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内容详细的演讲稿可以更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力,演讲稿是能让自己在台上演讲的时候更加自信的,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培育家风演讲稿7篇,感谢您的参阅。
培育家风演讲稿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我的家风家训――做一个诚实认真的好人》。
家风家训,是中华人民的传统,可大家知道什么是家风家训吗?让我来告诉你!家风家训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就构成了家风家训。顾名思义,家风家训就是一个家庭传承的风气、风格、风尚。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春雨,家训是泥土,孩子是幼苗,只有在家风家训的辅助下,我们才能茁壮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所谓的家风就是自己家里的风气,家里的风气好不好就会影响到子孙后代,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要正,首先是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家风也分为好几种,在家里做的事、在家里做家务等等,在家里做的事情的是好家风。家风也叫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
家规很严格的,所以家里的规则必须要严格遵守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家规也叫家法,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指家庭的规矩,做任何事都要懂得讲规矩。
我们家也有家风家训呢!比如,每天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尊老爱幼,不顶撞父母,要讲究礼貌。然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家风家训,就是要做一个诚实认真的好人!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培育家风演讲稿篇2
父亲生前很严谨也很勤奋,在他64年的生命旅途中,像一架不知疲倦的风车,不停地旋转,人生征程漫漫的烟云飞逝而过。
父亲每日看书学习都睡得很晚,天刚刚亮就又起身劳作了,上班时是这样,退休后赋闲在家也是如此。父亲的知识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他小时候家境贫穷,前后加起来上了不足两年的学堂,后来却做了一辈子文字工作。演讲时口若悬河,引经据典,生动有趣,他还写得一手好字。
父亲常说:“勤能补拙。”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学习,从未间断。他的勤奋无形中影响着我们,我们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积极向上,全家人都加入了党组织,是个名副其实的“党员之家”。
晚睡早起也成了我多年的习惯。在别人还在梦乡时,我就披着满天的星光,迈步在寂静的大学校园,想象着栖鸟的梦呓,呼吸着凌晨空气的清新,倾听着岁月无声无息地揭过的每一页的日历。每逢这时,我就有一种对大地的感恩,文思就会如清泉一样溢出,闪现着留不住的飞逝的岁月片段,灵感涌动,腹稿就这样在脑海形成,于笔端从容地泻出。
如今,我已有了一种无形的紧迫感,不忍心让平淡无奇而又庸常的日子,没有溅起一丝浪花就匆匆逝去;尽管我已过了考虑自己所谓前程和晋职的年龄,岁月已经染白了我的鬓角。我正品尝着不期而来的那杯醇厚的人生老酒,品味着伏案写作的寂寥而又无限充实的日子,在笔耕中享受到了别人少有的乐趣。一张张发表了我的文字的报纸,一份份邮寄而来透着墨香的文学杂志,一本本的获奖证书,这就是我心路的简洁历程,也是我在走过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痕迹。
感谢我的父亲,他时常说的那句“勤能补拙”,燃亮了我的人生之路。
其实,在你读书做人的同时,你也在读这个社会;写作的本身,其实就是生命的燃烧;只有当你站直了身体,影子才不会弯下。人的一生可能有很多的遗憾,生命的旅程也一样的有长有短。父亲慈爱勤恳的一生,像一盏温馨、平和、不熄的灯盏,那散发的熠熠光束,让我受到了有益的启迪和震撼。
培育家风演讲稿篇3
我常给儿子糖糖读《弟子规》《颜氏家训》之类的故事。意在培养他的孝顺、仁爱之心。后来发现,收效甚微。现实生活中,他是我们家的土皇帝,我和老公为他为奴为婢,被他呼来唤去。他一会儿让我帮他干这,一会儿命令爸爸为他做那,晚一秒,就耍性子。反过来,你让他帮着捡个东西,他都一百个不情愿。
平时吃东西,都把最好的留给他,渐渐地,他自己也习惯挑最好的,从不顾及爸妈。
我找来动画版的《孔融让梨》给他看。并解读孔融的孝心。隔日,我特意买来梨,洗好装盘,端到儿子面前。他挑个最大的,甚至没想到给爸妈拿一个。我问:“还记得孔融让梨吗?他总是先把好的大的分给家人,自己吃最小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大的他吃不了。我就能吃全吃完,你看。”说着咬下一大口。
不由想起我小时候,我们姐弟三个,一家五口,虽然那个时候生活条件没现在好,但一家人无论谁有了好东西都会想着别人,从不会只顾自己吃。“不吃独食”成了我们家一条不成文的一条家规。孩子得到好吃的,要先问问父母吃不吃。
后来,姥姥过来照顾糖糖。我买了烧鸡为她接风。撕下一个大鸡腿:“妈,您吃这个大的。”姥姥疼外孙,转手给了糖糖。他坦然接受。我又撕下另一个:“妈,这个是女儿孝敬您的,一定得吃。”老妈不再推托,她扭头对糖糖说:“看,你妈多孝顺我,你长大了也要孝顺你妈哟。”没想到糖糖立马把鸡腿举到我的嘴边:“妈妈,你吃这个好的,姥姥你看,我也孝顺我的妈妈。”说着得意地冲姥姥笑。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一件事:做给他看。讲再多抽象的道理都不如做一次。这些生动又真实的行为,容易看懂,又容易模仿学习。
于是我们母女约定在糖糖面前“秀”孝顺。比如分包子:“妈,您吃这个大的,肉馅多。”姥姥很配合:“还是我女儿孝顺,真是好孩子。”晚上,我为老妈端上洗脚水。我相信,身教的力量。
不知从何时开始,糖糖也成了小孔融,分好吃的,先给大人分一圈,最后自己再吃。自己喝水时,也会帮我们端一杯。一起去动物园玩,我嘀咕了句腿疼,他立马帮我揉腿。公交车上还要给没座的老人让座……不知不觉,儿子变成了一个孝顺的小暖男。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家庭教育,教给孩子的首要品质就是孝。一个有孝心,有仁爱之心的孩子,是永远不会偏离人生的正确轨道的。
培育家风演讲稿篇4
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是我们每一个家庭的责任担当,更是我们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党员干部树立良好家风,要以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给家人一个榜样。
在湖南省永兴县,至今流传着大将黄克诚的家风故事。说黄老奔走革命,40多岁才有了孩子,舐犊情深较之常人更甚,但是他对子女要求却十分严格,曾给子女们立过许多家规:“你们要学革命,不要学世故。千万不可不学革命,却把世故学会了。”“你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成才,不要靠我的什么关系、后门,我黄克诚是没有什么后门可走的。”“小汽车是国家配给我办公用的,不能私用。”
何谓家风?《辞海》中解释:“家风,犹门风。指一家的传统作风、风尚。”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崇尚操守廉洁之风。在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经典语言,如“上梁不正下梁歪”“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等等,讲的都是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由此看来,良好的家风,犹如一棵小树成长时所需的空气、土壤、阳光、水分,只有这些具备时,小树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才能成为栋梁之材。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态度和做事方法,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家风还连着作风,影响着党风、政风。家风正则作风优、党风清、政风淳,家风不正,就容易滋生腐败。纵观领导干部贪腐的案例,大多数背后都是家风不好,妻子儿女品德不端,有人将会利用家庭的弱点作为攻击的突破口,如向党员干部家人行贿,拽其迈入贪腐之门,走上贪腐之路。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就是一个人把家庭经营好了,才能把国家治理好,社会才会和谐,天下才会太平。作为党员干部,只有树立良好的家风,才能树立纯洁的党风、政风,才能抒写亲民爱民的奉献篇章。党员干部树立良好家风,要常修家风之课。
一方面要言行一致,做好子女的榜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家人的榜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经常自警、自醒、自律,作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表率,做到家里家外一个样,要“立言立行”,做好子女的榜样。另一方面要从严治家,在亲情中升华。家事不是小事,“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对领导干部来说,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注意抓好家风,对自己的配偶子女,经常进行政治思想与理想信念教育,一旦发现有不好的苗头出现时,要及时制止,给予批评指正,如果家人确实出现了违背党纪国法的情况时,决不包庇袒护,在生活、工作中,时时处处,带头树立好榜样。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亲属树立正确价值观,也才能端正家风,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培育家风演讲稿篇5
给自己立规矩,给配偶子女立规矩,带头遵守并督促家人不逾规、不越矩,让好家风成为硬约束
唐代诗人罗隐在《夏州胡常侍》一诗中言道: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意思是说,为官者当献身国事,不要去为子孙谋家财。
焦裕禄堪称当代为官者的典范。当他身居县委书记之职时,大女儿焦守凤中学毕业,想进一个好单位,希望父亲利用职权找找门路,焦裕禄断然拒绝并教育她说:你跟群众比一比,看是不是大家都能随便到一个好单位?你不能因为是县委书记的女儿就高人一等,你应该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后来,焦守凤通过招工去了供销社副食品加工厂,在那里卖咸菜、酱油。焦裕禄对家庭子女的教育,展现出艰苦奋斗、不谋私利的家风,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日常生活中积淀形成的风范。明礼诚信互谦互爱自立自强,等等,这些中华民族传承千百年的家训,都是良好家风的体现。
众所周知,一个家庭倘若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家庭成员往往很难形成遵守公序良俗的自觉,很可能在生活工作中行为越矩、招惹祸端。对党员、干部来说,家风连着作风,家风体现官风。好的家风,能培育出好的作风。因此,党员、干部不可简单地将家风视为私事、小事,而是事关个人前途、家庭幸福的大事。
在老百姓看来,领导干部手握公权力,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可能用公权力来为自己或家人谋取方便或利益。一旦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正,其配偶子女就可能在私欲膨胀之下利用领导干部手中的公权力行违纪违法之事,这将导致家风愈加败坏、腐败行为变本加厉。现实中,受不良家风的影响,家庭群腐的现象时有发生,查一个带出一片、端一个牵出一窝,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要从子女抓起,用良好的家风来教育下一代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身为领导干部,既是人民的公仆,也是家庭的主心骨,工作和生活中都应处处当表率。要给自己立规矩,给配偶子女立规矩,带头遵守并督促家人不逾规、不越矩,让好家风成为硬约束。
以好家风培育好作风,领导干部还要自觉摆正党性与亲情、家风与党风的关系,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当亲情与党纪国法发生矛盾时,领导干部要把成全公义放在第一位,不被私情、私利、私欲所左右。若做不到这一点,整个家庭都可能陷入贪腐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最后毁掉家庭的幸福。
好家风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养成的,它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认同和践行。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即要求家人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家里立下的规矩,任何时候都要遵守,绝不开口子、搞下不为例那一套;违背家规、败坏家风的事情,即使再小、再不起眼也不能干,防微杜渐,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养成自觉遵守家规、维护家风的良好习惯。要把好家风当作传家宝,代代相传,这样才能激发家和万事兴的活力,增添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动力。
培育家风演讲稿篇6
我的母亲是一名老党员,她常说的话是“做大家都有益的事是最快乐的”。母亲在我们村子里算得上是个通情达理、吃苦能干的女人。只要别家有困难,第一个到场帮忙的肯定是母亲;谁家闹矛盾了,母亲也帮着调解。村民们选举母亲当了村官,母亲一干就是30余年。
母亲对集体的事比对自己家里的事还要认真。有一年冬天,我们村要修拦水坝,母亲作为一村之长,跑上跑下,忙里忙外,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经常见不着人,为了“大家”顾不上“小家”,父亲几乎承担了全部家务。为此,父亲也会发些牢骚。母亲对父亲说:“我是一村之长,我不带头谁来带这个头,村看村,户看户,社员还得看干部嘛!你不知道做大家都有益的事是最快乐的?”母亲这么一说,父亲就没什么话了。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村里修建水库,解决全村200多村民的饮用水和用电问题。县水电局提供钢筋、水泥等材料,村民投工,负责搬运和修建。全村按户分配,每户出一个劳工,不分男女,直到运输任务完成和工程结束为止。
由于村子在山里,不通公路,搬运工程材料需要攀爬近10里的曲折山路。那段时间,我的母亲总是大清早就赶着骡子下山,一天两趟负责搬运,其他的村民基本上都是一天一趟。每次看着归来的母亲,低矮的身躯,背上全是泥水和汗水的混合物,她和家里的骡子一前一后,都喘着粗气,一路走过弯弯曲曲。
终于有一天,父亲忍耐不住了。“你这么不要命干吗?一天两趟,你受得了,大黄(家里骡子的名字)也受不了啊!”父亲大声质问。
“你懂个啥,马上农忙了,不提前搬运完,咱们的水库还修不修了?再说我做的是大家都受益的事呀。”母亲说到 “大家”的时候,一下子仿佛又变得精神了。
父亲生气地跺脚,钻进厨房,边走边说,“你就活活累死吧。以后要还是一天两趟,你自己去,别带大黄啊,它可不是党员。”母亲哈哈大笑,“大黄,做得比我这个党员多……”
第二天,天不亮父亲依然早早起来给母亲热昨晚吃剩的饭菜,然后给大黄喂草料,然后,一切照旧。
那一次,母亲提到“党员”时的神情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我第一次听说了“党员”这个词,也记住了母亲的话——“我是个党员”。母亲情感朴实,尤其对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感到无上光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哪有我们这个幸福的家。”“从小要听党的话,长大要做党的人。”“做大家都有益的事是最快乐的。”这是母亲常挂在口头的话。
一转眼,我参加了工作也入了党,每次临走时,母亲都会告诫我,“男儿就应该顶天立地,多帮助人,坚决不能走歪门邪道。”
“做大家都有益的事是最快乐的。”也成了我的座右铭。受母亲的影响,我手巧、腿勤、一手好活什,邻家有什么事总爱来麻烦我,我不管手边有什么事,都会先放下,随叫随到;只要我在家,总是把胡同扫得干干净净。左邻右舍无人不夸,都说“有其母必有其女,教出的后辈是好样的”。
培育家风演讲稿篇7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家风是很重要的一环。家风是构成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当前的一些不良现象和家风有着很大关系,正家风是一个正本清源之举。特别是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尤应如此。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爱儿女,是人之常情,但不能溺爱、偏爱、错爱。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子女的位子、票子、房子,什么都肯干,拉关系、走后门、傍大款,搞权力寻租,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贪赃枉法。有的对子女婚事大操大办,甚至动用警车开道,耀武扬威,招摇过市,收礼敛财,影响恶劣。这些虽属个别现象,但玷污了领导干部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疏远了党与群众的联系,损害了党的风气建设。
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所关涉的乃是父母的德行素养。于党、于国、于家,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正好家风,在立德修身上管好子女带好头。现在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贪恋权力,妄图子子孙孙永掌大权,极力扶植孩子上位,或者扶植孩子“发家致腐”,完全背离了党的宗旨。这样的干部,其德行素养令人不敢恭维。这样的家风,势必败坏党风政风。领导干部要立家身正,以自己的身端影正言传身教,当好家人的榜样,做好子女的老师,而绝不能以自身失修败德带坏家风、祸害家人。
树立良好的家风,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懂得自己手中的权力并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由人民赋予的,是属于人民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允许为个人和家庭成员谋私利。有的领导干部,违背党性原则,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影响,为配偶子女谋求不正当的利益。有的领导干部被“枕边风”吹得耳根发软,对种.种违反党性原则的无理要求百依百顺,被家人牵着鼻子走,为不正之风的滋长“保驾护航”。每一个领导干部、共产党员,都应该把个人的私情同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把端正家风与树立良好的党风联系起来,身怀党和国家利益,心存人民群众疾苦,严格要求子女,树立良好家风,真正做一个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的好党员、好公仆。
中国人历来注重家风,“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建设勤俭的家风,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本人严格要求,廉洁自律,率先垂范。领导干部正了,家风也就正了大半。即便有的家属子女心理不平衡想捞点什么,也未必能得逞,更不敢肆意妄为。当然,家人在建设廉洁文明家庭方面也担负着重要责任,要配合好领导干部的工作,要常吹廉洁勤俭之风,守好廉洁勤俭之门,发挥好应有的作用。良好的家风能够让子孙后代受益无穷。特别是我们党的老前辈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同样让子女受益无穷,也更凸显出现实意义,约束子女用好权力,激励他们更好地心系人民、服务人民,树立良好的家风,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表率,做到家里家外一个样,用党风培养家风、用家风促进党风。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川普的演讲稿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