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范文网 >演讲稿

家乡端午节风俗作文通用5篇

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理性,构建好框架是很有必要的,朋友们在读书时代一定都写过大量作文,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端午节风俗作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端午节风俗作文通用5篇

家乡端午节风俗作文篇1

在我的记忆中,除了春节以外就数端午节最为热闹了。闻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感觉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就发生在昨天。

端午吃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端午前一天,妈妈就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里备着。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她的样子,左手拿着粽叶弯过来,做成圆锥形,然后右手向漏斗里放米,把米压紧抹平后把棕叶反馈过来盖好,握住后再用丝线捆紧系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记住缠绕的丝线千万不能松散,否则煮粽子的时候就容易散开了。

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花生、红豆、大枣、鸡肉等掺在糯米里做馅,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妈妈喜欢在米里掺红枣以图吉利,据说,小孩子吃枣粽多,将来读书就会早中状元,我还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后来状元倒没有中上,学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还算灵验吧!而我最喜欢吃米里加肉的,吃起来香而不腻,现在回想起来还特别嘴馋呢!

家里人在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当然也少不了赛龙舟哟!我最喜欢看得就是赛龙舟的情形,几十个水手都手拿着桨,用尽全身的用手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势气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规律的鼓点儿。“加油,加油!”,场边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地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使水手们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多么壮观、激烈,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是端午节传统的象征。

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此刻我在想,倘若屈原能够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处处繁荣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会怀才不遇,定然不会屡遭排挤屡遭陷害,他也断不会以如此壮烈的方式饮恨楚江吧!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

家乡端午节风俗作文篇2

端午已近,艾草的幽香在远山上缭绕着,然后不停地跟着风儿飘啊飘,飘绿了家家户户,在六月的史册中悠悠着一首端阳的诗篇。

印象中的端午节,在流苏般的绿丝中穿梭。

那些从峭壁上垂下来的绿色丝线是奶奶裹粽子用的“宝贝”,通常是前一天去撷来的,只需放入清水里洗一洗即可,到煮粽子的时候,那细细的绿丝所蕴含的清香便透着那层层的笋叶,渗进去、渗进去。是的,奶奶裹粽子用的粽叶是那种带着点毛的棕黑色花纹的笋叶,那是不知什么时候拾来存着的,虽已经卷成了一幅幅画卷般,却仍透着劳动艺术的芬芳。洗笋叶用的是老屋掘了好几十年的井水,井边放着一个因渗进太多水而变得十分沉重的木桶,可以清楚地看到把手已有些泛黄,而桶壁却是早已生了点点青苔的。有阳光的时候,井壁上便有了些许大小不一的白色光斑,它们是太阳的缩影,更像是挖井人眼中那充满希冀的神色。

记忆中的端午节,在沾满了糯米粒的嘴角边流淌。

我喜欢左手拿着一个破了头的咸鸭蛋,右手拿着一个刚拆了红线的豆粽;更爱把一支筷子戳进一个稻香四溢的米粽4角中的一个,然后将其余3个角轻轻咬去。刚煮熟的粽子是要一串串挂在竹竿上晾凉的。于是乎,才不一会儿,那些冒着热气的粽子就将它的清香缭绕了整个堂前。待晾凉后,取下几串来,配上几个圆溜溜的咸鸭蛋放进竹篮子里便挨个送粽子去了。这时候,也同样会有人将香喷喷的粽子送到我们家门口的。而奶奶却是很少收下的,两大锅的粽子剩得只够家人吃一两个便足矣。本以为是奶奶深知邻里嗜爱粽子,故多多的送,而今才明了,奶奶送出去的不仅仅是粽子,更是粽子里那些看不见的却散发着浓郁香味的东西。那些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都在那个端午,化作一朵朵花儿般美丽的笑靥,却只叹那人儿哟,沧桑已然嵌满了面颊。

多想再吃一次那裹满香甜的粽子哟。我耸耸鼻尖,深深地嗅,确乎又嗅到了空气中艾草的幽香,那香味飘啊飘,飘进了我心中那座小屋,在六月的史册中悠悠着一首端午的诗篇。

家乡端午节风俗作文篇3

我的家乡在苏州,苏州端午节的民间习俗跟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别的地方大都是纪念屈原,而我们苏州却是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的。

伍子胥为吴国立下赫赫功劳,最后却被吴王夫差赐死,投入河中,那天,正是五月初五,端午。从此,我们苏州的百姓和伍子胥的后人都会在端午节祭祀伍子胥,往河中扔粽子,放生河蚌和泥鳅等活动。

在伍子胥死后206年的这一天,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无论是巧合还是刻意,人们都以同样的方式去祭祀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由此可见,我们苏州过端午节活动还是全国的鼻祖了。

说起端午节,划龙舟自然是必不可少了。我们这边属江南水乡,河道众多,所以划龙舟的风俗到处都有,传说我们吴地的祖先自认为是龙的后代,赛龙舟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取悦蛟龙;将各种食物装入竹筒,裹以树叶,投入水中,与龙共食,(这估计就是粽子的雏形)所以说纪念龙神是我们苏州端午节的最初由来。

还有不得不说的粽子,大家都知道嘉兴粽子很有名,殊不知我们苏州的粽子,不论外形,内容都是五花八门,数不胜数,有机会大家来我们苏州,品尝一下。

苏州过端午节还有食“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和雄黄酒,主要目的大概就是辟邪消灾,是不是比较丰富啊。细想起来,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好多好多,不是一时能讲得完的。

所以,端午节到了,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苏州来玩,感受吴地端午的文化。正如儿歌所述: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家乡端午节风俗作文篇4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在这一天,人们会用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来怀念这一位爱国诗人。

今天爸爸要带我去看赛龙舟,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爸爸带着我出发了,一路上,花儿向我轻轻地点头,小草向我甜甜地微笑,微风亲吻着我的脸,我的心里无比高兴。

不久,我们就来到了一条河边。哇!这里人山人海,彩旗飘扬,鼓声震耳欲聋。我们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

瞧,河面插着三面小红旗。听长辈说,赛龙舟的规则是:两条龙舟背对背,绕过河两端的小红旗,先夺得中间的小红旗就算获胜。突然响起一声哨声,比赛开始啦!红龙和青龙像箭一样同时窜了出去,两条龙舟的勇士们士气高涨,伴随着鼓声和锣声,整齐划一地划着船桨。不一会儿,红龙和青龙几乎同时来到拐弯处。这时,观众们情不自禁地喊起来:“加油!加油!”

终于到了最精彩的时刻——抢青。红龙和青龙上打鼓的选手一手打着鼓,同时侧着身体伸出另一只手,准备来抢中间的小红旗。最后,因为红龙的鼓手经验老到,快了一秒抢到了小红旗。岸边的观众们又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看了这场精彩的赛龙舟,我想,只要我们拥有像龙舟勇士们那样勇往直前,团结奋斗的精神,那么任何困难都能迎刃而解的。

家乡端午节风俗作文篇5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我最喜欢看赛龙舟的比赛了,这比赛并不是为了争谁第一水第二,是为了在观众面前展示他们娴熟的技能与美好的姿态。

我先来说说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绿色的芦叶包裹着糯米和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镶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粽子还有一个悠久的故事。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后来君王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民还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当做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怎么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我们中国真是当之无愧的文明古国,一个端午节都有如此深厚的意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家乡端午节作文200字精选5篇

忆端午作文通用6篇

快乐端午作文通用8篇

春节风俗作文600字作文7篇

冬至的风俗作文7篇

过年风俗作文500字6篇

赣榆的风俗作文优秀7篇

过年风俗作文500字8篇

赣榆的风俗作文推荐7篇

春节风俗的作文200字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933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