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写出优秀的心得体会,最重要的还是在写作过程中保持理性思考,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篇章结构的能力,让文章更具逻辑性和条理性,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舍与得读书心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舍与得读书心得篇1
一看见《论语》,就让我回想起以前在初中时代的课程中学的几篇《论语》精文,在那个年龄阶段,那些之乎者也的俗套,直叫我觉得牙酸。
一恍,就时隔春秋二十余年了,今天再次拿起《论语》,又是别一样的体味,认真读了几遍后,真的感觉到: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深读《论语》后,悟出以下学习、做事、择友的心得体会:
一、以《论语》学习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是说若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意义重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要接触的人很多,而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二、以《论语》做事篇
子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告诉我们想要先做事,必须先把做事的.工具磨锋利。
那么,我们做事的利器是什么呢?扪心自问,做事无利器,唯有对待做事的诚实,对工作诚实、就不要自欺。
每个人心里都对自己有一个期许,比如,希望做好事而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等等。
但是,有的人希望受尊敬,却去做不诚实的事情,对所做的事诚实,就是凡事要尽全力做好。
做到六七十分就觉得做好了,这是不诚实。
对所做的工作诚实,就是多去实践多去思考,用知者不惑的态度去对待现今的工作,正如一例:孔子30岁跟师襄子学琴。
师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后,他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手法从生疏渐至熟练。
过了10天,师襄子让他再学一首新曲子。
孔子答到其弹奏的技巧还未会。
又过了10天,师襄子认为孔子弹曲很是熟练,要求他再学一首新曲子时。
孔子说:“我虽然掌握了弹奏技巧,可是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和作曲者啊!”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来到孔子家里听琴。
一曲既罢,师襄子感慨地问:“你已经知道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和作曲者是谁了吧?”孔子兴奋地说:“是的!此人魁梧的身躯,黝黑的脸庞,两眼仰望天空,一心要感化四方。
他莫非是周文王吗?”师襄子既惊讶又敬佩,激动地说:“你说得对,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
你百学不厌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如果我们每一人都能按这种态度去对待工作,那么,纰漏百出、衔接断链的现象就不会出现,工作的效能与成绩就会更鲜明可见。
三、以《论语》择友篇
人生在世,除了亲属,还要有朋友。
没有朋友的人,是被人鄙视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孤寂的人。
所以,俗语讲:“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仇人多一堵墙。
”如何与朋友交往呢?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清楚地给我们归纳出了哪三种人作为朋友对自己有益,哪三种人作为朋友对自己有害。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人:一是正直的人。
二是诚信的人。
三是博学多闻的人。
损友也有三种:谄媚逢迎的人,态度伪善的人,夸夸其谈的人。
北师大教授于丹又进一步给我们表明了什么是三益、什么是三损。
“三益”的朋友是:交“有质”的朋友。
是在做事和做人时表现出的正直,诚实,不骄不躁;交“有量”的朋友。
对人宽容,心胸要豁达大度,要有做人的情怀。
交“多闻”的朋友。
广见博识,内涵深厚,知识丰富。
“三损”的朋友是指性情暴躁。
这种人头脑简单,自控力差,给你带来诸多的麻烦;另一种人是“善柔”型的,做事优柔寡断,容易干扰你的行为,误导你的决策;还有一种人更可怕,心怀鬼胎,表面称朋友,背后下毒手。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要做到时时事事与人与已都满意是很难的,需要我们结交好的朋友,从中收益,不断的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论语》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遗产,具有极大的继承价值,读《论语》、悟《论语》,这就是我从中觅得的修身、齐家的体会。
舍与得读书心得篇2
放假在家,我重温了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
这本书讲述了小女孩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在舅妈家盖茨海德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收养简的一家人待她粗鲁无礼,又把她送入了洛伍德义塾。学校的生活异常艰苦,学生们缺衣少食、任人责罚,还爆发过瘟疫,简在这里最好的朋友海伦?彭斯也因肺病离她而去。多年过去,简还是坚持了下来,外出谋职,在桑菲尔德府当上了一名家庭教师。她和这里的男主人罗切斯特先生意外结识,并互相爱慕着,但当她得知罗切斯特先生还有一个疯妻子在世时,还是毅然出走。而在这时,简却意外遇到自己的亲戚,得到了一笔不菲的遗产。后来,她听说疯女人烧了桑菲尔德府,自己摔死了,而罗切斯特先生因火灾双目失明。简辞别亲人,找到了罗切斯特先生,与他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自小到大,我完完整整地把它读过三遍,感受也各不相同,这也许就是名著的魅力所在吧。
初读《简爱》,我二年级,懂得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看到了简如《西游》里大师兄一般的反抗精神。
简的表哥表姐从小娇生惯养,表哥与小混混泡在一起,结果自杀了;表姐们呢,一个变得沉默寡言,当了修女,一个总是顾影自怜,为不切实际的事想象。简为自己而努力,后来也圆了自己的希望。这便应了中国的古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简在盖茨海德府被表哥殴打时,气愤地说表哥“像个杀人犯”“像那班罗马暴君”;简十年的委屈倾泻在了她的舅妈身上,阅读时我都像是出了一口恶气;见到海伦受到不公平待遇,她说:“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时,我们一定要狠狠回击。”……这不正是简爱反抗精神的代表吗?
五年级的我再看这本书,领略到的是人情冷暖。
是什么让她对盖茨海德无比厌恶?是舅妈与表兄表姐的粗暴蛮横。是什么让她在洛伍德坚持下去?是海伦与谭波儿小姐的`关怀。是什么让她在桑菲尔德异常亲切?是阿黛尔与费尔法克斯太太的友好……
如今品这本书,我发现了当时社会的严重弊端。
从里德太太一家对简爱的表现不难看出富人对穷人的厌恶和伤害;海伦的逆来顺受则体现了宗教对人们思想上的迫害;看英格拉姆小姐的势利和虚荣就可发现社会顶层的腐朽与虚伪……
?简爱》这本书告诉了我很多,很多。
舍与得读书心得篇3
提起童年,想必每个人的脸上都会漾起一抹甜蜜而怀念的笑容吧!因为童年是人生中最值得怀念、最值得珍惜的一段时光。童年在脑海中是质朴、纯真、快乐的标签,而《童年》中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却是在黑暗、心机与暴力的一个乌烟瘴气的旧社会环境下度过的,和我们的童年竟有着天冠地屦的差别。?阿廖沙四岁丧父,然后跟其外祖母和母亲来到了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与外祖父一家人生活。在这里,阿廖沙为眼前这一幕幕尔虞我诈的画面,感到十分的震惊与深深地厌恶。外祖母的善良与乐观,是阿廖沙在这黑暗的日子里唯一的'一线光芒与希望。阿廖沙在十一岁的时候就外出打工,靠自己的努力来生存。?再看看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
不需要做家务,不需要为柴米油盐来伤脑筋,更不需要为自己惹下的麻烦而负责。对我们的要求,无论多过分,父母都会一概无条件满足。只要有别人欺负,父母就会狠狠的教育一顿。在我们十一岁的时候,更不会理解阿廖沙的痛苦与无奈,相反,还会觉得花父母的钱就是天经地义,就随心所欲的去挥霍,去攀比,去浪费。?当童年悄悄流逝过去,当自己翻开童年的记忆,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是如此过分的去挥霍时间,挥霍童年,挥霍自己的明天。童年,是千金不换的无价之宝,让我们珍惜童年的一分一秒,抓住失去的点点滴滴,让每一个瞬间成为童年最好的标签,让每一件趣事成为童年最好的诠释。让我们对自己的童年负责,不再浪费时间,浪费童年,浪费自己美好的明天!
舍与得读书心得篇4
?活着》是余华的名作,之前很多人都像我推荐过。因为一直不是很喜欢那个年代的故事,迟迟未看。最近闹书荒,拿起来看看,竟有种“不虚此行”的感觉。
福贵由一个富贵家族的少爷,到败光家产、被抓壮丁、女儿聋哑、儿子献血死亡、女儿大出血死亡、妻子病逝、女婿事故惨死、外孙撑死……从那以后,福贵就始终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与一头老牛为伴,那头牛也叫福贵。
福贵的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一次又一次重新开始,却又要面临新一轮的挫折。在这个过程中,他竟如此平静,每一个可以让人“歇斯底里”的打击,他好像都选择了默默接受。在读书的过程中,更为其心痛,更为其不甘。可看完整个故事,再去想想,对福贵来说,在那个时代活着真是最重要的`事,其他的事假如他抗争了又怎样?不过徒劳而已。
和福贵相比,我们真的需要感谢这个时代。尤其是刚经过一场可怕的疫情,活着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尽全力地去活着也是我们和福贵面临的同一件最重要的事。还好,这个时代,我们能看见更多,能听见更多,在面临打击时,很多人也不是孤身一人,你身边总有人比你强大,并且愿意一直温暖地站在你身边,甚至保护着你。
但愿,这世间每一个“勇敢乐观”的福贵都不再孤独,不再拥有这悲伤的故事,他们不仅活着,而且幸福地活着。
舍与得读书心得篇5
自从我读了《昆虫记》中“蝉和蚂蚁”这个故事后,我才知道了真正的勤劳者。
拉封丹的这个寓言家喻户晓:整整一夏天,蝉不做一点事,只终日站在树梢上歌唱,而蚂蚁则忙于储藏食物。冬天来了,当蚂蚁把储备的受潮食物放在太阳下晒时,一只饥饿的蝉前来乞讨,结果他遭遇了难堪的待遇。
蚂蚁骄傲地问:“你夏天为何不收集一点儿食物呢?”蝉回答:“夏天我要歌唱,太忙了。”
“哈哈,你夏天唱歌吗?”蚂蚁毫不客气地回答,“好啊,那你冬天可以跳舞了!”
最终,这只可怜的蝉饿死了。
可是,在这本书的作者——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看来,这一切都是造谣。其实,蝉才是真正的'生产者。本来我也不信,可看了以后,便对蚂蚁有了一种看法。因为这是法布尔亲身观察的经历。
蝉的嘴如同微型钻孔器,一面歌唱,一面贪婪吮吸着树里的汗液。就这样,它蚊丝不动,聚精会神,沉浸在歌唱和琼浆之中。
可是,不一会儿,蚂蚁就会和其它昆虫前来抢夺浆汗,蝉被不罢休的蚂蚁赶走,昆虫们趁机痛饮。可是失去了水泵,便很快干了,它们又去折磨第二只,第三只蝉……蚂蚁真是一个强盗!
蝉却是个聋子。只要避开它的六只眼睛,哪怕在它旁边放几十枝爆竹,它也无动于衷。有句俗语用它身上较合适:“像聋子那样大喊大叫。”
舍与得读书心得篇6
无意中看了朱自清的散文——《父亲的背影》
里面的父亲让我的心灵看到了父亲的疲惫。
当这位伟大的作家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是他父亲的权利遭到最激烈反抗的时代。那时候父亲对儿子要求很严格,什么事情都要听父亲的。如果他儿子犯了一点小错误,他会狠狠地揍他一顿。朱自清就是在这个时代看到了父亲的另一面。我儿子要上大学了,所以我爸爸送他上火车。火车就要开了,儿子不停地向父亲招手,父亲慈祥地笑着,向儿子招手。哨声响起,夕阳的红色余晖照在老父亲的背上,映出慈祥的背影。
看完这篇短文,我有一种很深的感触。我从懂事开始就一直被爸爸照顾,只是没有意识到。
我四岁的时候读小班。幼儿园晚上结束。那时,老师会让孩子们唱歌。但是我不敢唱。这时,我看见父亲在窗外慈祥地看着我。我笑着大声唱歌。爸爸也笑了。
现在,我上中学,每天晚上学习。当我回来的时候,我总是迟到。爸爸在家等着。我直到回来才睡觉。日复一日,我看到父亲头上又多了几根白毛。
我会问,爸爸,这些头发对我来说是白色的`吗?每天看着你疲惫的背影,都是为了我吗?每天晚上,听着你像刀子一样的咳嗽,小时候,我对你说:
爸爸,你辛苦了。
朱自清的散文,只有这一篇写得好。世界上,只有你是我最好的父亲!
舍与得读书心得篇7
读《背影》的时候,外面春雨绵绵,我喜欢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听着窗外似乎没有雨的声音。我不记得我读了多少次《背影》。中学第一次听《背影》的时候,一种若有若无的情感萦绕在我的心头。现在,我越来越成长了。书中父亲摇摇晃晃的背影已经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就像一根敏感的琴弦。一旦它被移动,它就会引起我无限的情感。
在中国几千年的浩瀚文海中,有无数的文章赞美我的父母,而《背影》是最感人的一篇。也许是作者用普通人的眼睛找到了普通父亲最普通的动作之一。这恰恰触动了我心中最敏感的部分,让我想起了我的父母。细腻的情感绵绵不绝,汇聚成一条温柔的小溪,慢慢流过我的心。
?背影》对父母的感情自然流淌在纸上。读书总能带动读者的心跳,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然后蔓延。当他们的`感情深入时,他们忍不住泪流满面。《背影》总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我忍不住想起了我的父母。虽然他们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们乐观而快乐的微笑;想想我假期回家,妈妈看到我孩子般的快乐;想想他们仍然在寒风中,保持微薄的收入摊位,让寒风伤害他们的脸颊;想想他们日益加深的皱纹,更清晰的白发……真的,想到这里,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普通的父母给了我不平凡的生活。我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愿望:让父母尽快减轻沉重的负担,享受晚年的幸福。我只是尽力让他们过得更好,因为我知道我的父母是无私和伟大的。
读完《背影》,我更感受到了父母的伟大,我想尽我所能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孟子读书心得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