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有写读后感的经历吧,可以强化同学们对书上人物的分析,撰写一篇读后感能够加深同学们对书上情感的领悟,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博物课读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博物课读后感篇1
4月11日,在三棵树机务段党委办公室的组织安排下,由团委书记领队,我们2017级实习生参观了哈铁博物馆。时间虽然短暂,但感触颇深。
走进博物馆,一段段资料、一件件展品带给我的震撼,仿佛将我拉进了百年哈局的发展洪流之中。两个小时的博物馆参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简单的文字说明和视频,而是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哈局的光辉历程。我们应该铭记,是老一辈铁路人的不懈努力和热情奋斗创造了我们今天的铁路局。所以我们在参观之余更应该学会感恩。
博物馆解说员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回顾铁路历史,就是为了面向未来。在推动铁路经济发展,普速列车转向高速铁路时代中,我们要珍惜眼前,用同样的精神为哈局做出自己的贡献。
如今的我从校门毕业成为一名铁路职工,我非常高兴能进入铁路这个大家庭,并以此为荣。一次简单的博物馆参观学习,让我对铁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哈局有了更真实的了解。
参观结束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也深刻体会到,虽然我们现在铁路工作环境已经大大改善,但是我们也应该背负起老一辈铁路人肯吃苦的精神和能吃苦的优良传统,把这些一直延续下去……
博物课读后感篇2
?故宫里的博物学》一书又名《清宫海错图》,是明末清初的画家聂璜绘制而成,后被收入清宫造办处。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及海产品。故宫内的清宫画工笔精细令人赞叹不已,今天,我便走入了故宫出版的《清宫海错图》这本书里,去了解作家笔下神奇的海洋生物!
书中主要讲了中国古代的各种海洋生物与海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鳞部,介部,兽部。三大版块介绍海洋中的各种奇鱼异鱼。有平时我们生活中,餐桌上常常可以见到吃到的海鲜;也有难得一见或者极其珍贵的海洋鱼类;更有一些传说中的海洋生物。作者对所绘制的鱼图还进行了注解和说明,再配上相关鱼类的真实照片,名称等,使读者能更加清楚明白书本说介绍的鱼类。
这本书十分好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聂璜那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了。譬如他笔下的蛟。虽然古人们的画都是用毛笔画出来的,但聂璜的笔触与色彩的运用也不亚于现代的画家们。碧绿的发须,流线型的身体线条,背上那精细的小圆鳞甲,那栩栩如生的表情,简直令我着迷。怪不得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张劲硕副馆长说:“故宫所藏的清宫画,工笔精巧,妙穷毫厘,呼之欲出,让人不禁赞叹不已。”
书中介绍的许许多多鱼类,海产等,可以说是清宫里的一本“海鲜”图了。其中介绍了许多品种的海产品,如鲳鱼、墨鱼子、海蜇、牡蛎等等。这些都是上等的美食,有趣的作者还写下了一些关于美食的小故事。比如墨鱼子在清末时还属于皇室贡品。一次慈禧太后感冒,什么也吃不下,多亏墨鱼子令其食欲大增。
这本书让我欣赏到了美丽的画作,了解了我们伟大祖国丰富的海洋物产,知道了与它们有关的神话故事,文化渊源等等。本书不仅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了解古代文化的大门,更是启发我们青少年学习科学的一把钥匙。令我们了解许许多多海洋的知识,更激发我们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继续发扬与传承。
博物课读后感篇3
?故宫里的博物学之兽谱》,讲了各种各样神奇的兽。兽分三种,第一种:神兽;第二种:普通兽;第三种:异国兽。但这么多的兽,却有一半都不是真的,而是传说。可是我却从中获得了很多真实的历史知识。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最可怕的,是戎宣王尸,它的下半身是白马的样子,上半身没有头,想想就可怕。上面记载说它是死而复生的,看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不过怕归怕,好奇心还是驱使我去看去了解神奇的兽世界。
在这本书里,也有最好笑的,那就是猩猩,就是现在在动物园里吃水果的猩猩。在古人眼里,猩猩是个爱喝酒、爱穿鞋子,味道鲜美的食物,所以,古人们就会把鞋子绑在一起,再准备几坛酒,等猩猩上钩。但是,猩猩也不傻,知道这是圈套,所以,会把那人连同祖先都骂一遍再走,但好像又放不下,最终,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跑了过去,上钩了。看得我哈哈大笑。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任何事物不是光看外表的,比如:窫窳,是一个长着马身子和一个猴头的动物,看起来很温顺,但实际是个吃人的危险动物,还好那只是个传说。
看了这些神兽,让我想起了京杭大运河拱宸桥下的那四只神兽——趴蝮。很小的时候,我就常常趴在拱宸桥上往下看桥下的趴蝮。那时候还不知道它们的名字,只知道它们的样子像龙。后来慢慢长大,我去查了资料,才知道它叫趴蝮。传说,趴蝮是龙生的九子之一,因为趴蝮的祖先触犯天条,被贬下凡,压在巨大沉重的龟壳下看运河1000年。获得自由后,人们为了纪念它,所以用石头造了一只趴蝮,防止洪水侵袭。以后,人们就把它当作守护桥梁的吉祥物,寓意四方平安。
看了《故宫里的博物学之兽谱》这本书,我不由得感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智慧,闪闪发光,熠熠生辉,是祖国五千年文化中的一颗星星。
博物课读后感篇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愿变成一条小鱼,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暑假我读了很多书,其中最喜欢的是《故宫里的博物学》这套书。
这是一套彩印精装书,从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它里面的图文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的眼睛一分钟都舍不得离开,以至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这套书分为三本,第一本是关于“兽”的。这一本书分成三个篇章,里面讲了很多我看也没看到过甚至听也没听说过的动物,有麒麟、白泽、罴……我拿着字典,一边看书一边查字典,因而也认识了很多的字。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麒麟。你问我为什么喜欢它?因为它长得像鹿,头上有一只角,脚上有马蹄,还有一条像扫把的尾巴。它还是四灵之兽。你知道什么是四灵吗?就是麒麟、龙、凤、龟。我想,它能当上四灵之首一定非常厉害,而且它是吉祥的象征。
第二本书是关于“海错”的。这一本分为七个篇章。里面讲了很多我不认识的海错,有印鱼、河豚、人鱼、跳鱼……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神龙。神龙我们又叫它龙,是四灵中的老二。龙的样子非常奇怪,头像骆驼,角像鹿,眼像兔子,耳朵像牛,颈像蛇,腹像蜃,鳞片像鲤鱼,爪像鹰,掌像虎。我喜欢它的的原因是:我属龙。而且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没想到我的生肖是这么厉害的。我想,我一定要刻苦学习,练好本领,成为一条真正的“龙”。
第三本是关于“鸟”的。这本书分为六个篇章。我在里面认识了很多鸟,有白鹇、洋鸡、北翠、白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锦鸡。公锦鸡的羽毛非常鲜艳,有红、黄、蓝、绿、棕、黑六种颜色。但是母锦鸡不太美,只有灰白两色。告诉你们一个秘密,锦鸡又叫凤凰,是四灵的老三。
我非常喜欢这套书,因为它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愿我这条小鱼继续吸取知识海洋里的养分,变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鱼。
博物课读后感篇5
提起“海错”这个词,相信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其实“海错”是中国古代对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与海产品的简称。当初看到《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海错图》这本书时,一下子就被封面上的图案吸引了,有肚子鼓鼓的河豚,有长着“翅膀”的鹅毛鱼,有长得像小雨伞一样的?鱼……翻开书本,里面的内容也是精彩绝伦。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明末清初大名鼎鼎的画师聂璜先生。聂璜先生不仅学识渊博,还能够细致观察,实地亲测,推敲辨析,再加上画技娴熟,因此,他所绘制的《清宫海错图》能在当时脱颖而出。
?清宫海错图》所描绘的生物物种有三百余种,既有百姓常见、易见的生物,也有进贡用于御膳的珍贵种类,还有难见或是神话传说中的奇鱼、异鱼。对每一海洋生物的介绍,不仅具有科普的一方面,而且更注重人文知识的浸润。
古人爱吃鲈鱼,还留下了不少传世诗篇。鲈鱼此篇就引用了诗人李白《秋下荆门》一诗中的后一句:“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此地无银三百两,想吃鲈鱼的心思显露无疑。相比之下,范仲淹直截了当地写道:“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我们再来瞧瞧平时常见的墨鱼在聂璜大师的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吧。“乌贼身有墨囊,形如算袋,有两触腕极长。遇风则‘下碇’。遇险境,喷出墨汁,逃之夭夭。”哇!这描绘得可真传神呀,把墨囊比作算袋,古人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据说,这里面还有个小故事呢!乌贼又叫墨鱼,相传,秦始皇巡游到东海之滨时,看到河清海晏的盛景,一时兴起,大手一挥,一不小心把装有墨、砚的算袋抛入了海里。谁料,这些算袋入海后竟化成了乌贼。算袋化作乌贼后,其形未变,所以有一些渔民把乌贼叫做“墨斗鱼”。除了乌贼这些常见的物种,那些十分罕见的物种,或是在神话里的奇物,在《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海错图》都有详细的记载哦!
?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海错图》以标本式构图,尽可能地展现了海洋世界的丰富多彩,聂璜先生笔下的“海错”或憨萌可爱,或张扬凶恶,或丑陋夸张,无不让人印象深刻,他还用简洁、诙谐的语言,将画中生物的来龙去脉做了说明,既有说赞,又有考辨,读来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我们在了解海洋生物故事的同时,又有助于阅读和学习古文,还可以从博物学视角,从历史、民俗、动物、神话等方面,了解背后的神话传说、文化渊源、历史演变、地理环境及生活习性等。希望这本图书能成为我们打开博物学这扇科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伴随我们上天、入地、探海,带我们走进妙趣横生的博物学世界。
博物课读后感篇6
今天下午,老师要带我们去参观市博物馆,那可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啊。
下了车,一座古香古色的仿古建筑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精神振奋。一进门便是金碧辉煌的大殿,给人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这大殿可真算的上是富丽堂皇。
正中间的一幅壁画《嫩江母亲河》金光灿灿!画的正中间有一轮红日散发着耀眼的光辉!太阳的正中间有两只我们齐齐哈尔的市鸟——丹顶鹤。似乎这两只鹤肩负和太阳一样神圣的使命。鹤的左旁是一头大象的骨架,大象的骨架下面有两个猎人服装的女人,乘在一条小船上,船在惊涛骇浪中行使,与横行无忌的海面要比,她们的船太微不足道了,但因为她们无所畏惧,所以才能一直所向披靡,纵然有危险,也能化险为夷。鹤的右旁是当时人们劳动的工具,智慧的结晶——手推车。手推车下是一个威风凛凛的战士,骑在一匹精神抖擞的战马上。
看他那严肃的表情,好像随时能为祖国和人民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一幅多么慷慨激昂的画面啊!壁画上的沆沆洼洼见证着历史的脚步。这时邢铠涤语出惊人,竟说那是“甲骨文”!再一看,我不禁惊呆了,这里真不愧为市博物馆!竟然有奥运火盆,这里面传承了我们十几亿华夏子孙的奥运情!
接着我们又看了许多令人目瞪口呆的展品,例如那对牛角,竟然长达一百一十五厘米;那对猛犸象牙,单一个就长达三十五厘米;再说那把宝剑,虽然锈迹斑斑,但仍带着战火的销烟,我仿佛已看见,它的主人正拿着它、血战沙场……
最令人称绝的是一个用骨头摆成的恐龙模型了。它可是用一片片碎骨头摆成的,足见制造它的人得有多细心了。骨头表面十分光滑,最招风的当然是那双眼睛,竟是用珍珠做的,真是价值连城啊!这可太让我瞠目结舌了。里面还有很多的古物:瓷器,服饰,古人留下的尸体……伴着柔和的灯光,看着仿佛看不完的历史,这种感觉真好!我们依依不舍离开了博物馆。回到了学校,似乎还有点意犹未尽,这市博物馆真叫人流连忘返。不过能去那博物馆参观一次,我已经是如愿以偿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舞蹈课读后感8篇
★ 学课演讲稿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