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文的时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只有将作文写好才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冬至饺子作文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冬至饺子作文篇1
水饺,对现代人来说,是最普通不过的美食,想吃又懒得做,就去超市里买现成的,各种馅的应有尽有;偶尔有功夫,有兴致,自己动手和面、调馅,忙活个把小时,味美的水饺也就到口了。即使天天吃饺子,也不是什么稀罕事,然而,面对今天的饺子,我总感觉没有小时候冬至母亲包的水饺香美,我还是时常怀念小时候冬至母亲包的水饺!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初期,物质生活相对匮乏,从八月十五到冬至,伙食的品种单调乏味,整天吃得是少油无盐、近似水煮的萝卜、白菜,在不年不节、不来客人的时候,是很难吃上一顿水饺的,所以对于好几个月没有吃过饺子的我来说,冬至那碗热腾腾的饺子便是一种莫大的诱惑。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乐府诗集有诗:“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今天的人们似乎并不太把这个节日当回事儿,尤其是年轻人。然而,在古代冬至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也就是说,从冬至起,白昼逐日加长,黑夜一天天缩短。昼阳夜阴,天阳地阴,故曰“冬至”。过了冬至,各地气候都将进入最寒冷的时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因此,人们常把冬至作为寒冷时节到来的标志。甚至有“冬至大似年”的说法。
我们老家有过冬至节的习俗。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说得是过冬至,要吃水饺;过夏至,要吃凉面。我的母亲是勤劳的。从我记事起,记忆里无不都是母亲忙碌的身影。父亲在外地工作,家里里里外外一摊子事就落在了妈妈肩上。可即使母亲再累再忙,家里再拮据,冬至这天母亲也要把全家人聚在一起,让家人吃上一顿热乎乎、香喷喷的水饺。
离冬至还有好几天,我就天天盼着吃饺子。冬至这天放学回家的时候,还没进门,听到家里传出剁馅的声音,心里就充满了快乐。没有肉,母亲就包白菜豆腐馅、韭菜鸡蛋馅、萝卜粉条馅,不论什么馅,经母亲的巧手调制,香味便四溢开来,引得我直咽口水,一个劲地缠着母亲问,什么时候能吃?母亲说,等你奶奶来了就吃。母亲包的水饺也与众不同,看起来像混沌,但比混沌大,皮薄肚大,母亲说叫“猫耳朵”。每次在奶奶和父亲到家前,母亲已经把“猫耳朵”煮进大锅里,当他们洗净手坐在桌前时,热气腾腾的水饺就上桌了。照例是奶奶碗里的水饺最多,照例是父亲母亲碗里的最少。有一次心急的小弟看见水饺眼馋,抓起一个就往嘴里送,烫的来不及品尝,就咕噜一声咽了下去。哥哥打趣问他:“饺子什么馅啊?”小弟憨憨地回答:“我还没尝到什么馅就咽下去了”。围坐在一起的全家人哄堂大笑,笑声和着水饺袅袅的热气在屋里飘散开来,母亲笑的流出了眼泪。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母亲已经过世了,我们兄妹六人也都人到中年,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儿女,可母亲冬至那碗热腾腾的水饺依旧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每逢过冬至节,我们也会和母亲一样,再忙也赶回家,一家人围坐着,有说有笑地包一顿水饺,传承这个古老的习俗,让儿女感受到那股浓浓的亲情。母亲冬至那碗热腾腾的饺子对儿女来说,是世上无与伦比的美味,因为它包进了母亲浓浓的爱和殷殷的情。
冬至饺子作文篇2
今天,爷爷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冬至吃饺子》,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为什么每年冬至要吃饺。
书里面介绍说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医叫张仲景,他的医术很高明,不管什么病都能手到病除,人们为此称呼他为“医圣”。张仲景曾经在长沙做过官,那年退休回家,正值隆冬,一路上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张仲景看到那些为生活奔波的穷人衣着单薄,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一心想帮助那些冻烂了耳朵的穷人。
仲景回到家乡后,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伤的穷人,冬至那天,他让弟子在南阳找了一块空地,搭好了棚子,架上锅,生上火,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物放在一起,然后捣乱放在锅里煮,等煮好后把羊肉及药物捞起来切成碎片,用面皮包成一个个耳朵形状的食品,然后煮熟给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人吃,这种食物叫“饺子”
人们吃后感觉全身发热,耳朵热得像晒了太阳似的,伤都治好了,以后,每年冬至这天,张仲景都做饺子送给大家吃,预防和治疗冻伤。
过了好多年,又到了冬至那天,张仲景却离开了人世,为了纪念他,每年冬至家家户户都包饺子吃,并说冬至吃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了,直到现在,有些地方还把饺子叫做饺耳呢。
冬至饺子作文篇3
冬至代表团圆。古代,穷苦的老百姓十分重视这个节气,因为它寓意这一年最艰苦的日子要来了,就是粮食短缺,天气越发的寒冷。这一天,人们会包饺子,围在一起吃一顿热热乎乎的饺子,祈愿在接下来的艰苦日子里,一家人齐心协力共度难关!为什么吃饺子呢?因为饺子的形状就像一家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如今,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富强,我们再也不愁吃穿用度了。不过,我们却从来没有忘记这样的文化传统节日!
冬至,我和妈妈趁爸爸还没有到家,便包了好多饺子。妈妈的老家冬至的习俗虽然不是吃饺子,但是爸爸的老家是的,妈妈第一次包饺子想给爸爸一个惊喜。看着笨手笨脚的妈妈在厨房狼狈不堪的样子,我竟然笑出声来。我想:既然我们都是第一次包,干脆和妈妈来一次比赛。没想到,最后我居然在时间上大获全胜。不过,可能是我太急功近利想要战胜妈妈,最后煮出来的饺子有个别开口的,很明显是我包的,看来呀,慢工出细活是有道理的,应该是妈妈赢了。
爸爸到家的时候我们已经结束了比赛,所以,爸爸以零个饺子的成绩获得这次家庭包饺子大赛的最后一名。我和妈妈罚他吃掉全部开口的饺子,爸爸一开始不知道那些都是煮的开口了的饺子,乐呵呵地说:“这算什么,我可是大胃王。”爸爸说完便开始大口地吃起来,吃一个脸色痛苦一点,吃一个脸色再痛苦一点,到最后,爸爸哭丧着脸说:“这些饺子颜值不够啊,还是放过我吧……”
这次的冬至包饺子大赛令我印象深刻!
冬至饺子作文篇4
我的家乡冬至要吃饺子,因为“冬至不端饺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春节更是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因为饺子谐音“交子”,寓意:新旧交替,万象更新等;元宵也要吃饺子,因为儿女们要外出工作了,父母包上一顿践行饺子,这才有了“上车饺子下车面”的习俗,寓意:壮行和牵挂。
今天正是春节,所以我们一家人都要坐在一起包饺子。做饺子时,要先和面再剁馅。妈妈先把一些面粉放入盆中,边放水边搅拌,直到把所有的面粉都拌成面碎,然后再把所有的面碎都揉到一块,俗称“和面”。最后把面盆盖起来,俗称“醒面”。
爸爸把买来的新鲜瘦猪肉先切成小块,葱切段、姜切片混在一起,剁成肉泥;再把萝卜片放在开水里焯一下,把水分榨干,剁碎;然后和肉泥混在一起,放入盐,香油和各种调料,搅拌均匀,溢出浓浓的香味,馅就做好了。
馅做好后面也差不多醒好了。妈妈把面放在案板上,盘一盘,搓成长条,再切成约两厘米的小段,用手按压成一个个小圆饼,最后擀成薄薄的饺子皮。
接下来就该包饺子了。爷爷、奶奶、爸爸,还有我都围在放馅儿的桌子周围,开始大显身手了。爸爸在圆形的小面皮中间放一团儿馅,饺子皮像薄薄的嘴唇一样,轻轻一合,就把馅含在了“嘴”里,爸爸轻轻地一捏,一个鼓着肚儿的饺子就做好了。托盘上,饺子在我的手下站的整整齐齐,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一样。
水烧开了,奶奶端起托盘,饺子就像跳水运动员一样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跳进水里,在锅里沸腾着,欢舞着,在庆祝我们欢快的春节……
奶奶说肉馅的饺子要煮上三滚,直到饺子漂起来,就熟透了。
我听爷爷说:饺子的来历可大着呢,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邓州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我看着那优美的“水中芭蕾”就垂涎三尺了,奶奶刚把饺子盛出来,我就迫不及待的含在嘴里。“慢点儿,别烫着”,妈妈说。
这浓浓的家乡味,团圆情,弥漫在千家万户。
冬至饺子作文篇5
冬至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每年这个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然后等热腾腾的饺子捞出过,一起吃,是一件幸福的事。你冬至包过饺子吗?
冬至,吃饺子就我们这边的习俗。以前我都是只管吃饺子,而今天我就要亲身体验一下包饺子的乐趣。
一大早,妈妈就去菜市场买来了饺子皮、猪肉和青菜。一回到家里我们一家人都开始忙活起来了,妈妈拿买回来的猪肉和青菜用炸肉机粉碎,而我则在一旁当妈妈的小助手,很快青菜肉陷就做好了,妈妈又把这些东西在锅里炒了一炒,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开始包饺子了。
爸爸先示范了一下,先把饺子皮平平地放在手上,用筷子夹一小点儿肉馅,放在饺子皮的中央,然后将饺子皮慢慢地一层一层地包上,像是折扇子一样,使我意外的是爸爸的动作是那么地熟练,似乎绞子皮像他的乖宝宝,非常听他的话。
看着爸爸做好饺子,我也好奇地拿起饺子皮,学着爸爸的模样包起饺子来,结果,饺子皮在我手中到处跟我作对,像是调皮的娃娃,包上这边,那边就露出了馅,后来我问了问爸爸:“爸爸,您在哪儿学的,这么快就包完一个饺子,教教我吧!”爸爸带着笑容说:“这是我当兵时候在部队里学的。”我再一次用恳求的目光看着爸爸,爸爸便爽快地答应了。在爸爸的精心指导下,我终于包了一个和爸爸差不多一样的饺子,爸爸对我说:“潇尹,你包得真漂亮。”听了爸爸这句夸赞我的话,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我一个一个的包好饺子放在一旁,最后越包越好,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包好了饺子,被妈妈拿走了去煮熟,中午我们吃了一顿热腾腾的佳肴——饺子。我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自己的劳动果实真甜啊!
冬至饺子作文篇6
东汉时候,有个名医,叫张仲景。他的医术高明,不管什么病,都能手到病除,人们称他是医圣。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那年退休回乡,正值隆冬,一路上寒风刺骨,雪花飘飘散。他看到那些为生活奔忙的人,衣着单薄,不少人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很难受。
张仲景回家后,心里总挂记着那些烂耳朵的人们,他叫他的弟子在南阳找了一块空地拾只占棚子,架上衣锅,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格放在锅里煮,等煮好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一只只耳朵形状,再放在锅里煮。到冬至那天就开张,专门送给伤的人吃。张仲景把这种治伤的药叫“祛寒娇耳汤”,吃过以后的人只觉得浑身发暖,两耳生热,伤都治好了。(点评:冬至,张仲景煮饺子为人们治冻伤,“祛寒娇耳汤”的诞生。)
以后,每到冬天,张仲景都做“祛寒娇耳汤”,到冬至那天,送给大家吃,预防和治疗冻伤。
巧的是,过了好多年,又到了冬至那天,张仲景离开了人世。为了纪念他,每年冬至家家户户包饺子吃,并说冬至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了。直到现在,有些地方饺子叫做饺耳呢。(点评:无巧不成书,张仲景的忌日也正好是冬至,人们为了纪念他,冬至包饺子成为风俗。)
冬至饺子作文篇7
小时候,常听老人说: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今年的冬至似乎没有往年的寒冷。但是我们还是会吃饺子的,因为奶奶告诉我,吃了饺子就不会冻掉耳朵,所以每年的冬至,我都会为了我的耳朵大口大口地吃饺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书中得知:冬至就算不吃饺子,耳朵也不会被冻掉。
冬至呢,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在每年的12月12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可是全球白天最短夜里最长的一天。在这一天里,人们通常会煮饺子,包汤圆,希望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今年的冬至我回了奶奶爷爷家,他们早早的就把汤圆和饺子煮好啦,就等着我回来呢。果真,刚一进入前院,一阵香味就扑鼻而入,我高兴地喊了一声:“奶奶,我回来啦。”奶奶听见了我的声音,急忙从屋里跑了出来,“回来啦,快进来吃饺子。”一进门,刚一放下书包尝了一个,哇噻!奶奶做的饺子真是太好吃啦!
吃着吃着我竟流下来眼泪,这可把奶奶吓坏了,以为我是出了什么事,我说是因为太好吃了,奶奶才放下心来,笑眯眯地说:“傻孩子,慢点吃,别噎着!”
其实不单单是饺子好吃,更多的是因为那饺子里面包含着奶奶对我满满的爱意。在吃饭前,听妹妹说奶奶今天知道我要回来,一骨碌的从床上起来,给我煮饺子吃。奶奶的岁数虽然不大,但是也不能因为这点小事而立马起床啊,我的眼泪又掉下来。
这个冬至过得真有意义,它不仅让我吃上了饺子,还让我懂得了奶奶对我的爱。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