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心得体会是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的,因此要着重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才行哦,总结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微电影的心得优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微电影的心得篇1
盛唐时期,中国各方面实力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名副其实的中央之国,万国来朝。日本寇边,唐军不费吹灰之力战而胜之。大明时期同样如此。为何到了清朝,胜者败者角色转换如此迅速?只因自盲其目。
满清入关后,享受着曾经天朝上国的荣耀与地位。自认王者不治夷狄,去者不追,来者不拒,外国跳梁小丑何足道哉,闭关锁国而治。遗传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制度,终于显露出它最大的毒瘤:腐败!慈禧过六十大寿就需准备三年时间,花费巨资。庸官碌吏沉醉于搜刮民膏民脂、抽大烟袋。官场暗无天日,百姓民不聊生,大清王朝早已病入膏肓,何谈发展?何谈进步?反观欧洲,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政治、经济的快速完善,可以说西方社会正处于脱胎换骨的关键时期。而大清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幻想中,无视历史的车轮在飞转。而日本,在大唐时期吸取了先进文化,虽然开始发展晚于欧洲列强,但终于看到了世界巨变,开始了学习与变革。
此消彼长之下,甲午战争如一记重锤,敲到了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头上。李鸿章终究只是帝国的裱糊匠,而不是那个力挽狂澜的救世主。甲午海战失败,拉开了中国近代黑暗时期的大幕,进入二十世纪,这是中华民族从未承受过的痛苦之时代。近代的屈辱如刀,刻在每一个未曾忘却历史的炎黄子孙的心上。所谓自盲其目、掩耳盗铃,正是大清帝国所作所为。最终,一个摇摇欲坠的老朽的躯壳,终于破碎。
我们应当惊醒,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都不应该闭上向外看的眼睛,无视天地的变化;我们应当吸取教训,阻挡在历史车辆前面的,只有被碾碎这一条道路,只有不断跟进潮流,才有未来可言。
泱泱中华五千年,危机无数,可我们终究在这天地之间屹立着,成为唯一一个存在着的四大文明古国。所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李小龙也曾说过:“清空杯子,方能再次注满。”历史需要铭记,那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可我们也需要向前看。甲午战争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西方科技飞速发展,因为我们的自大失去了先机。而全球化的今天,各国联系愈加紧密,而发展也是越来越快,中国无论如何不能再次落后。
代表封建帝制的龙旗已然飘落,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地上。过去的就该让它过去,古老的中华民族需要的正是破而后立。随着毛主席一声庄严的宣告,东方睡狮已经醒来,正向着那个未来快速奔跑前行。这个过程中,有你,有我,不是吗?
微电影的心得篇2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检验的生活不值得过。"
现实中,不要说生活了,可能大部分人对自己的信念都没有质疑过。成长过程中,接受的信念成了习以为常的道理,刻在心里,毫无怀疑。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对职业女性的要求:平衡生活和工作。
为什么只要求职业女性,却不要求职业男性?仅仅因为女性要照顾家庭的信念,就要让女性在家庭和工作间疲于奔命,男性却只要工作即可。
时代在变化,当初女性无须外出工作,自然精力百分百在家庭;当女性走出家庭时,“照顾家庭”的信念当然要改变!
可是为什么非但没有改变,反而成了女性在走向社会时另一道无形的枷锁?
一切就因为我们没有怀疑的精神,向那些习俗的信念发出质疑。
怀疑,到底有什么用呢?它是找寻答案的开始,是对我们信念的思考。
哲学中有一个流派叫怀疑论。他们问天问地问众生,总之一切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的疑问出于对世界的好奇,也出于对真理的探寻。
?怀疑颂》毫无疑问是一本哲学散文,作者维多利亚认为哲学需要与时俱进,怀疑论需要成为新生代的立足点。这样,才能避免被极端主义者、宗教狂热者蛊惑,才能时时更新我们该抱持的信念。
当然,她口中的怀疑论不是毫无节制地狂问一通,让人哑口无言。相反,她倡导的怀疑论是为了审慎地决策、自我反省,让人生活在一个更民主的时代。
哲学是虚构的,就像国家、神话一样是虚构的。尤瓦尔 赫拉利在简史三部曲中就曾提到,人类通过故事形成了群体的概念,比如国家。
虚构的故事让人们走到一起,在这个虚构的蓝图上,建立相应的体制。
哲学诞生于求知的欲望,人们抛弃神话投向逻辑。当故事解释到某个程度,人类希望找到更能站得住脚的解释,哲学便一步步发展出抽象思维。哲学无法离开神话、文学,它们诞生在一起,诞生在人类虚构的过程中。
斯宾诺莎认为所谓的美德、秩序都是虚构的,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
尼采说除了可以论断每个人和自身一致以外,其他论断都是虚幻的。
人类以万物之灵自居,忘了许多事物是我们虚构命名的——社会是建立在虚构的基础上,社会契约是这些虚构的叠加,只有这样才能免于威胁继续生存。
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名称和事物是相互独立的存在,语言不过是装在上面的东西。对于正义等抽象词汇,每个人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人类对它们的理解不如颜色气味这么直观,仅仅因为我们虚构体制的需要才给个方便的称呼。但从头脑中出现的抽象概念未必人人一样,所以它们容易出现歧义。
哲学是虚构的,现实世界的认知来自虚构,自然我们的怀疑就来自知识的局限性,我们的认知是人为创造的。所以我们会看到不同角度的真相,毕竟真相也是人类构建的。
哲学是一项关于怀疑的运动如果哲学是虚构的,我们当如何?
答案只有两个,要么继续怀疑,要么继续哲学启蒙思潮的运动。只要哲学依然进步,依旧同虚构的世界关联,我们就要不断抛弃偏见,找到真理。
如何找到真理?自然是怀疑。哲学的问题是永恒的,而答案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同,不断怀疑,不断找寻答案。
作者引用孟德斯鸠的观点。只有跳出自身局限性来看待自我,才能审视风俗习惯的荒诞性,重新思考那些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信条、思想的合理性。
对一切习以为常的事物全盘接受是荒谬的。在孟德斯鸠看来,并不存在正常生活方式,只有最符合人性需要的生活方式。达到符合人性需要的生活方式,就需要对现有的生活方式进行检视,通过提问最终分清需要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为自己说的话负责 ,在哲学家看来,意味着怀疑和审视自己的话语。
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负责,就需要不断怀疑、审视自己的生活。
个体的清醒与群体的狂热人总是想从群体中找到归属感。当个体与群体产生共性时,个体会感觉到被接纳的安全。不过维多利亚告诫读者,不要迷失在群体观念中,因为那些观念很可能是一种长期的驯化。
这种驯化往往通过思维框架起到了过滤作用,它同文化有关。一旦不假思索的全盘接受,盲目的狂热推崇就占据了个体的心智。
思考是痛苦不安的,因为那是对现有观点和信条的挑战。极端思想会排斥疑问式的思考。极端思想用一个象征性标签就可以简化各种立场,这样的简化是以群体为名义的思考,为个体带来便捷和舒适。也许这就是个体寻求群体庇护的原因。
相对地,怀疑的态度是一种自我否定、内省的思考态度。个体如果不能承受思考,就会逃避它,躲入群体的羽翼下,最终思考会远离个体。当个体陷入对群体的依恋和满足时,个体就逃离了思考带来的内心孤独和不安。
一旦开始思考,个体就开始远离了习以为常的表象,远离了群体共性,这获得积极自由的道路。这条路意味着时刻内省、自我管理、不随波逐流。这样的审视带来的是不确定性,是人性极力回避的东西,也是积极自由的代价——为自己负责。
在个体清醒和群体狂热间,个体需要做出选择,用怀疑去审慎地决策,用讨论去找出最佳方案和论据。
结语《怀疑颂》绝对不会告诉你那些深奥的哲学理论,更不会告诉你笛卡尔如何论证“我思故我在”。它最多告诉你笛卡尔没有能够对“存在”本身做出演绎。
这本哲学散文,在于形散,看似细碎地东拉西扯,不过是诉说当代世界对怀疑的抛弃,对多元的固步自封。
更准确地说,这本书经常有令我一瞬清醒的妙句。或许它更像一本箴言集,整本都是怎么划都划不完的金句。
?文/云玖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声明:玖弋阁 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
.......................................
玖弋阁,分享自我成长心得,与您一同在世界中探索
微电影的心得篇3
对《受益人》的期待,源自9月底的那支以结婚/签字/出轨/意外串联起的预告。当时看到便眼前一亮——将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调性进行融合,而且还是坏猴子72变计划出来的新导演、新作品,也许会是继《我不是药神》后的下一部黑马之作?
而在看完电影之后,它也的确没有让我失望,不仅有着不错的完成度,也迸发出了浓烈的情感。这一次,新导演申奥在宁浩的加持下,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最感动的,则来自于大鹏令人惊喜的表演,是他表演生涯目前最佳的水准。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山城重庆。吴海(大鹏饰)6岁的孩子悠悠得了哮喘。但他不过是个日里帮人看网吧、晚上兼职开代驾的底层打工者。连生活都过得颇为窘迫的他,更别提给孩子治病。
而另一边,他的好友钟振江(张子贤饰)因贪污公款,鼓动大海合伙骗保一千万。他安排大海接近网络女主播岳淼淼(柳岩饰),一场暗流涌动的骗婚由此开始——大海负责结婚、签字,钟振江则负责出轨、意外,淼淼负责牺牲。但随着不可控的事态发展,这场骗局的性质发生了转变。
如同宁浩之前的那些黑色喜剧,《受益人》同样从底层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出发,缓缓释放出他们的真切情感。在当下,这部电影有着对时代脉搏的体悟与考察,黑色幽默的表达显透着对现实的反思——情感的羁绊、荧幕面具里的虚伪与真实、婚姻中的焦虑与危机、底层小人物所受到的压迫和他们的辛酸挣扎……每一个话题点,都直面着我们。
从类型融合的角度上看,《受益人》是一部反套路的作品。杀妻骗保与假戏真做,是片中互为缠绕的两大主线,而这也意味着导演要让犯罪悬疑和爱情喜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电影类型在同一条路上不断地缠绕。
对于前者而言,最重要的点在于让剧情始终充满悬念。大海与钟振江的计划,看似完满,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太高,总有各种阴差阳错的未知意外发生。情节要环环相扣,做到牵动人心。
而对于后者而言,最重要的点在于让人物之间产生化学效应。大海与淼淼的假结婚一场,两个人物搭在一起,看似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像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又要如何挥发出深情,这更加不容易。
?受益人》作为一部新人作品,虽然并非尽善尽美,但的确在新鲜的尝试之下,扎实地做好了主角的形象塑造,尤其是他们之间一个个复杂的情感触发点。电影从中展开的对于当前小人物生存处境的探讨,被包裹在了温情之中,用柔软的方式抓到了观众的共情点。
大鹏饰演的单亲父亲大海,邋遢、落魄。那种市井小民的怂包、唯唯诺诺的一面,被他拿捏得恰到好处。但同时,他又在关键时刻表现得非常坚毅果敢。这让大海的人物形象在不断转变的过程中,显得自然而不生硬。
最初,大鹏以网剧《屌丝男士》闻名,之后自导自演的《煎饼侠》、《缝纫机乐队》也都是喜剧风格。但说实话,这些作品都稍显单调,也让他囿于喜剧演员的标签之下。
在《受益人》中,他虽然同样采用了喜剧的表演体系,但这一次,他与之前的演法全然不同。在接地气、靠土味戳中笑点的同时,他对于不同尺度的感情戏也有着不同的处理,贡献出了不少高光时刻,特别动人。
?受益人》里,大鹏演得最好的三场戏,都不约而同地以一种隔空荧幕的概念来进行呈现。
第一场是淼淼边卸妆,边面对着面前的镜头做自白,在这个段落中,柳岩把这个戏点抛了出来,而大鹏则把它踏实地接住了。大海流着泪喝酒,醉酒回家后的那段对方听不见的告白,对我而言也是一个泪点。淼淼为了生活,不得不当网红主播演戏;而此时的大海又何不是如此?他被怂恿,在困境中屈服,在威逼利诱下骗保,只能选择把生活本身当作演戏,但内心深处渐渐生发出的情愫,让他无时无刻不受着道德的折磨。
第二场是在意外的当晚,大海在制造不在场证明时,突然看到淼淼在电视荧幕上吃辣椒比赛时的新闻片段。他面对着电视荧幕,以一种近乎干嚎的方式喊出她是我老婆,扭曲的五官和声音,背后的那片五味杂陈,直接冲到了观众的面前。瞬间的无奈、无力、懊悔、痛苦席卷而来,这些情感牵动着无以回报的爱意,着实叫人动容。
而第三场,则是最终看守所里,大海的那段被抹去了声音的坦白。此处导演利用了行车记录仪的荧幕影像片段,以蒙太奇进行时空弥合,回顾了全片的无数戏点。仅就坦白戏而言,大鹏用了很朴素的演法去进行表达,没有过多技巧,反而显得非常真实、真挚。
可以说,今年暑期上映的《铤而走险》和这部《受益人》,是大鹏作为演员,真正意义上的大转折。这两部电影同样都发生在重庆,同样都有着前后转变巨大的人物形象。大鹏的两次表演,一步一个脚印,相较之前,已经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
柳岩在与大鹏对谈时说,《受益人》已经是我们最好的一个状态了。
但我相信,《受益人》对大鹏而言,只是目前的最佳表演。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微电影的心得篇4
从学校布置拍微电影的作业,到开始买书、借书学习,然后购买相应的设备、化妆用品、各种道具,最后到电影拍摄结束用了一共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准备的还是不够充分,在拍摄期间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1.设备问题:借了隔壁宿舍两台5d2,拍摄前一周时间临时把玩了一下,由于时间很短所以对5d2功能了解的不够深,幸好有ml,可以很方便的更改iso,快门光圈,白平衡。
其一,5d2自带的液晶屏所显示的亮度色彩,并不是真正的短片的色彩和亮度,中间有色差。
其二是跟焦的.问题,这次没有买跟焦器和套件,跟焦是个大问题,一点经验也没有。
其三是录音挑杆的问题,因为没有专门的人举挑杆,所以这个人有空这个人举,那个人有空那个人举,由于都没有经验,离人物近的录的声音大,离人物远的录的声音小,有时候还会磕碰麦克风。
其四,手持稳定器上5d2太重,根本没法拍。如果用550d上50mm定焦可以,但是在室内没有空间拍摄,所以最后也没用上。
其五,由于拍摄期间手忙脚乱,很多东西都随意乱放,结果最后一块曼富图的快装板找不到了,还有几个小的道具,不知道放什么地方了。
2.灯光问题:原计划是采用窗户光作为主光源,然后打灯补光,结果遇到了61年难于的暴雨,下午2点左右,天都很黑了,现场的灯光根本不够,提高iso又有很多噪点,室内原有的走廊灯是坏的,客厅灯好像就几w,一点也不管用。本来拍摄前期,我准备都改造一下,线材,灯座,都买了,准备把走廊和客厅分别挂上几个5500k的灯泡,然后用柔光布罩上,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时间关系,都没准备,结果一下雨弄的措手不及。
3.道具化妆问题:这方面也是零经验,结果在用石膏翻模的时候,由于新买的石膏凝固太快,把同学的手给烫出了两个大泡,牺牲惨重。只有女演员她们自己化妆,男演员都没管。在僵尸化妆方面买了不少化妆品,但是最后由于时间关系都没用上。本来买了两幅博士伦的隐形眼镜,自己上了红色和白色,但是戴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成功,就算了。再有就是硅胶上色方面,一直没有找到解决方法。
4.拍摄方面:自己本身就没有经验,另外帮忙拍摄的哥们比我还差,中间也没有协调,造成的结果就是我用的2.8光圈,对方用的4.0光圈,同样的iso值,对话场景,一个显亮,一个显暗,差几个档。
5.镜头安排方面:做好了分镜头表,但是一开始拍,结果就乱了,没有严格按照顺序和安排好的机位去拍,结果造成了很多穿帮镜头,比如前一个镜头桌子上没烟灰缸,下一个镜头有烟灰缸。
6.流程方面:本来是想画个故事板,笔和本都买了,画了几页发现自己功力不够,画的太差,就放弃了。装了个故事板软件,但是由于不熟悉,弄个场景比画更费劲,也就拉倒了。
7.后期制作:ap,ae几乎都是零经验,vegas压根没碰过,后期还想调色,还想制作片头动画
8.音效方面:准备用一些电影ost,但是不知道哪个匹配,还有这样音效就不是原创了,不知道可不可行。
9.演员方面:由于都是用的同学和同事,所以演出零经验,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肢体语言也不到位。不过勉强可以。
毕竟是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所以要求降低很多,只为了增长经验。相信等第10部的时候,就准专业了。
补充一下:
1.电池一共有7块,2个充电器,2台5d2,在一台用的多,一台用的少的情况下,勉强够用,就是一块没电时,马上去充电,这样循环。每块电池都贴上标签,以防止弄混。
2.摇镜的时候,录音会有刺啦刺啦的声音,后来才意识到,可能是转动云台的时候,音频线插口跟相机和适配器之间,接触的问题。这个是个大问题,应该引起注意。
微电影的心得篇5
刚刚从影院走出来,穿过镇上的广场,正好听到不知哪里传来的sarah brightman和andrea brocelli的合唱——time to say goodbye.
如果没记错,这也是itv《唐顿庄园》最终季里预告片的主题曲,一晃,那是四年以前。
说是最终季,对每个唐粉来说,的确有些许意犹未尽。
20xx年的电视剧里给了每个人一个小圆满,lady mary终于放下了大表哥,迎来了马修古迪饰演的放荡不羁爱飙车的贵族男子亨利;二小姐走出了从小笼罩在姐姐光环下的自卑,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让人又爱又恨的捣鬼小能手男仆汤马斯,在嫉妒中迷失,又重新回到唐顿,对爱有了新的解读;贴心女仆安娜终于等到了沉冤得雪的贝茨先生,一起开启了新的人生——家庭;老cp男管家和女管家在多年后心照不宣,牵手成了相互陪伴的人生佳侣。
厨房里依旧吵闹,可是第一季里那个傻傻的小厨娘黛西,已经悄悄地抹去了傻傻,成了一个懂得爱和珍惜的手艺人。当然,最可爱的唐家墩扛把子——祖奶奶maggie smith,拥有永远战斗力十足的刀子嘴却同样有着世界上最柔软、最先锋、最善解人意的心,在她的帮助下,她的最佳损友,大表哥妈妈也找到了爱情。
小圆满的遗憾,往往是让人觉得一切来的太突然,我们惦记的唐家屯里的每个人,他们的确deserve这样的幸福,但是这种幸福能否长久?这种幸福会不会福泽这栋古宅的每个角落?这样的小圆满,往往隐藏着忧患,毕竟,来得快,也去得快。
盼啊盼,等着《唐顿庄园》大电影,但作为一个天天守着电视剧看的中年阿姨,一部剧一个现男友,深深明白,在当下这么快节奏的世界里,把一部古早剧改编成电影,有多难——再忠实的观众也抵不过时间的遗忘效力,再好看的电视剧,放到银幕里,就要一分钟当一小时来演,要在2个小时里,把观众带回到四年前的故事里,还不能让人出戏,高潮、喜感、感动都要有,这绝对不是容易的事,而且有大大大概率翻船,毁了电影不说,还让长久以来的好电视剧,有了让人抱怨烂尾的把柄。
我要是这个项目的投资人,一看到提案,就一定会摇头说no,no,no.
然而,看完电影以后,我可以痛痛快快地扇自己几个嘴巴子,证明自己的投资眼光差到了谷子地去。
电影《唐顿庄园》给了大家小圆满后的一个大团圆,也借着老太太之口,告诉我们,聚散终有时,但一代代人长大,变老,好感觉能因为人而延续下去,无论我们是谁,身在何方,和谁在一起。
time to say goodbye这首歌4年前想起时,令我泪奔,因为我不想和唐家屯告别,我想知道大小姐有没有真正意义地让爱情拥抱自己,我想从二小姐edith身上获取更多的力量,从非典型的underdog变成super woman,她有太多的可圈可点;我也特别不舍得老太太那张毒的不能再毒的嘴,她一开口,仿佛世界尽在掌握。
四年后,电影没有令time to say goodbye再次响起,但对于走出电影院的我,已经足够可以用来释怀,稳稳说再见了。
不想过多剧透,只能说大家爱的每个人物,编剧都在电影里,基于原有的性格特点,加了更深的刻画。
大小姐看似娇贵,但她在电视剧里能去自己佃户的猪圈里救小猪仔,能承担起唐顿的管理运营,电影里也通过一个细节把这位女职业经理人的气质进一步放大。二小姐嘛,只能说,因为圆润了些,变美变性感了。电影里对三小姐的老公,司机变公司合伙人的tom branson特别偏爱,给足了他戏份和一个华丽的结局,引发了我关于跨越阶层的一些小想法。
tom在第一季的时候,还是充满政治热血、出身无产阶级的司机哥,因为和三小姐对上了眼,成了唐家屯的上门女婿,从此进入了上流阶级,和英国王室公爵们共襄盛举,虽然大多时候大家共喝一瓶香槟,但谈得话题嘛,还是鸡同鸭讲。
佣人们对这位实现阶级跨越的司机开始是完全的反感和不尊重,但tom逐渐帮助大小姐承担了起了管理唐顿庄园的重任,由于他的背景,显然他更能了解底层人民的疾苦,慢慢获得了老爷和大家的理解与尊重。
tom从穿衣打扮到言谈举止,也不知不觉无限靠近着上流阶级,特别从他的袖钉和领巾的精美别针都能略见一二。但是,tom非常聪明,他没有因为进入了凤凰窝就把自个当凤凰(这点对于跨越阶级的人,非常重要),而是不断换位观察思考,去研究上流阶级(主要是自己的老丈人)如何做事和做人,始终让自己保持清醒,懂得求同存异。
作为一个颜控,我真的不太喜欢tom这个演员,太过魁梧的形象,实在让我有点接受无能,但tom这个角色又是《唐顿庄园》因为演员离开而意外形成了一个亮点——让我思考,跨越阶级就真的好吗?
跨越阶级,从古至今,似乎都充满了诱惑力,阶级是一座金字塔,在塔尖的人似乎拥有召唤太阳能的能力,他们稀少而珍贵,因为能够获得丰厚的资源与权力而令人垂涎。
但在阶级逐渐固化的今天,上升通道变得十分的狭窄。婚姻是其中一条捷径,但也是最招人白眼和诟病的一条路,选择这条路的,无论你们的爱情有多么伟大,都会被外围的人看做攀高枝;即便你能力如何出挑,还是会被嘲讽搭上了配偶的顺风车,可以不劳而获的恣意挥霍资源。
尊敬和理解,成了上升最快的这群人心里,最想念却不得的白月光。
电影里给了tom一个近似于童话的完美结局,老太太也用自己的狠毒给予了特殊的祝福: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生活里,就像我没办法相信灰姑娘和王子能够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一样,tom这种穷女婿,还是该去美国开创一片新天地比较痛快,毕竟英国的阶级,无论在维多利亚时代还是天天演脱欧变脸术的今天,已经是近乎封闭的存在。
?唐顿庄园》是从另外一部古早英剧《楼上楼下》获得了灵感,主子们住在楼上,佣人们住在楼下,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却也因为主仆关系,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成为无法分割的一大家子。在共产主义阳光下沐浴长大的我,曾多次纳闷,为啥楼下的人就那么心甘情愿地的服侍着楼上那群毫无血缘的人呢?难道他们不羡慕嫉妒恨,不想拥有楼上人们的生活?
和我一起看电影的英国同事倒是给我了点启发——你想多了,楼下的人没你戏这么多,他们就是在做一份工作,工作而已,有工作才有饭吃,有饭吃,才能不饿肚子,美美做个梦。生活有很多的不公平,但是你如果每天都在比较,这种不公平就会被扭曲放大,最后的结果是你丢了工作,新的人来替代你。
是啊,你看唐家屯电影里,资深男仆molesley先生,得知能够给国王上菜,他笑得多甜。
微电影的心得篇6
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是我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一次我们都做出尝试,期初是想拍我们拿手的悬疑剧,这样出来的效果可能会好。
但在大学期间,如果不做出一点尝试,总是保守,那我觉得人生就没有意义,这部作品无论最终效果是否达到水平,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学到一种新的影片类型的拍摄手法,从中获得的价值,或许比拿到奖项更为有意义,大三了,能在一起拍片的日子不多了,我很是珍惜这段拍片的记忆,虽然拍摄和后期阶段都遇到各种困难,直到最后,都坚持着,每个剧组人员都是不易,所有的矛盾都可以化解,只要你有一个原则,你之所以和导演合作,是因为你相信他的决定。
我们可以提出更好的建议,但决定权在导演身上,无论他做出怎么的决定,你都不要与其发生冲突,如果你觉得导演不够好,那也是你的选择,因为你已经是剧组的一份子,没有团队精神的组员,无论去哪里,都是无用的,实习学到很多那是必须的,这将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
我们的微电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落下帷幕。本次微电影拍摄收获颇丰。在最开始确定好分组后,我们开始商量确定主题,大家各抒己见。主题的确定经过一番波折,由于大家商讨出的第一个主题不合适,于是我们又重新确定主题。这过程中大家一起出力,也在网上查找了相似的事例,最后确定了主题。主题确定了之后,我们几个女生开始编写剧本。剧本编写经过了几次的修改,存在着各种不足,如内容太繁琐,场景太大,效果拍摄不出来,甚至编写的时候还出现了脱了主题。但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经过几次修改最终完成剧本。虽然开头就让我觉得困难重重,但是团队的力量很强大,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意见不合,但最后都能融洽解决。
我在这次的微电影拍摄中担任的是总导演和后期制作的工作。因为是第二次与我们的拍摄小组一起拍摄微电影了,默契配合程度相较于上一次也有所提升。小组成员配合度非常高,这也使得我的导演工作完成的非常顺利,我想要他们表达出来的情感都能很好地抒发出来,整个拍摄过程几乎都是一条过,这也为整个微电影进程很好的节省了时间。
拍摄完毕之后,还要对拍摄的片段进行整合和拼接,这次用来剪辑电影的软件是一个全新的'软件,对我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画面的切换,音乐的切入,场景的慢放,影片的每一处细节都是经过仔细推敲与琢磨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的拍摄加上认真细致的编辑,总的效果还不错,观看的时候常常会想,这真的是我们完成的吗。如此效果,确实慰籍了我们心灵不少。大家最后一起观看时??
流露出来的成就感,是我大学四年最难忘的珍贵回忆。
通过这次拍摄我们知道了我的不足之处是:我只是掌握了最基本的简单的拍摄_作,对摄像技巧仅仅是用了推拉和移,对技巧的综合运用还很生疏。由于经费和时间的种种限制,我们的作品显得有些仓促,不过,我对这次拍摄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基本达到了老师以及我自己要求的效果,虽然不够_,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最完美的了。以后再有机会拍摄微电影,我相信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一部短小的影片,不仅仅是结果,其过程往往一样可贵,同时,在其间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受益匪浅的,相信这于我们而言,一定是一部难忘的影片。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