽枝,长叶,终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跹起舞的文学奇葩。
其实从文字在仓颉手中诞生的那一刻起,文学便注定要以无限的魅力,支撑起一个民族的脊梁。请留心看看,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文学的美丽容颜。
国学之根——《诗经》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其中,一句烂熟于耳的“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写爱情,算是到了某种极致,至今,甚少言语能出其右。想想在几千年前,便有如此绝妙的语句,单从这一点看,就可看出,国学一词背后,是以深厚的文化为底蕴形成的。但诗经并不会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远而不可亲近,其实它只是民歌。只不过,在我的们渡河的时候,被无声地遗忘在另一个时代,当我的们想起,返身去寻找时,它已经没入历史的河流之中。于是现在大家渐渐习惯于唱“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而但忘了“硕鼠硕鼠,无食我的黍。”
对于诗经,我的们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我的们前世的前世,我的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的们曾一起吟诵的歌谣。
诗经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国学之茎——唐诗
汉唐,中华民族五千年里最辉煌的岁月,它遗留下的风韵洒入我的们的血液里,像金子一样熠熠生辉唐朝是我的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在所有的古代文学体裁中,兴许是我的们最熟悉的。很小的时候,我的们的父母或老师就一字一句教予我的们“床前明月、春眠不觉晓。”但当时也只是学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诗也有它的美丽与哀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宛若一缕清风,渗入心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的《月下独酌》。月和酒,一直是李白的最爱,可两者都蕴含孤独,不得志,愁闷之意。前一句“独”,后一句“孤”,李白在尘世中活得无可奈何,唯一可以陪伴左右的,只是影子,单薄且虚妄。
不同的诗人,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笔下诗句的情感也会迥然不同。而唐诗,也正因此变的瑰丽多彩。
国学之枝——宋词
宋词从唐诗发展而来,汲取了《诗经》《楚辞》的营养,一直到现在,仍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婉的文笔,细密的心思,写尽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铃》中的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在秋风萧瑟时,柳永将自己的真实情感用文字表达得如此凄婉动人。而晏殊用“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慨问道对美好景物的留恋。反之,苏轼、辛弃疾的气魄便如虹,慷慨的高昂之调用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能震撼住人心。
宋词无疑是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枚巨钻,它是一座芬芳的大花园,有傲骨伫立的梅,有娇艳依人的杜鹃,更不缺大气丰村的牡丹,如此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花儿赶趟儿开,怎可能不多彩绚烂呢?
国学之叶——元曲
元曲给我的的印象一直以来都是十分独特的,所以它才有资格与唐诗宋词鼎足并举。
马致远是我的最爱的戏曲家之一,也是元代最优秀的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或许许多同学都熟知。一个人,仅用二十八个字,就能把秋意那样清晰地描摹出来,下笔又是那样浅淡。且“不着一字,尽显风流。”成就了一种萧瑟、苍凉的马致远意境。当夕阳西下,马致远还是那个远在天涯的断肠人......
有关国学演讲稿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安道达,来自五年三班,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继承千年的文化积淀,续写民族的复兴画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
岁月的梭子已在历史的诗篇中悄然划过,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诗人、智者已离我们远去,或者说我们在与这些伟大的物理空间上从未靠近,但在精神世界里无限亲密,与我们的心灵无限靠近,用思绪凝成的经典跨越了数十个世纪抵达我们的心魂。如今,即使快速的车流带着我们如飞前进,但是国学的经典留给我们的是血液中的印记,不会因时代的改变而褪去颜色。
南山下,菊圃边,一位老人荷锄而归,口中吟唱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歌谣,虚掩的柴扉,丛生的桑麻,轻柔的炊烟,掩映着悠远的村庄,远离了俗世的喧嚣,陶渊明在追逐利禄的世俗文化中,演绎着君子的隐逸之风,为奔腾下泻的中华文化汇入了清凉的溪流。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苏东坡在人生低谷之时,用豁达的`胸怀包容着命运的屈辱,没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哀叹,也没有江南游子拍遍栏杆的埋怨,只是在沙湖道中,一袭蓑衣,半截竹杖,漫吟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一路逍遥走去。苏轼用圆润而不耀眼的光芒为中华文化增添了达观血肉。
分茶颠竹,打马藏阄,通五音,精六律,一位浪子在花中消遣,在酒中忘忧,但却是个蒸不烂煮不熟吹不变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赏的是洛阳花,扳的是章台柳,用一颗玩世不恭的心拨开了黑暗社会的千层锦套头,虽然社会丑恶横行,冤狱遍地,但却在狼藉的历史长卷中,为中华文化留下了干净清洁的文化基因。
曾经有人感叹,当今世界物欲横流,低俗、媚俗、庸俗成风,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曾经有人抒怀,时下中国浮躁浅薄。丑陋、冷漠、伪劣遍地,发展下去,民风沦落。
但是展开历史的画卷,翻开沉寂的过往,我们会发现,每个时代都会有庸俗浅薄之风,奢靡浮华之气,可是每一个时代都在阵痛中幡然醒悟,在迷乱后毅然前行,历史从未离开过正确的方向。中世纪欧洲一千年的黑暗并未能阻止佛罗伦萨的精英们发起的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蒙昧的西方在古希腊哲人的余荫中找到了光明的方向,世界步入了新的纪元。百年前的中国,固步自封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即使是欧美列强的坚船利炮也没能让他们惊醒,一群不甘沦丧的志士们奋笔疾书,奔走呼号,从此,新文化代替旧文化,开放代替了愚昧,古老僵化的中华开始慢慢复苏。这就是五千年的积淀留给我们的文化以强大的自愈能力。
我们不必为一时的迷惘惊慌失措,也无需为短暂的丑恶惴惴不安,数千年的积淀决定了我们将在历史开拓的大道上曲折前进。在陶渊明的诗歌里寻找君子的隐逸,在苏轼的奔放里学习逆境中的淡定,在关汉卿的留连中抽取洁净的血液。民族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国家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让我们继承千年文化的积淀,续写民族复兴的画卷,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