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教案中提出问题和建议,以更好地适应他们的学习方式,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提前准备课堂互动和讨论,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1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掌握1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1、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时就培养得起来的,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我从导课开始就注意了这一点,让学生先汇报本班人数,再扩大到年级,再到全校人数,让学生感受大数,体会大数,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民主导学部分,通过让学生数小正方体、拨珠子等一系列数学学习活动,在现实背景下充分感受与体验,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2、提供空间,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这节课上,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建立1000的数感上,让学生自己通过数数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用课件分别出示10、100、1000个小正方体,学生自然想到从1个1个数,到10个10个数,到1000个的时候,学生就会觉得必须整理后才能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才能有学生的自主建构的可能,才能有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能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会有主动的体验。
3、通过检测,提高认识。
对学生的检测,我设计了几部分,有的穿插在课中,还有大奖赛放在后面。课中主要检测了学生的数数、读数、写数,这几个都是重、难点,但是并不能平均分配时间,我在数数部分让学生充分感受,充分数,大胆说,实际上也在渗透读、写数。在教学读数、写数时,学生就感觉很轻松了。大奖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认数的课变得生动、有趣,不枯燥,学生积极回答,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
在这堂课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能力欠缺。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判断,并及时给予评价的能力需要提高。作出的评价中也无非是“说得真好”、“不错”、“你真能干”等等,一些简单的鼓励性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受到数学教学的魅力,更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但在多次试教中,我不断摸索,努力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精心探索、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95页中的例11、1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自主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3、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学生在已有“整十数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整百、整千数加减法”,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迁移类推的方式自主探究算法,通过算法的比较分析实现算法的优化,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呈现情景。
课件出示电器商场的情景图,然后呈现电脑和冰箱的图片和价格(如下):
(二)提出问题。
1、找一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说一说: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1)买电脑和冰箱一共要花多少钱?
(2)冰箱比电脑贵多少钱?(电脑比冰箱便宜多少钱?)
3、试一试:尝试列式。(1000+20xx、20xx-1000)
(三)导入新课。
像这样整千数相加减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算法
(一)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算法。
1、解决问题
(1):1000+20xx=?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学生汇报算法:
预设算法如下:
①数的组成:因为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所以1000+20xx=3000。
②类推:因为1+2=3,所以1000+20xx=3000。
③计数器:借助计数器来拨数,最后得出1000+20xx=3000。
……
(3)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呢?
2、解决问题
(1):20xx-1000=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交流算法:你是怎样算的?
算法预设如下:
①数的组成:因为2个千减去1个千是1个千,就是1000,所以20xx-1000=1000。
②类推:因为2-1=1,所以20xx-1000=1000。
③计数器:借助计数器来拨数,最后得出20xx-1000=1000。
④想加法:因为1000+1000=20xx,所以20xx-1000=1000。
……
(4)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呢?
3、及时练习。
计算:200+400= 600-400= 3000+6000= 9000-3000=
指生回答,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算法。
1、课件出示:80+50= 130-50=
2、学生尝试解答。
3、交流算法。
预设算法如下:
(1)80+50=
①数的组成:因为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所以80+50=130。
②类推:因为8+5=13,所以80+50=130。
……
(2)130-50=
①数的组成:因为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所以130-50=80。
②类推:因为13-5=8,所以130-50=80。
③想加法:因为50+80=130,所以130-50=80。
……
4、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
5、及时练习。
计算:70+50= 120-50= 800+900= 1700-900=
指生回答,重点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算法。
(三)比较算法。
今天学习的这两种情况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之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实际运用,深化算法
(一)基础练习。
1、游戏一:捉老鼠。(教材第97页第1题。)
课件逐个出示,让学生进行选择,并指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游戏二:小猴送信。(教材第98页的第4题。)
课件先出示邮箱,再逐个出示每个信封上的算式,指生进行投递信件,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游戏三:猜数。(□后面藏着几。)
500+□=800 □+70=210 7000-□=20xx □-60=60
(二)综合运用。
1、教材第96页第2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指生说出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计算方法。
2、教材第97页第2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指生说出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2)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3)全班交流。重点: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在实际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第1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蓖ü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2蓖ü复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痹诟聪肮程中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和复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这学期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回想一下,100以内的数包括哪些学习内容?
指导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学习内容包括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和认识人民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认识人民币
教师:这节课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习。板书课题。
二、复习数数、数的组成
教师:我们在数1到100的数时,可以怎样数?
教师在“数数”后面接着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教师: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地从8数到26;再一十一十地从10数到100。
学生数数。
出示4捆零7根小棒。
教师: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地数出有多少根小棒呢?
让学生理解数这些小棒时,要先10根10根地数出有多少个十,再一根一根地数出有多少个一。
教师:你们掌握的两种数数的方法数一数。
学生数小棒后汇报。
教师:所以同学们在数数时经常是把两种数数的方法结合起来的,两种数数方法配合使,在数数的同时,就知道这个数的组成了,例如刚才同学们数小棒时数出多少个十多少个一?
教师:所以47是由4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出示3捆零4根小棒。
教师:这里面又数出了多少个十和多少个一?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
让学生明白这些小棒可以数出3个十和4个一,所以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教师:说一说5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89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复习写数、读数
教师:下面我们复习写数、读数。不管是写数还是读数,都要到数位,你知道数位是怎样排列的吗?
指导学生说出数位的排列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写数、读数”后面板书。
出示:36,63,78,87,99,100。
教师:这些数怎样读?
学生读数。
教师:83怎样写?38呢?79,54呢?
学生写数。
教师:你觉得在读、写100以内的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说出: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总复习第1题和第2题的1,2,3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
四、复习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教师:怎样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先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
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作相应的板书。
显示:在圈里填“>”、“<”。89○9872○7158○6083○8499○100
教师:这几组数哪些是十位上相同的数?哪些是十位上不同的数?
教师:请同学们你们掌握的比较方法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
学生比较。比较时不但要求学生说出结果,还要求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教师:这样掌握了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就可以把数按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了。请同学们看书上第119页第2题第4小题,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些数填在括号里。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排列方式是先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出示第119页第4题。
教师:要求甜甜和朋朋可能有多少钱,应该怎样想呢?
引导学生这样想,100元比25元多得多,28元比25元多一些,20元比25元少一些,8元比25元少得多。所以甜甜可能是28元,朋朋可能是8元。
教师:甜甜一定是28元,朋朋一定是8元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是一定,而是有这种可能。
教师:还有哪些可能呢?
指导学生说出甜甜还有27,26,29元这些可能,因为这些数都是比25元多一些;朋朋还有7元,6元,5元等这些可能,因为这些数都比25元少得多。
教师:这样一来,我们对多与少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五、复习认识人民币
教师:通过认识人民币的学习,你知道哪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学生自由地说,教师把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主要有三块内容,一是认识币值,二是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三是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上出现一些人民币。
教师:所有的人民币同学们都认识吗?请大家认一认这些人民币。
学生认人民币,教师从中挑出几张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
教师: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1元=10角,1角=10分。
教师:8元=()角,60分=()角。要求学生说出因为1元=10角,8元里有8个10角,所以8元=80角;因为1角=10分,60分里有6个10分,所以60分=6角。
教师:2角3分=()分,18角=()元()角又该怎样想呢?
指导学生说出2角是20分,再加上3分就是23分;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10角是1元,所以18角=1元8角。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119页第3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六、课堂
教师: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说出来大家帮助你解决。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各个知识点,对读、写、组成、比较等各知识点有个系统的回忆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2、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复习重点:
对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等知识进行回忆与整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的基本概念
1、计数单位
(1)按顺序说出我们学过计数单位。
(2)最小的一位数是几?同时它又是一个计数单位——个。
(3)提问:
①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比99多1的数是多少?
②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和最大的三位数相邻的四位数是多少?
③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和最大的四位数相邻的五位数是多少?
(4)提问:仔细观察,这些计数单位之间都有什么关系?
2、数位及数位顺序表
(1)提问:这些计数单位能不能随意排列?为什么?
(2)小结:这些计数单位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下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就叫做数位。比如:计数单位“个”所站的位置就叫做“个位”,“十”所站的位置叫做“十位”,……构建“数位顺序表”。
(4)提问:这个数位顺表,你们能记住吗?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1位是什么位?第2位是什么位?第4位呢?第5位?
(二)复习“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及数的大小比较”
1、写数:
用两个0,一个6,一个9你能组成哪些数?(可任意组合,没有位数限制)
2、读数:
(1)读出这些数
(2)总结:
数中间有两个0时,也只读一个0,如6009。在写数时,这两个0只写一个,不行?在这里,0是用来占位的。
3、把组成的数按顺序排列
四、总结:
(1)位数不同,位数多数的大。
(2)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的一位数。
(三)基本练习
1、填一填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三位是()位,万位在第( )
(2)一万里面有()个千。
(3) 一个数是四位数,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
(4)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和是(),差是()。
(5)比497大,且比502小的数是()。)
2、写出下面各数。
(1)二千六百零七(2)二百八十三(3)九千(4)五百(5)一千零一十(6)一万
3、数学书92页4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4、数学书92页第5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5、数学书93页第6、7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6、数学书93页第8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变式练习
1.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2,个位上是4,其它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① 204② 20xx③ 2400④ 20xx
(2)550比150多()
① 600②700③400④500
(3)最大的三位数加1是()
①10②100③1000④10000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1090 1009 1100 1909
(2)9999 8900 9990 8909 10000
(五)拓展练习:
1.你有几种填法?(最小能填几?)
7□23 〉7667
2.用7、0、2、3、0五个数按要求填空。
(1)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 )
(2)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是( )
(3)组成比3000小的四位数是( )
(4)组成只读一个零的最大四位数是()
(5)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是( )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三位数的数法
教学要求: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提问:最大的一位数是多少?加上1位是几位数?
2、 按照10、20、30、、、、、的规律要全体学生数到90,再数91、92、、、、、、99。再加上1所得的和是几位数?
3、 怎样数一百以后的三位数?
二、 新授
板书课题:三位数的数法
1、 教学例子1
(1) 出示小木块,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0,教师板书:10个一是十。提问:十里面有几相一?
出示十个木块一条的实物或图片,一十一十地数,从10 数到100,提问:一百里面有几个一?几个十?
板书:10 个十是一百。
(2) 出示把10个小木条换成由100小木块排成的一层木块,说明数大些的数,可以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九百。
提问:九百里面有几个一百?再添上一个一百是多少?
板书:10 个一百一千。
(3) 全班同学齐读教师板书的内容
教师说明百和千是新认识的计数单位,它们是相互紧邻的邻居,又称它们是相邻的计数单位。板书:相邻
(4) 让学生看课本例子1的插图,齐读结语并回答:
十里面有几个一?十和一有什么关系?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百和十有什么关系?
千和百之间是不是十进关系?为什么?
板书:一-----十------百------千。
10 10 10
(5) 小结: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
2、 教学例子2
用计数器帮助数数
(1) 出示计数器,让学生说说从右往左每一档所表示的数位名称。重点认清千位在右边第几位,与哪一位相邻。要学生在计数器上找出千位。教师在个位上拨珠,学生回答表示的数是多少。
(2) 教学例2的(1)
借助计数器,教师拨珠,学生装数数,从一百起,一百零一、一百零二、、、、、、,当数到一百零九时,提问:“在个位上再加一个珠子,个位上就有几个一”“10个一是多少?这时该怎么样拨珠?”“各个数位上的数是怎么样变化的?接下去怎么样数?”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6
教学内容:1000以内数的认识(p68、69例1、例2)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学会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
5、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等。
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意了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
一、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所以我在课前活动中,先让学生在欣赏照片时,估计一二年级的人数、全校的人数,再让学生说说对于刚才说到的这些数,你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懂了的,我们就不必再教了。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我们就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
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1、给学生提供小棒,以小组为单位数。经历单根数的、整十、整百和几百几十几的数数过程,使学生感知并体验1000以内数的形成。
2、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的概念。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在动手摆、动口数、说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起1000以内数的概念。例如:数的组成。让学生在动手摆过程中看着实物说出一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脱离实物,看数说数的组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获得扎实透彻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构建数的模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体育馆”的'主题图
(2)师: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师:用100以内的数能表示吗?由需要引出。
(揭示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学习p68页主题图
学生独立数数,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从一个一个地数,到10以后由10个10个地数,到100以后,一百一百地数,做适当地板书。如下: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
下面我们进行数数比赛,你会一个一个数到十?你会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吗?你会一百一百数到一千吗?
4、小结: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讨论。(如果数的数量非常多,要继续往下数,怎样数比较快?)让学生会在操作中感悟到数较大的数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做一做(强调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法)
(1)从一百九十八起,数到二百零六。
(2)从九百八十五数到一千。
注意学困生的辅导。
二、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
出示例2
出示计数器上的数请学生读出来,再试着学生试写,再集体讲解。
师:哪一位上没有珠子,应该怎么写呢?用0表示。
怎么读?哪里的0读,哪里的0不读呢?(中间的0读,末尾的0不读)
上面的每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做一做
三、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一是对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成两部分,其目的何在。课前我甚至想过仍然将这两部分合起来上。但是,我想那些专家这样编排的用意何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可能原因就在于此。
二是怎样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让数数与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虽然说学生对1000以内的大数有所接触,但是很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千”,掌握千以内的数位顺序及各数位之间的进率。会正确地读、写、数1000以内的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数的组成。
2、借助学具操作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3、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十进位值制思想,感受数学的简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中听别人说起过比100大的数,自己也从书上、电视上听说过;更或许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起过,所以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但在他们的脑海里却没有数感。还发现学生会按照100以内的数数方法数1000以内的数,有不错的数数能力,但“拐弯处”的数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学生对于生活中估计事物数量的多少时大多都凭着感觉乱猜。所以,为突破重难点,关键要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从具体到抽象,借助直观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架起一座认知桥梁。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往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像或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直观教学法、操作发现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准确把握概念内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千以内的数位顺序及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并数数。
教学难点:
正确地数出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
具体感知一千的大小。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ppt出示宏庙小学照片,指名读一读:
宏庙小学有100多年的历史,今年将迎来她132岁生日。其中,二年级有8个班,共320名同学。
复习已学的数:100,学生谈谈对100的认识。
?预设】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10个十是一百;
百位上是1、十位和个位上都是0。
……
你知道哪些比100大的数?尝试写一个,并读出来。今天一起来认识比100大的数。
活动2【讲授】新课展??
认识1000以内的数。
用数字卡片摆三位数。
013
交流摆法、读法、写法。
103:一百零三130:一百三十
301:三百零一310:三百一十
归纳:读数时,从高位读起,一位一位往下读。中间的零要写也要读,末尾的零要写但不用读。
让学生再说几个要写也要读出零的三位数和要写不要读出零的三位数。
用计数器表示数,说一说它们的组成。
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103并介绍组成。在数字小路上贴数。
小组交流学习130、301、310。反馈交流。
活动3【活动】学生活动
巩固练习
(学习单)看小棒图(236)、小棒图(502)、计数器(949)写数。
反馈:读一读、说一说、数一数。
236:二百三十六,它是由2个百、3个十、6个一组成的。
请学生从236一个一个往后数5个数。
502:五百零二,它是由5个百、2个一组成的。
请学生从502一个一个往前数5个数。
949:九百四十九,它是由9个百、4个十、9个一组成的。
请学生十个十个往后数5个数。
学生介绍999:
?预设】它是一个最大的三位数;
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都是9;
由9个百、9个十、9个一组成的。
添上1,是1000。
活动4【活动】认识“千”,感受一千的大小
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一千的大小。
认识计数单位“千”。
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1000,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
归纳: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
揭示课题:千以内数的认识
感知一千的大小。
出示1000个小立方体,请学生说一说看到了几个小立方体,是怎么看出来的?(课件演示)
揭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
出示一张纸,想象1000张纸的厚度,出示1000张纸来验证,感知数量的多少。
出示全校学生上操的俯瞰图,想象1000个人的多少。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