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可以促进我们不断思考和进步,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清晰的记录下事情的发展经过,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使用教材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使用教材心得体会篇1
10月19日,由大丰区教育局主办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在城东实小举行。本次培训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有幸聆听了盐城市教科院院长陈小平给我们作的报告。针对本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陈院长让我们知晓了部编新教材五处“新”。
1、新教材新在目标理念上。
新教材编写理念,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立德树人。这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语文的教学目标,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对学生来说,立德树人,主要是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
2、新教材新在体例结构上。
统编教材在结构框架,让教学目标更加明晰。统编教材对每个年级和各个单元都定有内容目标,更加的清晰,教学的要点也更加的明确,我们今后备课时应当多多研读教材,关注课后思考题,做到一课一得,语文要素,点状化,序列化的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个单元,真正的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3、新教材新在选文内容上。
新教材中,古诗篇目大大增加,还新增小古文学习,真正在尝试突破原有的教材格局。新教材的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主的探究。比如口语交际,通过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入手,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交际的最基本要求,声音要让别人听到,要懂得认真听。因此,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新教材新在教学要求上。
新教材立足语文要素,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本次培训听到最多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语文要素。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方法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平常的教学,我们重基础的比较多,而忽视了学生的习惯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了只会做题而不会生活的人。我们教学中应当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5、新教材新在挑战机遇上。
新教材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每个小学语文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同时也给每位老师提供了全新的舞台。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不断学习和研究,努力化挑战为机遇,为孩子们呈现更有魅力的课堂!
二、部编教材让我看到了语文教学中需要进行以下的改变。
1、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应更加重视,教材中不但进一步加大了课内古诗文教学的量,而且对课外的古诗文阅读量也有了更详尽地要求,同时对古诗文教学的梯度设置更加合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握住古诗文的特点,并尽量用以一带多,组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学习、诵读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更加重视课外阅读,教材中设立了快乐读书吧,与大人一起读这样的板块,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中,引导学生要大量阅读,并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他们爱上阅读,从而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此外还要求教学中,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来共建书香型校园、书香型社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书中安排了我的发现这一板块,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摸索,自己去体会课本中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也需要转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总之,本次培训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多了解,并对教材中的变化有了一些思考,相信今后的教学中,对照新教材,再次重温培训内容,我一定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使用教材心得体会篇2
20xx年10月13日,大洋中心校在中长店小学举行了部编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我有幸参加了培训,虽然我今年没教一年级,但是既然领导给予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我还是很高兴的,毕竟我对低段教学相对陌生,但我又很感兴趣。
作为教育部审定的新教材首先就体现了核心价值观,其次是接地气,编写体现科学性,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选文多为经典文章,文质兼美。手中的一年级教材就有不少变化。改变了以前一开始就学拼音的编排顺序,第一单元先学识字,激发孩子们上学的兴趣,学语文的兴趣,从第二单元开始学拼音,借助图形学拼音,也不再是独立的图形,而是将图形放入一个连贯的情境中,孩子们借助图形在情境中学拼音,既有趣又直观,减轻了学拼音的难度。
识字教学也有改变,图文对照,重现象形字的形象,先展示字的原始图形,出示古体汉字,出示楷体汉字,然后指导正确书写生字,新教材也提高了对写字的要求,在生字上面增加了笔顺,音形义结合,提高了孩子识字的兴趣和效率。其它模块如“我的发现”“和大人一起读书”的设置,增强了一年级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为亲子共读提供了平台。每一个版块的设置以及他们之前的顺序都体现了编写者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也凝聚了他们的智慧。在分析新教材的特点时,我不禁感叹编写者的匠心独运和奇思妙想,我想孩子们用这样的教材学习不仅能学到知识,相信也会变得会思考,懂创新。
使用教材心得体会篇3
今天有幸聆听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主任谭永平老师报告,感受到了他平易近人和博学,大致了解了新教材的创设和编写过程。谭老师给我们解说了新教材的编写体系,与老教材相比更科学贴切于高中教学。
谭老师提示我们老师要用好“本节聚焦”,把握本节的重点和主干知识,编写上用了宽窄栏的形式排列,区分主干与拓展内容,用不同的字体区分层级,黑体字、宽栏、要重点讲,而楷字部分和窄栏部分属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拓展学习内容,同时要求老师要用好章末小结和章末习题,章末小结把本章内容核心提炼出来了,而章末习题代表了未来出题的趋势。要充分利用正文文字叙述和图表活动等,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以便维持学习兴趣。
另外给我们展示了教材的主线,以让老师更好地整体性把每节知识的讲解,有利于给学生在脑袋里构建出思维导图,体现了系统性和整体性。谭老师以分子与细胞为例展现了新教的“新”,给我们讲解了新教材如何体现生物学的核心素养。通过谭老师近3小时的报告,我们老师能更好的开始即将到来的新教材之旅。
下午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胡学军研究员给我们上课一堂试题命制的课,让我们知道了试题如何命制才能更好符合教育教学与考试的要求,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如何科学命制试题、如何在试题中体现核心素养、如何控制难度和区分度,尤其是胡老师的理性思维模型的讲述,让我以后可以更好地教会学生答与理性思维有关的题目。
通过今天上午下午两位大咖级老师的讲座,让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能更有的放矢,也提醒自己要不断学习充电,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应对以后的日常工作。
使用教材心得体会篇4
2020年8月份,我在孝感市实验小学参加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为期三天的统编教材培训活动,聆听了专家老师的讲解,让我对统编小学语文四、五、六年级的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懂得了怎么才能更好的把握教材,如何得心应手地去教,真是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新教材的特色
1、贴近学生生活。
统编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主地探究。
2、教科书独特的结构体系。
新教材围绕一个核心概念——“语文素养”来进行编排。搭建一个双线结构即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构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制。教材的整体性增强;文本教学的难度增加;教学的梯度在彰显;更换了许多篇目,老课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内容。
3、加强幼小初衔接。
新教材尊重儿童,准确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做好了过渡衔接。如在入学教育阶段编排了“我上学了”,采用参与式和体验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顺利进行角色转换和身份认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初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单元也没有直接进入拼音的学习,而是先安排一个识字单元,再学习拼音,由熟悉的语言带出拼音的学习,让孩子有个适应期,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综合性学习单元:难忘的小学生活,让孩子们回顾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畅想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在幼小初衔接上的匠心独运。
4、开发课外阅读。
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板块“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中,引导学生要大量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从而爱上阅读,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共建书香型校园、书香型社会。大量的阅读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新教材的教法
在本次培训中,专家教师主要从阅读策略单元教学、习作单元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培训指导。
1、阅读教学。
新教材在阅读教学的编排上具有五大显著特点:一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二是倡导大量阅读;三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四是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五是集中编排现代诗,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在课内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和体验,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喜欢阅读,主动阅读。教师要重视指导朗读,通过朗读培养语感。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分享阅读的快乐,从而丰富语言积累。
2、习作教学。
新教材习作教学编排具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读写分编,兼顾读写结合;二是注重能力发展,阶段性和整体性结合。教材还创设性的开辟了习作单元,整个单元都为习作铺路,聚焦表达方法的学习和习作能力的培养,不在内容理解,语言积累,朗读训练上做过多要求。
3、口语交际教学。
每个口语交际话题的选择都注重人人参与,注重情境的重现。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除了口语交际课,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要重视无所不在的口语交际活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会认真把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在课堂上不断地探究实践,把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用教材心得体会篇5
今年,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改版了。由原人教版教材改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简称“部编本”语文教科书。
一、新版教材的改变
翻开这本新教材,第一感觉是舒服而美观。课本版面比原教材大了一倍,是a4大小的页面。内容的编排更清晰明了,课文插图画得精美细致,如同图画书一般。
外观只是第一印象,作为教师,更为关注的是教材的结构体系、文本选择、拼音识字、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教材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我觉得这本新教材的第一个变化是改变了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由以往教材的先学拼音后识字改为先识字后学拼音的呈现模式;第二个变化是口语交际的内容更贴近生活,增强了对话性。新教材口语交际一共安排了4次,比原教材少了2次,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小兔运南瓜》。与原教材相比,难度要求降低,基本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对话,孩子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自然而然进行交际,还从中明白了交际时礼仪。从这,我们可以体会到编者的用心:“口语交际”属性明显增强,交互性、活动性更加突出,“口头作文”的痕迹大为淡化。
虽然教材是新的,但语文的性质不变,还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的理念不变,还是遵循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全面素养、读写积累、自主发展、活力开放等理念。那具体教学应该怎样实施呢?参加了省、市级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后,我有了一些收获。
二、课堂教学的实施
省教材培训时,王琴玉老师给我们示范了“聪明小食指”识字的做法。王老师用“聪明小食指”指读、指诵、指认来告诉我们一年级孩子就算不学拼音也可以识字,识字与学拼音是不分先后的。拼音学得好的孩子可以借拼音识字,识字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先记字再记音。
市教材培训时,实验小学林恋老师示范的《小书包》一课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具体操作的模式。
1、课堂常规组织
林老师这堂课中,我看到了老师非常用心地将前面的课文学习内容融入了课堂组织中。一开课,老师和孩子们玩对口令游戏。老师一句话“一二三四五”,孩子们马上接“金木水火土”,并端正地坐直了身子。
随后的课堂中,老师只要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了,对口令的游戏就开始了。老师一句“天地分上下”,孩子们齐诵“日月照古今”,马上坐直身子。
整堂课上,师生就在这样的`对口令轻松游戏中投入学习,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老师教得开开心心。
2、多样诵读识字
林老师的课上,巧妙利用“聪明小食指”指读、指诵,老师带读课文,师生合作读课文,打节奏演读,个别读课文,填充式补读课文等等变化多样的形式朗读课文,直到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背诵出来。当孩子们把课文背诵出来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就认得差不多了。而林老师的巩固识字手段也富有游戏性。借助图片对应识字、听字音找字卡识字、聪明小食指识字、听序号找字卡识字、听字音藏字卡识字……孩子们玩得开心,学得有趣。
3、生活中识字学话
林老师的课,从始至终都与生活紧密联系。一开课,让学生紧扣课题小书包说一句话。有孩子说:“我有一个漂亮的小书包。”也有孩子说:“我的小书包里有很多文具。”还有孩子说:“我的小书包上面有可爱的卡通小人。”孩子们通过说话对自己的小书包有了更多的了解。
学生读熟课文,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学习用品:作业本、铅笔、转笔刀。林老师再次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识字。她拿出孩子们熟悉的学习用品——笔袋,打开袋子取得一件件学习用品,孩子们兴奋地喊:“笔袋、橡皮、尺子。”接着林老师利用ppt将实物图片与物品名称出示在屏幕上,孩子们对照着实物图片认读物品名称。之后林老师去掉实物图片,考考孩子们对物品名称的认识情况。最后林老师引导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小书包有哪些学习用品。孩子们在说一说中再次巩固了本课词语“铅笔、作业本、转笔刀”的认识,又说出了很多本课没有学过的词语。
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融合,让学习自然发生,真正发生,孩子学得开心又有效。
面对新教材,认真学习,用心吸纳,勇于实践,勤于总结,这是我们应有的教学态度 。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