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的语言朴实、庄重,人物通讯的语言生动、形象,在平常生活中,大家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各类事迹都不陌生,我们如何书写事迹材料呢,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聂海胜人物事迹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聂海胜人物事迹篇1
啥也不想,只管飞!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82年秋,空军某部队到枣阳一中的招飞,聂海胜积极报名。经过层层严格的身体筛查和考试,他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航校学员。
1983年6月,他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入伍。
聂海胜还记得:在离家到航校报到的火车上,部队为每个人发了半斤糖果。他说:“我带着甜蜜走向部队,是部队让我这个苦孩子,有了光明的前途。”
然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空军飞行员,离不开掌握大量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更离不开艰苦的体能训练。凭借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精神,聂海胜掌握了过硬的技术,成为飞行大队第一个放单飞行的学员。
一次,教官让他给大家讲一讲飞行体会,一向不善言辞的他
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
1989年5月,聂海胜被分配到某空军作战部队任歼击机飞行员。聂海胜在刚当上飞行员一个月就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
1989年,聂海胜开始试飞新型歼击机。试飞不同于以往的飞行训练,每次试飞都要需要把飞机的某项指标飞到极限值,这意味着极大的危险!
在一次试飞中,当他不断加速向高空飞去的时候,突然座舱外一声爆响,飞机开始剧烈抖动,霎那间,飞机减速、高度下降、舱内温度急剧升高。凭借过硬飞行的技术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一面向地面塔台指挥部报告,一面镇定自若地尝试排除故障。然而,急速下降的飞机造成巨大的过重负荷,压迫得他整个身子动弹不得,几乎就是在不到1秒的时间,他果断做出判断,按下了弹射按钮。降落伞打开的瞬间,聂海胜驾驶的那架试飞机
就在他身后一百多米的山沟里起火爆炸了,聂海胜几乎被震晕过去。由于反应及时、处理得当,在试飞机坠毁的最后时刻他牢牢记住了各种仪表数据,为科研人员做机型改装提供了关键参数,聂海胜被记三等功。
在做飞行员的15年间,他先后驾驶过初教6、歼五、歼六、歼七4种机型,创造了安全飞行1480小时的好成绩。聂海胜作为中国最顶尖的歼击机飞行员已经具备了高超的飞行技能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一个比驾驶歼击机翱翔祖国蓝天更具挑战、更令他兴奋的任务,正在前方等待着他……
聂海胜人物事迹篇2
不少业内人士说,纪录片要有一种“静水流深”的特点,《掬水月在手》可谓对这一特点的很好诠释。如果选一句诗来形容这部纪录片给人的感觉,相较标题“掬水月在手”,也许更适合的是曹丕《燕歌行》里的“短歌微吟不能长”。短歌轻吟,似续还断,它说明中国艺术需要留白,而留白不等于停顿或缺失,同样是一种内容的呈现形式。
电影中有许多看似和主题无关的传统文化展示,比如细腻地去拍摄一片青瓷,一袭精美的丝绸旗袍,一尊斑驳的摩崖石刻,这些空镜头堆叠出诗的韵味。一首诗不能太实,再浓而烈的感情,也需要有一两笔荡开来,写写山里的叶子,香炉里快燃尽的灰,地上的月光。看似没有关联,但反而是最触摸心灵的东西,更见诗人的火候。《掬水月在手》作为金爵奖纪录片官方入选影片,曾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不少观众喜爱它诗意的镜头和唯美的表现形式,但也有人批评其叙事的支离破碎和过于软性的细节选取,仿佛不足以支撑起叶嘉莹一生的创举和身后波澜壮阔的时代。这也许是因为,《掬水月在手》选择了一种诗性的创作方式,而在体裁里,它更近乎一首婉约词。
据该片创作团队介绍,在拍摄过程中,叶嘉莹的“弱德之美”是最打动团队的地方之一,也是该片想传达给观众的重要理念。而“弱德之美”是叶嘉莹对词体的美感特质提出的一种说法,纪录片中明确提到“弱德之美”的地方,是叶嘉莹谈论朱彝尊的词时。显然,在写作手法上,电影是偏于慢词、长调的,但稍显矛盾的一点是,它选取了《秋兴八首》作为隐线叙事,来烘托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主题,略有一种割裂之感。无论“弱德”还是“要眇宜修”,都是词的一种难以直言的隐曲之美。词之为体,适宜表现女性之柔美,而用词去表达离乱兴衰,有时会失于晦涩难懂,让人觉得形式上有些轻和散。鲜少时代的大处落笔,回避一些直接的现实矛盾,过于清空骚雅,这是《掬水月在手》的不足之处。但我们无须过于苛责它,正如叶嘉莹自述,“我觉得陈导演取的名字很好,因为那不是真实的我,只是水中的一个影子,大概介绍了我一生的经历。”至少,它是一首完整的婉约词,借叶嘉莹之言,照见了古诗词之美。
聂海胜人物事迹篇3
聂海胜的家乡所在的杨镇樊庄村8组距离枣阳近40公里。
2004年,由于聂家原有的三间土房已坍塌得只剩下一面墙,老屋基地长满了齐腰深的咖啡豆苗,而另外三间后盖的红砖房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所以枣阳市政府、枣阳民政局和杨镇镇政府为聂家在杨镇北街盖了一幢二层小楼,聂海胜偏瘫的母亲和弟弟现在就住在那里。
弟弟:让海胜没有后顾之忧
到聂家已近下午四点,进大门,上楼梯,是一个20来平米的
客厅,浅灰色的地砖、米黄色的家具,简单而又整洁。
聂海胜身着航天服的照片摆放在彩电上面。聂海胜的弟弟聂新胜说这张照片本来放在母亲床头,可是母亲一看到照片就很激动,不得已将照片拿到了客厅。
74岁的聂妈妈张金秀躺在卧室一个特别制作的护理床上,身披缎面红袄,盖着棉被,见到记者,她伸出自己瘦弱的手握了一下记者的手,聂新胜说:“我母亲和你打招呼呢!”聂新胜介绍聂妈妈张金秀自2004年10月突发脑溢血右半身偏瘫后,就不能开口说话了,“但是你说什么她都明白。”“聂妈妈,您养了一个好儿子,他为国争光了呢!”听到记者大声说的这句话,老人不停地晃着记者的胳膊,眼中闪出泪光。
聂新胜介绍聂妈妈本在江西随哥哥嫂子住了7年,1998年哥哥调到北京,母亲跟着过去住了4年。后来舅舅生病没人照顾,母亲才回到枣阳照顾他。
“母亲生病后,哥哥经常打电话问候母亲病情,但母亲一接到电话就流眼泪。她听得见哥哥的话,但却着急说不出话。”
聂新胜和哥哥聂海胜相差13岁,聂海胜当空军飞行员的时候他年纪尚小,“那时候的事情记得也不太清楚了,但经常会听到姐姐和妈妈说哥哥懂事、听话。”
聂新胜现在专职在家照顾母亲,就是为了让哥哥聂海胜没有后顾之忧。护理偏瘫的病人需要很大的耐心,如今在聂新胜的悉心照料下,聂妈妈身体状态不错。
“我哥以前经常打电话问母亲的病情,最近一个月没有打过电话,不过我能理解,毕竟他是在做大事情呢。”聂新胜的话很朴实,但看得出,他对自己的航天员哥哥聂海胜很自豪。
姐姐:海胜从小就想当兵
1964年9月出生的聂海胜在兄弟姐妹八人中排行第六,父母靠种田维持生计,家大口阔,生活拮据。小时候,粮食不够吃,印象里最多能搜捡到的就是红薯面做的黑窝子、杂面饼,萝卜干、咸菜、大酱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因此据说直到现在聂海胜一闻到大酱味就犯恶心。
1980年,海胜14岁时,父亲患胃穿孔去世。当时农村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聂家失去了顶梁柱,日子很是清苦。
“好在穷人家的娃儿命硬、泼辣,别看海胜个儿瘦小,但很壮实。他从出生到成人基本上没得过病。”聂海胜的三姐聂道枝动情地说,“海胜打小就想当兵。堂哥聂长元当兵回来送他一套军装,他当宝贝藏着,舍不得穿。”
三姐聂道枝介绍弟弟海胜上初中时,每天提着油灯到学校上晚自习,去得最早,回来得最晚。星期天也很少出去玩。
有一天,海胜突然说不想上学了,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是怕将来考上高中家里供不起才不想上学的。听了这话,母亲当时一把把他揽在怀里说:“娃儿呀,只要你喜欢上学,妈再穷也要让你上学。”
“当年海胜考上了县一中,我们全家都很高兴。上学那天,我妈特地给了他20元钱,不想被小偷偷走了。他就星期天跑到火车站帮人扛木材,硬是挣回了20块钱。”
说起弟弟的事,海胜的姐姐们都有说不完的话。“他训练很忙,我们一般情况都不打扰他。但海胜却时时挂念着家人。”
三姐聂道枝说:“我儿子结婚,他回不来,专门寄来800元钱作贺礼。”五姐道琴当年时常上县城给海胜送粮送菜,“后来我患下风湿病,海胜特地把我接到北京去治病。”
同窗:这小子很了不起
肖巨成是聂海胜小学和中学的同学,现在是杨镇中心小学教师,他回忆海胜读小学是在1973年到1978年,那时农村还是整个村庄集体劳动,所以每到周末和假期,他总和海胜一起去生产队割草、撂麦子、拾麦穗、摘棉花,“由于家里穷,海胜很少有生活费,经常带些咸菜到学校吃一个星期。”
肖巨成介绍聂海胜上学时候话不多,但乐于助人,所以人缘不错。肖巨成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高一植树时自己不小心了脚,一直都是海胜背着他上厕所,帮他打饭。“后来我病情恶化,海胜又花了8毛钱搭车到我家喊来我妈,然后他拖着一个板车把我从学校拖到医院,又把我背到医院三楼看病,看完病后再把我背下楼,用板车把我拖回家养伤。”
老同学肖巨成至今仍能记起那时和海胜一起同窗时候的众多细节,“海胜被选上飞行员的时候,同学们都很羡慕,在那个年头大家对军人都是很崇拜的。之后,海胜写信告诉我他是全团第一个放单飞的,到了1995年,听说他选上航天员了,我觉得这小子真的很了不起。”
枣阳市卫生防疫站副站长史天东也是聂海胜的中学同学,史天东回忆上学时海胜一直都是班干部,初中就入了团。那时海胜学习很刻苦,因为寝室准时熄灯,海胜便在校园的路灯下读书,那时海胜的物理成绩总是班上第一名。史天东说,海胜那时很节俭,有一次为了省下八毛钱路费,他和6个同学一起步行回家。近40公里的路程,他们从下午5点出发,一直到晚上11点钟才到家。
史天东向记者透露海胜当年最爱说的就是:“我长大了也要当个飞行员,到天上好好飞一飞。”
老师:他是值得骄傲的学生
聂海胜虽然在家乡求学期间总是沉默寡言,但学校的老师们都对这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印象颇深。樊庄村小学教师徐大田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海胜读小学时经常穿着姐姐的旧布衫,打着赤脚。考试总是第一个提前交卷,是班上的学习委员。”
孙寨中学的老校长杜本武曾经给予中学时候的聂海胜巨大的帮助,正是他当年在聂海胜拿不出学费准备辍学时,做出“学杂费、书费全免”的决定。杜本武当年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一个决定,却成就了中国的一名航天员。
“当时哪想那么多啊,就是觉得海胜是一个成绩好又听话的孩子,这样辍学可惜了。”今年59岁的杜本武回忆起这件事来还记忆犹新,当时他教海胜的化学课,一连几天发现教室正中间海胜的座位空着,便和海胜的班主任赵心安一起去家访。杜本武回忆那天到海胜家天已黑了,获悉海胜是因父亲病逝要退学时,作为校长的自己当场表态:学费、书费全部免了!“当时海胜的妈妈要给我跪下,被我拦住了。”
“2003年他没有飞神五,我们都觉得很遗憾,希望神六能看到海胜。”事隔多年,杜本武依旧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期待。
枣阳一中的赵天智老师今年已经70岁了,作为聂海胜高中时的班主任,他如今还清楚地记得1988年一个冬日的下午:“当时我正在院子里做蜂窝煤,穿着军服的聂海胜突然来了。他当时已在江西当飞行员。”聂海胜帮忙做了四五百个蜂窝煤,还把一些干蜂窝煤帮赵老师搬上了四楼。“虽然现在海胜和我联系少了,但我一直为曾经有过这样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和骄傲。”
战友:入选航天员意料之中
1983年3月,聂海胜读高二时,部队到学校招飞行员。枣阳一中共有七个人被选中,聂海胜所在的高二(三)班就有三人入选。
现在工商银行枣阳支行工作的刘为众,是当时海胜班上考上飞行员的三人之一。刘为众说,考飞行员需要身体好、成绩好,考上了是很光荣的事情,“被通知录取后,老师叮嘱我们要注意保养身体,他却跑回家帮家人收割小麦。回到学校后,他整个人又黑又瘦,完全没顾及爱惜自己。”
当年6月,空军部队来学校接兵,聂海胜和刘为众等同班三名同学,戴上大红花,同学老师敲锣打鼓送他们出发。聂海胜的人生从此开始了新的一页。
在经过部队一年的预备训练后,刘为众和聂海胜都被分配学习歼击机驾驶,包括两年的专业飞行知识。歼击机驾驶非常艰苦,各种特技对身体要求极高,刘为众身体有些吃不消,便提前退伍到地方银行上班。聂海胜坚持了下来,出色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歼击机飞行员。
“我一直都很佩服他的毅力,我想他选上航天员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刘为众感慨地说。
聂海胜人物事迹篇4
1983年高中时,赶上空军招飞行员。聂海胜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名,没想到各项考核和体检全都过关,被长春空军飞行学院录取。后来,聂海胜回忆说,自己是幸运的,高中毕业时遇上了招飞。当飞行员是聂海胜的梦想,小时候在山坡上放牛躺着睡着的时候,从没见过飞机的他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长出一双大大的翅膀飞上蓝天。
被选上飞行员,对于聂海胜来说除了高兴,也许还有另一层含义,到部队后生活费全部由国家负担,这样一来就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在办妥一切手续后,聂海胜离开故乡。临走时,聂海胜像往常上学一样,只背了一个书包,没有更多行李。他死活不让母亲出门送自己,怕母亲难过。此后,迎接他的是漫长的军旅生涯和无比光荣的航天员经历。_年_月12日,聂海胜开始改装后第一次驾驶某型歼击机单飞。第二天,他就遇上了事故。那天,正当他准备飞向4000多米的高空时,只听座舱外"砰”的一声爆响,发动机停车了。瞬间,飞机转速、高度下降,舱内温度急剧升高。他一边镇定地向地面报告,一边试图排除故障。
所有的办法都尝试过了,飞机还在下坠。这时,地面指挥同意他跳伞。但聂海胜还想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把飞机开回来!他试着让飞机滑行,但因距离太远没有成功。
聂海胜人物事迹篇5
在本次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中,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聂海胜出生在湖北一个小村庄里。
小时候他家里很穷,平日里吃的都是红薯面做的饼子配咸菜、大酱。
只不过家里再穷,聂海胜的父母都没有放弃供他读书。
哪怕是四处借钱,也要保证他有书读。
因为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也正因如此,聂海胜学习非常努力,他不想辜负父母对他的用心。
然而在他读初中时,父亲意外因病去世,这让本就贫困的家庭,生活更加艰难。
幸运的是,父母拼全力也要供他读书这一点,从小给聂海胜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他决心再难也要把书读下去,最后他考入了重点高中。
为了能将书读下去,每到假期,他都会自己打工赚钱。
都说老天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聂海胜高中毕业,正好赶上空军招飞,他抱着试试的心态 ,顺利通过考核,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开启了他的航天员之路。
在学习期间,他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
1998 年,经过层层筛选,他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05年随神舟六号执行飞行任务,13 年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
本次神舟十二号,是他第三次飞天。
尽管年龄越来越大,但是他的能力以及专业性都没有丝毫的降低。
而他之所以能保持这般的状态,与他从小打下的拼搏精神有很大关系。
那一颗年轻拼搏的心,便是他勇往无前的动力。
聂海胜人物事迹篇6
“神舟六号”载入航天飞行成功啦!在这么多的宣传报道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航天员在太空居然也可以跟地球上的家人通话。
飞船进入太空的第二天刚好是航天员聂海胜叔叔41岁生日,最近聂海胜叔叔的事情太多了,完全“忙昏了头”,连自己的生日都忘了。他的家人为了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事先没有告诉聂海胜叔叔和航天局里的`人。聂海胜叔叔的女儿在电话里给爸爸唱了《生日快乐》歌。就是这个平凡的举动,使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了,随着歌声拍着节奏。这也羡慕死我啦。假如我是聂海胜的女儿,我要把这“神秘工作”做得更好!
首先我会事先了解爸爸在今年的生日里想要什么礼物,然后把它买下来,藏在“神舟六号”的某个地方,来给爸爸一个意外的惊喜,当然这要经过允许。
其次我会去定做一个大蛋糕,上面用鲜红色的果酱写着“祝‘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祝爸爸生日快乐!”而且还要嵌着各种水果,并把这个精美的蛋糕放在“神舟六号”的食物储存舱里,让爸爸自己去寻找、发现。要知道在太空吃蛋糕可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哦!
而且我的普通话讲得不错,为了给爸爸一个超值的惊喜,可以录制一首诗朗诵,让整个太空都环绕着我们祖国的声音,让整个宇宙都感受到中国的悠久历史。
假如我是聂海胜的女儿,我还有更多的理想。不过,我可的的确确是我老爸的女儿,我也和她一样幸福!
聂海胜人物事迹篇7
神舟十二号今天安全返航了,神十回家了。在这个举国欢庆,为之自豪的时刻。我们不得不为我们的航天英雄竖起大拇指。这其中就有我心中的英雄,聂海胜。
聂海胜是湖北枣阳人,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他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他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员梯队。聂海胜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已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__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乘组梯队成员。20__年10月12日,终圆了“九天揽月”的梦想。20__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神舟十二号飞船20__年6月1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__年6月20日,太空授课中为了更好展示太空失重状态,指令长聂海胜盘起腿,玩起了“悬空打坐”。
聂海胜为区区几元钱的学费犯愁,只好东挪西借,有时代替学费交到老师手中的竟是一只兔子。聂海胜姐弟六人,他排老六。父母靠种田维持生计,家大口阔,生活拮据。小时候,粮食不够吃,印象里最多能搜捡到的就是红薯面做的黑窝[1]子、杂面饼,萝卜干、咸菜、大酱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因此直到现在聂海胜一闻到大酱味就犯恶心。对待学习,聂海胜自觉而刻苦。尽管没钱买学习资料,但课本上的内容,在哪页哪个位置,他都清清楚楚。樊庄村小学教师徐大田说,海胜读小学时经常穿着姐姐的旧布衫,打着赤脚,但他学习很刻苦,特别是数学成绩好,经常考满分。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那个假期,他搬木材、下地干活,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整个杨垱镇只有两个学生考上。学校了解到他的家庭困难,为他补助了救济金。每次放假,他还去十几里外的堂兄家帮着搬木材、装茶叶、下地干活,一个假期下来能挣十几块钱。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双手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
若预备梯队有机会飞天的话,执行过神舟六号任务、已于20__年晋升少将军衔的聂海胜,将成为首位以将官身份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1964年10月13日出生于湖北枣阳的聂海胜,是唯一一位从「神五」到「神九」四次载人任务的梯队成员。
尽管各国载人航天历史上,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年龄并无上限,但因为年龄等原因,14名首批航天员中还没有执行过任务的成员,将部分退役或转岗。
20__年10月17日,也就是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凯旋两年零1天之后,费俊龙、聂海胜平安返航。与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相比,中国神舟实现了新的跨越。把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与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那枚火箭相比,在运载质量、安全性能、舒适性以及图像实时测量系统等诸多方面进行了75项技术改进。要把1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火箭就得消耗62公斤。神六飞船比神五重了200多公斤,因此发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许多。
火箭的可靠性为0。97,安全性为0。997。第一次在点火通道里又加上了一道“保险门”。这样,在出现误点火信号的情况下,即使火工品爆炸了,也无法点燃发动机。科研人员还找到了改善振动环境的最佳途径,减少了火箭在飞行过程中振动给航天。20__年6月10日,担任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宇航员。飞船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名单公布。湖北籍航天员聂海胜继执行“神六”任务之后再度“飞天”。
聂海胜,他是祖国的英雄,两次上九天揽月,他无愧于人民,他为祖国争的的荣誉,将载入史册。我心中的英雄,我要向你学习。
聂海胜人物事迹篇8
回到下庄 英雄谱前告慰筑路牺牲群众
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大山,毛相林坐的小车在山路上盘旋,他的思绪从北京的颁奖现场回到了下庄的这条路上——
开工修路那一声声开山炮、村民坠崖那一声声哭喊、路基坍塌那一声声叹息、建成通车那一声声欢呼、游客进山那一声声欢笑……一下子涌上毛相林的脑海,在耳旁一遍又一遍回响。
“停一下!停一下!”车到鸡冠岭,毛相林下了车。这里建有英雄谱,上面有修路村民的名字,特别设置了筑路牺牲人员名单。毛相林怀抱“时代楷模”荣誉证书和奖牌,默默地伫立了几分钟,回头对杨亨双、彭仁松说,“这份荣誉属于下庄人,属于修路的村民,特别是6位村民,他们没有白白牺牲。”
“昔日登天路,今日致富路。”看着这副对联,再看看山路盘旋的下庄和谷底的果园、袅袅升起的炊烟。毛相林说,“我们一起努力,让下庄变得更美好。”
到家已是下午3点过,毛相林放下手头的东西,径直去了党员黄玉庭家。黄玉庭70岁,因患风湿残疾。当年,黄玉庭非常支持修路,也多次为村里的发展和治理提意见和建议。一有空,毛相林就会去找黄玉庭聊天,关心他的身体。
“毛主任领奖回来啦!”傍晚,毛相林从北京回来的消息在下庄传开了。村民黄全亚第一个冲进毛相林家要抢先看看他的荣誉证书和奖牌。60多岁的刘恒保也丢下锄头赶了过来。一下子,毛相林家挤满了邻居,“哈哈!你是我们下庄的佼佼者,下庄人的骄傲!”邻居们对毛相林说。
荣誉,没有让毛相林止步,而是让他更加干劲十足。接连几天,毛相林围着村头转了几圈,去看了柑橘果园、人居环境整治、污水治理项目,几项工作都进展顺利;同时又忙着张罗村里的扶贫扫尾工程和扶贫迎检准备工作。
“你上新闻联播了”“央视报道你们下庄啦”……最近,毛相林接到很多亲友发来的微信祝贺,“还有很多未接电话,我还没来得及看新闻。”
毛相林说,这份荣誉是对他的鼓励和鞭策,自己一定会努力把下庄建设得更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