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写出的读后感中就可以看到我们对待阅读的态度,为了深入揣摩书籍的内容,其实写读后感就是不错的记录方式,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你的人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你的人读后感篇1
大概是以前看切尔诺贝利还是什么书的时候有过这么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说,人类以前恐惧战争,恐惧天灾,直到有一天战胜了它,才有人敢将它表达出来,文学也好,戏剧或是美术也好,都是人类战胜自然的记录。这本书读到最后,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我不知道作者心里最终有没有战胜他的父亲,至少已经勇敢的和16岁的自己说再见了。原生家庭这个词,是不是这几年才流行起来的,小时候我们崇拜爸爸妈妈,长大以后,慢慢理解了自己性格中的一些缺陷,再后来回家次数越来越少才逐渐意识到家庭对自己的影响,看到了父母一些不合适的做法。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他们只是爸爸妈妈,他们给了我们那么多优秀的品质,都足够我们为他们骄傲。
我们在故事里质疑塔拉,为什么一次次回到大山里,一次次去寻求家庭的和解,我们会说,一个读过这么多书,读到博士的人,怎么还不能和那个糟透了的家庭划清界限。可是家就是家呀,真正的放在自己身上,分手失恋尚且如此难过,那个从小长大的家,怎么能轻易割舍。
但是我们究竟能说的清楚,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正确的吗。精神异常的父亲,一味顺从的母亲,轻易背叛的姐姐,还有暴力狂躁的肖恩。讲故事的人不同罢了,尽管他们对塔拉的伤害也许是事实,读者给与塔拉的同情也许是理所应当,那他们呢,谁能知道他们为什么成长成了这般模样,他们是否也经历了什么不足为外人道的故事。
我一度都不能接受故事里那些奇迹生还的人设,有一种还在读百年孤独的错觉,好像所有人都是假的,小说的夸张表现而已,到读到最后又突然觉得,这世界上有那么多我们不知道的生命形式。世间百态,都应该被温柔以待,
你的人读后感篇2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的名字取的非常漂亮,很有诗意,据说是取自《圣经》里面的一句话。这个名字是意译,中文版的意译,不是直译。直译的话,这本书的名字大概应该叫《教育回忆录》,我们必须感谢译者的创意,中文版的名字,对这本书的畅销来说,起码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有点不知所云,它的时间线稍微有那么一点混乱。而且它所描述的是一个普通人不可想象的场景,这一家子人简直像是与世隔绝,我们完全搞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生活?这里面的人,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都是那么的难以理解。一个坚信世界末日马上就要到来的父亲,一个为了迎接世界末日的到来而天天辛苦囤积各种必需物资的父亲,一个坚决不让孩子们上学的父亲,一个到处宣传医院和政府是魔鬼的父亲,带领着(必须)坚信父亲的母亲和孩子们,确定不是在开玩笑吗?尤其是,这并不是发生在中世纪,它就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这一段时间的美国,这真是叫我们绞尽脑汁也想不通,难道中国人和美国人差别就那么大?
当然我们很快会知道,不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差别那么大,而是这个父亲和正常的父亲差别很大,他很可能是个精神病人。他也许患有躁郁症,或者能解释其偏执狂行为的十几种精神疾病之一。当然,因为他从来没有上过医院,所以不能确诊。然而他的行为是让我们匪夷所思的,但是最让我们匪夷所思的是,他还就这样过了一辈子,并且,过得似乎还不错。
作者塔拉是家里最小的孩子,随着她的年纪慢慢长大,她变得越来越不能理解父亲的所作所为。17岁的时候,她不得不像鸟一样飞出了父亲的山,飞往了她自己的山。后来,她成了哈佛大学的哲学硕士,剑桥大学的历史博士,而这些对普通人来说非凡的成就,却是她的父母所不能原谅的罪恶。他们试图让塔娜迷途知返,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回到他们认为正确的道路上来,这样,他们就还是一家人。然而塔拉没有办法再回去,虽然父母对她来说也是人生中无比重要的部分,但是,她内心深处有一种更本质的东西,在阻止她回去。最终他们因此和她决裂,甚至不再与她见面。
这种决裂对塔拉的影响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如此坚强的她有一阵也患上了抑郁症。这个家也许不完美,很狭窄,但是它至少是温暖安全的,就像每个人出生之前待的那个小小的子宫一样。然而要想获得新生,就得像足月的胎儿一样,拼尽全力从那狭窄的通道挤出去。这过程无疑是饱含着痛苦的。
其实忽略掉这本书中的宗教背景,这就是一个关于家庭和教育的故事。一个如何挣脱原生家庭的影响追求自我发展的故事,一个如何从狭隘的小世界走向真实的大世界的故事。从古至今这样的事情都在发生。小说中的父亲看起来不可理喻,但在现实生活中,比这位父亲还糟糕的随处可见。至少塔拉从来不怀疑她的父亲爱她。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的作为,确实让人怀疑他们对孩子到底有几分爱。
而忽略掉家庭和教育的外套,这其实是一个……关于意识如何相互沟通的故事。
这个月,我一共读了三本(正经)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薛定谔(就是那个虐猫的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还有领导力大师麦克斯威尔的《连接》。
我想任何一个有想法的人,在他人生中的某个闲暇时刻,总是思考过这个问题的,生命是什么?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去探索意识是什么。糟糕的是,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和2000年前的人类一样,几乎一无所知。
我知道我有意识,可是我完全感知不到别人的意识在哪里。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感知到的一切,跟别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感知到的一切是一样的吗?独断专行的唯物主义者会说,是的,但是他们并没有“科学”的证据。像薛定谔这样的顶尖科学家,也不得不承认,意识也许是一个凭人类自己的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就是我所感知到的世界,跟别人所感知到的,是不一样的。我透过窗户看到的那棵树,在别人的眼睛里,也许是完全不同的形状。就像《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父亲眼中的世界,和女儿眼中的世界,那真的就是不一样的。
人们通常不会意识到这一点,这个问题就是人与人沟通的最大障碍。人们通常先天不证自明的觉得,其他人眼里的世界,跟“我”看到的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有也只能有一种看法。如果两种看法不一致,那必定有一种是错的,有一种是对的。为了拨乱反正,从古至今有多少惨剧因此而生?
如果是陌生人,意见不同大可转身走开,然而家在给了我们保护的同时,又给了我们限制。我们无法转身就走。没有一个人不希望得到家人的爱,也没有一个人会和家人希望的一模一样。每个家庭都充斥着爱与冲突。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的集体,父母天然的就是这个小集体的领导人。谁都知道一个糟糕的领导人会对集体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然而谁给父母进行过领导力的培训呢?到大学里面去看看,有哪门课程叫做领导力培训?
麦克斯韦尔不是大学里的教授,然而是有名的领导力培训大师,他到处演讲,也写过挺多书,我建议每个父母都至少找其中一本来读读。《连接》算不上特别有名的一本。麦克斯韦尔认为,每个人都在沟通,但很少人在连接。连接是一种能够产生共识的有效沟通。而要达成连接,核心是要以他人为主。作为领导力大师,他说自己一直致力于研究他人如何思考和感知世界。他列举了阻碍人们达成共识的四大障碍:主观臆断、傲慢、冷漠和控制欲。排第一的就是主观臆断,就是总认为他人感知的世界和自己是一样的。想一想如果别人感知的世界跟我们是一样的,那我们还何必去寻求共识呢?那我们就应该说的想的都是一模一样的才对。
好的书都讲着一样的事情。道理谁都懂,但是没多少人能做到。就像《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的父亲,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他自己的意识中对世界的看法,看一看别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哪怕他认为的世界末日也就那样平平安安的过去了。20岁的他和60岁的他对世界的看法没有任何区别。但是生命不应该是这样的。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的第二部分“意识与物质”中说,总的来说意识与生物体的学习密切相关,它只对“新”的事物发生反应。所以,像父亲那样的人,已经把生命最大的馈赠,丢到了一边。
新者,心也。愿我们都做有心人,善用生命的馈赠,在广阔的世界,自由翱翔。
你的人读后感篇3
读了《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我深深领悟到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个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赏识教育既是理念,也是方法,如何将赏识教育具体应用于实践中,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进行经验总结的过程。针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结合赏识教育的理念及笔者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特提出以下几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加强心理教育
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一些学生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败的阴影。这种失败的情结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自身潜力的发挥,影响了其内在的自尊与自信。赏识教育 则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发掘、培养每个学生的潜力与优势。其关键是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在学生中不排纵队,只排横队。要在学生中树立起与自己比,只要有进步,就是成功;与别人比,只要有特长,就是创新的理念。
二、加强自律意识培养
增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十来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往往昭示着个体独立特性发展的开始。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此并没有足够的思想及心理准备,一旦面临这种成长的心理跨越,常常会出现迷失方向的茫然感,而一些缺乏自律意识的学生则有可能陷入自我懈耽松散不羁的状态中。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学会真诚倾听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深入地了解并理解他们,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欣赏他们个性中所独具的优点。事实上,在与学生请真诚地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学生本性中所具有的许多甚值欣赏的独特品质,同时也发现了造成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等表象背后的一些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内的问题。诸如教育体制、教学素质等方面的问题。
三、强化人生理想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学生对教育的认可,对自我信心的塑造以及自律意识的培养从根本上讲与人生理想、价值观等密切相关。学生只有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明确了今后奋斗的方向,体悟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责任等,才可能调动起自身内在的潜力,激发出为理想而奋斗的内在动力,从而客观明确地为自身定位,以长远发展为目标,将学生生活作为锻炼自我、塑造自我的坚实基础,好好把握今天,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笔者认为,赏识教育理念及其方法是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主要是在合理的、适度的范围内给予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认可的引导,以促其产生为自己人生负责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自然,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容忍和放纵,也非让学生产生自负情绪,对于特殊的学生个体,还应当灵活采取适当的、合理的、有效的惩罚教育方式来达成教育的目的。
你的人读后感篇4
?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给了我们全新的教育理念。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和理解至关重要。只有善于理解生命,才能真正达到对孩子的理解。”要理解学生,必须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格体,必须与孩子进行平等地对话,善待每一个生命,用真诚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在这本书中,提倡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就像汤普森小姐欣赏特迪的手镯和香水一样,用赏识唤回了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了学生的自尊,用关爱呵护了学生的心灵。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理解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
另外,这本书还让我深深领悟到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或许你认为是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是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教育是充满着生机的鲜活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和对话。真爱学生,才懂得“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的道理。
你的人读后感篇5
孤独在你心中是怎样理解的,我想,对于我来说,似乎现在才能理解这个词汇,但是我明白,我人生最艰难的时候还没到,所以现在的一切真的不算什么。
举个例子吧!去年冬天,一个周末,室外温度零下十八度,我找到了一份兼职——手机店临促,活不累,就是在手机店门口举着一个牌子,记得当时戴着耳机听音乐,耳机线冻的硬邦邦的,根本不敢碰,怕折掉。工资是七十,早八点半,晚五点。中午一个人去美食广场,吃了一份麻辣烫,并无味道,只是为了暖暖身子。晚上五点结束,天都差不多黑了,我去公交站点等车,等了好久,终于到了,却没有座位,一路站到学校。这要是在平常,我也许就不吃东西了,但是那天自己简直太冷太累,我买了一份饭,那到寝室去吃。室友说“一天七十你就去了,就这天气,给我一百我都不伺候他!”我听了只是微微一笑,并无语言,说多了也没有意义。一天下来,没剩下多少钱,却感到自己精疲力尽,但是还是挺开心的,比起在寝室躺一天,我这还是值得的,但是那一个个一个人的日子,真的好孤独。
一个人走夜路,穷得要死的学校没有路灯,只是距离不远——图书馆到寝室的距离,时间是晚上九点半。走这段路的时候,我会大声的放音乐,以免自己听到路旁草窼里虫子的声音。脚步很快,害怕见到陌生的人。回到寝室,总算输了一口气。八个人的寝室,另外的七个人都在自己床上的小天地里,玩手机,看喜欢的明星,追剧,和男朋友视频。我呢,安安静静洗漱,然后玩一会,睡觉。
其实想想这样的日子,也都是自找的。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追求吧!我用一年半的时间,看清了大学,看透了人心,然后用半年的时间慢慢改造自己,这样两年过去了,碌碌无为。剩下的两年我想我知道应该怎么样度过,怎么说呢!最好的时光,最好的自己,且行且珍惜吧!
我没有多优秀,没有出众的外表,不会做出多么辉煌的业绩,不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我就是我,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但是时间让我知道了什么重要,什么应该舍弃,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你孤独吗?孤独。你难过吗?不难过。你快乐吗?还好。
我的孤独,希望都是值得的。好的生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现在经历的一切都是为了以后的自己铺路。生活的理想就是过上理想的生活。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受繁华。我的孤独,虽败犹荣。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