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目的可以是教育性的,娱乐性的,或者是为了说服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不断挑战自己,提高自己的修辞技巧,让文字更具艺术性,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篇1
我的老家在广东肇庆,那里的过年是非常隆重和有气氛的,只是现在不可以放鞭炮了,现在的人也不包角仔和裹蒸粽了,这些东西满街都有得卖,这个真是完全没有了过年的气氛。
首先,快过年了,还离春节一个月呢,家家就开始了办年货,全家人都买新衣服,买糖果、桔仔、水仙头等,还有买好面粉、花生、绿豆等。最好玩的就是家家都包角仔和包裹蒸粽(这个是肇庆特产),提前预约人手,一般都有十几个人一起包。就讲我吧,一个月都排满了期,白天和晚上都约好了去哪家哪家包,我也好乐意去,因为有得吃嘛,自己亲手包的,做个记号,一会就可以找回自己的作品吃,因为一班人在包,屋主就会一边在油窝里炸。试食嘛。裹蒸粽就要放在自己用砖头在路边搞起一个大灶,用一个或二个大窝或大水缸煮裹蒸粽,要煮12个小时才行,不能断火,好多人都要守到天亮呢。在以后的日子里每隔一星期就要回煮一次,不然就会发莓。街上的行人多起来了,热闹起来了,特别是阴历二、五、八是墟日,那种景象真是让人开心,街上的彩灯、彩花、灯笼、红旗全都挂出来,小孩子开始叫爸妈买好鞭炮烟花等着过年,有些小孩子已等不及,晚上出来放鞭炮烟花啦……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团年饭,吃完饭后就把长鞭炮挂起来,一到零点,家家户户都准时放长鞭炮,代表开始过年,那时候的夜晚真的象打仗一样,”辟辟啪啪”声,感觉整个城市都震耳欲聋。过年日子是不准扫地和不准说不吉利的话,大人也不准骂小孩子,这个要到开了年才行,开年每家都不同,日子可以在年初二、四、六都行。放完长鞭炮家家户户都出去走大运,就是围着城里走一圈子,不准走回头路,呵呵…那时候的人多得不得了,鞭炮烟花满街都是,还有一些人就拿鞭炮烟花你扔我,我扔你,全都笑哈哈的,好开心。走完大运就回家或者跟朋友去玩,小孩子更是放鞭炮烟花一直到天亮,大多数人都不会睡觉的。大年初一早上,家里就要煮粉丝和汤圆吃,吃完就去街上玩,到公园玩,初二以后都是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看到大人就要利是,那边收到利是那边就跑去买鞭炮烟花玩。
在过年一个月里,每天都有鞭炮声,开心的景象到处可见,天天都还在过年一样,让我想起都回味无穷,那时的好玩和开心,现在已感受不到了,今年北京已开始限期开放放鞭炮烟花了,不知什么时候全中国都可以放呢?我想为了挽回往日的中国过年气氛,可以放鞭炮烟花的日子不长啦
我的家乡春节的风俗很多,不信你看——一到春节,男女老少就都穿着漂亮的新衣,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迎接着新年的到来。每家每户都张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年画。到处都敲锣打鼓。小朋友们都去拜年、送贺卡。到了夜晚,处处张灯结彩。有名的店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什么走马灯、官灯、冰灯、纱灯……各式各样。一旁,鞭炮声、擦炮声,响个不停,火箭炮、烟花,火光冲天。出门在外的人,必宁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呢!怎么样,我家乡春节的风俗多吧,你想到我的家乡来过年吗?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篇2
“挂灯啦、挂灯啦,村里又增加人口了,可喜可贺。”前年的正月十一早,我跟着我的外公来到他的家乡——高村佛洞。这可是我第一次挂灯呢!我们给我刚出生的小表弟,挂了一盏预示着吉祥如意、健康成长的“丁灯”。“挂灯”、“庆灯”仪式也是云浮自古以来的一种民俗传统。但是我并不明白为什么要挂灯呢?
外公看着我这张充满“问号”的脸,马上解答:“凡去年家中生了男孩的家庭都会在这一天“挂灯”,灯一直挂到正月十五用火化掉。生了男孩才能挂灯的,这一传统可以追溯至明代,挂灯不仅是为寻求社稷神的庇护,被挂灯“公示”的新丁名字还将被族人写入族谱,开始有分得族内财产的权利了,灯一直挂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因为这是天官赐福的日子。到正月十六凌晨大家抢结头盏灯,也就是用火把灯化掉。”
别的村我发现:有的还会挂上一盏“公灯”,意思是公众大伙的灯,不必每家每户都挂一盏,而是大家出钱买一盏“公灯”作为代表,既环保又省钱。同时,凡是村里有谁家增加人口了、添丁了,只要是办“挂灯宴”,村里人都会自发的帮忙,既拉近了邻里间的关系,又节约不少开支,对促进农村邻里之间的和谐有很大帮助。
回家后,我上网查到最正规的灯呈八角形,由竹篾做架,彩纸糊成,该灯寓意“四面八方”,而灯面上的“四眼钱”图案代表有身孕,表示媳妇还将会有身孕,灯火源源不断的意思,这种灯是最古老的也是最正规的一种挂灯。新改良的一种灯像荷花,花瓣上还有金色丝线,旁边加上一串莲藕,叫做莲花灯。
这一次跟着外公回去挂灯,让我了解了更多的习俗,开阔了视野。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篇3
每当别人问起我来自哪时,我都会骄傲地告诉他们,我来自诸暨!没错,就是那个走出了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以画梅而闻名于世的王冕的家乡――诸暨。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诸暨的一些风俗民情吧。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天空中飘着雨丝,一个略带哀愁的日子。每家每户,从清明前几天就开始筹备了,筹备些什么?无非就是清明?了,这个外表有青色,有白色的“果子”,外形各式各样,里面的馅儿,青的是豆沙,白的是咸菜豆腐的,制作起来尤为复杂,是诸暨人过清明节的必需品。一个普一般通的清明?,里面包含了太多对过世亲人的思念,味道也就大不一样了。打算好清明?,就要去扫墓了。
点上香火白烛,烧上纸钱元宝,再把精心打算的清明?摆上,说上几句家常,再深深地鞠几躬。细细的雨丝打在身上,不知是谁的泪滴落在人间。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节,整个中国都十分重视的节日。除夕这天,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这便是一年到头最大的慰藉吧。这顿饭在一阵爆竹声中开始,又在这爆竹声中结束。诸暨人年夜饭的餐桌上有什么呢:西施豆腐是头菜,随后有糖醋排骨,有象征着“年年有余”的清蒸鱼,有传统的梅菜扣肉等等。我喜爱梅菜扣肉,那诱人的罗列整洁的扣肉,看得我口水直流,香味在我的鼻子中徘徊,迟迟不肯散去。其实我最爱的还是那酸酸甜甜的糖醋排骨,那美味简直让人无法自拔。到了临近十二点的时候,爆竹声又开始了,这一晚大家都选择不睡觉,为了给自己“守岁”,还真是“一岁除”啊!
东风夜放花千树
元宵,大街上挂满了喜庆鲜亮的灯笼。诸暨的一些乡镇上会举行舞龙舞狮花灯展等节目。走上街头,大人们会在花灯前伫足欣赏,小孩则是选择猜灯谜,不仅是为了那些精美的奖品,更是对自己猜谜本领的一个认证。还有不例外的就是吃汤圆了,家家户户打算的汤圆也各不相同,甜的吃腻了还可以吃咸的,自己烧的青菜汤圆,“迷道”不要太好哦!
不过,圣诞节万圣节这些“洋节日”越来越流行的今天,在“端午节”被邻国霸占的今天,各地的民俗被慢慢的忘却,这些民俗习惯,我们应该重视,不让它们变成下一个“端午节”!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到春节的时候,人们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这首诗。下面请和我一起来看看,我在春节会做什么吧!
大扫除、贴春联。腊月二十八这一天,人们都会贴春联、窗花,挂灯笼、大扫除,我家也不例外。我们总会回到爷爷奶奶家干活。爸爸踩着梯子贴春联、给大门刷上新油漆,妈妈和爷爷在一旁帮忙指点,春联还是我爷爷亲笔写的呢!奶奶在扫地,哥哥在……总之,爷爷奶奶的家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布置得漂漂亮亮的。
放鞭炮。大年三十终于到了,晚上,我和表姐在爷爷奶奶家的院子里放鞭炮。表姐把一串鞭炮放在地上,取出打火机,小心翼翼的点着,只听“噼里啪啦”一阵响,我捂着耳朵、尖叫着又蹦又跳。我们接着放烟花,当烟花飞上天空,我抬头看着一朵朵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着她们美丽的“笑脸”,再看看表姐兴奋地通红的小脸,感觉真是幸福极了。
拜祖先、吃饺子。放完烟花后,饺子也正好煮熟了,看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可是吃饭前要先拜祭祖先的,我只能忍着馋虫老老实实的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焚香叩拜。拜祭过祖先,奶奶一声令下:“吃饭!”我马上风卷残云的吃了起来。不一会儿,饺子就被我们一扫而空了。奶奶做的饭可真好吃呀!
守年夜。吃完饺子,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也开始了,我们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面,吃着水果、嗑着瓜子看春晚。贾玲演的小品《一波三折》逗的我们哈哈大笑;上海舞蹈学院的大姐姐们跳的《朱q》让我们拍手称赞;岳云鹏和孙越演的相声又让我们连声叫好……
春节的习俗让春节年味十足,我喜欢春节的习俗,喜欢过春节!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篇5
正月十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在这天我们必须吃汤圆,因此,汤圆成了我最爱吃的一种食物。
元宵节那天是要包汤圆的。去到外婆家里,正巧碰到外婆在包汤圆,结果我跟着外婆学了起来。外婆先用开水倒入装有糯米粉的盆子里,然后不断的用力搓面,一直搓到像橡皮泥一样有韧性,接着把面搓成宝塔的形状,后来从“宝塔”的顶上拽下一块块面团,中间掏个洞,两只手相配合把洞越搞越大,把准备好了的芝麻馅放入洞内,用大拇指和食指慢慢捏。
接着把洞口封住,最后把汤圆放在手心上,两只手柔和地将汤圆搓圆,我的手忍不住痒痒的,我连忙卷起袖子也包了起来。虽然我包的汤圆馅子少、大小不一、奇形怪状,但还是得到了外婆的表扬。后来我们把汤圆煮熟,到熟了以后就一个个浮在水面上,看到这一个个白花花、圆滚滚的汤圆真叫人眼馋!我吃了一个汤圆以后乐呵呵的说:“汤圆象征着我们的生活团团圆圆、甜甜美美!”。
啊!家乡的汤圆,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乡人的心。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篇6
我的老家是浙江的临海,有许多与别的地方不同的习俗:过新年、元宵节、中秋节。
快过年了,人们纷纷从全国各地赶回家乡过大年。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挂上了红红的灯笼,贴上了红红的春联。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爷爷奶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家家户户就开始放烟花爆竹,一走出门,便听见了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从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传来。这声音把我吓了一大跳:吓得我赶紧用手捂住耳朵!这声音大得,连说话声都被淹没了,不得不让人大声地喊。之后,我看着满天迷人的烟火,每个烟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真叫人看的眼花缭乱,简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烟花节”。
在我们浙江临海春节一般都是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天天还未亮,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天刚蒙蒙亮,只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插烛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还有许多禁忌:不准扫地吧,不准将水倒出去,不准动刀······
还有,我们那儿过元宵节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过。元宵节那天你猜我们吃什么?汤圆no!no!no!不是汤圆,在我们哪儿吃的是“羹”,它是将一大堆原料搅拌成的,都是薏米浆为主,再放芥菜叶、猪肉末、豆腐干······搅合在一起,搅好了之后,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后调味出锅,因为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锅,这够全家老少吃好几顿呢!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风”。各地的风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节日,各有各的过法。因为有了这样的不同,节日才会变得非常有趣。你家乡的风俗,又是怎样的呢?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篇7
大年初一,春节之际。宅在家里的我,隔窗遥望,想感受一下新春的气息。可是,小区里,除了门口的对联、红灯,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过年的“开门炮仗”。
开门炮仗,是中国春节的传统风俗。记得那时,即使除夕熬了大半夜,大年初一早晨,谁也不会赖床。天刚蒙蒙亮,我们就起床了,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吃过香喷喷的饺子,就开始准备放开门炮仗。我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要放开门炮仗呀?”爸爸笑着说:“开门炮仗,就是开门大吉,驱逐瘟神,迎接新春,吉祥如意!”原来如此。怪不得,家家户户在大年初一早上,都放开门炮仗呢!还说要比一比:看谁家的炮仗品种多,看谁家的响声大、响的时间长。
我们家准备的炮仗可全了!最少的几十响,最多的几万响,一捆一捆的,用红纸包着,还有很多成盒的礼花。一个人拿不动,我们就两个人抬。好不容易把炮仗抬到胡同口,可是,我们谁都不敢放,大人们也不让我们放。爸爸出来了,把一捆炮仗打开,我们把炮排一直抻出十几米。“要放开门炮仗了!”在爸爸的喊声中,姐姐赶紧拉着我,跑得远远的,姐姐还用双手捂住了我的耳朵。“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连串的响声,惊天动地,震耳欲聋。“爆竹声中一岁除”的诗句,就是这样来的吧?接着,我们小孩上阵了,放小鞭的,放礼花的',放窜天猴的,放二踢脚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顷刻之间,满地都是红色的外壳纸,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爸爸说这叫“满堂红”,预示着新的一年大吉大利、红红火火。
后来,我上网查阅才知道:开门炮仗,上古时代,就有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用以驱逐瘟神的传说。烟花鞭炮,起始于隋朝,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现在,中国的烟花鞭炮,花样各异,品种繁多,质量过硬,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远销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40多个国家呢!成捆的、几万响的开门炮仗,气势雄伟,响声震天,更是抢手货。如今的开门炮仗,已不仅是在大年初一早晨燃放,只要是做生意的店铺,不论哪天开门营业,大多都燃放“开门炮仗”,意为喜庆,以图吉利。
随着环保的呼声,烟花炮仗,如今在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已经禁放。但是,这并不会阻挡我们对新年充满美好的祈愿,对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心。热闹的开门炮仗声,永远一声声地响在街头,响在胡同,响在我心,响在你心,响在我们童年时美好的回忆中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