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大家读完一本好书,学会写读后感也很重要哦,撰写一篇读后感能够加深我们对名著内容的领悟,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撒月亮读后感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撒月亮读后感篇1
?月亮与六便士》声名在外,好像成了不得不读的一本书,但是我不喜欢。毛姆用词很准确,句子也很优美,但是他像任何一个西方作家一样,讲故事啰里啰嗦,每个不相干的甲乙丙丁胖瘦美丑也要用心描述,让人看着厌烦。主人公也不讨喜,甚至真实的有点讨厌,这大概是毛姆最想表达的东西吧,那就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没有一丝一毫的修饰。
“孤独的灵魂怀着不为人知的幻想,终于向他梦寐中的岛屿进发。”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在四十多岁放弃稳定的工作和和谐的家庭一心投入到自己的梦想里去。
斯朱兰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从英国走向巴黎。在巴黎他拆散了朋友婚姻,带着德克的妻子住在德克的房子里。逼死德克妻子之后去大溪地,和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举行了婚礼,生了孩子。他对女人的要求就是,不要烦他,为他做家务,挣钱养他。道德在他身上完全起不到作用,除了他自己的绘画,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不能对他产生一丝一毫影响。
斯朱兰是幸福的,固执而专注的人都很幸福。他能完全放下前半生经营的大多数人都会过着的平淡生活去实现自己的画家梦,这种魄力和固执,没几个人能做到。他不在乎穷困潦倒,不在乎别人的评价,甚至不在乎这个世界的道德观,除了画,他对什么都不关心。这种超然境界,恐怕一天工作24小时的最工作狂人也比不上。
也正因为他的固执和专注,使得他的画无与伦比。
一个固执的人想走到终点,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的。
撒月亮读后感篇2
早在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月亮与六便士》的名字,但当时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总是偏执地以为这本书是诸如《爱丽丝漫游仙境》《绿野仙踪》《小飞侠彼得潘》之类的儿童幻想读物,所以迟迟没有去看。后来接触到毛姆的短篇小说,文笔非常辛辣又不乏幽默,情节的设置安排亦有其独到之处,最值得玩味的还是他对人性的剖析,进一步了解这个有趣的作者才知道,原来《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的作品,实在是孤陋寡闻了。
在整本书中,没有一处提到“月亮”和“六便士”,它们充当的是一个象征的意象。“月亮”象征高尚的理想追求,“六便士”则是满足人基本所需的生活条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叫做“诗和远方”以及“生活中的苟且”。又或者,“月亮”和“六便士”暗指人性中的两面性,高尚纯洁的一面,和丑陋猥琐的一面。小说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就是这样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
你可以用尽世界上所有诅咒的词语来谩骂他,他就是一个厚颜无耻的恶棍、混账、无赖,作者也在文中承认世界上再没有比他更加自私和残忍的人了。对于一个丝毫不在乎他人看法的人,如何能够用到的准则来约束呢?但是另一方面,你不得不佩服他,为了追求理想境界,他可以忍受生活中任何不便之处,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别人,亦可以牺牲自己。斯特里克兰的原型是印象派画家高更,说到印象派,莫奈和梵高可能更为大家熟悉,那么高更到底是谁呢?他是梵高疯狂崇拜者的画家,梵高的向日葵是为他所画,精神病是在意识到与他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痛苦中加重,割耳送妓女的行为亦是在与他激烈争吵之后作出的,高更是当时巴黎颇受欢迎的印象派画家,对梵高的影响不能不说相当的深远。
很难想象,在一个人身上同时融合着天使和恶魔的双重特征,以高更为原型的的角色斯特里克兰正是这样一个人,他毫无顾忌地伤害和背叛倾尽全力帮助他的朋友,对为他自杀的女人没有丝毫怜悯之心,所有这些,包括他曾经体面稳定的工作,妻子和儿女,都只是天空中掠过的飞鸟,过去了,甚至不留下丝毫痕迹。他只为画画而生,也只为画画而死。并且他非常清楚地知道,在他死后若干年,他的作品将成为艺术长廊中的瑰宝。他的先见之明得到了时间的证明。
曾看过梵高的画作,他的作品乍看起来颜色欢快明亮,但是一旦细看,就会发现那种明快的表象之下隐含着某种无法言说的气息,就像是一座建立在腐臭沼泽之上的花园,花丛绚烂,底下却是遍地腐尸,蚊蝇飞绕。在他的笔下,所有的静物都焕发出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扭曲着、挣扎着向上生长,仿佛是要竭力摆脱某种不可抗拒的命运。《星月夜》中,天鹅绒似的夜幕里群星在旋转;《麦田里的乌鸦》中,群鸦低低地掠过大片大片的麦田,极端的暗与极端的亮形成极为强烈的对比。其他的静物画中,柏树扭曲成燃烧的绿色火焰,向日葵仿佛烧灼,吸引着人前来,然后溺毙在这金色的火海之中。而高更的画,则更加难以理解,如果说梵高的画充满着不安的躁动,那么高更的画则是完全相反的对立面。你看着他的画,什么都感受不到,除了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斯特里克兰就在这样的寂静中跌入了生命的深渊。但是总是有人愿意追随他,无知的女人,诚挚爱着艺术的画家。他们无怨无悔地随他坠入黑暗中去。一个理想主义的人往往具有感染力,即使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在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土方岁三带领新撰组对抗新生的政权,在那般捉襟见肘的境地中,仍然有一大批死士愿意追随他,大概就是因为他对武士道的坚守。二战中希勒在德国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也是凭借他对纳粹主义的坚信。理想如烛火,猴子尚且愿意火中取栗,更何况是人呢?即使斯特里克兰本人并没有这样的意向,却并不妨碍他身边的人愿意追随他,在被他无数次伤害后,对他的同情远远多于憎恨。他们说,他是一个可怜的人。
看毛姆的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他是一个对艺术和音乐都有着相当了解的作家,以画家为原型进行创作的小说,当然不乏欧洲各个历史时期的的画家和他们的相关作品的出现,文中还会不时出现当时的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在读书的时候把这些找出来做背景音乐,边读边听,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假想自己也正置身于上个世纪代英国的一户人家中,没落的贵族之家,有着古板而又浮夸的装潢,乔治时期的奢华家族在你的身后肃穆而立,而你的身下是猩红色的软缎扶手椅,你把手慵懒地搭在额头上,手边是一瓶时令的玫瑰花。
先前是被毛姆的短篇小说吸引,个性化的幽默语言和情节的反转吊着人的胃口,诱使着你读如饥似渴下去,但这也是他的致命缺点。他的情节反转永远发生在第一人称的“我”暂离某地回来以后,其反转过程则由“我”和故事主角的共同朋友——一个不足为道的第三人——进行叙述,读多了便味同嚼蜡了。可以说《月亮和六个便士》挽救了我对他的印象,这部长篇小说和他引人入胜的短篇小说有不同之处,故事一开头就是长篇大段的议论和背景说明,必须忍住不快继续读下去才能够品尝到后面的佳肴美馔。
生活中的琐碎屑事与微小点滴是毛姆擅长的领域,本来认为再没见过比毛姆更善于描绘家长里短、邻里韵事的男性作家了,后来仔细一想其实并不尽然。堪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便是以描绘贵族之家的琐事为主要内容的,同样是描写贵族之家的家长里短的英剧《唐顿庄园》,其编剧也是男性;开创宫斗剧风尚的《金枝欲孽》也是男性编剧执笔的。也许就像苏轼感叹的,“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置身事外的男性反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女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刻画出更为丰满和深入骨髓的女性的形象。
男性和女性的思维模式由于关注点的不同大相迥异。曾经在培训机构兼职时亲眼看过一件事,当时学生家长(妈妈)要过来看看这边的教学条件,不知道路怎么走。在电话中,男老师说你走哪条哪条路,在哪个路口往哪个方向转,说了等于白搭。女老师接过电话,你在哪个路口?哦,你往前面走会经过哪个蛋糕店哪个服装店然后就到了。bingo,马上搞定。可以这么说,普遍来讲男性的思维模式就犹如规划有序的道路,直接,准确,利落。女性关注的食品店和服装店代表的则是从另一个侧面看待生活,是一种曲线的思维方式,和她在走路的时候一样,只要条件允许,绝不会直奔某个目的地而去,而是走走停停,东张西望,一件漂亮的花裙子和从蛋糕店散发出来的香味都能轻易引起她的注意。
英国人提倡绅士风度,然而毛姆在批评起女人来是半点绅士风度也不留,那简直不是批评,而是赤裸裸的讽刺、嘲笑和挖苦,在他笔下女人普遍是盲从、缺少思想能力的低能动物,喜欢唠叨别人家的风流韵事又偏偏装出一副矜持的假样子。不知道在上个世界六七十年代风行欧洲的女权运动中,毛姆的书有没有被烧掉……对于别人的批评,最难受的事莫过于你还从心底认同别人说的在理,完全无法辩驳,只能望着对方咄咄逼人的嘴巴瞠目结舌。毛姆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但是他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他揭示的女性的弱点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人性当中普遍存在的,也就是说男性也无法避免这样的问题,除此以外,男性也有自己的问题所在,至于这些问题,就交由女权主义的女性作家来详细剖析好了。她们置身事外,亦会作出一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本以为这本书还要好久才能看完,因为中间停过一段时间,为了保持写作风格的统一不得不暂时放下了这本看了一半的书。凌晨的时候脚痛得睡不着,爬起来看书,又在等水烧开的间隙把这本书看完了。凌晨五点钟的小区,天色濛濛的亮。居民楼底的灯亮着暖橙色的灯光,一整夜的水管被风吹得哐哐作响的声音也显得不那么恐怖了。再往小树林方向延伸过去,路灯光渐变成了白色,非常冷静克制的颜色。不由得产生一种错觉,犹如置身于深海之中,灰蒙蒙的光线穿透头顶繁盛的水藻折射下来,光线沾染上水的质感,幽幽地摇曳晃动。
我在海底仰望浮光微漾的天空。而天,就要亮了。
撒月亮读后感篇3
假期我读完了王一梅阿姨的童话——《鼹鼠的月亮河》。我觉得这本书特别好看。整个故事围绕着主人公小鼹鼠米加的遭遇展开,通过米加所经历的一切的变化塑造了一个非常生动可爱的典型形象。
米加生来就跟别的鼹鼠不同,他不喜欢身为挖掘工程师的爸爸为他选择的人生道路,而决心到月亮河外闯荡世界,在他遭遇了困难、挫折、奇遇、帮助、友爱之后,获得了许多新知识、新体验,认识了周围的世界,终于他成长了,成熟了。
米加是一只可爱的小鼹鼠,我既喜欢他又佩服他。如果我有他做朋友该多好。米加有好多优点值得我学习,比如他爱动脑、勤思考,喜欢发明创造。再就是富有爱心,乐于助人。尤其是米加为了给尼里发明洗衣机而遇到重重困难,但他始终坚持不懈,最终实现了梦想的精神最让我感动。我联想到自己因为怕吃苦,嫌太累而中途放弃了妈妈为我报的舞蹈学习班就感到非常惭愧。再就是班里选同学参加某些比赛,我因为缺乏自信而往往连名都没敢报更是没法与米加相提并论。以后我一定向米加学习,做一个自信、勇敢、坚强,为了实现目标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好孩子。
撒月亮读后感篇4
塔西提是个巍峨的绿色岛屿,岛上有许多葱郁的线条,大概是安静的峡谷吧,那些幽深的沟壑散发出神秘的气息,谷底有这潺湲的冰冷溪流,你会觉得在那些林荫茂密的地方,人民依然按照古老的方式过着古老的生活。
一不小心,看完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早就听说,而且也放在我的图片架上,但一直没看。原因是近来的时间的碎片化,和越来越懒惰的生活作息,不想去触及长篇。另外从多个角度看来,觉得这是一本好书,不能象看武侠一样草率,随手翻翻,看完所有文字,就认为自己看过了,所以一直没翻页,甚至连尝鲜就没有,怕不小心看了几页,如同没准备好约会样,没有准备得妥帖,就与思慕已久的恋人相会,失去了应有的情调与滋味。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看完最后一章的前夕,我停顿了好久(一二天),对比之前看书的节奏而言,我慢了许多。因为有之前的经验,我没有象之前,用尽一切闲余,如饥似渴地看完它,反而是信手在一周之内的缓缓地看完这个中篇小说。看完后,没想到它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长,也没想到它的内容会比我想象中的更精彩。我再一次手不释卷地看书了。如同我之前看《红楼梦》或者《二月河的三部曲,雍正,康熙,乾隆》一样,而且在心中赞不绝口,并时常沉思掩卷,自以为感触良多。
文字的优美的确是出人意外的,没想到译本也有这么好的文辞。很多时候,我竟然沉浸在文字所描绘的优美的风景中,沉浸在文字所描绘细致感受里,去体味文字中我的非凡体验。毛姆的确有着非凡的表达水平,就如同《文心雕龙》所言述的一样,作者可以言人心中所感,但口不能言之语,阅读时有一种畅尽的欢快达意的感受,对就是这个意思,我也想这样说,然后他就表达清晰了。这样的文辞表达,让人倍感贴切。同样因为文字的优美,所描述的风景纯净芬芳,人物鲜活光亮,我徜徉其中,如同真实旅行了一番,感受到新鲜和沉浸,回头看来,意味深长。当你看到某篇某章时,你一定会同感这一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当然,最最重要的阅读体验,不在于文字,而在于文意。对于文意的阐述,我先讲几个我熟悉的其它人物的联想。首先,bbc记录片《人生七年》中的布鲁斯,在七岁的时候,就充满了梦想,将来去南亚某个岛国去教学传道。没有为什么,在他35岁的时候,大学毕业,真到了孟加拉去支教,生活显现出贫穷,杂乱,但安详平和。如面容一样朴实的他就实现他儿时的朴实的梦想。看到那一集的时候,我心思杂乱的,他们在追求什么,而我呢?接下来我想起了《明朝那些事》中的最后一章节,徐宏祖,也就是我们深知的徐霞客。在那本诙谐欢快的小说里面,【那年明月】在跌宕恢弘地撰写一部帝王将相的大传后,只是平铺直叙地讲了徐霞客的一生,从小就不爱好功名,但爱读书,而且突然就爱起了驴行,反正哪里好看,就去哪。就这样,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的徐宏祖,穿着俭朴的衣服,没有随从,没有护卫,带着干粮,独自前往名山大川,风餐露宿,不怕吃苦,不怕挨饿,一年只回一次家,只为攀登,一直到终老,无家无子而亡。图什么,没说,作者只是悠悠地说了一句台历的文字:最完美的结束语: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而另一个名篇,阿甘呢,你们自己去看看。
最后我还是不落俗套地说一句:满大街都是便士,为何只盯着月亮。致敬这本伟大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
撒月亮读后感篇5
我们老祖宗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月亮和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就是这样一位心有猛虎的人物,他被梦想的烈火紧紧包围,炽热的火焰将他的胸膛里那颗跳动的心脏吞噬,将他推入黑暗无边的牢笼中,他被理想鞭笞得体无完肤,他需要一个摆脱束缚喷薄欲望的出口,绘画成为他释放天性的完美利器。
四十多岁这个年纪,很尴尬。上有老下有小,钱财不多不少。斯特里克兰就在这样一个年纪下,开始了放弃一切追寻梦想的道路。他给妻子孩子留下聊以生存的钱,只身一人在巴黎绘画,饥一顿饱一顿,衣衫褴褛,形如乞丐。比起温暖温饱的家来说,这种放肆的生活反而助长了他嚣张跋扈的气焰和自私自利的性格。画得画就放置在阁楼上,不去推销也不售卖,捉襟见肘的时候借助朋友的帮忙,穷困潦倒得厉害。后来,从巴黎辗转到了塔希提的时候,他的人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娶了土著人爱塔为妻,安心作画,终于在临终前完成了他最满意的画作。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猛虎——高高在上如月亮般的梦想,谁都希望自己梦想成功的一天。心中涌动着无可言喻的力量,它在不断升起、冲突、翻腾,如那个朗朗如光的月亮看似近在眼前,实际远在天边,伸手触碰不到。梦想在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一个缺口,有人在里面看到了天堂,有人将它直接丢弃,并不是所有人能够得到这股神奇的力量。
在《月亮和六便士》里,在“我”的叙述中,描绘了两对追逐梦想的人儿,一对是斯特里克兰和斯特罗夫,另一对是亚伯拉罕和阿列克卡迈克尔。斯特罗夫也是一位画家,从小的时候绘画有点儿天赋,并且自学成才画作得过奖,他后来被送到专业绘画学校进行学习过。但是这样一位人儿却逐渐迷失了自我的绘画才能,随波逐流在茫茫的世俗中了。可是,他却有一颗古道热肠的心,和一双发现千里马的眼睛。在他看来,斯特里克兰是个天才,是个不可多得的千里马。他尽心尽力,甚至贴钱贴妻子地去辅助斯特里克兰,即使被骂得狗血淋头,也仍然坚持去帮助他。斯特里克兰最后的成功一半必须归功于斯特罗夫,虽然这有些讽刺和好笑。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高更和梵高,两个赤城热爱绘画的天才,彼此渗透,彼此仇恨。
“我”在搜寻过世三年后斯特里克兰的故事,里面穿插了亚伯拉罕和阿列克卡迈克尔的故事。亚伯拉罕医学界里的天才,在外科手术中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好手,并且已经成功晋级为主任。他却意外地将唾手可得的荣耀丢弃在一边,独身去了亚历山大港。这个机会就留给了卡迈克尔,他获得了所有的一切——职位、财富、荣耀。当问亚伯拉罕后悔吗,他说他完全没有后悔,他别无所求,他的生活很完美。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上帝送给他得以天下的荣耀,他喜欢的是归于平静的生活,他爱上的是趋于平衡的内心力量。
撒月亮读后感篇6
我今天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里面有个人物叫施特略夫。你们要是读了这本书,一定也会认为这是这本书里最倒霉、最懦弱又最善良的人。
他认为男主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伟大的画家,尽管男主当时还没有出名,但是施特略夫很欣赏他。男主病得快死了,施特略夫就说服妻子,把思特里克兰德带回家照顾他。起初他的妻子特别反对,但是在他的一再劝说下答应了。然后施特略夫和他的妻子就无微不至的照顾男主,过了很久,男主终于好了。
这里你肯定认为男主是不是应该感激施特略夫,错!他不但没有感激施特略夫,还拐走了他的妻子。施特略夫的妻子不顾他的乞求和挽留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
但是施特略夫怕妻子和男主住男主破烂的屋子受苦,就自己离开,把自己的家留给了他们!
这里就更气了!一个爱的无私,另外两个心安理得的接受。他妻子接受也就罢了,男主到底是什么脑回路,不感恩还心安理得地霸占?!
更可气的是,男主根本就不喜欢他妻子,只是把她当作画裸画的道具。真是个渣男!后来他丢下他妻子跑了!没错,他跑了!丝毫没有愧疚之意!!!后来他还言之凿凿,他只是恰好需要一个画画的工具,而施特略夫的妻子正好身材好!并且说施特略夫和他妻子感情并不好!因为施特略夫见到了他妻子最窘迫的时候,是在那个时候接纳她的。
这个男主实在实在是个渣男鼻祖无疑了,但他确实又是一个追寻月亮的精神境界很高的热烈之人。啊,我这个时候都不想辩证看待问题了,这个施特略夫是不会看人吗?一个人再有才华没有人品只会成为祸害呀!
这本书虽然是毛姆的代表作,看到这里说实话有点不想看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