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优秀的教案可以使教学更加精彩,在撰写教案的时候,需要了解的学生的层次及知识掌握程度,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
难点: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一、创设情境,体验前、后
1、观察课室,感受前、后
小朋友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2、说一说
请同座位的两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3、听口令,摆物体
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
二、引导探知,体验感悟
1、看图讲故事
课件出示《龟兔赛跑》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故事?
2、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3、观察、讨论
请4个小朋友站一列,互相说一说这4个同学的位置。学生互相交流:----的后面是----,----的前面是----。
4、变换位置,加深理解
(1)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向后转,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以前后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摆一摆你们的文具,然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三、实践应用
1、队列游戏: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站成一列(前后站)。你发现了什么?围成一个圈,这样站,你又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前、后的应用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2023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教材10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活动发现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
3.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教具学具:课间。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温旧知
小朋友都看过西游记吗?你们喜欢里面的谁啊?
老师最喜欢孙悟空,而且最喜欢看孙悟空和小猴子们玩耍,如果这节课老师变成孙悟空,那咱们班的小朋友变成什么了?(小猴子)孙悟空可以把猴毛变成小猴子,想让他们回来的时候只要说一声“收”。老师现在是孙悟空,想把玩耍的小朋友叫回来坐好认真听课也可以说“收”!咱们来试一试吧。
都说小猴子聪明又机灵,下面我们就去展示一下吧。
8+7= 9+3= 5+7= 10-3= 7+7= 5+9= 6+8= 10-6= 8+9= 7+6=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你们算的真是又对又快,刚才我已经乘着筋斗云去蟠桃园给你带奖品了,是你们最喜欢的……(桃子),看我给孩儿们带了多少个桃子呢,大家一起数一数:1、2、3、……
1、带了15个桃子,吃了9个,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还剩几个桃子?
2、要求还剩几个桃子,怎样列式?
3、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先思考再说算法)
方法一:想加算减法
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9 + 6 =15;所以15 - 9 =6。
方法二:破十法
15可以分成10和5, 10 - 9 =1,1+ 5 =6。
4、小结计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例题里的计算过程,并在练习中体验不同的算法。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
12 - 9 =
2、想一想,说一说,算一算。
14 - 9 =
3、直接计算。
16 - 9 = 11 - 9 =
4、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8 - 9 = 13 - 9 = 15 - 9 = 17 - 9 =
5、看图列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说说。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10页的做一做。
2、和同桌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023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2、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 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32+5 42+7 84-4 75-3
75+2 64+3 72-2 38-3 45-( )=42 96-( )=91
39-( )=31 49-( )=42
二、新授:
1、准备挂图。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3、小组活动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提问题。
(1)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据题意列式计算
5、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a)学生小组内用计数器探索计算的方法。
(b)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
6生说出算法。
7练习。
26+10 86-20 37-20 26+20 74-20 34+40
三、小结。
板书: 青蛙吃害虫
56+30=86 56-30=26
2023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数的含义,知道1个十就是10个一。
2、借助计数器,理解数的组成。
3、复习认识钟表,知道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重点:
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对策:
通过分类练习,掌握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
按规律填数。
2、4、6、( )、10、( )、( )。
学生观察。
说一说这里是几个几个地数。
2个2个地数。
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从小到大。
你会填吗?
学生填写。
完成其余各题。
修改:增加练习:
(1)0 ( )10 ( ) ( )
(2)20 ( ) 16 ( ) 12 10 ( )
(3)1、4、7、( )、( )、( )。
二、画一画。
1、看数画珠
10怎么画?
请你说一说在哪一位上画几颗珠子?
在十位上画一颗表示十。
2、给左边的4个萝卜涂上颜色。把左边第8个萝卜圈起来。
学生指一指左和右。
给左边的4个涂上颜色。
说一说哪4个。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指一指。
把左边第8个圈起来,
请学生数一数。
三、写出下面的钟面上的时间。
1、说一说是几时?
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自己填写其他钟面。
2、说一说大约几时分针怎么指?
分针指着12不到一点,或12刚过一点,时针大约指着几时就是大约几时。
四、画上分针或时针。
学生自己画。
提醒学生:想一想中面上缺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分针画得长一些、时针画得短一些。
学生自己画,然后交流。
五、看图写算式。
看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左边9只海狮,右边5只海狮。
你能说四道算式吗?
指名说。
六、在合适的答案下面打勾。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修改:增加练习:根据生活经验连一连。
说一说你几时起床、吃午饭、睡觉……
请你先把下面的时间连好。
再把图与时间相连。
板书设计:
分类复习
2、4、6、( 8 )、10、( 12 )、( 14 )。
2023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经典教案汇总四:《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2023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类推出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建立位置值的概念。
3、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中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和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类推出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拿出一捆零3根小棒双面胶贴在黑板上。
这里有多少根小棒?
在你们的计数器上拨出13。
学生拨后,抽学生回答是怎样拨的。教师在小棒下面对应出现算珠图。
学生在算珠图下面写数,并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
这些是我们在20以内数的认识中学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这些知识来学习100以内的数的读写。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在13根小棒的右边贴出2捆零3根小棒。
这是多少根小棒?根据前面的经验,如果要把这23根小棒拨在计数器上,你认为应该怎样拨?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应该在十位上拨2颗算珠,个位上拨3颗算珠。因为十位上的2颗算珠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3颗算珠表示3个一。老师在小棒图下面对应出现算珠图(如右图),并让学生说说左边的2颗算珠表示什么,右边的3颗算珠又表示什么。让学生读写33,43,53,63,73,83,93并分别说一说十位的数表示什么,个位上的数又表示什么,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的算珠图(如右图所示)。教师:比较黑板上的这两幅图,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引导学生回答。第一个图表示的数是多少?第二个图表示的数是多少?
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对应的位置写数(如右图)。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3和4的位置不一样,表示的大小是一样的吗?强调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的不同意义,同时也让学生深刻理解位置值的重要性。
教师:像这样的数你还能找出哪些?引导学生找出像45和54,67和76这些数字相同但大小不一样的数。教师: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同样的数字(0除外)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大小。如果学生不能说出0除外,教师作适当的引导。
怎样写数读数的吗?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回答:写数和读数,都应该从高位开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写数和读数都应从高位起。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6页课堂活动。
先由教师做示范,教师说一个数,学生写;或教师写一个数,学生读,再由同桌的两个学生模仿进行。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023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2、通过实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能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
3、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
4、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数据,以及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信息窗1——我们的鞋码
[教学内容]
信息窗1、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数据,以及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以前表演过节目吗?
前不久,歌舞团举行了一次艺术体操表演。大家看屏幕,这是同学们在比赛前做准备的两个镜头。你们看,他们穿的靴子漂亮吗?
这可是他们自己经过调查、整理,然后,老师根据他们所调查的结果,才买到了这么合适的靴子。
二、新授
假设咱们班也举行这样的活动,你能像他们一样通过收集、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吗?
1、那我们应该先知道些什么呢?
到底每种鞋号各有多少人呢?能想个好办法让老师知道吗?
2、那怎么来记录呢?小组同学赶紧商量商量,选一种你们组认为又快又准的方法。
现在咱们就找一位同学来念鞋号,其余同学仔细听,用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来记录。
3、老师也有一种好方法,你们想知道吗?老师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的,你看,“正”字正好是5笔,画完一个“正”字就代表5个人。大家比较一下,老师的这种方法好不好?好在哪?
老师这种方法不但记录简单,最后数的时候还可以5个5个地数,你瞧,(手指着“正”字开始数),5个、10个、15个,是不是比1个个地数要快呢?
那以后你们在统计的时候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4、为了更清楚地看出每种鞋号的人数,我们可以把调查结果整理一下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大家看,这就是统计图。你知道用统计图是怎么来统计吗?
用涂小格的方法来统计。现在咱们就根据刚才的记录把统计图和统计表舔好。
大家认真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统计图,咱们一眼就能看出什么最多,什么最少。这就是统计图的最大优点。
三总结
第二课时
1、自主练习
(1)学生自己讲讲题目的要求。
(2)同桌合作完成。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自主练习2
(1)利用学具盒里的小方块,试一试你能摞多少块?摞5次把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2)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